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蛇,是一種令人恐怖的生物。它那長長的扭曲的軀體,奇特的顏色和花紋,開叉的舌頭和致命的毒液,還有那沒有眼瞼的、似乎具有催眠能力的眼睛,都給它帶來極壞的名聲。「毒如蛇蠍」「蛇蠍心腸」等成語,是人們給它下的結論。
《聖經》中明確地說:「上帝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就是蛇,引誘了人類的始祖違背主命,去偷吃禁果。蛇因此而受到上帝的咒詛,並跟人類世代為仇。可是,在公元二世紀時羅馬帝國盛行的蛇派卻將《聖經》的善惡觀念顛倒過來,該派認為,名為索菲亞(智慧)的伊湧乃創造者,他利用蛇將諾斯(秘傳救人真知)傳給亞當和夏娃。蛇是善的靈根,是值得崇拜的聖物。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也有這樣的「蛇派」,把蛇看成是愛情和美的象徵,那就是著名的《白蛇傳》故事。《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無疑是自唐及明一直流傳著的白蛇故事中最優秀的。它在幾百年來粗糙、鄙陋的白蛇傳說的基礎上作了大量的加工,使白蛇故事產生質的變化。馮夢龍「點鐵成金」的手段是高明的。
《「三言」「二拍」的世界》
最早的白蛇故事是唐人傳奇小說《白蛇記》(見《太平廣記》卷四百五十八「李黃」條,雲引自鄭還古《博異志》。明陸楫等編《古今說海》題為《白蛇記》),寫李黃遊長安,邂逅一位綽約有絕代之色的白衣美人,在她家裡住了四天。家人聞到李黃有腥臊氣,他也覺得自己身重頭昏,便躺到床上,對妻子說:「吾不起矣!」一邊說話,一邊覺得在被子底下的身體已逐漸消腐,家人揭被一看,但見一攤血水,還剩下一個人頭。後來家人去尋那白衣美人的家,只有空園一所和皂莢樹一棵。附近的人說,這裡往往有巨白蛇在樹,便無別物。
唐人《白蛇記》並沒有什麼特色,只是一般的「物妖」恐怖故事而已。宋洪邁《夷堅志》戊集卷二「孫知縣妻」條,載孫知縣娶到一位顏色絕豔的素衣女郎,她每當洗澡時必施重幃蔽障,不許婢妾進來。孫多次問她的原因,女郎笑而不答。成夫妻十年後,一日孫喝醉了,戲窺她入浴,只見一條大白蛇蟠屈在澡盆內。急忙逃出來,不久便成疾而死。
宋人邾經有雜劇《西湖三塔記》,今雖不存,內容當亦演白蛇故事。《清平山堂話本》也有《西湖三塔記》故事,寫杭州有三個女妖精,為白蛇、烏雞、獺所變化。白蛇專門化為白衣女子迷人,被迷的人不久便被白蛇命力士擊死,再去迷別的人。後來被奚真人捉獲,把三怪鎮在三個石塔下面。
《警世通言》中的白蛇,卻與以往傳說中的大不相同了。她很有人情味,深深地愛著許宣,希望和他「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對」。儘管許宣被道士所騙,用神符來鎮壓白娘子,她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與他和好。最後她被法海擒住,她為自己辯解說:「不想遇著許宣,春心蕩漾,按納不住,一時冒犯天條,卻不會殺生害命。」
著名月份牌畫家楊俊生繪《白蛇傳》
從一個恐怖的神怪故事演變成美麗的愛情故事之後,《白蛇傳》在這基礎上逐漸充實定型了。清代有玉山主人改編的《雷峰塔奇傳》以及黃圖珌的《雷峰塔傳奇》劇本,陳遇乾的《義妖傳》彈詞等。其中最為流行的是方成培的《雷峰塔》一劇,優美動人,富有神話色彩和深厚的人情味。劇中寫女娘子聰明美麗,主動追求愛情,她既有不畏強暴的剛猛氣質,又有溫婉貞靜的女性特色,可親可愛,完全洗脫了話本小說中所帶的「妖氣」。
近代京劇《金缽記》及據此改編的《白蛇傳》中,白娘子的藝術形象更為豐滿,她是爭取愛情自由的叛逆女性,為得到真正幸福的婚姻生活,勇敢地對惡勢力進行抗爭。《白蛇傳》已是家傳戶曉,優秀的傳統劇目了。
有趣的是,白蛇精故事不但在中國,而且在歐亞各國都廣泛流傳。日本寺尾善雄《來自中國的故事》中介紹說,江戶時代的《雨月物語》中有篇「蛇性之淫」,寫兇殘淫蕩的蛇精,為滿足自己的性慾而殺害人命。古希臘故事中有美女蛇拉彌亞,她千方百計勾引哲學生裡修斯,想把他吃掉。可是到了17世紀,羅伯特·伯頓的《憂鬱的解剖》一書中,已把拉彌亞寫成一位「悲哀的愛」的犧牲者了。19世紀英國大詩人濟慈的名作《拉彌亞》,更把蛇精寫成一位溫柔美麗的女性,她勇敢地追求愛情,直到最後被專制勢力毀滅為止。
無論是中國或是歐洲的蛇精,都經歷著一個由醜惡變為美好的過程,這也反映了中西方人民追求愛與美的善良願望吧!
摘自 | 《「三言」「二拍」的世界》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著名學者、中山大學教授 陳永正重磅力作——《「三言」「二拍」的世界》,盤點「三言」「二拍」作為中國古典短篇白話小說巔峰,對後世小說、文學、人文思想有著怎樣的影響。
《「三言」「二拍」的世界》
關鍵詞 >> 古典文學,傳說,白蛇傳,讀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