為何古人說福報是有定數的,看懂這4句話,福報能自然長久

2020-12-06 小酒九說歷史

古人云:「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其實,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也悄然改變著你的軌跡。一個人的品德、性格、言行等都對他的人生起著重要的作用,你種下了什麼,也將收穫什麼。人生坎坷,萬萬不可隨心而行,以免造成大禍。

在生活中,我們都只是芸芸眾生之一,其實是很渺小的,也許我們的一輩子都很平凡,也許我們也做了很多善事,但卻沒有得到回報。其實,這一切都是註定了的。一個善良的人,福雖未至,但禍已遠去,因果報應其實一直都圍繞在你的身邊。

人心本來就是相互的。一個熱心腸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去拉他一把。就像《孟子》裡面所說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本來是形容君王的。如果一個君王講仁義,誠信道德,那麼支持他的人自然是很多。如果一個君王暴戾,不仁不義,必將會喪失人心,國不久矣。

這句話形容普通百姓也一樣。一個人行善積德,他就會收穫更多的福報,反之,就會招來禍患。多行不義必自斃,一個人壞事做多了,也就被孤立了。在他身處險境時,不會有人幫助他,反而會落井下石。因為人都是凡夫俗子,並不能做到像聖人一樣包容世間萬物。

萬物皆有規律,皆有因果,一個人想要為自己積累更多的福報,那麼就應該記住這四句話,如果你將這四句話讀懂了,福報自然就多了。

|非禮勿視

非禮勿視,這句話出自《論語》,這是孔子勸誡他的弟子顏淵所說的。意指不合於禮的場合不要去,不該看的東西不要看,一定要讓自己的行為合乎禮儀道德,不可違背仁義。因為每個人的心境不一樣,看待問題的眼光也不一樣,所以很多事情別人不一定願意讓你看到。

現在,在這個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資訊、視頻等,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心理犯罪的書籍看多了,甚至就可能去模仿,危害社會。而一個人經常看到的是感恩的視頻,而這個人在日常生活也會學會感恩,而這些都是影響福報的因素。

|非禮勿聽

不要去聽不合於禮的話語。一個人如果經常聽他人議論別人長短,就像在公司,你如果整天和消極充滿負能量的人打交道,慢慢地,你也會被他的怨氣感染,對生活抱有怨恨之心,如果你和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在一起,那麼你也會像他一樣熱愛生活。

|非禮勿言

不要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有時候惡毒的言語比真實傷害更殘忍,尤其是在這個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年輕的生命因為承受不住言語暴力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你在他生前也詆毀過他,那麼你的福報也會受到損耗,雖然你沒有直接傷害他,但是你的言語卻將他推入深淵。

|非禮勿動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老是惹是生非,打架鬥毆,欺負弱小,嚴重危害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們應該要多做善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利的事情要多去做,才能收穫更多的福報。

如果想要擁有福報,那麼請一定要記住這四句話,因為你的思想行為影響著你的福報。要想做一個好人,首先要學會先做事,做到謹言慎行,這樣福報就會不請自來了。你們贊同嗎?

