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文字解析《了凡四訓》讀後感

2021-01-12 贏家娛樂

贏家娛樂網訊《了凡四訓》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關於如何立命修身以及處世改命的書籍。由心的領會到有關自我醒悟,一念之間的力量之大。讀完這本書之後就認識了了凡先生,了凡先生用一生的教訓以身為鑑告誡子孫後代和後世有緣人。

在了凡先生沒有遇到雲谷禪師之前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有著凡俗的眼界格局,會找人算命,大喜大悲,渾渾噩噩...一直活在從出生就已經被私人定製好的人生裡,規規矩矩無可逾矩絲毫不差。久而久之也就認命了,無欲可求。就是宿命論裡所說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是多大的無奈和悲哀 。幸好今生有幸得知了如何改命造命的方法。說到這裡首先要感謝的是推薦給我讀這本書的老師,很幸運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就懂得了這本書裡所講的人生奧秘。一生受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我人生裡的這第一筆巨大財富就是您給予的,心裡懷著莫大的感恩!

第一章說的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學》。這章說的是孔先生算定了了凡的一生,精確到哪一年參考,有多大的官職,命裡有多少食糧,壽終為哪日,絕後代的悽涼人生。懷疑過無數次宿命論的真偽,但是待一件件絲毫不差的命運印證之後了凡徹底絕望,心灰意冷,連書也不看了,終日靜坐無欲可想一切聽從命運的安排。後來慕名前往拜訪了雲谷禪師,這一年他35歲。雲谷禪師扔給他一個蒲團靜坐三日,結果一念不起。雲谷禪師以為是個聖人結果只是一介凡夫。待了凡先生把多年的所有困擾都說給了雲谷禪師,雲谷禪師給了凡先生開示說聖人與凡人的區別:「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故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明命運完全是可以被自己創造和改變的,只要一切福田不離方寸, 從心而覓就能感無不通。所以凡夫和聖人只有一個區別,凡夫有妄想,分別,執著最終就會被陰陽所束縛,也就有數了。而上乘聖人眼裡一切皆是虛像,如夢幻泡影。只有真正把斷惡修善落實了,自然也就改了命運的第一步了。

了凡先生謹記雲谷大師的開示,因為意識到了所以立志求改過自新。開始改命期間了凡先生對待事物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刻醒悟,覺察,即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不敢放肆起惡念,而是常常懷著敬畏之心敬天敬地。了凡先生第一次為求科第而發願做三千件善事結果善未積滿到第二年效果就顯現了。本算定的科舉考試第三名可他卻考了第一名,同年又考上了舉人。這些都是了凡先生命中本沒有的功名,而且還提前考上了。後來了凡先生為了三千件善事的圓滿可謂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所謂相由心生心生相,境隨心轉心轉境,風水並非萬能物,人心造命性改命。隨後了凡先生又發出第二個願:求子,傳宗接代。有了前車之鑑的了凡先生這次還是許願做三千件善事。果不其然,兩年之後了凡先生就有了兩個兒子,這時他47歲。真的是只要發出誠心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每天誠懇認真的記錄功過,這次僅用了四年的時間把這三千件善事給做到圓滿了。這不是一切都改變了嘛。第三次又發了願,希望考上進士。於是他的願越發越大要做一萬件善事。過了四年52歲的了凡先生又不出所料的考上了進士,做了知縣。足不出門又不出戶的,一萬件善事這次可真難倒了他。某天晚上夢見一位神仙提醒他說:你曾經為百姓做過減糧的好事情,就這一件事已經把一萬件善事圓滿了。合縣減糧,萬民受福。可見了凡先生本著一顆大公無私的心一行可當萬善。了凡先生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69歲了,直到74歲壽終正寢。命裡應該是53歲。真是財布施得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至精至邃之理啊!

