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歲老人告訴我:人到六十,能做到這四點,有福更有壽

2020-11-30 騰訊網

作者:南山大叔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01

寂靜午後,陽光正好,我和鄰家101歲的林大爺聊天。老人家雖然已經百歲高齡,但是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思路清晰,是一個人人敬重的老壽星。我和老人聊起人生的福報和長壽問題,老人家捋著鬍子,笑呵呵地告訴我一個秘密:人到六十,能做到這四點,會有福更有壽。那麼,101歲老人所說的這一個秘密,究竟是指什麼呢?

02

第一點:善事多做一點。

101歲老人說,人到六十,已經進入退休年齡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會有更多的時間,更好的心態,去做一些善事。我覺得,做善事,很好。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多做善事能夠給我們避免災禍的。人到六十,我們多做善事,不但會讓我們的煩惱得到釋然和放下,同時,我們也在幫助他人的同時,獲得更多「善」的回報,得到更多「好」的名聲。漸漸地,我們就會形成慈眉善目的貌相,得到「吃得香、睡得踏實,以及做人心安理得、做事問心無愧」的福報,而這些福報,自然是有益於我們長壽的。所以,人到六十,善事多做一點,就是在給我們積累福報啊。

03

第二點:清茶多喝一點。

101歲老人說,人到六十,我們要懂得清心寡欲。是啊,人在紅塵,我們是避不了俗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我們的衣食住行,來讓我們少一點俗氣,多一點清爽之氣。特別是人到六十的我們,要懂得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多健身,多多養生。在有空的時候,約上三五好友,泡一壺清茶,在竹影稀疏的院子裡,在小鳥呢喃的午後,品品清茶,聊聊人生。於是,天高雲淡的日子,就這樣淺淡地過去了。而這,正是人到六十的我們,最值得嚮往的清心寡欲的日子啊。一個人,到了六十歲之後,越懂得過這樣清心寡欲的日子,自己的心情就越愉悅,自己的身體也就越健康,而自己的壽命也越長久了。所以,人到六十,多喝清茶,多和老友聊聊天,是我們福報的延伸,要多進行。

04

第三點:吃要好「色」一點。

101歲老人說,人到六十,我們不能再海吃海喝了。也許,人到老年,我們更應該追求健康而有營養的飲食,特別是在一日三餐上面,我們要「好色」一點。比如,綠色的蔬菜、紅色的番薯、白色的蘿蔔、黃色的玉米等等一些五顏六色的糧食和蔬菜瓜果。人到六十,我們吃得五顏六色,就能夠保持我們各種營養的攝入,也就增加了我們的身體機能,保持了我們身體的健康,愉悅了我們的身心,我們的日子,就會過得舒坦而自在。而這,也是人到六十的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一種方式方式。所以,人到六十,要懂得吃得「好色」一點,對我們的健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05

第四點:住得「安靜」一點。

101歲老人說,人到六十,是我們開始老的時候,也是我們開始遠離紅塵的是是非非的時候。人到老年,我們更嚮往「桃花源記」一般的生活。是啊,我們和身邊的鄰居之間,做不到,而且也不要去做「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事情,但是,我們卻有自己的權利去安排過上一種屬於自己的,安靜的生活。也許,我們可以選擇住在屬於自己的安靜的老屋裡,屋前種花種草,屋後開荒種菜。當看著自己種的豆苗鬱鬱蔥蔥,當望著自己的竹林密密麻麻,也許,我們就能體悟到古人那一種「種豆南山下,悠然見南山」心境吧。所以,人到六十,住得「安靜」一點,更有益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更有益於我們安享晚年,幸福長壽啊。

