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歲老太患上肺癌 治療後腫瘤縮小三分之二

2021-01-15 搜狐網

  與癌症為敵,人類往往勝少敗多。在河南,有位101歲老人得了最兇險的肺癌,而如今,癌魔正一點點被她擊退。

  後天就是重陽節,我們講一講這位老人的故事,希望能給所有老人帶來一些健康啟迪。

  奇蹟

  三周前診斷為肺癌晚期

  如今腫瘤縮小三分之二

  昨天上午,在省腫瘤醫院呼吸內科三病區,一位清瘦的老人正在病床上睡覺。偶爾有人來看她,老人會眯起眼睛,向來人揮手致意。

  老人名叫馬恩,來自平頂山,今年101歲,是位肺癌晚期患者。

  「她應該是我們醫院收治的年齡最大的腫瘤患者。」病區護士長高亞娜說。

  老人的兒子樊志剛說,今年7月份,老人感覺胸悶,一直當高血壓治療。9月初,CT顯示她肺部異常,9月6日,他就趕緊把老人送到省腫瘤醫院。

  呼吸內科三病區主任王啟鳴說,當時老人左肺上的腫瘤有拳頭大小,而且是惡性程度最高的小細胞肺癌。

  但經過三周的治療,最新一次檢查顯示,老人肺部的腫瘤已經縮小三分之二,胸悶症狀已經消失。奇蹟是怎麼發生的?

  高亞娜說,如今,病區裡的病人都搶著和老人合影,說要沾沾喜氣。總結一下她的經驗,也許對每位老人都有好處。

  經歷

  丈夫在解放戰爭中犧牲

  她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

  1949年,老人的丈夫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當時,他們唯一的兒子樊志剛還不到三歲。

  從此,老人沒有再嫁,一個人拉扯著兒子。「從小我媽沒打過我一次。」樊志剛說,再苦再難,他也很少見母親抱怨。

  樊志剛的三女一子,也都是老太太帶大的。對孫輩她更加寵愛,經常是背一個、扯幾個。

  老人還喜歡活動,如今年紀大了,出門不方便,她就在屋裡轉圈。

  儘管自己牙都掉了,只能吃軟食,但她還經常烙餅、包餃子給小輩吃。

  「我們檢查發現,老人的臟器功能都還像七八十歲的,而且思維特別清晰,這也是治療出效果的關鍵原因。」王啟鳴說。

  家長

  子孫長大爭著照顧老人,家人支持讓老人渡過難關

  而讓高亞娜更感慨的,是老人子孫的孝順。樊志剛已經67歲,但自從老媽住院,他就24小時不離開,孫女們也都輪流請假照顧奶奶。

  老人的孫子是位文藝工作者,平時非常忙,但他推掉很多活動,確保每天早晚都能來病區報到。

  「老人的孫子一來,就拉著老人的手,貼著奶奶的耳朵說話,這種場景我們看了特別感動。」高亞娜說。

  有次老人回憶說,困難的時候,她把金耳環當了。結果她的孫輩們湊齊了金耳環、金項鍊、金戒指,把老人打扮得「明晃晃」的。

  王啟鳴說,雖然老人的病發現時已是晚期,但家人沒有耽誤,立刻把她送進醫院,得以儘快控制她的病情。

  治療

  家屬信任、配合,醫生探索著治療

  第一次收治年紀這麼大的患者,王啟鳴剛開始心裡也沒底。

  「畢竟老人的各個重要器官的功能都已減退,治療方案、用藥劑量都是一點點探索著來。」他說。

  護士們也都把老人當做病區的寶貝,經常過來為老人翻身、拍背……

  而讓他們放心的是,老人的家屬特別理解醫生、護士,只要一見面就感謝個不停。

  「家屬的信任其實對醫生很重要,才不會讓治療有什麼後顧之憂。」高亞娜說。

  而老人雖然不知道自己得的啥病,但見了醫生也不多問,特別配合治療。「老人應該很快就能出院。」王啟鳴說。

  癌症並不意味著「死刑」,建議老年人每年體檢一次

  每年,河南就新增16萬癌症患者,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王啟鳴說,癌症就是一種老年病,但是得了癌症並不意味著死亡。

  省腫瘤防治辦公室研究員陸建邦也表示,癌症雖可怕,但至少四成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他解釋說,一般在接觸一定量的致癌物質10年或更長時間以後,才會引起細胞突變進而發生癌變。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預防、幹預和早期發現,把癌症消滅於「萌芽」階段。

  王啟鳴建議,成年人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每年體檢一次。他說,得了癌症,像馬恩老人一樣,心態平和、配合治療,才會有奇蹟發生。

http://news.sohu.com/20140930/n404776070.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大河網 http://newpaper.dahe.cn/hnsb/html/2014-09/30/content_1155264.htm?div=-1 report 2268 與癌症為敵,人類往往勝少敗多。在河南,有位101歲老人得了最兇險的肺癌,而如今,癌魔正一點點被她擊退。後天就是重陽節,我們講一講這位老人的故事,希望能給所有老人

