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明《了凡四訓》這3點,一切福報,皆由心生

2020-12-05 樹下史官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

《了凡四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袁了凡真名袁黃,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本來打算讓他放棄讀書而修習醫術,後來他遇到了一個老人姓孔,算卦非常的靈驗,看到他之後就說:你以後能考取功名,為何不去讀書呢?

他聽後非常高興,就起了讀書的念頭,之後孔先生就算了算他三次考試的名次,結果應驗無比。

最後孔先生又給他算了一下他終身的旦夕禍福,在後面也都非常靈驗,於是他就相信自己的人生已經定格了,變的越來越淡薄,不再刻意的去追求什麼。

直到有一天,袁黃去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他坐在室內三天三夜沒有閉眼,雲谷禪師就問他:

「凡人之所以不能成為聖人,是因為他們有雜念,但你為什麼沒有雜念呢?」

袁黃就說:我被一個姓孔的先生算定了終生,我就是有雜念也不成了,因為上天已經安排好了,不是我能改變的。

袁黃與雲谷禪師

雲谷禪師就笑他太愚蠢,並且教會了他三個道理

了凡四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雲谷禪師說:在佛經裡面,求富貴就能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並說,「說謊」是佛家的大忌,佛祖和菩薩是不會騙人的。

聽到這裡,袁黃就有些疑惑,說道德仁義可以憑自己求來,但功名富貴怎麼能得到呢?這些東西上天早都已經安排好了啊!

雲谷禪師就又告訴他了第二個道理

了凡四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意思也就是世間一切東西都離不開內心,只要你從心出發,沒有什麼是無法通達的,道德仁義可求,富貴功名也可求。

並且又告誡他「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意思就是:不要只追求外在的東西,內外兼修方為正道,如果只追求外在而不追求內在的話,就算不擇手段的得到了,最終內外也都會失去。

最後雲谷禪師問他:孔先生算定了你的一生,讓你應該去考取功名,那你現在想想你該不該去考取功名呢?

他想了想就說:自己福薄,而且不懂得寬恕,總是想著自己的才能比別人強,說話也不知分寸,非常狂妄,是真的不適合做官,而且又說,孔先生算出來我註定一生無子,那是因為我沒有慈愛之心,不會捨己救人,又喜歡喝酒,喜歡整夜坐著,精神萎靡,所以我不會有孩子。

雲谷禪師這時又告訴他了第三個道理

了凡四訓:「天作孽,猶可恕」

於是雲谷禪師說「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也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意思也就是說:天作孽,猶可恕,這是上天給你的因果,但你可以憑自己去改變,只要你以後擴充德性,努力多做善事,多積陰德,以後就一定會有所改變的

袁黃聽完之後覺得非常有道理,就下定決心要考取功名,並且在佛前立下誓言要做三千好事。

這就是雲谷禪師所說的三個道理,尤其「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對於袁黃醍醐灌頂,開啟他人生新的篇章。後為自己取一雅號「了凡」

了凡先生以其畢生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華,寫下《了凡四訓》啟迪世人。

所以,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就不要埋怨天地,以為這都是命中注定,在想好要做什麼的時候就努力去做吧,時刻要記得:「命由我作,福由我求」,但也不要一味的追求功名利祿,要時刻保持寬恕、善良的內心,這樣上天都會來幫助你。

了凡先生最後通過不斷努力,不僅考中了進士當了大官,還生了兒子,更是活了74歲高齡。

因此他才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寫成了《了凡四訓》,就是為了告訴後人,改變命運大秘訣!

曾國藩將其列為子侄必讀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書。

胡適先生則認為,《了凡四訓》是研究中國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民國的大德印光法師甚至親自為這本書作序了凡四訓——印光大師序言,足見其真實不虛。

全文分四個部分,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每一部分都暗含著不同的改變命運的秘訣,可以通過這四個方面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越來越走運!

讀懂了《了凡四訓》,你便能改變命運

身邊很多人跟我說,自己想要讀《了凡四訓》,但是原版的內容全是文言文,一般這種情況,我都會推薦大家看一看白話文版本的《了凡四訓》

裡面沒有乾巴巴文字,而是有趣的故事,還有幾百張豐富的彩圖!