06

朋友們,你們覺得這個101歲的老人說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

相關焦點

  • 一個75歲老人的感悟:年過60的人,要想晚年幸福,必須做到這四點
    吳大爺聽後,笑呵呵的說到,其實人老了之後,要想過得開心幸福,最重要的是思想和觀念上面的轉變,而六十歲就是我們思想和觀念轉變的開始,我個人認為,過了六十歲的人,要想晚年幸福,應該做到這四點。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鄰居家住著一位老人,老人97歲,是一位在家居士,我喜歡跟老人聊天,因為老人的話,總是充滿了智慧和正能量,每次聽了老人的話,都會受益匪淺。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俗話說:「年過六十,四不想」,是什麼意思?四不想指的什麼?
    六十歲,一直被認為是人生的一道坎,到了這個年齡,身體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症狀,如果處理好了,很可能會長壽,但處理不當,或會出現生命危險。過了60歲,相當於人生已經度過了一大半,這時候就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是虛渺的,只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 101歲老人分享長壽秘訣:擁有4種性格特徵的人更長壽
    101歲的張奶奶是村裡最老的老人之一。記者們經常拜訪她,也有很多人前來報導和採訪她。最令人驚奇的是,雖然她已經很老了,但她的身體一直很好,她身邊的人特別羨慕她的健康和長壽。
  • 蝸牛講民間故事:是什麼解救了六十歲以後的老人
    蝸牛講民間故事:是什麼解救了六十歲以後的老人秦朝時候有一個規矩;人活到六十歲就要埋,一一死了埋,不死也要活埋。只要活到六十歲,不管身體好壞,都不能再活啦。他們既沒有帶來寶貝,也沒有帶來美女,卻帶來一隻奇怪的動物,能大能小,能伸能縮。說小,小得象只老鼠;說大,大得象頭牛。究竟是個啥東西?朝裡群臣誰也不知道。西涼使臣言講:「如果三天之內解不開這個寶貝,你們為下,我們為上,以後每年得給我們進貢。因為你們沒能人嘛,進來的寶貝就解不開。」
  • 【人物】耄耋老人六十年的氣象日記
    這片蒼茫大地,自古就引用黃河幹、支流水資源灌溉農田。1951年,河南新鄉地區開始興建引黃灌溉濟衛(河)工程——人民勝利渠。兩年後,19歲的原學盟,因為在村裡上過四年小學有點文化,便被抽調到引黃人民勝利渠灌溉管理局工作。  「我做人事和財務工作。」老人說起當年依然自豪。做行政工作的同時,他還兼職了灌溉管理局農田灌溉試驗場的氣象觀測員。
  • 「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人過六十,看清三件事,晚年更幸福
    人生最難以接受的,就是接受自己已然衰老的現實,特別是自己覺得自己還沒有老去的時候,但是身份證上的年齡卻告訴你,你已經是步入到了老年時期,那麼在這個時候 ,如何的面對和調節心態,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六十歲的年齡,已經是日薄西山,俗話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
  • 為什麼有人沒到六十歲,就滿臉老年斑?和哪些因素有關?
    年齡如同一支筆,會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留有痕跡,也就是所謂的老人斑。或是黑色,或是灰褐色,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有人長在臉上,也有人長在手上,有人顏色深,也有人顏色淡。大部分人一般是在六十歲,也就是老年階段才開始出現,直到七八十歲,臉上的斑點開始增多,女性則要比男性更多見。
  • 六十到八十歲的老年人,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本文4點分析說出答案
    ,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恣意放縱,特別是到了六十歲以上,就算得上逐漸步入老年生活。那麼對於六十歲到八十歲的老年人,想要享受一個舒適健康的晚年,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六十到八十歲的老年人,應注意哪些問題?
  • 我能活到多大?
    我能活多大?這是多少人迫切想知道的,又是每個人都不能回答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人類智慧的結晶,窺探接近真實的答案。我們能活多大?,擁有巨大財富的永遠都是小部分的人,人的壽命也是這樣,就我國目前的壽命水平,當你是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時,就要格外注意了。
  • 植物人老太遭78歲老人性侵?讓人細思極恐的卻是這點
    但比起這個結果,我還發現了另一件讓人細思極恐的事。01 當老人願意拿起武器揮向罪惡的根源時,面對的卻是整個社會和法律的漠視。這也是施暴者挑選老年女性作為侵犯對象的理由之一。02 2014年3月27日上午,夏邑縣業廟鄉陳莊村一位83歲老太在親屬的陪同下,顫巍巍地到當地派出所報警。報警理由是——入室強姦。
