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人畫」到「山水畫」,吳門畫派是如何產生並影響繪畫界的?

2020-12-05 華太師

吳門畫派崛起於明朝中後期,是一個有著很高名望的繪畫流派,至今為止,仍然是繪畫界的傑出代表,很多專家對此的研究成果,也是層出不窮。

從文化淵源這個角度來看,它是對當地文化的一種弘揚與發展,從歷史意義的角度來看,它更是中國繪畫史上絕無僅有的傑出代表。

一、吳門畫派的創立初期,即明朝初期,當時政治的不平等對待,對畫家的風格的禁錮,很長一段時間,「文人畫」得不到發展,但是優美的地域風情,依然很好的孕育了新生的一代畫家,在沈周及其他著名畫家的帶領下,吳門畫派漸漸風生水起

元末,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制度,建立了明朝。作為從民間出來的皇帝,卻對繪畫有著自己獨特的了解,有史料記載,朱元璋常常自己跑去畫院,有興趣的時候還自己用筆再添上幾筆,山水畫更為靈動。

但朱元璋有著典型的兩面性的人格,他一邊既喜歡畫家,一邊又常常暴露出濫殺無辜的本性,稍有不慎,畫家就避免不了招來殺頭之禍,像元末時期的張士誠,王蒙等一大批優秀的畫家,以致當時的很多畫家的才藝都無法展示。

朱元璋畫像

專制高壓的政治統治,讓很多畫家都膽戰心驚,喪失了很多作畫的心智。一直等到明孝宗時期,當朝皇帝朱祐樘勵精圖治、將明朝推向「弘治中興」,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道路,吳門畫派才得以漸漸冒出新生的芽兒。

當然,吳門畫派的形成更離不開當地資源的支持,有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名的蘇州,是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更有著「蘇湖熟,天下足」的稱號,如此富足的地方,孕育出不少優秀的畫家。處於如此美妙的「仙境」,怎麼孕育不出優秀的的文化藝術底蘊。

先是一批畫家,他們下筆細密,渲染有力,創造了以筆畫交融為主的「文人畫」。但是「文人畫」作為中國傳統文人的一種表達方式,自產生以來就一直伴隨文人左右,始終未曾消失。特別是在對畫畫的有著獨特見解的明朝,它沒有新的創意出現,甚至反而有所退步,所以其成就也就不太引人注意了。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在杜瓊、劉珏、以及沈恆的筆下,他們清新脫俗的畫風,為吳門畫派的產生打下了有力的基礎。沈恆的兒子沈周出生後,沈周帶領他的弟子文徵明、唐伯虎,逐步開創吳門畫派的先河,中國畫壇便開始有了一個新的畫派——吳門畫派,以獨具一格的藝術品位驚現於當時,從而展示出璀璨的東方文明。

二、繪畫史上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為吳門四家或者是明四家,他們四位畫家雖然都出自於蘇州,但風格卻各有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

吳門畫派主要是依據山水畫為主要題材,在人物、花卉、鳥獸畫上等合個方面也有涉及,除仇英之外,其他三位畫家格外注重詩文,書畫的有機結合,使文人畫的這一優良傳統更加有力的被傳承下來。

吳門畫派在文人畫的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淵源發展。像沈周的畫中更多傾注了他自己對自然、田園風光及世俗景象的喜愛之情,文徵明的作品中凝結著 文人雅士的生活嚮往和價值觀念。

唐伯虎的畫中暗涵著他對僵化的封建制度和腐朽虛偽的道學禮節的強烈憤慨與不滿;仇英的人物描繪、綠水青山刻畫嚴謹,筆法工整,十分細緻,特別是對人物的抒畫上,更是生動形象,但他並不是一味的專注於刻畫,而是比較含蓄追求清新高雅的人文情懷,因此,他的畫沒有那種匠工的俗雜之氣,反而有著雅俗共賞的藝術風味。

唐伯虎

就沈周而言,一生只愛讀書,常年居住在家中,吟詩作畫,他追求精神自由奔放,厭惡惡劣的政治現實,甚至從未想過走所謂的科舉之路,始終專注於書畫方面的創作。他不僅學識淵博,時常對書法進行鑽研,在繪畫上的造詣更是深不可測。

在繪畫上,總是讓自己的弟子心服口服。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也曾是他的門生。唐伯虎因為從小就表現出繪畫詩文的天賦,於是他的父親就把小唐伯虎送到了沈周門下。唐伯虎小時候學畫畫的能力很快,只用了兩年時間,他的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山水畫也是手到擒來。