裡面有很多有趣的人生故事,用這些故事來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智慧和道理,結合了生活中的具體案例,更方便我們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看完每一個小故事,就會發現自己對於人生又有了新的了解,合上書籍,細細品味,這才發現,其實有些事情很簡單,想要改變命運也不難,關鍵就看你能不能悟到裡面的智慧!

袁了凡先生書中句句良言,無論是從為人處世還是勸人向善方面都是一本智慧寶典。

只要你按照裡面的改名之法去做,你的成功就會被放大幾十倍!

一套收藏版的《了凡四訓》僅需要129元,一共是4本,卻能代代相傳,對自己或者是後代都非常有價值!讓你改變命運,走向成功!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了凡四訓》文字解析《了凡四訓》讀後感
    贏家娛樂網訊《了凡四訓》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關於如何立命修身以及處世改命的書籍。由心的領會到有關自我醒悟,一念之間的力量之大。讀完這本書之後就認識了了凡先生,了凡先生用一生的教訓以身為鑑告誡子孫後代和後世有緣人。
  • 《了凡四訓》讀後感,《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近日託王先生的福,有幸拜讀《了凡四訓研習報告》,此書鍾茂森教授對了《了凡四訓》的分析和講解,小小的一本書,卻蘊藏著關乎「命運」的大智慧。《了凡四訓》是明朝年間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是一份戒子家訓,以其親身經歷講述了如何認清命運,識別善惡,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了凡四訓》講的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書中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袁了凡真名叫袁黃,父親病逝,為了滿足父親學醫的心願,放棄學業去賣草藥,遇到了第一神算子孔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袁黃以後是仕途中人,如果繼續讀書明年就可以中秀才。
  • 袁了凡: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俾造物不能獨擅其權
    看著自己的命運已經算定,官之大尹,五十三歲壽終正寢,命中無子。未來的人生已經被安排妥當,沒有隱秘可言。於是袁了凡消極避世,採取「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的態度。直到拜訪雲谷禪師,在洞中對座三日之後,雲谷禪師告訴他「命自我作,福自己求」。雲谷禪師承認人是有命運之說的,但是人的命運也是可以由人改變的。
  • 《了凡四訓》為何能堪比佛經?4句原文金言,道破天機
    古語云「賢達之人能安命也」,意思是說只有賢德良善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命運,從容處世。《了凡四訓》便是一本能令人成聖成賢的立世之書。最初此書乃是袁黃袁了凡先生所做的一部《誡子書》,是一本告誡子孫的醒世名篇,但因其問世後太過受人追捧,才改名為《了凡四訓》,接下來本篇總結此書中4條訓言與諸君拜讀,望能有處世之得悟。
  • 了凡四訓對於人生有何意義
    現在反觀這段歷史,無疑我們都會覺得這群知青有多腦殘,人生觀有多有毒。然而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讀《了凡四訓》1功善事,反思自己人生觀?二、準一功(記作1功,依次類推)準1功的善事總計有40件,經過梳理,可以歸納為個人修行事,勸人修行事,日常行善事,一切方便事四個方面。
  • 《了凡四訓》之四:謙德之效
    道者曰: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無量。且如謙虛一節,並不費錢,你如何不自反而罵試官乎?張由此折節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夢至一高房,得試錄一冊,中多缺行。問旁人,曰:此今科試錄。問:何多缺名?曰:科第陰間三年一考較,須積德無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舊該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
  • 佛說:這5種人,命苦福薄,沒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如《三世因果經》裡講的:今生短命為何因,前世宰殺眾生命;今生多病為何因,前世殺生害命人。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但是也不要害怕,有一種消災叫做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若人真心悔過、改過遷善、行善積德,命運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善業而發生扭轉的。
