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講民間故事:是什麼解救了六十歲以後的老人

2020-12-04 蝸牛講民間故事

蝸牛講民間故事:是什麼解救了六十歲以後的老人

秦朝時候有一個規矩;人活到六十歲就要埋,一一死了埋,不死也要活埋。只要活到六十歲,不管身體好壞,都不能再活啦。

秦始皇時,秦國強大。西涼夏國年年向秦國進貢,有寶進寶,無寶就進美色女子,不然就要受到懲罰。

有一年,西涼夏國又來進貢。他們既沒有帶來寶貝,也沒有帶來美女,卻帶來一隻奇怪的動物,能大能小,能伸能縮。說小,小得象只老鼠;說大,大得象頭牛。究竟是個啥東西?朝裡群臣誰也不知道。西涼使臣言講:「如果三天之內解不開這個寶貝,你們為下,我們為上,以後每年得給我們進貢。因為你們沒能人嘛,進來的寶貝就解不開。」

秦始皇一聽,非常驚慌。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叫大家都回去想想,限三天之內解開此寶。

秦始皇手下有個大臣叫秦孝政,聽罷皇上的安排,十分害怕。回到家來,滿臉憂愁,悶悶不樂,難以入寢。夜深之後,孝政照例前去給藏在地密裡的老爹爹送飯。孝政是一個孝子,只要他在家,他爹爹的飯從來不叫別人去送。

他爹爹已經六十五歲啦。為了不被活埋,孝政才把他藏了起來。他接過飯菜,見兒子悶悶不樂便問:「我兒為何悶悶不樂?」孝政本來不想給父親談及此事;可是,父親一再追問,沒有辦法,只好把西涼夏國進寶之事對父親講了。他父親一聽,哈哈大笑起來:「我當何事,原來就為這呀!我兒不必憂愁,該吃飯就去吃飯吧!明天你去鄉裡找一個九曲狸貓,到時侯你把它帶到金鑾殿上就是了。」

孝政依父所言,第二天一大清早便去鄉裡找到九曲狸貓。他風塵撲撲趕回京時,正好是第三天清晨。洗刷完畢,多少吃了一點飯,就帶上九曲狸貓上朝去了。

文武百官到齊之後,西涼使臣便把那隻怪物放了出來。那東西一會兒長得象牛一樣大。孝政把九曲狸貓放在袖裡,故意來到前邊。站得離那東西近了,就把裝貓的右袖筒上下抬了幾下,那怪物掃眼看見九曲狸貓,嚇得膽顫心驚,魂飛魄散,身子一縮,開始變小,一會兒變得很小很小。孝政右手一松,那九曲狸貓,「忽」的一下,從袖簡裡竄了出來,抓著就把它吃了。那西涼使臣一見,灰溜溜地連忙溜走。

秦始皇一見孝政把這個寶解開了,非常感激。便把孝政召近前來,問他;「前幾天你為何不說?今天愛卿你又為何解開了?是你自己想的,還是別人給你說的?」、孝政一見皇上追問,不敢相瞞,便雙膝跪地,奏道,「遍奏萬歲,臣有欺君之罪!」接著,他便告知皇上:聽他爹爹言講,西涼夏國進的寶貝,不是別的東西,乃是一個老鼠,會大會小,唯有九曲狸貓可降此鼠。」

秦始皇一聽,恍然大悟:「哦,原來這老年人還有用處哇!你趕快回去,把你爹爹從地窖裡請出來。接著,秦始皇傳下聖旨:從今以後,人活多大算多大,直到病死為止,誰也不準再活埋老年人啦。

以上故事為蝸牛講民間故事原創首發,請關注蝸牛講民間故事獲取更多精彩故事,你有不一樣的見解也可以評論留言,我們一同探討學習,蝸牛爬的慢,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多多分享、關注、評論,讓蝸牛能走的更遠一點。

