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親愛的嘟嘟寶貝》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白蛇傳》以其曲折、纏綿的愛情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不同時代的人,而其中的過端午、盜仙草、斷橋等情節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但是,最初的白蛇傳故事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樣,它經過了歷史漫長的流傳與演變,不斷地被豐富和加工,最終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白蛇傳。
《白蛇傳》是我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故事情節是藥店學徒許仙與感恩圖報的蛇仙白素貞之間的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悲劇。不過,這段流傳了上千年的故事,在歷史上並沒有原型可依,而是通過一步步演變而來的。
白蛇的故事最初起源於民間發現巨蟒的傳說。早在唐朝,就有傳奇故事中描寫有關白蛇的故事,後來被收入明朝陸楫編集的《古今說海》中,題為《白蛇記》。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隴西鹽鐵使李遜的侄子李黃,在長安市東遇到一位身穿素服的少婦,並深深被她的美貌所打動。為了得到少婦,他頻繁對其獻殷勤,甚至借錢給她購買新衣。後來李黃又跟隨少婦到她的住宅中,「一住三日,飲樂無所不至」。到第四日李黃回家時,便覺身重頭旋,病倒在床上,最後只剩一灘血水和一顆頭顱。後來,他的家人去尋找那白衣少婦,卻只在一個荒蕪的院子裡看到一棵孤零零的皂莢樹。住宅附近的人說,常常看到一條巨大的白蛇盤在樹上,他們這才知道美少婦原來是蛇妖所變。
不過,最早的關於白蛇的話本,應該是宋人的《西湖三塔記》。在故事中,有三個女妖:白蛇、烏鴉和水獺,她們都能幻化成人形。宋孝宗淳熙年間的清明時節,臨安府官宦子弟奚宣贊到西湖遊玩,在途中遇到一個迷路女孩叫卯奴,於是領回家中。不久,有一個婆婆到奚家尋找卯奴,為了感謝奚宣贊,又邀請他到自己家中做客。奚宣贊應約到她家,婆婆領來一白衣女子與奚共枕。
半個月後,白衣女子開始厭煩奚宣贊,準備殺了他取心肝。但卯奴念在他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於是幫助他逃走了。奚宣贊到家後,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叔叔奚真人,於是真人做法使三人現出了原型:婆婆為水獺妖、卯奴為烏鴉、白衣女子為白蛇。接著,奚真人又用化緣所得購買物資在西湖造了三石塔,將三個妖怪鎮壓在下面。這個故事中的情節與前代流傳的已有所不同,不僅多了一個知恩圖報的卯奴,而且同白蛇共枕的奚宣贊也並沒有被蛇妖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