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鬼神害盈而福,人道惡盈而好。,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本文重點講的是「盈」和「謙」,「盈」為滿而將外溢,「謙」為不滿而能接受。
「天道虧盈而益謙」一句是說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虧損而補償不滿者,如月之盈虧,月滿時月光卻要一天天黯淡下去,月虧時,月光卻又一天天亮起來,此畏天道昭示;
「地道變盈而流謙」是說地之本性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如流水,在此處盈滿,必然溢出去窪地,使窪地變滿
「鬼神害盈而福謙」一句是說鬼神的本性也是損害盈滿者而福蔭那些空虛者。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有報自是這個道理
「人道惡盈而好謙」是說人的本性也是討厭滿盈者而喜好不滿者。正所謂,自滿者,人損之。自謙者,人益之。人若是表現太過,風起長林必先摧其高者。反而是那些低調謙虛之人,才是「悶聲發大財」的典範。
既然「謙」是君子之終,那麼何種作為才能謂之「謙」?
曾有文中舉例,不滿而能接受就是「謙」,如:恂恂款款,不敢先人,恭敬順承,小心謙畏,受辱不答,聞謗不辯。(恂恂:溫和恭順的樣子,出自【論語】,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款款:誠懇忠實的樣子,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誠欲效其款款之愚。」)
這都是「謙」字的體現。
在古代,眾多賢士都會以「謙」為美德。
【戒盈杯】
九龍公道杯
想在明朝時,朱元璋就推出了「九龍公道杯」。民間更將此杯演化成「戒盈杯」。杯心直立一龍首,外底部有一漏孔。入注水,淺,則滴水不漏。滿,則水流殆盡。故稱:「戒盈杯」。一隻裝著太滿的酒很容易灑出去,而七分酒則時時提醒著主人不可私慾膨脹。
【求闕齋】
曾國藩公
圖來自:百度搜索
清朝曾國藩,以盈滿為戒,將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求闕齋」。所謂闕者,即空也、缺也。曾氏希望常存缺憾,常在途中,常享希翼!也正是因為如此,曾國藩才取得了巨大成就,被封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半杯茶】
茶道
而今,茶道的禮儀也在講「茶倒半」的說法,半杯茶,頂多是七分,留的三分是情面、是謙虛。是在提醒眾人,滿招損,謙受益。
而在如今的社會,快節奏、活出自我大行其道。張揚個性成風,不能謂之不好,只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華切莫丟棄。
如今在工作中,有人提出了「歸零」理論。將自己心中念念不忘的成績、優勢通通格式化,讓內心一片清淨平和。這樣,在與他人溝通交往中才會更加讓被人的思想走入內心。才能積極的學習到別人的優點之時。
仗著自己的資歷與學識,你將永遠站在一個狹隘的視角看世界,看到的必然是不全面的、有障礙的。
就像吸滿了水的海綿,你若是想要吸收更多的水,必然要將身體中的水分擠的乾淨,這樣才能吸收更多。
不過,說起來容易坐起來難。先從謙德做起,日積月累,善日加修,德日加厚,必有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