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卦:九三爻「勞謙,君子有終」;政如農功,日夜思之,君子無逸

2020-12-04 梓歸文化

【爻辭】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譯文】

三爻陽爻:君子居位不驕,夙夜匪懈,故能永享其位,永保富貴,吉利。

【注釋】

:義為「始終,總;表始終全過程」。今本「」在帛書中有兩種寫法「」或「」。帛書中寫作「」時,今本「」義為「最終、最後」之義,與「始」相對,末了、結束的意思。帛書中寫作「」時,今本「」義為「始終,總;表始終全過程」,盡、全、從開始到末了、從頭到尾的意思。

【解析】

三爻是人位,小人(平民、百姓)之爻。

現今一般將「勞謙」之「」解為「功勞」,我個人認為這種解析是錯誤的;「勞謙」之「」應為「勤勞、辛勞」、「夙夜不懈」之義。

尚書·周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稼穡[jià sè]:泛指農業勞動。小人之依:百姓心內的苦痛。依:隱於內心的苦衷。)

意為:君子居其位,不要貪圖安逸。要先了解農業勞動的艱辛,知道百姓的辛苦。逸:閒適、安閒。

「無逸」即為「勞」;如:勞逸結合,好逸惡勞,以逸待勞,一勞永逸,勞思逸淫等等。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意為:為政要像農民種地一樣上心,播種過後,雨雪風旱,日夜操心。從開始就不斷的操心,最終才會有好的收成、結果。

政如農功」即為《尚書·周書·無逸》的「先知稼穡之艱難」;「日夜思之」即為《尚書·周書·無逸》的「君子所,其無逸」。

尚書》、《詩經》中有數十篇文章、詩歌皆講說天子、諸侯、臣工要為政安民要「勤勞王家」、「無康好逸」、「匪康匪逸」、「夙夜在公」、「夙夜匪懈」、「不懈於位」,這些皆是「君子所,其無逸」的佐證。

尚書·周書·旅獒》「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允迪茲,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大意為:早晚不可有片刻不勤勉。不顧惜小節方面的修養,到頭來會傷害大節,釀成終生的遺憾。比如要建造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後一筐土石不倒在山頂上,那麼山的高度就不會達到九仞,就會造山失敗;堆九仞高的山,只因一筐土而不能完成,不可不慎。如果你能真正按以上的告誡來做,百姓就能安居樂業,我周家就可以世代為王於天下了。

尚書·周書·金縢》「昔公勤勞王家,惟予衝人弗及知。」;大意為:過去,周公勤勞地為王室工作,只是我這個年輕人不知道這些事情。記載了周成王從誤解周公直至盡釋前嫌的史實。

尚書·周書·康誥》「無康好逸,乃其乂民。」;大意為:不要貪圖安逸享受,只有這樣才能治理好你的臣民。這是衛康叔上任之前,周公對康叔的訓誡之辭。

詩經·周頌·我將》「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詩歌以周武王第一人稱的語氣,講說自己日夜勤奮努力,畏天威,遵循天帝和文王之命,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保佑周邦,安定天下。

詩經·周頌·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詩歌稱讚周成王為完成先王事業所作的努力。周成王不敢享安康,日夜安民細經營。

詩經·大雅·假樂》「不懈於位,民之攸塈。」;詩歌讚美周宣王之德。正因為周宣王勤於政事不懈怠,才使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居樂業,不再流離失所。

詩經·周頌·振鷺》「庶幾夙夜,以永終譽。」;詩歌是周人對宋微子的讚美之詞。宋微子日以繼夜的謹慎勤勉,對內得到殷商遺民的擁戴,對外得到周王的讚揚。此為《詩經·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的寫照。

詩經·魯頌·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詩歌讚頌魯僖公君臣有道。

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詩歌頌揚仲山甫日夜勤政報效周宣王。早早晚晚不懈怠,侍奉周王獻忠誠。

詩經·大雅·韓奕》「夙夜匪懈,虔共爾位,朕命不易。」;詩歌頌揚韓侯接受周宣王的冊命,肩負作為西周王朝屏障安定北方的重任。日日夜夜不懈怠,在職恭虔又謹慎,冊命自然不變更。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天命不徹,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詩經·小雅·雨無正》「周宗既滅,靡所止戾。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勩。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

孟子·離婁下·第二十節》「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大意為:周公旦始終向夏、商、周的賢王學習,想要達到他們的功業,以施行以上四種美德;碰到一些不符合當時情況的,就仰著頭來思考,白天沒有想明白的,晚上就接著想;僥倖想通了的時候,就坐著等到天亮好去立刻實施這個想法。講說周公工作勤懇、勤勞王家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即「夙夜匪懈」;「」即「謙虛敬慎」、「在上不驕」;那何為「君子有終」?