第二章講的是「如何修身改命」的《改過之法》。前提必須要吾日三省吾身,只有知道自己的過錯才能加以改正,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果錯誤都認識不到又何來立命修身改過之法呢?觀其善而福之將至,觀其不善而禍不單行。如果能做到心無雜念的心善,言善行善,那自身的福報就不遠了。回歸初心道法自然。

了凡先生告訴我們想要改過就要發3種心,第一羞恥之心。人之初,性本善。有了羞恥心且願意從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這些改過的方法不一樣,效果也是不同的。這樣由心發出的善就會純淨至極最終就能聞得正法,因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相。人生就是最好的修行。第二敬畏之心。對於世界上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滿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皆有靈性。有了敬畏心只要想了因就肯定有果,這世間的因果就是這麼如此循環往復。這期間還得自強不息才行。第三勇猛之心。勇猛精進,一定要當機斬立決,只要發現負能量的念想就一定不能縱容,姑息,要及時改正。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拯救一個淪為惡道的人,只有自己去修!一切改過皆是由心。

第三章講的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的《積善之方》。這章講的是關於善裡面又分真假八對「有假有端,有曲有彎。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了凡先生還講了明朝有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十個小故事,都同歸於山善。凡是祖上積善的人後輩都是子孫興旺顯貴,家大業大福報無量。但是關於怎麼去做善事這裡面的學問也很深。我們做善事如果是為了別人的取悅報答,那本以為做的善其實非善,因為出發點首先考慮的是為了個人利益或者名譽而非由心的真正行善,這種名不副實的偽善就顯得不真誠就變成了處心積慮的惡。真正的善是不圖名利難而能為才顯得真誠可貴。比如生活中我們常見類似的社會新聞有很多,年邁老人被救之後還故意訛錢,但是最終很多人還是不顧後果義無反顧的先救人。為什麼?因為比起被誤會誹謗欺詐相比之下我們更對得起自己的初心儘自己力量的救助更讓自己不遺憾不後悔。發誠心作善,不計較得失,不計較果報更不計較名利的去修善很難得。

了凡先生給我們總結出人的一生必須修的十條善行: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尊重尊長,愛惜物命。一個人的生活習氣好了,整個家庭就會好。一個社會的風氣好了國家也就更好了。這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了凡四訓》裡面還牽扯到了儒道佛三家真諦,事實上儒道佛三家文化本質相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三教都是聖賢的教育,都是教人如何去探求生命的真諦,從容的生活成就圓滿的人生,內外兼修其中世間的道理都是舉一反三圓融互通的。

第四章《謙德之效》看一個人是否謙虛、是否虛心,這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有德的尺度。別林斯基說:「一切真正的和偉大的東西,都是純樸而謙虛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百年千年,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罷了。永垂不朽的只有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最根本的謙德之效。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學會如何做人,再如何做一個有用的人。一個懂得謙讓的人,定然是個虛懷若谷的人,擁有海納百川的心胸氣量。易經上說:滿招損,謙受益。證明天要讓一個人發達的時候,未發其福先發其慧。心有多寬,路就有多遠。做任何自己喜歡或者想去做的事情永遠都沒有時間的限制,只要想隨時不晚。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重建圓滿人生。命運也就真正掌握在了自己手裡。這四篇古訓我時刻銘記於心,就從今天開始自我實踐。老子道德經裡所講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你究竟是上世還是中士又或者下士看自己的本領到底有多大了。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看完這本書也領悟了些皮毛,在這裡立志時刻懷揣著敬畏,執著,專注,感恩的心態去做每一件事。希望我們真正能用一輩子的時間活出三輩子的精彩。希望我們最終的人生觀應了孔子的那句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深到骨子裡的自律,你就會與眾不同!(原創作者:仝愛愛)

