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有一個依山而建的村子,村子規模不大,長期與世隔絕。如果有誰讀了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記》再到這村子裡一看,那一定會驚呼:這就是《桃花源記》裡寫的世外桃源啊!
不過今天的故事不是講這個村子,而是講村子後面的山。村後這座山叫蛇王山,山上百草豐茂,各種山珍數不勝數。民間裡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說法,但是村裡的人卻沒有一個敢上這座山的。原因從這山的名字上就看出來了——這山上住著蛇王。
蛇王活了多久?沒人知道。在人們印象中蛇王好像在村子建成之前就存在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蛇王的年紀越來越大,脾氣越來越暴戾,也越來越喜歡壓榨眾蛇。在它的壓榨下眾蛇苦不堪言,漸漸的推翻蛇王的念頭在眾蛇中瀰漫開來,一切僅等一個時機到來。
一天,蛇王因一條小蛇違抗了它的命令,於是當著眾蛇的面活生生地吞下了這條小蛇。眾蛇見此情景怕極了,但蛇群中立刻有蛇煽動起來,此時不反更待何時?!於是眾蛇的憤怒終於壓不住了,恐懼立刻轉化成了力量與勇氣。幾條年輕力壯的蛇合起夥來圍攻蛇王,其餘的小蛇也在旁邊趁機咬上一口。蛇王雖然體型龐大但寡不敵眾,終於還是狼狽不堪地逃出了蛇王山。
一個蛇王趕跑了,誰來統治眾蛇呢?蛇群不可一日無王,從前有權有勢的蛇都覺得自己能坐上蛇王的寶座,矛盾不斷的激化,就這樣幾方勢力自立山頭各自稱王,蛇群分裂了,無休止的奪位戰爭又開始了。眾蛇也是萬萬沒想到自己趕跑了一個蛇王,卻多出了好幾個蛇王。
而真正的蛇王也不知道流浪了多久。在一個夜晚,筋疲力盡的它誤入了一個村子,借著夜色它偷入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看來比較寬裕,養著幾隻雞和一頭驢。幾日沒有進食的蛇王看到了雞自然不會放過,可就在蛇王準備抓雞的時候因為體力不支暈倒了過去。
等蛇王醒來發現自己睡在一張床上,旁邊不遠處的椅子上坐著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老人見蛇王醒了抄起了放在一邊桌子上的刀向蛇王走來。
蛇王覺得自己這次真的完了,誰知老人卻繞過了床走出了門,不一會門外傳來了一陣雞的慘叫聲。
老人拎著一隻被放幹血的雞進了門,把雞扔給了蛇王。虛弱的蛇王見到了雞想都沒想一口吞了下去。嘗盡了山珍奇味的蛇王卻沒想到一隻普通的雞竟然是它這一生中嘗過的最好吃的食物,眼淚止不住的落了下來。
從那天起蛇王便在老人家中住了下來。老人信佛,除了每日誦經外從不說話,只是隔三差五的殺雞給蛇王吃,等雞殺的差不多了,蛇王的身體也養的差不多了,復闢的念頭又在它心中萌芽了。
這天,老人殺完了最後一隻雞,蛇王也覺得差不多可以離開了,可是路途遙遠一隻雞怎麼能填飽肚子,於是蛇王又盯上了家裡僅剩的一頭驢。
蛇王向老人開口道:「你既然能把家中的雞都餵給我,想必也不差這一頭驢了,不如你把驢也殺給我吃吧。」
老人大驚,道:「不行!不行!這是堅決不行的!」
蛇王問:「為什麼?」
老人回答:「我破殺戒殺雞是為了救你,你現在身體已經養好了就趕緊離開吧,我勸你回頭是岸,不要再動貪念了。若你執意要吃驢那便是造孽了。」
蛇王道:「我不怕造孽,我要吃了這頭驢佛祖也不會把我怎樣。」
老人合眼,長嘆一口氣,道:「雞為了救你一命而犧牲自己,算是功德無量了,可沒想到換回的卻是你的貪念,你若執意要吃驢,就把我給吃了吧,你放過了驢這樣驢也高興,你也滿足。」
蛇王聽了老人的話,立刻挺起身子張開大口吞下了老人。蛇王吃了老人後心裡產生了一絲愧疚,老人救了它的命而它卻吃了老人。這麼想著蛇王掉了兩滴淚。可當它看到了孤單的驢時貪念又起來了,它忘了老人也忘了老人說的話,轉身吃掉了驢。
蛇王的肚子鼓得像吞下了一頭象,這下它可以心滿意足地回山了。不知走了多久,蛇王終於趕回蛇王山了。山上的眾蛇看到了蛇王回來了嚇得四散逃跑,經過了長時間的戰爭蛇群再也沒有了往日對抗蛇王的團結,加上蛇王曾經的暴戾讓所有蛇都對蛇王心存畏懼。
就這樣蛇王不費吹灰之力又回到了它的寶座上,只是它手下再也沒有了眾蛇。孤獨的它在自己的王位上坐著,看日落成為了它唯一的樂趣,它感覺自己和這緩緩落下的太陽一樣都是快要離去的東西了,可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蛇王還是沒有死去,反而它被日落染成了金黃色。
直到有一天,山下村子裡有個人喝醉了酒,誤打誤撞上了山,看到了金黃色的蛇王盤在一塊大石頭上,心中一驚,連滾帶爬下了山。他向村民說:山上沒有蛇王了,卻不知道從哪來的一條黃金蛇,好大一條,被太陽一照還閃閃發光!
碰巧村裡來了一個算卦的,他聽說後向村民說:這是一條神蛇!就是他趕跑了暴戾的蛇王,你們一定要好好侍奉他,他會保佑全村人財源廣進!
村民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便將家中所有的家畜拿了出來,上山供奉給蛇王。
就這樣,暴戾的蛇王到頭來成了村子的守護神,往後幾百年,祭祀蛇王的活動從沒停止過。
文/王盛隆;圖/網絡
糖點團隊·雲川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