因帛書中寫作「」,義為「始終,總;表始終全過程」;故,我認為「有終」義為「始終都有,總有」;「」為「權位、富貴」,此為「善終」。

君子有終」是《尚書·周書·旅獒》「惟乃世王」;是《尚書·周書·康誥》「汝乃以殷民世享」;是《詩經·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是《詩經·大雅·假樂》「百闢卿士,媚於天子」;是《詩經·周頌·振鷺》「以永終譽」;是《詩經·大雅·韓奕》「朕命不易」;是《詩經·商頌·殷武》「不僭不濫,不敢怠遑。命於下國,封建厥福」。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烏乎!《詩》所謂『我躬不說,皇恤我後』者,寧子可謂不恤其後矣。將可乎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其復也。《書》曰:『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詩》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

上文所述史實為:逃亡在外的衛獻公派使者悄悄告訴衛國掌權的寧喜:「苟返,政由寧氏,祭則寡人。」於是,寧喜遂設計謀殺了衛殤公,迎衛獻公返衛國。自此寧喜在國內常以功臣自居,趾高氣揚。衛獻公復位後厭惡寧喜恃傲專權,於是在衛獻公三十一年借大夫公孫免餘之手殺死了寧喜,並將其陳屍於朝,身死族滅。此為君子「無終」。

左傳·哀公五年》「鄭駟秦富而侈,嬖大夫也,而常陳卿之車服於其庭。鄭人惡而殺之。子思曰:「《詩》曰:『不解於位,民之攸塈。』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鮮矣。《商頌》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以多福。』」」

上文所述史實為:鄭國駟秦富有而奢侈,他只是一個下大夫,但常常把卿的車馬服飾陳列在自己的院子裡。鄭國人討厭他,在公元前490年把他殺了。子思評價道:《詩經》說:『在職位上努力不懈,百姓才得以安寧。』不安於自己職位的人,很少能活的長久。《商頌》說:『不出差錯不自滿,不敢懈怠不偷閒,上天賜予各種福祿。』。此為君子「無終」。

君子勞謙:《國語·魯語·公父文伯之母論勞逸》「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之噁心生……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晝考其國職,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無慆淫,而後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士朝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

大意為:百姓勤勞就會想到節儉,想到節儉就會產生善良的心;安逸則會放蕩,放蕩就會忘記善良,忘記善良就會產生壞心……諸侯在早上要辦理天子交給的任務和命令,白天考察自己封國的事務,晚上檢查法令的執行情況,夜間還要監督百官,使他們不敢怠慢,這以後才能安寢。卿大夫在早上要研究自己的本職工作,白天講習一般例行公事,晚上檢查自己經辦的事務,夜間處理家內雜事,這以後才能安寢。士人在早上要接受朝廷交辦的任務,白天講習政事,晚上複習,夜間檢查自己一天的言行有沒有過失,這以後才能安寢。自一般百姓以下,天亮就勞動,天黑了才能休息,沒有一天可以怠惰。

君子有終:《國語·魯語·公父文伯之母論勞逸》「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闢!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宮,餘懼穆伯之絕嗣也。」

大意為:君子用心力操勞,小人用體力操勞,這是先王的訓誡。從上到下,誰敢使自己放縱而不用力氣?如今我是個寡婦,你也只是個大夫,從早到晚兢兢業業地工作,還生怕敗壞了祖先的成業,如存怠惰之念,又怎麼躲避罪責呢?我希望你每天早晚都提醒我說:「一定不要毀敗先人的成業。」你剛才卻說:「為什麼不自求安逸?」用這樣怠惰的態度來擔任國君賦予你的官職,我真擔心你父親穆伯要斷絕後代啊!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勞謙」便是「君子無逸」、「夙夜匪懈」;「有終」便是「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是永保「天命」,始終「有命」;故爻辭言「」。

孝經·諸侯》「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大意為:身為諸侯,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居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所以能夠長久保持自己的尊貴地位;財富充裕而不奢靡揮霍,所以能夠長久地守住自己的財富。能夠保持富有和尊貴,然後才能保住家國的安全,與其黎民百姓和睦相處。

此為「勞謙,君子有終,吉」;「有終」永保富貴。

貞觀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諸王》「是以在上不驕,夙夜匪懈,或設醴以求賢,或吐飧而接士。故甘忠言之逆耳,得百姓之歡心,樹至德於生前,流遺愛於身後。」