相關焦點

  • 肺部腫瘤和肺癌的區別 提前預防是關鍵
    相信大家對肺部腫瘤和肺癌也是有所耳聞。那麼肺部腫瘤和肺癌的區別有哪些呢?患上了肺部腫瘤怎麼辦,肺部腫瘤治療方法有哪些?患上了肺癌怎麼辦,肺癌怎麼治療?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肺部腫瘤和肺癌的區別首要,我們應當了解到什麼是肺部腫瘤。這種疾病通常會影響到我們的呼吸系統。
  • 肺癌免疫治療後,腫瘤增大可能只是假動作
    腫瘤細胞表面所分泌的PD-L1,可以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抑制T細胞的活性,如同給T細胞用障眼法,讓T細胞對腫瘤細胞視而不見,從而逃避了免疫治療的監視和殺傷。我們所使用的PD-1 、PD-L1藥物,通過阻斷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與T細胞表面PD-1的結合,讓T細胞繼續發揮作用。 所以,免疫治療一般使用2個月-3個月後才能看到效果,相對於靶向治療、化療來說起效時間較慢,甚至會出現假性進展。所以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療時需要定期評價使用療效,使用免疫治療2-3個月後需要到醫院做檢查。
  • 50歲男子肺癌晚期不能外科手術,專家用這種方法使腫瘤縮小
    家裡人緊急把患者送到了我們科,這樣的螺旋CT結果,只能是高度懷疑,真正的確診,尤其是指導進一步治療的病理分型和突變檢測,還必須取出來病變組織進行檢查,於是,我們先行穿刺活檢,結果提示為肺鱗癌,進一步基因檢測,很遺憾沒有有效的靶向藥,再加上腫瘤已發生縱隔內轉移,無法做外科手術,家裡人頓時感覺天塌了,絕望至極!
  • 肺癌免疫治療
    但是有時免疫系統自身對抗癌症的能力受到限制,擁有健康免疫系統的人仍然會患上癌症。有時由於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差異不大,免疫系統不會將癌細胞視為外來細胞。癌細胞本身可以釋放出可以控制免疫系統的物質,免疫系統雖然能夠識別癌細胞,但做出的反應卻不足以破壞殺傷癌症細胞。為了克服以上的問題,研究人員找到了幫助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並增強其反應能力的方法,從而殺死了癌細胞。
  • 肺部腫瘤的治療方法 肺癌轉移淋巴能活多久?
    肺癌由於腫瘤的隱匿性,大部分(約80%)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局部晚期或伴有遠部位轉移,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而晚期患者的治療更為棘手。晚期病人的耐受能力差,重要臟器功能可能都受到牽連,癌細胞經過治療後產生的耐藥性,還有癌細胞發生了廣泛轉移等。
  • 患上肺癌,免疫治療效果怎麼樣?能不能治療,需要看2方面
    肺癌對人體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很大的危害,也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男性肺癌的病率相對較高,很可能是因為長期吸菸所導致的,而且開始吸菸的年紀越小,患上肺癌的機率就會越高,最好是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預防大於治療。肺癌免疫治療效果如何?
  • 腫瘤不縮小,是不是藥物就沒用?-虎嗅網
    ,化療耐藥後開始用PD-1抑制劑,都一個月了,腫瘤還沒有縮小,是不是無效啊?」大眾對免疫治療最大的誤區之一,就是以為免疫治療起效後,肯定很快腫瘤就會縮小。在化療和靶向藥年代,最常見的評判腫瘤藥效果的指標之一,就是客觀響應率。客觀響應率,簡單而言,就是用藥後腫瘤顯著縮小的患者比例。
  • 哪種手術適合治療肺癌,適合治療肺癌的手術
    哪種手術適合治療肺癌,適合治療肺癌的手術 時間:2020-11-23 10:19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肺癌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那麼治療肺癌哪種手術好呢?哪種手術適合治療肺癌呢?
  • 肺癌的免疫調節比治療腫瘤本身更重要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腫瘤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有了很大進步。臨床上越來越多的腫瘤被早期診斷,並通過手術、化療、放療、生物靶向治療以及它們之間的聯合治療而被治癒或控制。 但是,對於大多數腫瘤患者來說,這些治療手段常常使腫瘤暫時縮小或消失。
  • 20年煙齡男子被確診肺癌 4.8cm腫瘤「瘦身」後才獲取手術
    李詩敏 封面新聞記者簡婷婷 有著20年煙齡45歲的陳輝(化名)一直被人提醒「要小心肺」,但卻從來沒想過有一天他的肺會真正出問題。被確診時,肺上的腫瘤已經近5cm大,還長在了血管「主幹道」上。據近期公布的2019年新版中國癌症報告數據顯示,按發病人數順位排序,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
