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楓凌星
前言
60歲,也就是俗稱的花甲之年,到了這個歲數的人,已經算是進入了晚年。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過得舒坦、過得幸福,然而,希望是一回事,能不能實現又是一回事。
有的人,晚年生活過得確實是順心如意,可有的人,晚年生活過得卻是悽涼鬧心。
而之所以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局,就在於兩者具備的思想和所作所為的不同。
吳大爺今年七十有五,身體健康,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每天都能看著他面帶笑容,著實讓不少人心生羨慕。前幾天跟吳大爺閒聊,我不禁好奇提了一嘴,問他為什麼能活得這麼開心。
吳大爺聽後,笑呵呵的說到,其實人老了之後,要想過得開心幸福,最重要的是思想和觀念上面的轉變,而六十歲就是我們思想和觀念轉變的開始,我個人認為,過了六十歲的人,要想晚年幸福,應該做到這四點。
一、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再肆意「透支」自己的身體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們現在的人普遍比以前的人更長壽也更健康,如果說以前六十歲的人是半隻腳進入土裡的話,那現在六十歲的人至少還有近二十年的活頭。
因此很多到了六十歲的人覺得自己還年輕,然後繼續肆意的「透支」自己的身體,比如,酗酒、熬夜、抽菸。
其實,這樣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人一旦到了六十歲,甭管我們表面上看起來多健康、多精神,實質上我們的身體各方面的機能是遠遠不如年輕時的。
沒準我們上一秒看起來還生龍活虎的,下一秒就疾病纏身,這樣的事是確確實實發生在我身邊的。
我有一個多年的朋友,他比我還要年輕幾歲,身體一直很好,可是他仗著自己身體好,又是酗酒又是熬夜,結果前兩年,他突然就得了腦梗,人雖然救了過來,身體卻垮掉了,身邊時時刻刻要有人伺候,過得別提多悽慘了。
所以說,過了六十歲後,我們要學會控制飲食,注意作息時間,除此之外,我們要學會鍛鍊身體,只有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健健康康,而健康的身體是晚年生活幸福的保證。
二、要懂得取捨,儘量縮減自己的朋友圈
人是群居動物,我們理所應當要學會合群、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只要是在一個集體中,我們就不可避免的要學會奉承,學會虛偽,同時,我們也不可避免的會承受很多不愉快。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哪怕不情願,也不得不強迫自己去融入集體,變得合群,不然我們就會被所有人排斥,從而影響到我們的事業。
可過了六十歲後,我們就沒有了各種顧忌,所以我們就沒必要再強迫自己和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人交往。
我們要懂得取捨,儘量縮減自己的朋友圈,剔除那些對自己沒用還讓自己勞心勞神的圈子,只需跟一些真正的朋友保持一定的聯繫即可。
我們要明白,人到晚年,最重要的不是讓所有人都對你滿意,而是讓你自己感到開心。
三、要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不要輕易的大方
很多人都覺得人到了晚年後就不需要用太多的錢了,可事實上,人到晚年,錢反倒會變得更加重要。
也許我們日常的生活開支確實不需要多少錢,可是我們誰也無法保證自己身體可以一直健康,現在看個病那麼貴,一旦我們生了病,小病還好,如果是大病的話,我們錢袋子裡的錢當然是越多越好。
不要把什麼希望都寄託給孩子,我們要清楚,孩子他們的生活壓力也大,又是房貸又是車貸,還要孩子要養,如果我們再拖累他們,那他們真的會被壓垮。
所以,我們一定要捂緊自己的錢袋子,要明白,靠誰也不如靠自己,我們手裡攥著錢,心裡才不會慌,晚年生活才有保障。
四、要珍惜老伴,懂得「少年夫妻老來伴」的真正含義
對於年輕人而言,婚姻和愛情是等價的,如果沒有了愛情,婚姻也就沒有了意義,可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婚姻意味著依靠。
人一旦上了年紀,就會越發的感到孤獨,而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個伴,給我們溫暖,讓我們依靠,驅散孤獨,驅散黑暗,驅散冰冷。
而這個最佳人選當然是同床共枕幾十年的老伴了,因為能一直時刻陪伴我們走到最後的,不是我們的父母,不是我們的孩子,而是我們的老伴。
只有你我們對老伴好了,老伴自然會對我們好,只有我們給了老伴溫暖,老伴自然會給我們溫暖。
結語
不得不說,吳大爺說的話在情在理,不管是保持身體健康也好,還是儘量縮減朋友圈也好,亦或是捂緊自己的錢袋子以及珍惜老伴,每一個建議都是吳大爺發自肺腑之言。
我個人覺得,對於即將步入晚年的人來說,吳大爺所說的四點應該還是很有借鑑意義的,大家對此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