相關焦點

  • 101歲老人告訴我:人到六十,能做到這四點,有福更有壽
    我和老人聊起人生的福報和長壽問題,老人家捋著鬍子,笑呵呵地告訴我一個秘密:人到六十,能做到這四點,會有福更有壽。那麼,101歲老人所說的這一個秘密,究竟是指什麼呢? 101歲老人說,人到六十,已經進入退休年齡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會有更多的時間,更好的心態,去做一些善事。我覺得,做善事,很好。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句話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多做善事能夠給我們避免災禍的。人到六十,我們多做善事,不但會讓我們的煩惱得到釋然和放下,同時,我們也在幫助他人的同時,獲得更多「善」的回報,得到更多「好」的名聲。
  • 為什麼有人沒到六十歲,就滿臉老年斑?和哪些因素有關?
    年齡如同一支筆,會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留有痕跡,也就是所謂的老人斑。或是黑色,或是灰褐色,大小不同,形狀各異,有人長在臉上,也有人長在手上,有人顏色深,也有人顏色淡。大部分人一般是在六十歲,也就是老年階段才開始出現,直到七八十歲,臉上的斑點開始增多,女性則要比男性更多見。
  • 民間故事:空心鬼害人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285期,空心鬼害人,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領域,古人常常在閒暇之時與家人朋友聊一些身邊發生的小故事,也有人喜歡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大家坐在一起聊得很開心。
  • 【人物】耄耋老人六十年的氣象日記
    一個瘦小的老人,裹在一片綠色中闖進了視野:稀疏白髮,黑紅臉龐布滿深深淺淺的皺紋;微駝的背,蹣跚的步,看起來與普通老農沒有什麼不同。小院的主人正是他——河南省新鄉市洪門鎮原堤村的原學盟老人,一名普通的氣象愛好者。他心系氣象60餘年,並盡己所能用氣象知識為村民服務,在贏得人們尊重的同時,也積累整理了彌足珍貴的氣象資料。
  • 「一腳踏三縣」的走馬:因民間故事擁有四塊「國字招牌」
    每月逢八,走馬鎮民間故事國家級傳承人劉遠揚便會來到關武廟的閣樓,講走馬鎮民間故事。逢五則在鎮上的張大槐茶館。早上九點,張大槐茶館便坐滿了前來喝茶的客人,老闆正拎著水壺到處給客人添茶水。「他講他的故事,我喝我的茶,有幾個人想聽嘛?要不是有錢賺,也沒有哪個願意講!」其中一位老人說到。上午十點,已經80歲高齡的劉遠揚來到茶館。「民間故事話走馬,雅俗共賞談古今」,啪!
  • 老王講民間傳說故事:蛇王
    不過今天的故事不是講這個村子,而是講村子後面的山。村後這座山叫蛇王山,山上百草豐茂,各種山珍數不勝數。民間裡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說法,但是村裡的人卻沒有一個敢上這座山的。原因從這山的名字上就看出來了——這山上住著蛇王。蛇王活了多久?沒人知道。在人們印象中蛇王好像在村子建成之前就存在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蛇王的年紀越來越大,脾氣越來越暴戾,也越來越喜歡壓榨眾蛇。
  • 貴州織金民間故事:熊家場杜家橋的傳說
    雲上烏蒙|獨家原創 貴州織金民間故事:熊家場杜家橋的傳說 在熊家場高粱村的河面上,有一用石頭拱成的大橋,橋的歷史悠久,無碑記可考,人們都稱其為杜家橋。在橋的周圍已無杜家後人居住,無法考證。據當地人講,這杜家橋大致修建於清朝年間,關於杜家橋的修建,在當地還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
  • 俗話說:「年過六十,四不想」,是什麼意思?四不想指的什麼?
    六十歲,一直被認為是人生的一道坎,到了這個年齡,身體很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症狀,如果處理好了,很可能會長壽,但處理不當,或會出現生命危險。過了60歲,相當於人生已經度過了一大半,這時候就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是虛渺的,只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 民間故事:不是陰陽眼,為何七歲能見鬼,八歲還拜了牛頭為師?
    (詳見《瘸牛死後進地府當差,私自放掉老主人,讓他多活了九年》)雖然很害怕,但是程無憂很興奮,原來爺爺給他講的故事都是真的,世間當真有陰間的存在,看見了牛頭馬面肯定還有黑白無常,說不定什麼時候自己就能見到閻王爺了,想到這裡,程無憂小心翼翼的將白大河給他的小瓶藏了起來。其實白大河也是無心之舉。
  • 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太獨自住在老人公寓,會遇到什麼?
    原創 Mabel 三明治mabel是一位居住在多倫多的80+歲寫作者,在她的文字中總能感受到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還有豐富多彩的人生閱歷。住在老人公寓裡會遇見些什麼?看mabel用的態度記錄下看見的點點滴滴。
  • 民間故事:大象報恩
