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想改變命運,先從這六點做起!

2020-12-03 國學雜談

《了凡四訓》這本書字數雖然不多,但內容份量很大。雖然已經為大家分享了幾篇了,但還只是冰山一角,不能盡意。這本書是了凡先生教導子孫的一部家訓,講的是如果改變命運,以及改變命運的方法、事例。改變命運之前,要先改過,那最先要改的是哪些過錯呢?書中列舉了以下六條;

一,苛刻。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大地雖然有很多骯髒的地方,但是它能生長很多東西,比如以前以前農村種地,都是上農家肥,就是人畜的糞便,看著挺噁心,但是灑到地裡,農田就能肥沃,長的東西就多,就快。池塘裡的水太清了,就很難有魚,因為它也知道危險,有可能被人捕去,所以它不會在清水裡面遊。

也就是說,不管地裡還是水裡,特別乾淨的地方,不適合萬物生長。做人的道理也一樣,乾淨是好事,但有潔癖,一點髒東西不能忍受,就是毛病了;或者對人太苛刻,容不得人,總喜歡挑人毛病,這都不利於與人相處,人際關係就不會和諧。

二,易怒。和氣能育萬物。

俗話說:「和氣生財」,如果一個人特別喜歡發怒,經常發脾氣,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順眼,什麼也不能容忍,這人幹什麼都不會順,當然就不會有福了。

所以古人經常說做人要「和為貴,忍為高」。又說「家和萬事興」,無論是一個家庭還是一個國家,只有大家和睦相處,懂得寬容忍讓,才能興旺強盛。

三,不肯助人。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

不能將仁愛之心推己及人,對人刻薄寡恩,愛惜自己的名節,還不願意幫助別人,不懂得培福,這個過失也要改。常言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你不願意幫助別人,在你遇到危難的時候,別人怎麼會願意幫助你呢?何況幫助別人也不一定就非要損害自己,有很多兩全其美的辦法。即便損害自己的利益,也不必擔心,所謂天道好還,你從此處失去的,一定會從別的地方得到。

四,多言。多言耗氣,

從生理上說,一個人如果喜歡說話,喜歡批評、諷刺別人,喜歡談論別人是非,喜歡強出人頭,跟人抬槓,就容易傷氣。從另一方面說,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別人下不來臺,這也是很容易傷害別人自尊心的,很容易得罪人。俗話說「禍從口出」,我們這張嘴最容易折損福報,所以說話多這個毛病也要改。

五,酗酒。喜飲鑠精。

酒喝一點沒有關係,但是經常喝多,那就麻煩了。酒後亂性,酒後駕車,酒後失德,耍酒瘋,打架鬥毆,這些壞處顯而易見。並且喝酒多了,對身體還很不好,容易傷肝,傷神,生理上會受到很嚴重的傷害。所以酒戒為佛教基本五戒之一,能戒則戒,實在戒不了,也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量,不要別人一勸就喝,在酒場上逞英雄,這不算什麼本事,最後吃虧的永遠是自己。

六,熬夜。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

熬夜最傷元氣,元氣少了,精神頭就不好,看起來無精打採,精神萎靡 ,人際關係就會受到影響,福報也會折損。

在古代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手機、娛樂場所什麼的,熬夜的可能還少些。現在不同了,什麼都方便了,尤其在城市裡,晚上跟白天區別都不太大了,到處都有路燈,誰現在還見到過漆黑的夜晚?現在人喜歡熬夜的特別多,末學最近也總是睡的很晚,早上還要六點鐘起床,第二天精神就不好,看上去疲憊不堪,狀態很不好,所以,這個也一定要改,堅持早睡早起。

這六條毛病,是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講的,是了凡先生命運不好的原因之一。了凡先生從此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然後就開始堅持改過行善,終於成功改變命運。這些毛病,我們大家也可以看看,對照一下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相關焦點