唐伯虎有一次幫沈周作畫,得到了沈周的讚許,他就洋洋自得,不自覺就自滿起來了,覺得自己的繪畫水平已經得到很高的造詣,甚至心裡想,所謂沈周的能力也不過如此。

他對畫畫就沒有之前認真,只是時常應付老師的作業罷了。時常貪玩而不願用心作畫,沈周發現這個問題後,並沒有直接批評唐伯虎,幾天後,沈周在書房指導唐伯虎作畫,門窗緊閉,講的東西很多,不自覺就已經很晚了,唐伯虎有點不耐煩,覺得悶熱悶熱的,便問道:「老師,我能去把窗戶打開嗎?有點熱」,沈周回答:「當然可以。」

唐伯虎走到窗前。準備打開窗戶,將手伸過去,發現竟然是摸上去十分光滑的牆壁,心想:「這幅畫居然畫的和實物沒有什麼差別,真是令人大吃一驚。」唐伯虎頓時為自己先前的作為感到十分羞沉默不語……由此可見,沈周的繪畫水平可謂是神乎其技了。正是有著這樣卓越的能力,吳門畫派才會在沈周的帶領下風生水起。

沈周更是一個特別孝順的人,其父親去世後,自己的才華多次被人賞識,希望沈周可以去做官,但由於自己得母親身體不便,為了更好的照顧母親,所有的邀請,全都一一拒絕。直到母親去世之前,沈周從未離開。

有一個家境貧寒的書生,他的母親生了重病卻沒有錢治療,聽說沈周的畫很值錢,那個讀書人就開始模仿他的畫,並將其賣掉掙錢,沒有沈周的落款,很多人,就不相信他的畫是真是假。那個年輕人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找沈周,求沈周,希望他能在在自己仿製的贗品上落個章印,以致於賣出個好價錢。

令人想不到的是,沈周不但一口答應了他,還笑著提起筆來,把畫修飾了一番,讓這幅畫更有生機。有人就沒看懂他的行為,特地提醒他,那人可是盜取你的畫,你也不注意注意,可沈周卻笑了笑,說:「天地一痴仙,寫畫題詩不換錢。」

或許是被那個作畫人的孝心所感動,或許是自身的豁達,曠世的態度。作為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沈周能在歷史上贏得無比崇高的地位,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藝術成就,更因為他的為人。

三、吳門畫派的傳承:「吳門畫起蘇州,重水筆墨應遒。意境美情相酬,文和祝唐與仇,傳彩筆有沈周。」吳門畫派陣容強大,畫手如林,他們不僅繼承了宋元以來優秀的傳統繪畫表現手法以及文人畫的突出特色,而且很多都以表現人文情懷為獨特風格。吳門畫派在山水造詣上的突出成就,也為後世繪畫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吳門畫派陣容強大,畫手如林。今據資料統汁吳門畫家至少有73人。相對最有名氣的就有風流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等人。《廬山高圖》是沈周祝賀老師陳寬70壽辰而創作的巨幅山水。圖中山巒疊嶂,草木茂盛,懸崖飛瀑,雲霧繚繞,它的構圖、布局獨具匠心,黑色濃淡逐漸變化。

廬山高圖

他模仿王蒙一個繪畫技巧,善於組合不同的山巒,進而形成層次不齊的層巒,整體布局的有著融合為一體的自然之美。《蘭竹圖》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紙本墨筆畫,文徵明的這幅圖是蘭竹巨幅,畫山野坡石間蘭葉歷歷在目、竹枝蕭疏、層次分明。

蘭竹圖

畫面非常開闊,坡巒連綿,中間更有溪水相互映襯,是以蘭竹山水相互融合的混合作品。整體布局有著身臨其境的異域美。《山路松聲圖》是在唐伯虎滿腹才華不得志,不醉心官場,隱逸自由時所著。他用水墨畫的形式暈染,讓整幅畫都展現出不一樣的清雅,飄逸的仙氣。

山路松山圖

畫裡行間故意留白就像是用刀在石頭上去雕刻一樣,層次有力。像這樣的表現形式,也就是是唐伯虎筆下才能展現的只屬於他的獨創風格。整體布局有著飄飄乎而遺世獨立的清韻美。《秋原獵騎圖》這幅圖,則完美的展現了仇英在畫鞍馬人物的才能,畫中遊牧民族和馬匹的造型準確生動,栩栩如生,作風嚴謹更毫無呆滯之感。