相關焦點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人這一生帶有多少福氣,有多少衣穿、多少糧食吃,是有定數的,並非無窮無盡,如果過早揮霍完,就要福盡人亡。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佛教:萬事不順皆因福報?你的承受力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
    有了福報還要修習我們的福德,否則,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古人常說「厚德載物」就是這個道理。當一個人現有的福報,超過了所能夠承受的負荷時,往往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抑鬱、悲傷、怨恨、指責、憂愁等情緒。這樣的人就算身家千萬,也無法獲得快樂。徹底消除一切問題的方法,就是增長福報。福報在哪個層次,心量就在哪個層次,追求也在哪個層次。福報增長了,生活自然會越來越好。而自己的想法、心態以及追求,也會慢慢的改變。
  • 人一生的福報,其實都是註定的
    人生一世,到底一個人有多少福報,其實都是註定的,都是有定數的。一個人的福報,註定他這一生,該經歷怎樣的生活,那些曾經特別有錢的人,也會陷入人生的低谷;那些曾經走了跌破的人,也會再次得到成功的垂青。當一個人福報用完的時候,他的運氣也就用完了,福報是需要積攢的,而很多人只會求取,不會積攢。
  • 拜觀音菩薩時,能在心中牢記2句話,福報自然會降臨
    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善滿三千,天必降之福。諸位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妙音聞聲》傳統文化平臺。此刻,讓我們放下煩惱,淨化身心,一起學習佛學文化智慧,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我有位朋友就有過這樣的經歷,老婆孩子都指著他這個頂梁柱,但是他做生意失敗,可以說是傾家蕩產,萬念俱灰。人在無奈之下,都有臨時抱佛腳的想法,我這位朋友也是如此,他無數次地念誦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因為他已經絕望到了極點,我見到他的時候,臉上明顯多了抬頭紋,顯得有些蒼老,也許是因為他的真誠心吧,沒過多久,他就從悲傷中走出來,本來沒指望的事卻有了轉機。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明白了佛教中所說的定數和變數,就知道了命運的真相
    其想不真,故有輪轉。那麼,究竟該如何改變命運呢?其實,定數中藏著變數啊!什麼叫變數呢?一念燻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什麼意思呢?無漏善--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楞嚴經最後說,一念發心於末法中弘揚楞嚴正法,當下地獄成安樂國,這就是變數。
  • 一福壓百禍,無福災禍多,福報不夠的時候就會有這三種徵兆出現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春秋》雲,人而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而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老子也曾經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兩句古人的哲語,都深刻的揭示了「福」和「禍」之間的關係,它們彼此之間既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排斥。
  • 佛說:這5種人,命苦福薄,沒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身在娑婆世界,沒有人能活的異常輕鬆如意。法無定法、人生無常,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災厄就臨頭了。其實人生的痛苦,其根源就在於自己沒有修來福氣,有句話叫「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有福的人想要得到什麼東西往往是輕而易舉的,而沒有福氣的人,往往一生困頓、窮苦。天生命苦也不要怨天尤人,因為一切苦樂皆是自己造就的,都是自己感召的因果。
  • 佛教:出現這三個徵兆,福報越來越多
    看一看這三個徵兆,你身上有沒有,如果你身上也有這三個徵兆,則說明你的福報就要來了。哪怕只有一個也值得恭喜。第一個徵兆:開始理解父母,開始孝順父母!小時候我們經常不理解父母,總是跟父母吵架和頂嘴,可當我們慢慢長大後,就要早點去理解父母了,只有真正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開始懂得去孝順父母,不再惹父母生氣,不再讓父母每天擔心自己,福報也就離你更近了。佛教認為,父母可以帶給我們巨大的福報,也可以帶給我們災禍。如果我們懂得孝順父母,就會獲得福報與好運。
  • 101歲老僧說:拜佛時,默念一句話,好運自然出現!
    寺廟裡那位老僧今年101歲,經常喜歡穿著一件灰色僧衣,口中念著阿彌陀佛,老僧見我拜佛時,口中念著求佛讓自己化解不順,於是走過來對我說:「你這樣拜佛,沒有多大益處,不如換一種方法。」老僧對我說:拜佛時,默念一句話,好運自然出現。我嘗試著改變了過去拜佛的方法,心中默念老僧說的這句話,最近的運氣果然越來越好了。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
  • 拜觀音菩薩時,牢牢記住二句話,福報自然來!
    古人講: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為子孫積累福報;做不好,把老百姓的東西佔為自己,想留給子孫,這些非分的東西都是罪孽,子孫用了,反而損福報。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說,如果為自己一家謀,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為百姓謀,這也是天道無親。天道雖然無親,但唯親善人。你只要廣積陰德,還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讀書的,就多做慈善,辦學校;想要孩子發財的,就要多救濟窮人;想要兒孫健康的,就多施藥。這就是唯親善人。
  • 101歲老人告訴我:人到六十,能做到這四點,有福更有壽
    我和老人聊起人生的福報和長壽問題,老人家捋著鬍子,笑呵呵地告訴我一個秘密:人到六十,能做到這四點,會有福更有壽。那麼,101歲老人所說的這一個秘密,究竟是指什麼呢? 101歲老人說,人到六十,已經進入退休年齡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會有更多的時間,更好的心態,去做一些善事。我覺得,做善事,很好。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多做善事能夠給我們避免災禍的。人到六十,我們多做善事,不但會讓我們的煩惱得到釋然和放下,同時,我們也在幫助他人的同時,獲得更多「善」的回報,得到更多「好」的名聲。
  • 這幾件事會耗損你的福報,不可做!
    今晚9點,若水準時跟大家分享:我們每個人的功德本上都會記載著各自的福報,當福報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佛祖的恩澤就會顯現。但是,如果我們在無意間做了一些事情,就會不福報耗損掉。        福報耗損,人的精神狀態會變得不好,與別人交往也會出現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細節就能表現出來。
  •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福報,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一個有福報的人,出門遇貴人,好運連連,做什麼事都容易成。而一個福報淺薄之人,憂愁煩惱纏身,生活處處受阻。佛說,世間萬事萬物,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只要你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這個道理。這也是佛法中認為,亙古不變的真理,這也是學佛之人、信佛之人,心中始終敬畏並奉行的真理。當然,有人信,但也有人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常常有人問我,師父,我人都已經死了,還能有什麼未來呢?有這種觀念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心量狹小,看不到長遠。
  • 佛教: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就看是否具備這三點
    福報也是如此,在佛教看來,每個人的福報皆有定數,但同樣可以通過後天的積攢來換取福報無量。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福報無量呢?有什麼依據可言?道理很簡單,身上有著三點的人往往福報深厚,日子自然越過越好,即使沒有洪福,也能安享清福!看看你是嗎?
  • 都說「積德行善」可以得福報,到底要積什麼「德」行什麼「善」?
    現如今,人們經常把「積德行善」這四個字掛在嘴邊,都知道這樣做可以得福報,可是卻並不了解到底要行什麼善才可以積德,而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可是人們卻開始盲目的抄經念佛,或者是去市場買幾條魚放到綜合裡面去放生,這樣算是在為自己記得嗎?或許算吧,但是卻絕不絕對。
  • 為什麼吃飯不能浪費食物,原來它關乎你的福報
    現在講的「光碟行動」是社會提倡愛惜糧食的行為,漸漸變成了一種小時尚,這是非常好的現象。雖然現在人們食飽物豐,但是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一首「鋤禾日當午」的詩,十幾億中國人幾乎都會背。現在還有很多貧困地區的人吃不飽飯呢,只是不廣為人知罷了。
  • 佛說:始終保持寬和之心,不入眼不入心,所有福報渺如虛幻
    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這句經文的意思是:菩薩所作的福德,不認為真正存在,更不能執著和貪戀,所以才說不受福德。一個人若糾結於天降的福,就會令內心失去寬和,墮入褊狹之中。正如佛經中所說,所謂福德都是一些虛幻之物,無所謂來,也就無所謂去,那麼面對虛幻,我們只要始終保持寬和之心,不入眼,不入心,就是修持佛心了。天上不會掉餡餅,就算掉下來也會轉瞬即逝,所以,這樣的快樂是不會長久的:很久以前,有兩個人相約騎著駱駝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