  • 《了凡四訓》讀後感,《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近日託王先生的福,有幸拜讀《了凡四訓研習報告》,此書鍾茂森教授對了《了凡四訓》的分析和講解,小小的一本書,卻蘊藏著關乎「命運」的大智慧。《了凡四訓》是明朝年間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是一份戒子家訓,以其親身經歷講述了如何認清命運,識別善惡,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 《了凡四訓》文字解析《了凡四訓》讀後感
    贏家娛樂網訊《了凡四訓》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關於如何立命修身以及處世改命的書籍。由心的領會到有關自我醒悟,一念之間的力量之大。讀完這本書之後就認識了了凡先生,了凡先生用一生的教訓以身為鑑告誡子孫後代和後世有緣人。
  •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想要真正改變命運的仁者,不可不懂。《了凡四訓》,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它是明代創世之作,百年流傳至今!《了凡四訓》講的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書中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袁了凡真名叫袁黃,父親病逝,為了滿足父親學醫的心願,放棄學業去賣草藥,遇到了第一神算子孔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袁黃以後是仕途中人,如果繼續讀書明年就可以中秀才。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明《了凡四訓》這3點,一切福報,皆由心生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了凡先生最後通過不斷努力,不僅考中了進士當了大官,還生了兒子,更是活了74歲高齡。因此他才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寫成了《了凡四訓》,就是為了告訴後人,改變命運大秘訣!
  • 《了凡四訓》的這段話給了我們啟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但是我們真的相信這句話嗎?有的時候我們是相信的,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信,因此才會有「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遺骸」這樣的感嘆。那麼善真的有善報,惡真的有惡報嗎?如果善沒有善報,惡沒有惡報,那我們還要不要做一個好人呢?
  • 《了凡四訓》為何能堪比佛經?4句原文金言,道破天機
    《了凡四訓》並非一部佛學著作,但它的功德事卻不比任何一部佛經淺,因為此書奉行的是佛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佛教法印,不但勸人向善,還教會世人許多安身立命的道理。古語云「賢達之人能安命也」,意思是說只有賢德良善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命運,從容處世。《了凡四訓》便是一本能令人成聖成賢的立世之書。最初此書乃是袁黃袁了凡先生所做的一部《誡子書》,是一本告誡子孫的醒世名篇,但因其問世後太過受人追捧,才改名為《了凡四訓》,接下來本篇總結此書中4條訓言與諸君拜讀,望能有處世之得悟。
  • 袁了凡: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俾造物不能獨擅其權
    少年時期,袁了凡的命運就被一位先生算定,並且每一次都得到了驗證,完全按照他命中的定數發展。看著自己的命運已經算定,官之大尹,五十三歲壽終正寢,命中無子。未來的人生已經被安排妥當,沒有隱秘可言。於是袁了凡消極避世,採取「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的態度。直到拜訪雲谷禪師,在洞中對座三日之後,雲谷禪師告訴他「命自我作,福自己求」。
  • 讀「《了凡四訓》謙德之效」,需要做到五個方面,才是謙善之人
    一個品德修養很高的人是不會外顯的,他往往跟一般的人沒什麼兩樣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凡四訓》謙德之效的意義和好處。了凡其實在開篇便點明謙德之禮的重要性,所謂的「謙德」就是一種道德規範,是對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 了凡四訓對於人生有何意義
    現在反觀這段歷史,無疑我們都會覺得這群知青有多腦殘,人生觀有多有毒。然而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讀《了凡四訓》1功善事,反思自己人生觀?對於惡行吧,每個人的態度也不一樣,有些人天生就想把這些見不得光的東西抖出來,讓惡行者受到懲罰。站在傳統文化的角度是希望不要曝光這些惡行,以免人們學壞,世風日下。但是現今現在已經世風日下了。
  • 吸引力定律:真能改變自我嗎?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下,(吸引力定律也叫宇宙的秘密)當然這只是國外的一種叫法。在我們國家,對於這種精神層面的知識,真的是太多太多,只是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因為我們的生活節奏,以及生活壓力,一個過快,一個過大。壓根沒有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
  • 稻和盛夫:運用「因果法則」可以戰勝命運改變人生,不是空想
    命運作為一個神秘的存在,古往今來人們一直都在探索其中的奧秘。在中國人們把《易經》作為大自然基本原理來探究,而在西方國家在佔星術方面也頗有建樹。很多人認為命運即宿命是天生註定的,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果你命中注定窮苦一生,那麼即便拼盡全力也無法改變,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 《了凡四訓》之四:謙德之效
    誠實厚道、不搶人先,恭恭敬敬、逆來順受、小心謹慎,受人侮辱而不回應,被人誹謗而不爭辯。一個人能夠做到這樣,就是天地鬼神也要保佑他,豈有不發達的道理?」等到放榜時,丁敬宇果然考中了。丁丑年(公元1577年)我在京城裡,和馮開之住在一起,看見他總是虛心自謙,面容和順,大大改變了他小時候的習氣。
  • 比風水厲害10000倍的九大宇宙定律,修造命運的終極奧秘(深度解讀)
    所以你想擁有怎樣的生存環境和人生際遇?先要從成為這樣的人開始。這絕不是迷信,而是實實在在的天道和宇宙定律。現在流行「正能量」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要了凡先生念準提咒要達到無念無想的地步,就是這個道理。值得注意的還有:所謂的無念並不是心裡一個念頭也沒有,而是有念頭但不駐留,「無所住而生其心」。
  • 碧桂園:普通人想改變命運,這是最靠譜的一種方式
    不能上學,可仍想讀書,怎麼辦?德旺幹了兩件事。他先是割了一年馬草,攢了8毛錢,他用這錢買了一本《新華字典》。又割了兩年馬草,攢了3塊錢,他用這錢買了一部《辭海》。然後他藉助這兩本工具書,開始瘋狂自學起來,曹德旺說:「只要是印有字的紙,我都會拿起來學。」後來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了,任正非創辦了華為,曹德旺被譽為「玻璃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