  • 誰能孝敬老人誰才是有福之人
    佛陀曾經在舍衛國對比丘們說:「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益,不曾聽過的事,可以獲得了解,使名聲遠揚,受到有智慧的人尊敬。」「佛陀!您時常讚嘆恭敬父母、老人。」弟子們異口同聲地說。「不但是今天,我從過去無量劫中,就恭敬父母、老人。」佛陀回答。
  • 日本70歲老人聲稱要活到120歲,背後原因令人心酸
    在日本有個叫坂元繁人的老人,今年70歲,喜歡打高爾夫,他希望自己可以活到120歲。之所以要活到120歲,是為了給妻子掃四五十的墓。相守40年的妻子去世後,他心痛、自責、愧疚,他覺得自己一直以來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對妻子的虧欠太多。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妻子的原諒。
  • 在農村,老人常說「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啥意思?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一些俗語,現今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影視中,這些俗語老話也常常伴隨著我們,這些老話如食鹽,如果缺少了它將食而無味,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依然被大家使用,是因為這些老話俗語能更形象化的描述一段事,一場景,一個人等等。
  • 農村人到60歲以後,手裡有這4樣寶貝才會幸福,早做準備!
    在農村年過60就已經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了,人一旦到了這個年齡段,身體的各項器官已經開始退化了。60歲是人生的一道坎,生病的機率會逐漸增高。而60歲的時候,人們大多已經退休,在農村60歲的老人想出去找工作也很難,兒女們差不多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所以說6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在家享清福了!可是如今農村老老人到了60歲以後,70歲也在為了兒女忙前忙後的,有的老人們過得並不如意。
  • 在這3個時間段出生的孩子,最有福氣,佔一個也不錯
    哪怕家長知道這其中有迷信的成分,也會下意識地用孩子出生的時辰,  判斷孩子一生的「吉」「兇」。如老人常講,男不生子時,女不生午時。  按字面意思來看,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  老人說孩子的性格脾氣,日後的成就和出生的時辰關係大,而這三個時間出生的孩子,更有福氣,不但身體健康,而且更聰明  1、在父母最佳生育年齡出生的孩子,有服氣  根據統計學的數據
  • 活到多少歲才能算長壽?百歲老人每天堅持2件事,看看你能做到麼
    兒媳說:「老人家一頓飯能吃一小時,飯菜都會細嚼慢咽,每天還會騰出點時間進行運動,身體挺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也不斷增強,人們對壽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人希望自己越長壽越好。那麼,究竟活到多少歲算長壽?
  • 人到六十歲,這三樣東西儘量少沾,晚年生活會舒坦一點,不妨留意
    古人曾言「六十而耳順」,指的是一個人到了六十歲,就應該將「中庸」當做生活態度。無論是好話、壞話儘管隨人去說,自己聽過之後也沒必要去過於糾結。 因為到了這個年紀,早已能辯明其事非曲直,根本不用為無用的事情而操心。佛家有云:「一念貪慾一念嗔,念念迷惑慾海深。口善心惡害自己,應悔從前用錯心。」。
  • 101歲老太患上肺癌 治療後腫瘤縮小三分之二
    在河南,有位101歲老人得了最兇險的肺癌,而如今,癌魔正一點點被她擊退。  後天就是重陽節,我們講一講這位老人的故事,希望能給所有老人帶來一些健康啟迪。  經歷  丈夫在解放戰爭中犧牲  她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  1949年,老人的丈夫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當時,他們唯一的兒子樊志剛還不到三歲。  從此,老人沒有再嫁,一個人拉扯著兒子。「從小我媽沒打過我一次。」
  • 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啥意思,有啥講究?
    『祝壽』是我國盡孝的一種優良傳統,現在在南方山村地區比較盛行,有的地方36 歲就要開始慶生,60歲過大壽,就是圖個喜慶,說到『壽』,古人認為與『壽關』對應,就是一個人的歲數極限的關口,只要破了這個關口,生命就可以延長,民間有『女不過三,男不過四』的說法,因為『三』諧音『散』,『四』諧音『死』,都是不吉利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