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與文人情懷

2020-12-05 李樹藝術

圖丨□李樹

花鳥畫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是一個獨樹一幟的領域。從丹青到水墨,從工筆到寫意,它以獨特的筆墨神韻爭芳鬥豔。尤其文人花鳥畫,借寫花鳥之形以表達畫家主觀的意象情感。潘天壽曾說:「畫之貴乎師造化,師自然著,不過假自然之形耳。無此形象不足以語畫,然畫之至極,終在心源。」文人畫家更注重神韻意境的追求。這種精神也被當代畫家所繼承。

(清氣滿乾坤 李樹)

文人畫始於北宋年間,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重要文化現象。它發乎創作,潛乎思悟,營造著傳統人文氣象。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畫的主流,其重要原因在於文人畫在繪畫中注重象徵意義和人格的體現。一方面是畫家自身人格的修煉,另一方面賦予描繪對象以象徵寓意。「四君子」即梅、蘭、竹、菊。它們共同的特徵是高潔、虛心、氣節、堅貞,不屈不撓。這與中國文化所崇尚的人格品質一致。因而歷代文人墨客用「四君子」來象徵崇高的人格並寄託自己的胸臆,文人畫家借繪畫抒情寄興、狀物言志,表現高潔品格,千百年來被反覆歌詠,經久不衰。

(梅花竹趣 李樹)

以蘇軾、文同等為代表的文人畫家,有著廣博的文化修養和書法造詣。「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等理論觀點的提出,對文人畫的確立與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文人畫家不像民間畫工那樣以繪畫為生存目的,而是把繪畫視為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部分。梅、蘭、竹、菊「四君子」被文人們視為精神寄託,借物詠志,來抒發自我情懷。因此,文人畫家們不隨世俗,不在技巧上過分拘泥於形似的描摹,而更重視表現自然天真之趣,追求更高的人文關懷。

(梨花開春帶雨 李樹)

文人畫發展至當代,畫家們更注重水墨寫意體系的探索,更關注筆意的內涵,特別是審美典型人格化的「四君子」題材被深入挖掘,李樹正是其中代表。李樹的寫意花卉,追求筆墨情趣及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他將書法用筆用於繪畫之中,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在李樹作品中,題詩作跋成為畫面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畫面意境的深化起著重要作用。書法的體勢、詩意的文辭相輔相成,畫面格調疏淡雋逸,不事工巧,以清疏淡雅取勝。

(月宮春 李樹)

正如李樹的《幽蘭添暗香》,以墨色渲淡之法,在簡練率意的巖石上,畫有充滿生機的蘭蕙,蘭葉交匯繁密,充滿了靈動之氣。這幅蘭花作品不僅體現出畫家深厚的筆墨功底,又是以蘭喻人,抒發出畫家的自我寄託。也正如倪瓚所言:「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這種主觀意趣濃厚的「四君子」作品,因其蕭疏淡雅,簡練超逸的創新風格,在繼承文人畫傳統精神的基礎上作出了突破。

(幽蘭添暗香 李樹)

李樹作品中所散發的藝術魅力,不僅淨化了觀者的心靈,而且也不斷地升華著觀者的精神境界。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也看到畫家在描繪自然山花草木的過程中,將自己的修養、學識、個性融入其中,在「四君子」中所寄託的情感和追求。他的作品也充分地體現了中國文人獨特的「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和美學觀,不但給人以精神上的陶冶,發人靈性,虛靜收懷,而且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回歸自然本真,啟發了觀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墨梅詩 李樹)

畫家簡歷:

李樹,號:清石道人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早年跟隨祖父學習傳統山水畫技法,後師從顧冠群先生學習書法和山水繪畫技法至今,作品得到吳冠中先生、郭石夫先生等著名藝術家的好評。其作品《清氣滿乾坤》《墨梅》被海南博鰲亞洲論壇會議中心永久收藏。

