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講民間故事:是什麼解救了六十歲以後的老人
秦朝時候有一個規矩;人活到六十歲就要埋,一一死了埋,不死也要活埋。只要活到六十歲,不管身體好壞,都不能再活啦。
秦始皇時,秦國強大。西涼夏國年年向秦國進貢,有寶進寶,無寶就進美色女子,不然就要受到懲罰。
有一年,西涼夏國又來進貢。他們既沒有帶來寶貝,也沒有帶來美女,卻帶來一隻奇怪的動物,能大能小,能伸能縮。說小,小得象只老鼠;說大,大得象頭牛。究竟是個啥東西?朝裡群臣誰也不知道。西涼使臣言講:「如果三天之內解不開這個寶貝,你們為下,我們為上,以後每年得給我們進貢。因為你們沒能人嘛,進來的寶貝就解不開。」
秦始皇一聽,非常驚慌。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叫大家都回去想想,限三天之內解開此寶。
秦始皇手下有個大臣叫秦孝政,聽罷皇上的安排,十分害怕。回到家來,滿臉憂愁,悶悶不樂,難以入寢。夜深之後,孝政照例前去給藏在地密裡的老爹爹送飯。孝政是一個孝子,只要他在家,他爹爹的飯從來不叫別人去送。
他爹爹已經六十五歲啦。為了不被活埋,孝政才把他藏了起來。他接過飯菜,見兒子悶悶不樂便問:「我兒為何悶悶不樂?」孝政本來不想給父親談及此事;可是,父親一再追問,沒有辦法,只好把西涼夏國進寶之事對父親講了。他父親一聽,哈哈大笑起來:「我當何事,原來就為這呀!我兒不必憂愁,該吃飯就去吃飯吧!明天你去鄉裡找一個九曲狸貓,到時侯你把它帶到金鑾殿上就是了。」
孝政依父所言,第二天一大清早便去鄉裡找到九曲狸貓。他風塵撲撲趕回京時,正好是第三天清晨。洗刷完畢,多少吃了一點飯,就帶上九曲狸貓上朝去了。
文武百官到齊之後,西涼使臣便把那隻怪物放了出來。那東西一會兒長得象牛一樣大。孝政把九曲狸貓放在袖裡,故意來到前邊。站得離那東西近了,就把裝貓的右袖筒上下抬了幾下,那怪物掃眼看見九曲狸貓,嚇得膽顫心驚,魂飛魄散,身子一縮,開始變小,一會兒變得很小很小。孝政右手一松,那九曲狸貓,「忽」的一下,從袖簡裡竄了出來,抓著就把它吃了。那西涼使臣一見,灰溜溜地連忙溜走。
秦始皇一見孝政把這個寶解開了,非常感激。便把孝政召近前來,問他;「前幾天你為何不說?今天愛卿你又為何解開了?是你自己想的,還是別人給你說的?」、孝政一見皇上追問,不敢相瞞,便雙膝跪地,奏道,「遍奏萬歲,臣有欺君之罪!」接著,他便告知皇上:聽他爹爹言講,西涼夏國進的寶貝,不是別的東西,乃是一個老鼠,會大會小,唯有九曲狸貓可降此鼠。」
秦始皇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這老年人還有用處哇!你趕快回去,把你爹爹從地窖裡請出來。接著,秦始皇傳下聖旨:從今以後,人活多大算多大,直到病死為止,誰也不準再活埋老年人啦。
以上故事為蝸牛講民間故事原創首發,請關注蝸牛講民間故事獲取更多精彩故事,你有不一樣的見解也可以評論留言,我們一同探討學習,蝸牛爬的慢,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多多分享、關注、評論,讓蝸牛能走的更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