相關焦點

  • 《了凡四訓》讀後感,《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近日託王先生的福,有幸拜讀《了凡四訓研習報告》,此書鍾茂森教授對了《了凡四訓》的分析和講解,小小的一本書,卻蘊藏著關乎「命運」的大智慧。《了凡四訓》是明朝年間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是一份戒子家訓,以其親身經歷講述了如何認清命運,識別善惡,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了凡四訓》,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它是明代創世之作,百年流傳至今!《了凡四訓》講的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書中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袁了凡真名叫袁黃,父親病逝,為了滿足父親學醫的心願,放棄學業去賣草藥,遇到了第一神算子孔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袁黃以後是仕途中人,如果繼續讀書明年就可以中秀才。
  • 《了凡四訓》為何能堪比佛經?4句原文金言,道破天機
    《了凡四訓》並非一部佛學著作,但它的功德事卻不比任何一部佛經淺,因為此書奉行的是佛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佛教法印,不但勸人向善,還教會世人許多安身立命的道理。《了凡四訓》便是一本能令人成聖成賢的立世之書。最初此書乃是袁黃袁了凡先生所做的一部《誡子書》,是一本告誡子孫的醒世名篇,但因其問世後太過受人追捧,才改名為《了凡四訓》,接下來本篇總結此書中4條訓言與諸君拜讀,望能有處世之得悟。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明《了凡四訓》這3點,一切福報,皆由心生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了凡四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袁了凡真名袁黃,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本來打算讓他放棄讀書而修習醫術,後來他遇到了一個老人姓孔,算卦非常的靈驗,看到他之後就說:你以後能考取功名,為何不去讀書呢?
  • 《了凡四訓》的這段話給了我們啟示
    對於這種疑慮,《了凡四訓》這本書做出了自己的解讀,或許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啟發。《了凡四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書中對個人如何改變命運提出了明確的原理和方法。書中對善報與惡報的解讀在《了凡四訓》這本書中,用故事手法來論述善報與惡報:昔有儒生數輩,謁中峰和尚,問曰:「佛氏論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今某人善,而子孫不興;某人惡,而家門隆盛;佛說無稽矣。」
  • 《了凡四訓》:想改變命運,先從這六點做起!
    《了凡四訓》這本書字數雖然不多,但內容份量很大。雖然已經為大家分享了幾篇了,但還只是冰山一角,不能盡意。這本書是了凡先生教導子孫的一部家訓,講的是如果改變命運,以及改變命運的方法、事例。改變命運之前,要先改過,那最先要改的是哪些過錯呢?
  • 讀「《了凡四訓》謙德之效」,需要做到五個方面,才是謙善之人
    一個品德修養很高的人是不會外顯的,他往往跟一般的人沒什麼兩樣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凡四訓》謙德之效的意義和好處。了凡其實在開篇便點明謙德之禮的重要性,所謂的「謙德」就是一種道德規範,是對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 了凡四訓對於人生有何意義
    然而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讀《了凡四訓》1功善事,反思自己人生觀?二、準一功(記作1功,依次類推)準1功的善事總計有40件,經過梳理,可以歸納為個人修行事,勸人修行事,日常行善事,一切方便事四個方面。
  • 袁了凡: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俾造物不能獨擅其權
    於是袁了凡消極避世,採取「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的態度。直到拜訪雲谷禪師,在洞中對座三日之後,雲谷禪師告訴他「命自我作,福自己求」。雲谷禪師承認人是有命運之說的,但是人的命運也是可以由人改變的。袁了凡不相信,問: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
  • 《了凡四訓》之四:謙德之效
  • 《縮小差距》一書的讀後感
    最近易喜在學習績效改進,正式接受培訓之前,需要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其中就包含了要閱讀一本叫做《縮小差距》的書,並且要提交讀後感。關於訓前學習任務這件事我要插播一條感想,作為學習設計者,我和我的團隊小夥伴也同樣認為,安排訓前作業,是把學習項目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前置,也讓學習體驗變得更完整;然而真的作為學員時,在一大堆繁雜的事務中還要不得不去執行這種訓前的學習任務,心裡還是奔騰了好多小動物,也許這就是痛並快樂著吧。書的全名是《縮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