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之四:謙德之效

2020-12-04 天下袁氏

(原文)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辛未計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賓,年最少,極其謙虛。予告費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費曰:何以見之?予曰:惟謙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順承,小心謙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聞謗不辯,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猶將佑之,豈有不發者?及開榜,丁果中式。

丁丑在京,與馮開之同處,見其虛己斂容,大變其幼年之習。李霽巖直諒益友,時面攻其非,但見其平懷順受,未嘗有一言相報。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禍有禍先,此心果謙,天必相之,兄今年決第矣。已而果然。

趙裕峰、光遠,山東冠縣人,童年舉於鄉,久不第。其父為嘉善三尹,隨之任。慕錢明吾,而執文見之,明吾,悉抹其文,趙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壬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見其人氣虛意下,謙光逼人,歸而告友人曰: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溫良若此,天啟之矣。及開榜,果中式。

江陰張畏巖,積學工文,有聲藝林。甲午,南京鄉試,寓一寺中,揭曉無名,大罵試官,以為眯目。時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張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張益怒曰:汝不見我文,烏知不佳?道者曰:聞作文,貴心氣和平,今聽公罵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張不覺屈服,因就而請教焉。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該中,文雖工,無益也。須自己做個轉變。張曰:既是命,如何轉變。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張曰:我貧士,何能為?道者曰: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無量。且如謙虛一節,並不費錢,你如何不自反而罵試官乎?

張由此折節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夢至一高房,得試錄一冊,中多缺行。問旁人,曰:此今科試錄。問:何多缺名?曰:科第陰間三年一考較,須積德無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舊該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後指一行云:汝三年來,持身頗慎,或當補此,幸自愛。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語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嘗有真志,不過一時意興耳;興到則求,興闌則止。孟子曰:王之好樂甚,齊其庶幾乎?予於科名亦然。

(譯文)《易經·謙卦》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意思是天道使盈滿的受虧損,讓謙虛的得益;地道使盈滿的改變,使而謙虛的滋潤;鬼神之道,使盈滿的受害,使謙虛的得福;人之道,厭惡驕傲自滿的人,喜歡謙虛謹慎的人)《易經》上六十四卦,每一卦爻中都有兇有吉,唯有這個謙卦,每一爻都是吉祥的。《書經》上也講到:「滿招損,謙受益。」(意思是:自滿就會遭到損害,謙虛卻能受益。)我多次參加考試,經常看到那些將要高中的貧寒讀書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片謙和安詳的光彩。

辛未年(公元1571年),我到京城參加會試,嘉善同鄉大約有十個人,丁敬宇最年輕也最謙虛,我告訴費錦坡說:「這位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費錦坡問我怎麼看出來的。我說:「只有謙虛的人才可以承受福報。你看我們十人當中,有像敬宇這樣的嗎?誠實厚道、不搶人先,恭恭敬敬、逆來順受、小心謹慎,受人侮辱而不回應,被人誹謗而不爭辯。一個人能夠做到這樣,就是天地鬼神也要保佑他,豈有不發達的道理?」等到放榜時,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丁丑年(公元1577年)我在京城裡,和馮開之住在一起,看見他總是虛心自謙,面容和順,大大改變了他小時候的習氣。他有一位正直又誠實的朋友季霽巖,經常當面指責他的缺點,他都能平心靜氣地接受,從來不反駁一句話。我告訴他說:「一個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禍,也一定有禍的預兆。只要能夠謙虛,上天一定會幫助他的,你老兄今年必定能夠登第!」後來馮開之果然考中了。

趙裕峰,名光遠,山東省冠縣人。不滿二十歲就中了舉人,後來參加會試卻多次不中。他的父親做嘉善縣的主任秘書,裕峰隨同父親上任。裕峰非常傾慕嘉善縣的名士錢明吾的學問,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見他。那曉得錢先生,竟然將他的文章都塗掉了。裕峰不但不發火,還心服口服地把自己文章的缺失改過來。如此虛心用功的年輕人實在是少有,第二年,裕峰就考中了。

壬辰年(公元1592年)我入京城覲見皇帝,見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讀書人,說法低聲下氣,臉上洋溢著謙虛的光彩。我回來告訴朋友說:「凡是上天要使讓人發達,在沒有發他的福時,一定先發他的智慧,智慧一發,浮滑的人也會變得誠實,放肆的人也會自動收斂。夏建所溫和善良到這種地步,一定是發了智慧,上天就要發他的福了。」等到放榜時,夏建所果然考中了。

江陰有一位讀書人,名叫張畏巖。他的學問很深,文章寫得很好,在讀書人當中頗有名聲。甲午年(公元1594年)南京鄉試,他借住在一處寺院裡。放榜時榜上沒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氣,大罵考官瞎了眼,看不到他的文章好。那時候有一個道士在旁微笑,張畏巖馬上把怒火發到道士身上。道士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巖憤怒地說:「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怎麼知道我的文章不好?」道士說:「我聽人說,寫文章最要緊是要心平氣和,現在聽到你大罵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氣這麼衝,你的文章怎麼會好呢?」張畏巖聽了道士的話,不覺屈服了,就轉過頭來向道士請教。道士說:「考功名全靠命運,命裡沒有的,文章再好也沒用,這時候想考中,就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張畏巖問道:「既然是命,怎樣能改變呢?」道士說:「造命的雖然是天,但立命的卻是你自己。只要你肯努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什麼福求不到呢?」

