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的「神仙夢」,清代王雲繪《山閣雅會》

2020-12-06 薩培喇談藝錄

古人的世界觀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對於不了解的現象往往做出一些主觀解釋,由此產生了神話,於是在古人的腦中認為有仙境這種虛無縹緲的地方。人們為了腦補出完整的仙境,不厭其煩地為其增加細節,試圖構建出一個虛幻而又完整的世界。文學家和藝術家應該是同時對這個題材感興趣的,戰國時期就有了《人物龍鳳圖》和《人物馭龍圖》描繪人死之後升天的畫面。這樣的畫作內容明顯受到了當時詩文的影響。營造這樣場景有什麼意思呢?也許古人根本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他們只是覺得把心中期盼畫下來就足夠了。

王雲 山閣雅會

從隋代開始,山水畫成為創作的主流,於是畫家們開始把虛幻的仙境投射到山水之中。名山大川之中藏有洞天福地的傳說,為這類作品提供了數之不盡的題材。到了明元清三代,畫家們更是喜歡畫這種仙境山水了,於是在創作中賦予這類作品更精緻的細節與更華美的色彩,看上美倫美倫。也許有人會說,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很難被文人群體接受,但不要忘記了,這種仙境山水在古人看來,就是要有富麗堂皇的恢弘大氣。這是題材的特殊性造成的。

王雲 山閣雅會 局部

王雲是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畫家,他特別擅長描繪仙境山水,他畫的精品力作幾乎都是這種題材。對於一個畫家,長期創作一種題材,容易形成技法上的特徵。王雲的特徵就是將工筆與界畫結合起來,讓作品看上去氣象萬千,大氣華美。工筆山水的技法大多來自於宋代院體畫風,更準確一點應該是南宋院體風格,多用斧劈皴和邊角構圖破除作品的纖細柔弱之感。界畫是用界尺勾畫亭臺樓閣的作品,同樣在宋代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王雲 山閣雅會 局部

宋代以後能夠把工筆山水和界畫巧妙結合的畫家是明代仇英,王雲作品和仇英的風格很像,他在學習仇英方面下了一番苦功。這幅《山閣雅會》是王雲的作品,畫中描繪了人們對仙境生活的美好想像。在古代欣賞繪畫作品的受眾以文人士大夫階層為主,所以王雲把文人雅集畫到了仙境山水之中。這樣容易產生代入感,讓作品受到世人的認可。拋卻這些內容上的「小心機」,這幅畫在技法方面也十分成熟。

王雲 山閣雅會 局部

《山閣雅會》畫在細絹之上,細絹隨著年份增加會氧化變色,讓作品看上去更加古雅華麗。細絹本身有絲織品的紋路,畫的時候需要將絹繃緊。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表現出筆觸的各種變化,增加了創作難度。不過在細絹上創作有個優點,絹可以反覆渲染,不用擔心託不住顏色。總之,這樣工筆重彩的仙境山水畫在細絹之上就是絕配。

王雲 山閣雅會 局部

看著畫中描繪的仙境,古人的想法有的時候很有意思。仙境中的閣樓是皇家氣派,閣樓中的仙人都是文人打扮,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文人士大夫們說不出口的神仙夢。