吳派作為歷史上出現的一個藝術流派,經歷了醞釀、興起、繁榮和衰亡四個階段。不僅繼承了宋元以來優秀的傳統繪畫表現手法以及文人畫的突出特色,而且很多都以表現人文情懷為獨特風格。吳門畫派在山水造詣上的突出成就,為後世繪畫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更對後來的很多畫派的發展都造成了重大影響,像明末清初的松江派,以及後來的蘇松派等等。吳門畫派延綿數年,藝術成就極高,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蘇州畫壇的「明四家」的流風韻律依舊連綿不絕。甚至至今都是繪畫界的研究重點。

吳門畫派以每個畫家自身獨特的風格,推動了明代繪畫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他和他的團隊憑藉自身的努力實現了自我存在的價值,並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獲得了歷史意義上的成功。

他不僅為後人留下了眾多書畫作品,更對中國美術教育產生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他以令人嘆服的繪畫技藝和獨具一格的藝術品位完美展示出璀璨的華夏文明。

參考文獻:《明四家畫集》《明代吳門繪畫》《六如遺墨:唐寅書畫精品集》《明朝那些畫家》

相關焦點

  • 歷代名家牡丹畫得好,原來都有一套
    在繪畫史上,陳淳與徐渭並稱為「白陽、青藤」, 陳淳的繪畫當屬文人雋雅一路的,即「白陽」一派畫家。從師文徵明,擅長寫意花卉,其作品雖表現一花半葉,卻淋漓疏爽,深受當時文人士大夫的讚賞;他是繼沈周、唐寅之後對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畫家。
  • 畫眉林中鳥:宋朝繪畫哲學中的無限理性美感
    縱觀全局,北宋時期的山水畫藝術成在於它為後世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藝術財富,其在理論知識上的儲備與繪畫藝術上的實踐都可以將它稱為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開端。宋朝在經歷了一段混亂的時期後統一了中國,繪者前往山裡重新感受大自然的純淨和誠實,因此產生了一批用水墨在絲綢上創作的山水風景畫。這些畫是樸素和寧靜的,它們反映了宋代民族內核的知識和精神上的平靜,也常常被稱為中國社會的隱喻。
  • 何謂文人畫
    「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俊發,看數尺許便倦。漢傑真士人畫也。」凡提到中國文人畫,必論及蘇軾這段題跋。文人作畫,晉唐已有記載,而文人畫理論的提出,宋為肇始。自此,中國繪畫從風格到觀念皆暉光日新,繪畫不僅是研吮丹粉,而是旁通詩意,飽含詩歌的意象玲瓏;手中之筆也並不僅僅描繪外形,而是寫出胸襟的風神氣韻。
  • 什麼是「文人畫」?繪畫大師劉海粟:「紙抄紙!」
    中國傳統繪畫中,有一個很有名的術語——「文人畫」,它是宋代蘇東坡提出來的。《東坡題跋·跋宋漢傑畫》中說:"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後發,看數尺許便倦。漢傑真士人畫也。"那麼什麼是「文人畫」呢?
  • 文人雅士的「神仙夢」,清代王雲繪《山閣雅會》
    這樣的畫作內容明顯受到了當時詩文的影響。營造這樣場景有什麼意思呢?也許古人根本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他們只是覺得把心中期盼畫下來就足夠了。到了明元清三代,畫家們更是喜歡畫這種仙境山水了,於是在創作中賦予這類作品更精緻的細節與更華美的色彩,看上美倫美倫。也許有人會說,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很難被文人群體接受,但不要忘記了,這種仙境山水在古人看來,就是要有富麗堂皇的恢弘大氣。這是題材的特殊性造成的。
  • 翕兮·陳傳席專欄|談二十世紀中國山水畫發展的趨勢
    但金石學對繪畫的改變,主要落實在花鳥畫上,從「揚州畫派」到「上海畫派」,其主力皆在花鳥,其次是一些花鳥、人物兼長的畫家,山水畫仍很弱。「揚州畫派」的畫家基本上都是畫花鳥的,由金農、吳讓之一系所產生的大家趙之謙也是畫花鳥的,吳昌碩也是畫花鳥的,任熊、任薰、任預、任伯年是花鳥,人物兼擅的畫家。獨沒有山水畫大家。
  • 【國畫周刊】筆墨中的長安精神 ——論王金嶺的大寫意畫
    、意與境、筆與墨、情與境處理到一定高度的藝術家,他不但傳承了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更是將當代中國文人的風骨與作品完美結合的典範。由石魯、趙望雲等老一輩藝術家所創立的長安畫派是中國當代藝術史上一個重要的畫派,長安畫派藝術家立足於西北,在繼承傳統的過程中力求題材的創新、形式語言的創新以及觀念的創新,這支活躍的創作團隊對當時的中國畫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時間在繪畫中的表達