  • 命由天定?學佛是消極避世,還是積極入世?
    這認命二字非我們大多數人以為的認了我這命就是如此的認命,那這二字認的是什麼命呢?這認命是認識因緣果報的規律與規則,一因必起一果,何因會起何果。今生為啥為是窮命,富命,這一切都源於自己所造的因,要想改變這些果,就必努力的去種好這些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的後一句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啊。
  • 佛教:因果不饒人,這6件事損耗「陰德」,別再做了!
    「人無德則不能立」,一個人沒有陰德庇佑,是很難感召來福報好運的。《了凡四訓》裡說道: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陰德厚重,是為上天所庇佑,為上天所記功的。那麼何謂「陰德」?就是暗地裡偷偷行善做好事,不是為了行善而行善,而是單純的慈悲心起,利益眾生、不求回報。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為了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能夠有智慧的成就,遠離惡因惡果,佛教制定了嚴苛的「戒律」,一切的六度萬行,都以「戒律」為基礎,因」戒「,而得」定「,因」定「而生」慧「,沒有了」戒律「,絕對不會有成就,而最基本的戒律就是」殺、盜、淫「,一個人能夠堅守這三個戒律,就會遠離因果,會有道德的成就。
  • 讀「《了凡四訓》謙德之效」,需要做到五個方面,才是謙善之人
    一個品德修養很高的人是不會外顯的,他往往跟一般的人沒什麼兩樣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凡四訓》謙德之效的意義和好處。了凡其實在開篇便點明謙德之禮的重要性,所謂的「謙德」就是一種道德規範,是對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 念誦阿彌陀佛時,牢記這3句話,福報無量!
    這首詩讚頌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為度眾生,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令無量眾生,前往佛國淨土,享無量福報。阿彌陀佛也稱無量壽佛,光中極尊。只要稱頌他的聖號,即令他心生感應。當你一心不亂,心不顛倒,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接引你前往極樂世界。
  • 佛說:善惡由心,這3種行為不用去拜佛,也有大福報
    人們在明白行善拜佛能夠增進自己的福報,而行善可不是經常遇上的,但是拜佛卻是可以在特定的日子裡去禮敬佛陀,在佛前一心懺悔,消去自己的惡業。很多人認為佛是不能夠求的,認為這個是大不敬,實際上看你求的是什麼,而且用不用心。
  • 【2019首場日食】為新一年提增福報,開啟吉祥好緣起,功德成億倍增長
    我即原始本初佛 悲心發起廣大願輪迴三界有情眾 了知自然本覺明直至圓滿無量智我之化身無間斷 剎那化現無量尊一切所求善調伏 我發廣大悲宏願>世間習性隨生起 五蘊熾盛苦惱逼五毒惡業無間斷 眾生迷惑之根源即是無明與失念 由我普賢廣大願一切皆明自心性俱生無明蔽本覺 失念迷濛散亂心
  • 幽冥主宰中界至尊東嶽大帝,幽冥七十二司詳解,主宰人間生死福禍
    下及士庶男女罪業消除,災衰洗蕩,福果臻身,延年益算,家門昌盛,子嗣綿長,出入起居,吉無不利;過去亡者,不經地獄,罪罹蠲消,冤讎和釋,苦惱痊平,九幽罷對,五苦停刑,上生天堂,逍遙自在,快樂無邊,與道合真,一切有情,均登無上。三、祈恩還願奉祀聖帝,行持《回生寶訓》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嶽大帝聖誕,很多宮觀都會舉行慶祝活動。
  • 都說「積德行善」可以得福報,到底要積什麼「德」行什麼「善」?
    現如今,人們經常把「積德行善」這四個字掛在嘴邊,都知道這樣做可以得福報,可是卻並不了解到底要行什麼善才可以積德,而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可是人們卻開始盲目的抄經念佛,或者是去市場買幾條魚放到綜合裡面去放生,這樣算是在為自己記得嗎?或許算吧,但是卻絕不絕對。
  • 《了凡四訓》的這段話給了我們啟示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慮,特別是當我們懷著善心做事卻被人利用、被人傷害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心裡憋著冤屈,都說善有善報,可是我為什麼收穫的是惡報?對於這種疑慮,《了凡四訓》這本書做出了自己的解讀,或許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啟發。
  • 念「阿彌陀佛」聖號時,牢記這2句話,功德無量!
    誦經念佛貴在用心、攝心,不能嘴上念著佛號,心裡妄想雜念一堆。我們念佛修行之真正功用就在於通過念誦佛號收攝身心,消除煩惱,以達到清淨自在無我之境地。如果心中顛倒妄想、雜念太多,就是念上萬遍佛號,感動的也不過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