  • 患上腎上腺腫瘤怎麼治療?
    核心提示:不少人聽說自己的腎上腺長出一個腫瘤的時候心裡非常害怕,於是就去問醫生患上腎上腺腫瘤怎麼治療?目前治療腎上腺腫瘤最徹底的方法就是手術切除,由於大多數都是良性的,所以切除了就沒事了,還有就是藥物保守治療。
  • 免疫治療,肺癌診治新方法
    2020年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目的是呼籲世界各國重視肺癌的預防,提高人們對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識,普及肺癌的規範化診療知識。 知道嗎?肺癌的治療方法除了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外,還有一種原理獨特的治療方法--免疫治療。
  • 腫瘤標誌物升高就絕對是患上了癌症嗎?
    腫瘤標誌物升高就絕對是患上了癌症嗎?答案是否定的有的時候,腫瘤標誌物出現異常也有可能是身體的細胞受到了某種外界因素的刺激引起的一種應激性反應,並不代表細胞發生了惡變。但是,有的腫瘤標誌物的敏感度和特異性有限,在檢查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漏檢或者假陽的現象。所以,有的癌症患者在檢查的時候可能沒有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即使如此,醫生也需要通過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結果來幫助患者判斷病情,監測治療效果、了解預後和復發的情況。
  • ...科學家首次發現宮頸癌母親順產導致兒子患肺癌的案例,母子腫瘤...
    而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團隊報告的兩例案例,就是罕見中的罕見了:兩名患有宮頸癌的母親,可能因為順產的緣故把癌細胞傳給了兒子,導致了兩例兒童肺癌!這名患兒是順產出生,他出生前7個月其母的宮頸細胞學塗片檢查陰性,但在出生3個月後被確診為宮頸鱗癌,隨後行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和術後輔助化療。醫生沒有立即考慮「母嬰傳播」,也是因為母親宮頸癌和兒子肺癌的組織學類型不同。
  • 發現6個早期信號要警惕肺癌!85歲老人抗癌生存5年,腫瘤專家講述...
    咳嗽,肺癌的預警信號?2019年4月,患者趙某,女,57歲,患者從春節後開始出現咳嗽、咳痰,期間一直當作是普通感冒治療,但是咳嗽、咳痰的症狀反反覆覆發作,2019年4月開始覺得左側胸痛,咳嗽、呼吸時加重,遂到醫院肺病科就診,結果一查胸部CT,竟然是肺癌!
  • 這類腫瘤患者日後患「第二癌症」機率較高
    但據醫學統計,HL在淋巴瘤中佔比高達40%,而淋巴瘤又是僅次於白血病和腦瘤的兒童第三大腫瘤。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霍奇金淋巴瘤已成為可治癒性的腫瘤。然而,大量長期隨診結果卻顯示,倖存者日後患其他癌症的風險會增加,但研究人員對這種風險的增加程度以及具體類型尚不清楚。而現在,一項新研究給出答案,證實兒童霍奇金淋巴瘤倖存者多年後面臨發展各種類型實體瘤的風險增加。
  • 免疫+手術治療或為中晚期肺癌患者帶來希望
    採用國際最前沿的免疫治療方法使一名中晚期肺癌患者腫瘤從原來的4.2公分縮小到了2.8公分,獲得寶貴的手術機會。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12月5日電 (記者 陳靜)免疫治療可用在術前誘導或者代替化療,這不是天方夜譚。
  • 肺癌靶向治療前瞻
    現在看起來,要實現肺癌的靶向治療要比預期更加困難。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醫學腫瘤學家Ramaswamy Govindan仍然清晰地記得他使用吉非替尼治療的第一例肺癌患者。那是在新千年的第一年,而非小細胞肺癌(NSCLC) 患者的前景仍非常嚴峻:診斷後一年生存率僅不足40%。
  • 晚期肺癌並不可怕!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時值「世界肺癌宣傳月」之際,作為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官方指定節目,中國首部關注肺癌患者生存狀態搖滾音樂舞臺劇——《愛是免疫力》近日上演,作為劇中醫生角色真情出演的南方醫院腫瘤科尤長宣教授表示,隨著治療手段的不斷更新,肺癌有望成為慢性病,肺癌患者可以像劇中演示的『帶癌生存』,『與癌共舞』,活出精彩人生。」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因此,更深入了解肺癌病理對於早期診斷和成功治療至關重要。外泌體作為癌症的「雙刃劍」,既可以促進癌細胞不斷增殖與擴散,又可以應用於癌症的診斷與治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有關外泌體的一些最新研究進展。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