張畏巖說:「我是一個窮書生,能做什麼善事呢?」

道士說:「行善事,積陰功,都是從你的心做出來的。只要常有做善事、積陰德的心,功德就無量無邊了。就像謙虛這件事,又不要花錢,你為什麼不自我反省,反而去罵考官不公平呢?」

張畏巖聽了道士的話,就降低身份,克制自己,天天加功夫去修善積德。到了丁酉年(公元1597年),有一天,他夢中到了一處很高的房屋,看到一本名冊,中間有許多的缺行。他看不懂,就問旁邊的人。那個人說:「這是今年考試錄取的名單。」張畏巖問:「為什麼名冊內有這麼多缺行?」那個人回答說:「陰間每三年要考查一次那些可以高中的人,有積德沒過失的,這冊裡才會有名字。名冊前面的缺額,就是那些本該考中,但最近造了罪業而被除名的人。」那個人又指著一行說:「你三年來能嚴格要求自己,也許有機會補上這個缺,希望你珍重自愛!」果然張畏巖就在這次會考中,考中第一百零五名。

從上面所講的看來,舉頭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監察每個人的行為。趨吉避兇,絕對是由自己決定的。自己只有存善心,約束一切不善的行為,絲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謙虛自處,總是委屈自己成就他人,使天地鬼神時時哀憐自己,這樣才可以加固福報的根基。那些心高氣傲的人,一定難成大器,就算能發達,也不會長久。稍有見識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的肚量弄得很狹窄,而拒絕自己本來可得的福報。況且謙虛的人,經常可以得到別人的教導,學習別人的長處。尤其是進德修業的人,更不能缺少謙虛的品格。

古話說:「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意思是,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貴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就像樹要有根一樣。意志堅定,還要每一個念頭、每一次行動都與人方便,這樣就能感動天地,就能為自己造福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了。可惜現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沒有真正用心的,不過是一時的興致罷了,心血來潮時就去行善積德,興致退了就停止。

孟子對齊宣王說:「王之好樂甚,齊其庶幾乎?」(意思是,大王這麼喜好音樂,那麼齊國也應該很興旺了吧?)我看待科名,也是這樣種態度。科名跟富貴、健康、幸福、輕鬆自在一樣,都是有定數的,只有通過斷惡修善積德,才能積累足夠的福報而得成所願。