大意為:在位時不驕縱。不論白天夜晚,從不懈怠政務,禮賢下士,厚遇人才,有的像西漢楚元王劉交那樣求賢,有的像周公那樣納士,即使忠心的話聽起來刺耳,也能虛心接受。這種做法得到了百姓的歡心。生前道德高尚,死後萬古流芳。

此為「勞謙,君子有終,吉」;「有終」善終。

綜上,「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講的是:君子居位不驕,夙夜匪懈,故能永享其位,永保富貴,吉利。

君子勞謙,故《尚書》講說「君子所,其無逸」;《詩經》講說「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左傳》講說「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唯有如此,君子才能「有終」,故《詩經》講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故爻辭言「」。

相關焦點

  • 《易經》第十五卦「謙卦」詳解
    六二 嗚謙,貞吉。九三 勞謙君子,有終吉。六四 無不利,揮謙。六五 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上六 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譯文』謙卦 象徵著謙謹。謙卦的卦象下單卦是艮,為山,為止;上單卦為坤,為地為順。內止知道抑制,乃謙也。只要謙虛地待人接物,做事必然亨通;然而只有君子才能無始也有終,虛心而識時務。初六:凡君子都是謙而又謙,君子憑著這種謙虛的美德陶冶自己的修養,才可認涉越大江大山,並獲得吉祥。
  • 英雄雖老,壯志猶存;有始有終,謙之至者;《易經》謙卦上六爻解
    下面我們具體的來聊一聊,大家看看說的是否有那麼一點點的小道理。謙卦上六爻: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象曰:鳴謙,志末得也,可用行師,徵邑國也上六爻是謙卦的最後一爻,身處高位,以陰居陰,當位得正,本來應當如閒雲野鶴一般飄逸出塵才是,卻為什麼還要「行師,徵邑國」呢?
  • 謙——被概念扭曲了的形聲字
    歷代學《易》者在解卦辭時,不遵從造字法規則,卻用八卦之象解字,為後世留下了嚴重後果。如地山卦的「謙」,宋《程傳》解為:「為卦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此取八卦之象。「地體卑下,山高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謙之象也。以崇高之德,而處卑之下,謙之義也。」說山處於地之下,表示謙虛。什麼是山,什麼是地,是有嚴格定義的,誰見過山長到地下去的?主觀意念不能代替對客觀事物的嚴謹表述。
  • 《周易》雷天大壯,君子非禮勿履——大壯卦第三十四
    譯文:初九上班,只是強壯在腳趾上,就自以為是,前進會有兇禍。但仍有誠信。爻辭·九二 貞吉。譯文:九二爻,堅守正道,可獲吉祥。爻辭·九三 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譯文:九三爻,小人恃強好勝,君子用無為處世,這樣的情況很危險。就像強壯的羊去頂觸籬笆,結果只會把角卡在籬笆中而難以擺脫。爻辭·九四 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於大輿之輻。
  • 修身養德做君子
    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舔犢之情,收錄了古代家訓或奏疏的四條格言。「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三國諸葛亮五十四歲時寫給他八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意在教導兒子要按照君子的標準來修身養性,淡泊名利,遠離喧囂。「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出自唐代名臣魏徵寫給唐太宗李世民的奏疏《諫太宗十思疏》。
  • 為何男孩子起名經常帶個「謙」字?你真的知道「謙」字的含義嗎?
    六爻《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鬼神害盈而福,人道惡盈而好。,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本文重點講的是「盈」和「謙」,「盈」為滿而將外溢,「謙」為不滿而能接受。「天道虧盈而益謙」一句是說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虧損而補償不滿者,如月之盈虧,月滿時月光卻要一天天黯淡下去,月虧時,月光卻又一天天亮起來,此畏天道昭示;「地道變盈而流謙」是說地之本性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如流水,在此處盈滿,必然溢出去窪地,使窪地變滿「鬼神害盈而福謙」一句是說鬼神的本性也是損害盈滿者而福蔭那些空虛者。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因為這些東西是有用處的。到後來本意消失,引申為「器具」,又因為器具一般是用來裝東西的,裡面有內容,引申為「才華」、「技能」、「本事」、「功能」。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
  • 「四君子」與文人情懷