相關焦點

  • 何加林:文人追求與士人情懷
    文人追求與士人情懷文丨嚴長元 梁騰年輕時就開始留的一須髯,再配上一頭長髮,貌似北人粗獷、實不乏南方之清秀,在人多熱鬧的場合併不多語的他,遇到感興趣的話題常能侃侃而談,讓人忽然醒悟到,在他畫家身份之外所疊加的教師身份和經歷
  • 文人雅士口中的四大君子之一,農民給它的名字很土,「大葉石蒜」
    文人雅士口中的四大君子之一,農民給它的名字很土,「大葉石蒜」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都是來自農村,對於大自然我們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加上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人依然喜歡去農村這個最接近大自然的地方,我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和朋友去山裡找各式各樣的珍稀植物,既可以賣給商人賺點錢,遇上特別喜歡的還可以帶回家自己盆栽種植
  • 為何「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中都有竹?
    它能躋身「歲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之列,是因為古代的文人士大夫看中了它所代表的精神風貌。   先秦:   竹集君子美德於一身   竹子,本是最常見、最普通的植物之一,在大眾眼裡只是尋常之物。「花中四君子」。
  • 古琴文化,古代文人情懷中「雅致」的體現和集中反映
    導語:中國傳統文人情懷之中有一個非常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詞語——雅致。作為上千年的文明古國,和長期以儒學為社會主流思想的古代中國,孕育發展了很多思想和文化。其中的古代傳統文人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而雅致二字又高度概括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特點和風骨。
  • 東方之美——中日韓畫作的文人情懷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著你~中國的文人畫也稱「士夫畫」,是畫中帶有文人審美趣味,畫外流露文人感想情懷的繪畫。唐寅的《柴門掩雪圖》則造境秀潤超逸,格調瀟灑清雅,配以畫上題詩,展現了文人畫詩、書、畫俱全的特徵。
  • 蘭草之愛,君子之約
    養蘭花就像一場修行,這些年我忙忙碌碌,還沒有做好要去養蘭花的準備,這包括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上的準備,在中國文人的修行中養蘭是必經之路。  讓讀者意外的是,李亞鵬先生有一句話也被收錄在書中當作書籤――「即便背離整個世界,依然記得與你之約。蘭草之愛,君子之約。」這句話可以說是對《花開錦年》靈魂的精妙總結。
  • 從詩話批評樣式看東亞文人的共同情懷
    詩話綿延千餘年,並且在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得到接受和傳播,泱泱洪流,構成了不同於西方文論的獨特的東方批評樣式,體現了東亞文人區別於西方的共同情懷。  擁有共同情懷  東方詩話是古代儒家文化的產物,佛教特別是禪宗的思維方法也對詩話產生了重要影響,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相互映照構成了東方詩話的時空範圍。
  • 「飛蛾撲火」這一現象的背後,竟是如此有深度的禪意情懷
    魏晉時期的文化之變,是「飛蛾撲火」禪意情懷的來源。文化之變往往隨政治之變而來。漢代以前,中國的政治主權是完全掌握在漢族人手裡的,而魏晉時期的民族融合以及部分民族同化的趨勢,動搖了儒學的統治地位。天下大亂的狀態,改變了士族文人的政治心態,曠達之士開始崇尚清談。
  • 抒當代文人熾熱情懷 擔傳統文化傳播重任——訪書畫名家張舜
    抒當代文人熾熱情懷,擔傳統文化傳播重任——訪書畫名家張舜文圖/謝欣書畫名家張舜擅長寫意蘭竹文人畫和全景構圖傳統山水畫,作品富於抒情性和書卷氣。他崇尚古代文人質樸的筆墨氣象和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自己的書畫文字為媒,抒寫真情實感,勾畫著時代的風情,傳達著自我的人格。張舜說,作為當代文化傳承者,書畫作品應該抒以熾熱的文化情懷,以擔負起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之重任。
  • 激蕩思想火花 弘揚君子文化
    一場君子文化的思想交融與碰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君子文化有著恆久的魅力,本屆論壇將主題確定為「立德樹人與君子文化」,攜手探討立德樹人推動君子文化的實踐路徑。《<論語>精神哲學形態及其中國氣派》《漢魏六朝君子人格美的演變》《儒家君子理想人格的八大社會氣象解讀》《你給我一個翩翩少年,我換你一個謙謙君子》《君子如何養成》……論壇主旨發言激蕩思想火花,凝聚智慧力量,從學術到實踐,專家學者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家國情懷、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人格修養等「君子文化」,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暢談新時代下立德樹人與君子養成的重要內涵。