    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板塊,古人常常聚在一起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有人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生動的故事,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其中的細節。在清代有一本著名的民間故事書,名為《聊齋志異》,它的作者是蒲松齡,今天的這個故事就取材於聊齋。
  • 民間故事:小夥子送老翁泥偶,不孝子爭相來搶,終惹怒雷劈身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神奇的泥人》,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6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啥意思,有啥講究?
    『祝壽』是我國盡孝的一種優良傳統,現在在南方山村地區比較盛行,有的地方36 歲就要開始慶生,60歲過大壽,就是圖個喜慶,說到『壽』,古人認為與『壽關』對應,就是一個人的歲數極限的關口,只要破了這個關口,生命就可以延長,民間有『女不過三,男不過四』的說法,因為『三』諧音『散』,『四』諧音『死』,都是不吉利的字眼。
  • 六十歲還可以增肌健身嗎?
    六十歲還可以增肌健身嗎?老年人最適合什麼運動?人到了60歲以後怎麼健康生活?老年腹部脂肪厚該怎樣減掉?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消化和代謝功能都會隨著年齡降低,那麼飲食如果攝入的能量過多就會造成脂肪的堆積,對於60~69歲的老年人來說,每天攝入的能量應減少15%。而對於70歲~79歲的老年人來說,每天攝入的能量要降低25%最佳,這些方式都有助於腹部脂肪的消除。
  • 我是「說書人」張大春,從文人墨客到神鬼傳說,如何講好民間故事,問...
    我是「說書人」張大春,從文人墨客到神鬼傳說,如何講好民間故事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鄰居家住著一位老人,老人97歲,是一位在家居士,我喜歡跟老人聊天,因為老人的話,總是充滿了智慧和正能量,每次聽了老人的話,都會受益匪淺。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民間故事:貪心不足蛇吞象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22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咱中國有句老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在形容一個人過度貪婪,最後遭了報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故事大體講:一個富貴人家,見村裡有人得了寶貝也去照貓畫虎拿寶貝。因為自己太過貪婪,被困寶藏裡,一直未能出來。大家欲知詳情,就一起來看看這則民間小故事吧!古時候,在山東省某個小村裡邊上,曾有一個大石門。據老輩人說,那石頭門裡也有人家。
  • 「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人過六十,看清三件事,晚年更幸福
    六十歲的年齡,已經是日薄西山,俗話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 過了六十歲的年齡,那就是「耳順」之年,在這樣的年齡中,我們最為重要的就是接受自己已經步入到老年的現實後,還要確保自己的晚年能夠過得幸福,畢竟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每個階段需要學習的智慧,當你不能夠清醒的去學會如何在六十歲後進行自己的生活時,那麼你的人生就會遭受到很多的挫折。
  • 簡筆恐怖故事,男子在火化老人遺體時,竟然看到老人站了起來
    前些日子殯儀館裡面來了一具屍體,是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家裡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孩子也都還不錯,都在城裡定居了,老人也就在一家住一個月吧,一直住了好多年。這次過來送葬的時候,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加上孫子輩兒的小孩,七七八八的來了好多,看樣子都是很孝順的樣子。
  • 農村人到60歲以後,手裡有這4樣寶貝才會幸福,早做準備!
    60歲是人生的一道坎,生病的機率會逐漸增高。而60歲的時候,人們大多已經退休,在農村60歲的老人想出去找工作也很難,兒女們差不多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所以說6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在家享清福了!可是如今農村老老人到了60歲以後,70歲也在為了兒女忙前忙後的,有的老人們過得並不如意。那麼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人過六十,四樣東西最重要,手裡有這4樣寶貝,才會過得好,不知道你們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