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丨□李樹
花鳥畫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是一個獨樹一幟的領域。從丹青到水墨,從工筆到寫意,它以獨特的筆墨神韻爭芳鬥豔。尤其文人花鳥畫,借寫花鳥之形以表達畫家主觀的意象情感。潘天壽曾說:「畫之貴乎師造化,師自然著,不過假自然之形耳。無此形象不足以語畫,然畫之至極,終在心源。」文人畫家更注重神韻意境的追求。這種精神也被當代畫家所繼承。
(清氣滿乾坤 李樹)
文人畫始於北宋年間,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重要文化現象。它發乎創作,潛乎思悟,營造著傳統人文氣象。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畫的主流,其重要原因在於文人畫在繪畫中注重象徵意義和人格的體現。一方面是畫家自身人格的修煉,另一方面賦予描繪對象以象徵寓意。「四君子」即梅、蘭、竹、菊。它們共同的特徵是高潔、虛心、氣節、堅貞,不屈不撓。這與中國文化所崇尚的人格品質一致。因而歷代文人墨客用「四君子」來象徵崇高的人格並寄託自己的胸臆,文人畫家借繪畫抒情寄興、狀物言志,表現高潔品格,千百年來被反覆歌詠,經久不衰。
(梅花竹趣 李樹)
以蘇軾、文同等為代表的文人畫家,有著廣博的文化修養和書法造詣。「能文而不求舉,善畫而不求售。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而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等理論觀點的提出,對文人畫的確立與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文人畫家不像民間畫工那樣以繪畫為生存目的,而是把繪畫視為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部分。梅、蘭、竹、菊「四君子」被文人們視為精神寄託,借物詠志,來抒發自我情懷。因此,文人畫家們不隨世俗,不在技巧上過分拘泥於形似的描摹,而更重視表現自然天真之趣,追求更高的人文關懷。
(梨花開春帶雨 李樹)
文人畫發展至當代,畫家們更注重水墨寫意體系的探索,更關注筆意的內涵,特別是審美典型人格化的「四君子」題材被深入挖掘,李樹正是其中代表。李樹的寫意花卉,追求筆墨情趣及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他將書法用筆用於繪畫之中,增強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在李樹作品中,題詩作跋成為畫面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畫面意境的深化起著重要作用。書法的體勢、詩意的文辭相輔相成,畫面格調疏淡雋逸,不事工巧,以清疏淡雅取勝。
(月宮春 李樹)
正如李樹的《幽蘭添暗香》,以墨色渲淡之法,在簡練率意的巖石上,畫有充滿生機的蘭蕙,蘭葉交匯繁密,充滿了靈動之氣。這幅蘭花作品不僅體現出畫家深厚的筆墨功底,又是以蘭喻人,抒發出畫家的自我寄託。也正如倪瓚所言:「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這種主觀意趣濃厚的「四君子」作品,因其蕭疏淡雅,簡練超逸的創新風格,在繼承文人畫傳統精神的基礎上作出了突破。
(幽蘭添暗香 李樹)
李樹作品中所散發的藝術魅力,不僅淨化了觀者的心靈,而且也不斷地升華著觀者的精神境界。從這些作品中我們也看到畫家在描繪自然山花草木的過程中,將自己的修養、學識、個性融入其中,在「四君子」中所寄託的情感和追求。他的作品也充分地體現了中國文人獨特的「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和美學觀,不但給人以精神上的陶冶,發人靈性,虛靜收懷,而且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回歸自然本真,啟發了觀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墨梅詩 李樹)
畫家簡歷:
李樹,號:清石道人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早年跟隨祖父學習傳統山水畫技法,後師從顧冠群先生學習書法和山水繪畫技法至今,作品得到吳冠中先生、郭石夫先生等著名藝術家的好評。其作品《清氣滿乾坤》《墨梅》被海南博鰲亞洲論壇會議中心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