  • 花中君子是一種情操,是感情的升華,對於蘭花你有什麼想表達的嗎
    單獨的花中君子是梅、蘭、竹、菊中的蘭花,它代表的是一種風姿、堅貞不渝,是一種高傑,高尚的品質,是對國家及民族兄弟的身後友誼。是一種十分美好的花卉。一、花中君子是蘭花眾所周知,梅蘭竹菊因為他們的高尚品質及其風姿而被稱之為「花中四君子」,廣泛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喜歡。並常被作為人品清高及高尚的比喻。如果說單單說花中君子的話,一定是指蘭花。
  • 研「明」丨君子不器
    這一時期唐寅、李漁等文人騷客紛紛加人家具的設計、風格的研討、時式的推廣,特別將個性化的藝術思想融化到具體的器具之中,使得那時文人的思想、藝木和獨特的審美觀藉助家具得到充分的體現,同時,也使明式家具製作達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明式家具是器,但已進乎道,這核心是人,是物與人共鳴的人。
  • 全國第六屆君子文化分論壇銅陵落幕
    金口嶺小學張慶元《把平常寫成詩》、北京路小學朋玉環《君子文化融入小學德育的實踐探索》、橫港小學李藝《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君子養成教育》、翠湖小學胡慶貴《為了每個孩子更出彩》、五松幼兒園趙潔珺《君子文化育英才立德樹人共築夢》、實驗小學楊莉《「雲上和雅」讓優秀傳統文化在課堂熠熠生輝》、長江路小學汪蕙《傳承家風潤澤書香做時代新君子》、第十二中學濱江校區吳方榮《揚君子文化育時代新人》等主題發言精彩紛呈。
  • 理事形象大起底:這是一群有文人情懷的傳播人
    在評價中,張剛用的最多的詞是「有才華」,而共同特徵是有「文人情懷」。  當說完這些評語,張剛笑稱「為了形容他們,世界上的好詞差不多都被我用光了」。各位理事,想知道你們在秘書長心目中的形象嗎?請看下面的評語,絕對獨家。
  • 腐儒還是諍臣,明代文人方孝孺
    方孝孺是明代初期的著名文人,他的文字功底很好,寫出的文章都是精品。方孝孺的父親是朝廷官員,在山東濟寧為官,由於捲入「空印案」被朱元璋下令處死。方孝孺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被冤枉的,他決定進入官場尋找機會替父親翻案伸冤。於是,方孝孺前往京城。有個叫宋濂的文官深受朱元璋賞識。方孝孺寫了一篇文章投送到宋濂的府中,宋濂看了文章之後,決定把方孝孺收為弟子。
  • 從「文人畫」到「山水畫」,吳門畫派是如何產生並影響繪畫界的?
    先是一批畫家,他們下筆細密,渲染有力,創造了以筆畫交融為主的「文人畫」。但是「文人畫」作為中國傳統文人的一種表達方式,自產生以來就一直伴隨文人左右,始終未曾消失。特別是在對畫畫的有著獨特見解的明朝,它沒有新的創意出現,甚至反而有所退步,所以其成就也就不太引人注意了。
  • 「航空四君子」之一、中國航空研究院原副院長胡溪濤逝世
    「航空四君子」之一、中國航空研究院原副院長胡溪濤逝世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記者 蔣子文 2021-01-12 18:12 來源:澎湃新聞
  • 蟬: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既是文人的高潔心態,也是價值取向
    同時,蟬意象的歷史演化過程,也是中國傳統文人的複雜心態、人格的形成過程,背後還體現著中國文人的思想價值取向。正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所說:"每一個意象中都凝聚著一些人類心理和人類命運的因素,滲透著我們祖先歷史中大致按照同樣方式無數次重複產生的歡樂和悲傷的殘留物 。"
  • 何謂文人畫
    中國文人畫的緣起、脈絡和格調美國學者卜壽珊的文人畫研究專著《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正是呼應了這一脈絡,這本書的英文名為Chinese Literati on Painting,直譯為「中國文人論畫」,這本專著並不以畫面本身為研究對象,而是從文人的畫論入手研究文人畫,歷史流變中,中國文人的畫論就如揚蹄高驤、形神各具的駿馬在卜壽珊的筆下閱過,駿馬在開闊的視角前得以展示自我的形象特質
  • 7名大學生將百餘塊魚骨製成梅蘭竹菊「四君子」
    來自安慶師範大學的7名大學生,用了4個月的時間,將從鯰魚身上剔下來的100多根魚骨頭做成精美的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花卉標本。梅蘭竹菊「四君子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象徵著高尚的品格,深受人們喜愛。我們團隊用鯰魚的魚骨做成梅蘭竹菊的造型,是想實現動物與植物的一次完美融合。」團隊成員汪漫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