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
福報,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一個有福報的人,出門遇貴人,好運連連,做什麼事都容易成。而一個福報淺薄之人,憂愁煩惱纏身,生活處處受阻。佛說,世間萬事萬物,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只要你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這個道理。這也是佛法中認為,亙古不變的真理,這也是學佛之人、信佛之人,心中始終敬畏並奉行的真理。當然,有人信,但也有人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常常有人問我,師父,我人都已經死了,還能有什麼未來呢?有這種觀念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心量狹小,看不到長遠。這也是為什麼在人緣或者是事業上無法擴大的原因。
佛法認為,這個世界一切法相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因緣果報的道理是絕對的。而想要修福報,就一定要修善法。那麼什麼是修善法呢?修善法就是修善因、修善業,用善法和善業來成就自己,那麼就一定可以得到福報。佛法還認為,修善法可以幫助改善自己的命運。與其將希望寄託到看風水、算命之事上,還不如學習向善,從修善法做起。
佛法中有說到,修善法有兩個方面,一面是積極,另外一面是消極。消極的修善法就是節流、惜福;而積極的修善法就是開源。這個很好理解,假如你有萬貫家財,但如果你不懂得惜福,一味的貪圖物質享受,天天吃喝玩樂。不用多久,再多的錢也會被你消耗殆盡。但如果你懂得細水長流,勤儉節約,這萬貫家財也夠你享用很久。
我們今生的福、祿、壽都是過去的因果決定的。過去的因,今生的果,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生活幸福,吃穿不愁;但有很多人卻窮困潦倒,仍然掙扎在生活的底層。如果不懂得努力改變,那麼這一生也就只能是隨著因果業力流轉輪迴。所以,想要增加自己的福報,一定要從當下做起。惜福、修福,累積我們的福德。福德有了,福報自然就會源源不斷地來,這是功德巨大的事情。
累積福德有兩種方法,一是開源,二是節流。積極修善法,可以獲得好的助緣,而節流就是不浪費,不揮霍我們現有的福報。累積福報的過程說難不難,但貴在堅持。譬如說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自己的東西要節約,公家的東西也同樣要節約。不假公濟私、不將公家的東西拿回家私用,否則,這就是佛法中常說的觸犯了偷盜行為,會折損我們的福報。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才能在為人處事上找到正方向。發正念,行正行,任何地方都是修善法最好的道場。
佛法中從來沒有看相、算命一說,而社會上所謂的「算命」一事,也與佛法沒有太多的關係。佛說,相心由生。「相」與佛法的關係就在於佛法認為,一個人的內心與行為是怎樣的,會表現在外貌上。這也就是為什麼佛陀、佛菩薩都是莊嚴肅穆、慈悲善良、福德因緣具足。佛陀佛菩薩相好,但這也是因為修善法得來的。佛法勸誡世人,我們不僅要積極修善,還要懂得懺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於曾經犯下的過錯,懺悔、反醒,並立誓不再做,就是在消業培福。而這一切,都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改變。所以,心念的轉變才是最重要的。
佛教有一聖僧名一心禪師,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認為,一個人的身高不代表富貴貧賤,反倒是一尺之面可以看出這一生的命運。三寸之鼻可以看出一生的富貴貧賤與壽命長短,而三寸之鼻不如一念之心。一個人的心念是正是邪,相當重要,它可以影響並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人活一世,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順坦,越走越光明。所以,無論你信不信佛,心中敬畏因果、秉承修善積福惜福去行事,人生的福報自然不會少。感恩大家,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