相關焦點

  • 讀「《了凡四訓》謙德之效」,需要做到五個方面,才是謙善之人
    又有誰知道謙德的好處呢?一個品德修養很高的人是不會外顯的,他往往跟一般的人沒什麼兩樣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凡四訓》謙德之效的意義和好處。了凡其實在開篇便點明謙德之禮的重要性,所謂的「謙德」就是一種道德規範,是對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 《了凡四訓》讀後感,《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近日託王先生的福,有幸拜讀《了凡四訓研習報告》,此書鍾茂森教授對了《了凡四訓》的分析和講解,小小的一本書,卻蘊藏著關乎「命運」的大智慧。《了凡四訓》是明朝年間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是一份戒子家訓,以其親身經歷講述了如何認清命運,識別善惡,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 《了凡四訓》文字解析《了凡四訓》讀後感
    贏家娛樂網訊《了凡四訓》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關於如何立命修身以及處世改命的書籍。由心的領會到有關自我醒悟,一念之間的力量之大。讀完這本書之後就認識了了凡先生,了凡先生用一生的教訓以身為鑑告誡子孫後代和後世有緣人。
  •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了凡四訓》,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它是明代創世之作,百年流傳至今!《了凡四訓》講的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書中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袁了凡真名叫袁黃,父親病逝,為了滿足父親學醫的心願,放棄學業去賣草藥,遇到了第一神算子孔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袁黃以後是仕途中人,如果繼續讀書明年就可以中秀才。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明《了凡四訓》這3點,一切福報,皆由心生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後為自己取一雅號「了凡」。了凡先生以其畢生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釋道三家思想精華,寫下《了凡四訓》啟迪世人。
  • 《了凡四訓》為何能堪比佛經?4句原文金言,道破天機
    《了凡四訓》並非一部佛學著作,但它的功德事卻不比任何一部佛經淺,因為此書奉行的是佛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佛教法印,不但勸人向善,還教會世人許多安身立命的道理。古語云「賢達之人能安命也」,意思是說只有賢德良善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命運,從容處世。《了凡四訓》便是一本能令人成聖成賢的立世之書。最初此書乃是袁黃袁了凡先生所做的一部《誡子書》,是一本告誡子孫的醒世名篇,但因其問世後太過受人追捧,才改名為《了凡四訓》,接下來本篇總結此書中4條訓言與諸君拜讀,望能有處世之得悟。
  • 《了凡四訓》的這段話給了我們啟示
    對於這種疑慮,《了凡四訓》這本書做出了自己的解讀,或許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啟發。《了凡四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書中對個人如何改變命運提出了明確的原理和方法。書中對善報與惡報的解讀在《了凡四訓》這本書中,用故事手法來論述善報與惡報:昔有儒生數輩,謁中峰和尚,問曰:「佛氏論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今某人善,而子孫不興;某人惡,而家門隆盛;佛說無稽矣。」
  • 《了凡四訓》:想改變命運,先從這六點做起!
    《了凡四訓》這本書字數雖然不多,但內容份量很大。雖然已經為大家分享了幾篇了,但還只是冰山一角,不能盡意。這本書是了凡先生教導子孫的一部家訓,講的是如果改變命運,以及改變命運的方法、事例。改變命運之前,要先改過,那最先要改的是哪些過錯呢?
  • 了凡四訓對於人生有何意義
    然而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讀《了凡四訓》1功善事,反思自己人生觀?二、準一功(記作1功,依次類推)準1功的善事總計有40件,經過梳理,可以歸納為個人修行事,勸人修行事,日常行善事,一切方便事四個方面。
  • 袁了凡: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俾造物不能獨擅其權
    看著自己的命運已經算定,官之大尹,五十三歲壽終正寢,命中無子。未來的人生已經被安排妥當,沒有隱秘可言。於是袁了凡消極避世,採取「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的態度。直到拜訪雲谷禪師,在洞中對座三日之後,雲谷禪師告訴他「命自我作,福自己求」。雲谷禪師承認人是有命運之說的,但是人的命運也是可以由人改變的。
  • 謙卦:九三爻「勞謙,君子有終」;政如農功,日夜思之,君子無逸
    現今一般將「勞謙」之「勞」解為「功勞」,我個人認為這種解析是錯誤的;「勞謙」之「勞」應為「勤勞、辛勞」、「夙夜不懈」之義。《尚書·周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詩經·大雅·假樂》「不懈於位,民之攸塈。」;詩歌讚美周宣王之德。正因為周宣王勤於政事不懈怠,才使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不再流離失所。《詩經·周頌·振鷺》「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 為何男孩子起名經常帶個「謙」字?你真的知道「謙」字的含義嗎?
    六爻《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鬼神害盈而福,人道惡盈而好。,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本文重點講的是「盈」和「謙」,「盈」為滿而將外溢,「謙」為不滿而能接受。「天道虧盈而益謙」一句是說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虧損而補償不滿者,如月之盈虧,月滿時月光卻要一天天黯淡下去,月虧時,月光卻又一天天亮起來,此畏天道昭示;「地道變盈而流謙」是說地之本性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如流水,在此處盈滿,必然溢出去窪地,使窪地變滿「鬼神害盈而福謙」一句是說鬼神的本性也是損害盈滿者而福蔭那些空虛者。
  • 襄陽人單懋謙:清代「三朝帝王師」、文淵閣大學士(宰相)
    單懋謙之父,名立基,以單秉鑑之德行為表率,亦未仕。生子懋德、懋謙。單懋謙之兄,名懋德,字馨山,聰明穎悟,與之談經論文和古今得失,猶如懸河瀉水。中進士後,在四川當知縣。到任後,清理積案,多所平反。可惜才華未能充分展示,而英年早逝。單懋謙有四個兒子。
  • 都說「積德行善」可以得福報,到底要積什麼「德」行什麼「善」?
    現如今,人們經常把「積德行善」這四個字掛在嘴邊,都知道這樣做可以得福報,可是卻並不了解到底要行什麼善才可以積德,而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可是人們卻開始盲目的抄經念佛,或者是去市場買幾條魚放到綜合裡面去放生,這樣算是在為自己記得嗎?或許算吧,但是卻絕不絕對。
  • 《謙之友》一周年:生日快樂,感謝陪伴!
    一年前的今天,《謙之友》微信公眾號應運而生。但其實真正在公眾號上面發文的時間,是在2017年9月24日。很幸運在《謙之友》成立一周年之際,成為團隊中的一員,激動中帶著緊張,之後不足之處還望大家多多關照,讓我們一起攜手見證《謙之友》一步步的成長。在這祝《謙之友》,一周年快樂!
  • 人民論壇:守之以謙,行之以實
    觀察成就斐然之人,的確大多如此。牛頓曾建立起一座宏偉的經典力學大廈,但他並不因此自矜,反而將成就歸因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楊絳是著名學者、作家,但她在《楊絳全集》的自序中,謙稱「我不是專業作家;文集裡的全部作品都是隨遇而作。我只是一個業餘作者」。才能突出卻不恃才傲物,反而在自謙中矢志提升自我,這也許正是其人生分數值不斷增大的內在原因。
  • 「大神經」薜之謙竟然幹起了導演,然而首部執導卻是這樣的作品!
    薜之謙自從李雨桐事件之後,被大眾評為「2017最渣男」,從事件的發展來看,確實渣了些。一度綜藝節目都消減了曝光度。今日竟然發表了自己導演的創意廣告。薜之謙這個導演,完全低成本運作這部廣告,廣告結尾讓你想不到,不愧是個神經,對得起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