    潘天壽曾說:「畫之貴乎師造化,師自然著,不過假自然之形耳。無此形象不足以語畫,然畫之至極,終在心源。」文人畫家更注重神韻意境的追求。這種精神也被當代畫家所繼承。(清氣滿乾坤 李樹)文人畫始於北宋年間,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重要文化現象。它發乎創作,潛乎思悟,營造著傳統人文氣象。
  • 「君子以申命行事」是什麼意思?
    「風」者,天之氣息也,即空氣。空氣中包含著大自然(天)的所有信息,如溫度、溼度、密度、能見度、速度、氣味等等。大自然(天)通過空氣(風)來傳達天意,風無形而有聲,無所不至,無所不達,故《易》以巽為天命、教令,泛指命令。如春氣好生、夏氣喜長、秋氣肅殺、冬氣閉藏,天之命也。萬物隨風而行止,隨風而進退,俗語說:「人隨王法草隨風」,《論語》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王陽明則言譯讀086君子政教「聖雅各日」
    粵語日粵語日,又稱粵語節,由來與發展可以追索到公元2010年廣東省廣州江南西路撐粵語事件,2014年7月25日由廣州本土文化網站的總編輯「小勞」發起倡議,將每年的7月25日定為活動日,獲得眾多廣東及港澳的網民響應。粵語不僅僅是溝通工具,也是粵人身份的認同,又是粵人歷史文化的傳承。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出自《論語·為政》裡邊的句子,原文這樣說——子曰:君子不器。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後來,當出現國家後,「君子」一詞被賦予政治色彩,指代君王、國君。從「君」字的造字方法來看,它是典型的會意字,從尹,從口。「尹」的本意是治理,「口」是口令、命令之意,合起來則是「發布治理國家的命令」,這個命令只有君王才有權發布,代表了崇高的地位,因此,具有崇高地位的人被稱作君子。
  • 言論篤實、神色莊重是否就能行事如君子
    對於「論篤」,舊注為「口無擇言」,這裡要注意的就是「口無擇言」並不是口不擇言,口不擇言是亂說,口無擇言是不選擇性地說,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表現出來的誠懇直言。這句話的意思就對說話篤實誠懇的人表示讚許。何晏在《論語集解》中說,「論篤者,謂口無擇言。君子者,謂身無鄙行也。色莊者,不惡而嚴,以遠小人者也。言此三者,皆可以為善人也。」論篤就是講口無擇言。《孝經》裡有「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 蘭草之愛,君子之約
    李亞鵬表示:自己小時候學過一兩年國畫,當時畫畫的時候,我姨夫是我的老師,他是蕭龍士的關門弟子,內心對蘭花有一種情結。養蘭花就像一場修行,這些年我忙忙碌碌,還沒有做好要去養蘭花的準備,這包括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上的準備,在中國文人的修行中養蘭是必經之路。  讓讀者意外的是,李亞鵬先生有一句話也被收錄在書中當作書籤――「即便背離整個世界,依然記得與你之約。
  • 人生,擇善而處,擇君子而交
    古語有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誠然如此。與君子交,其溫勝玉《中庸》有言:「君子之交,淡而不厭」。君子之交,雖淡如水,但能長久;小人之交呢,雖然甘濃,卻以名利為先,好的時候恨不得穿一條褲子,可一旦利益衝突了,立馬就義斷情絕、反目成仇。
  • 為何「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中都有竹?
    而同時被列入「三友」和「四君子」的植物,唯有竹和梅,可見竹子在歷代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將竹子擬人化及將竹子比喻成君子,在先秦時期的著作已出現。如《禮記·祀器》說:「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竹子四季常青,松柏不畏嚴寒,都是高貴品德的象徵。
  • 詩經君子偕老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委委佗佗[2],如山如河。象服[3]是宜[4],子之不淑,雲如之何[5]!玼[6]兮玼兮,其之翟[7]也。鬒髮[8]如雲,不屑髢[9]也。玉之瑱[10]也,象之揥[11]也,揚且之皙[12]也。瑳[15]兮瑳兮,其之展[16]也。蒙彼縐絺[17],是紲袢[18]也。子之清揚[19],揚且之顏[20]也。展[21]如之人兮,邦之媛[22]也!
  • 封口膠帶用熱熔壓敏膠丨君子之膠網
    點擊君子之膠網 一鍵關注☀ 定期發布最新文章,熱熔膠 ,溶劑型,水基膠,反應型,其他等諸多優質相關膠粘劑內容,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 激蕩思想火花 弘揚君子文化
    11月28日至29日,由光明日報社、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銅陵市委主辦的2020中國·銅陵第六屆君子文化論壇在天井湖畔舉辦。群賢畢至,少長鹹集,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專家、優秀學者相聚銅陵天井湖畔,圍繞「立德樹人與君子文化」主題,分享各自研究成果,暢談君子人格風範,同沐君子之風,共享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