    在西方,這表現為畫家們對宗教、神話和歷史題材的興趣;在中國,宋畫所體現出來的清明通透即是代表,宋代的山水畫開斧劈皴之先,這種皴法在所有的皴法中最為剛硬和明晰,可以說這是中國宋代理學精神的圖像顯現。這樣風格的畫中是少有時間感的,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清淨效果。
  • 宋畫中的中國山水
    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純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容流於濫情。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後世無可比擬的。」
  • 蒙德裡安: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小編今天帶來了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的蒙德裡安,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大家看看吧。蒙德裡安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要素。他出生在荷蘭的阿姆爾弗特,在海牙、鹿特丹、羅倫、巴黎和倫敦等十多處地方作畫,晚年移居紐約,大幅度擴展創作領域,對建築、工藝和設計產生了很大反響,為後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晚年移居到紐約,大幅度擴展自己的創作領域,對建築、工藝和設計產生和發展很大影響。蒙德裡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與德士堡等組織"風格派",提倡自己的新興的"新造型主義"。
  • 「四君子」與文人情懷
    圖丨□李樹花鳥畫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是一個獨樹一幟的領域。從丹青到水墨,從工筆到寫意,它以獨特的筆墨神韻爭芳鬥豔。尤其文人花鳥畫,借寫花鳥之形以表達畫家主觀的意象情感。潘天壽曾說:「畫之貴乎師造化,師自然著,不過假自然之形耳。無此形象不足以語畫,然畫之至極,終在心源。」文人畫家更注重神韻意境的追求。這種精神也被當代畫家所繼承。(清氣滿乾坤 李樹)文人畫始於北宋年間,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重要文化現象。它發乎創作,潛乎思悟,營造著傳統人文氣象。
  • 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的繪畫作品
    「我始終相信,有一群同類,愛畫、愛美、愛生活。歡迎關注一格插畫。」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的繪畫作品,出自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的繪畫作品。美國浪漫主義哈德遜河畫派畫家馬丁·詹森·赫德的繪畫作品。
  • 馮海嘯:從「小畫派」中走出來的繪畫大師倫勃朗
    是倫勃朗這樣畫,不信你仔細看他的畫,亮面顏色特別厚,到暗面又畫得特別薄,」其時,我對倫勃朗還是一無所知,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大名,至於畫法,也只是邊學畫邊揣摩,還真沒有追隨大師的意思。但為了掩蓋心裡的無知,只好笑一笑,沒有說什麼。後來看了畫冊,才發現,果如那位同學所言,漸漸地也就知道了倫勃朗。
  • 倪瓚山水畫的空疏美
    繪畫上的這種空疏,如撫琴者 得弦外之音,吟詩者得言外之境,因為藝術的審美境 界是無限廣闊的。倪瓚 秋林野興圖 大都會博物館藏看畫,固然要看有筆墨處,也需要看它的空白 處。清初竺重光在 《畫鑑》 中說: 「虛實相生,無畫處 皆成妙境」。所以論畫者向有一種說法,謂「畫中空白 便是不語詩」。
  • 帥好:紙上河山與老村境界——老村研究及山水畫新參照
    劉笑敢認為,(1)(2)來自於德國;(3)部分受康德、叔本華美學影響。由此可見,王國維的自然觀,不是傳統的自然觀的意識延續,而是如陳竹所言,「一指審美客體中的非人為的天然客體存在;」「二指文學作品中的意境和語境表現的本然無偽;」「三指心理的無限自然性」。(參見陳文)康德的現象界與叔本華的表象界(一半主體+一半客體),構成審美主體心理無限自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 東方之美——中日韓畫作的文人情懷
    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著你~中國的文人畫也稱「士夫畫」,是畫中帶有文人審美趣味,畫外流露文人感想情懷的繪畫。它萌芽於魏晉,形成於唐,興盛於宋,成熟於元,鼎盛於明清,其審美情趣、筆墨技法和意境表達,一直深刻影響著中國繪畫的發展,對韓國和日本的古代繪畫也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