拓展預定

古人也愛「小清新」,治癒系風格山水畫,王鑑繪《溪山漁隱》

幽遠寧靜,有畫味的好作品,陳少梅繪《山水故人莊》

國畫大師繪實景山水,錢松喦晚年作品《豐沙途中》

不要被修仙玄幻小說所迷惑,真實的古代陣法沒有那麼玄奧

相關焦點

  • 花草四雅之—菖蒲, 自帶香氣號稱「隨手香」, 文人雅士標配
    花草四雅(圖片來自網絡)中國古人將蘭、菊、水仙、菖蒲,並稱為「花草四雅」,這幾種植物或空谷幽香、或恬然自處、或纖塵不染、或安於淡泊,深受古代文人雅士喜愛。直到今天,蘭、菊『、水仙還是常見的家庭觀賞盆栽植物。
  • 歷來為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珍愛的木中極品,紫檀家具!
    #紫檀木雕#紫檀木色呈深紫,歷來為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珍愛TOP 1:現代紫檀照壁成交價:RMB 150,000,000拍賣日期:2016-06-19南京正大TOP 2:清代紫檀龍紋御案成交價:RMB 55,200,000拍賣日期:2011-11-12中國嘉德TOP 3:明代魚龍海獸紫檀筆筒拍賣日期:2012-05-12中國嘉德TOP
  • 古人有名的八次雅集,隨便哪一次都能把現代人的飯局秒成渣!
    雅集指的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 聚在一 起, 通過焚香、掛畫、瓶供、 吟詠詩文、撫琴、禮茶等藝術形式所以後人評價說「詩酒唱和領群雄,文人雅集開風氣」。鄴下聚會,開創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 以文會友,國潮盛宴,湖南省博物館開啟「宋風·雅集」全民慢生活...
    而當天走進展廳的每一位觀眾其實都是「慢生活體驗官」,他們能身臨其境的體驗宋朝文人雅士恬靜、雅致的生活方式,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有興趣的觀眾還可以融入角色,與眼前的「宋朝人」互動:從雅集入口,各位觀眾以 「官人」或「小娘子」的角色,接下「迎客小廝」手裡的請帖,迎面遇上正手持一把摺扇,仔細端詳「萬壑松風」琴的「 斜川居士」,邀您一同前去聆聽由古琴演奏老師扮演的「八音居士」演繹的古琴名曲《極樂吟》、《陽關三疊》;頗善弈棋的觀眾,可前往宋朝圍棋達人「子傲居士」擺下的圍棋擂臺處,若有興趣,您還可以與她一較高下;再往前逛,便會偶遇時年八十歲的
  • 曼生之後第一人,他開創的玉成窯把文人壺推向了巔峰
    他參與設計紫砂壺,開創了紫砂壺的文人時代,流下了聞名於世的曼生壺。梅調鼎像今天要說的是一位像曼生一樣的文人——梅調鼎,他愛茶,更愛壺,開創設立了【玉成窯】,將紫砂藝術推到了一個頂峰。梅調鼎(1839-1906),字友竹,晚號赧翁,著名書法家、浙東書風開創者,玉成窯開創人,被稱為【清代王羲之】。玉成窯始創於清同治年間,為小型饅頭窯,原址位於寧波慈城林家後花院之一隅,解放前尚存在,現為閒置廠房。
  • 膠東清代書畫館:在俊彥國粹中感受人文的力量
    2002年初,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著名美術史史論專家薛永年收到魯東大學王樹春遠道送來的新著—《膠東清代書畫志遺》,這套頗有特色的美術史著作讓他既驚又喜。  薛永年判斷,這本王樹春殫精竭慮寫作的《膠東清代書畫志遺》,不愧為一部繼承了傳統美術史長處又有所發展的著作。
  • 文房百器,爐為首器—清代 三足雙耳銅香爐(帶底座)
    清代 三足雙耳銅香爐(帶底座)規格:口徑:5.2cm 通高:4.1cm古人焚香祭天祈福、禮敬神佛,點香淨化室內環境、養心安神,文人雅士品香鬥香以追求閒情風雅,皇 室貴 族及官商巨賈以香薰衣以示身分尊貴,香爐無不派上用場。香爐除了作為敬佛或是祭祖的禮器外,還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置於廳堂或擺於書房案頭,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
  • 貓忽冷忽熱、高傲灑脫、難馴服,為何宋朝文人雅士還「追貓」成風?
    自西漢時期到現代,貓咪一直受中國文人喜愛,貓咪被親切地喚為「狸奴」。還有專門給人們指導養貓的《相貓經》。尤其是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養貓,一度興起了「養貓熱」。那麼,貓咪為什麼如此受人歡迎?貓咪與中國文人的性格又有哪些契合?
  • 這些紅木材質的案上文玩你會喜歡嗎?
    案上文玩想必對於紅木家具剛入門的玩家會不甚了解,案上文玩可不單單指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文玩是文房四寶衍生出來各式各樣,精雕細琢或者精工佳料的小件,屬於書房書案上陳設的精美展品和實用性器物,今天我們就來看三件比較經典的紅木文玩器物。
  • 清代儀徵順應時事,興辦樂儀書院,每年在學生身上花費千兩
    在清代的儀徵,同樣是有著熱愛知識的讀書人,他們嘔心瀝血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屬於了他們的樂儀書院。一、樂儀書院之由來清代讀書人無一不期盼著有一日能夠金榜題名,然而清代所設立的縣學有名額限制,常常無法容納過多學子同時讀書,如此書院便應運而生。書院與縣學一樣,能夠為學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 宜興之外的文人壺與作坊 玉成窯
    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感覺很有共享的價值,特意轉發於此浙寧玉成窯是同光時期寧波慈城鎮的紫砂名坊,該紫砂坊由清代寧波書法大家梅調鼎所創辦,日本書壇稱梅調鼎為」清代王羲之」。梅調鼎當年曾聘制壺名家何心舟、王東石為其作壺,他們都以制壺為樂,常與任伯年、胡公壽、虛谷等海上畫家往來密切。
  • 紫泥新鐸傳漢音,汲來松泉試烹茗 世界最強大腦受贈玉成窯造文人紫砂
    圖說:李強書記宣讀總書記賀信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攝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雲集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堪稱集結人類最強大腦組合和知識領袖,邀請了7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與會共話「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這一永恆主題。
  • 這些文人歌頌深閨女子竟是因為自己的羞愧感
    於是,一種以妾婦自擬的寄託傳統便開始在中國古代文人群體中逐漸形成。隨著明清易代這一歷史事件的出現,文人們又往往「對那些不能力挽狂瀾、救國家於危亡的男性表現出極度的鄙夷,羞與為伍的自卑感讓他們轉而頌揚、羨慕女性的忠貞、節烈」,在這種情緒的推動下,清代社會中逐漸產生了一種「向女性心理認同的心態」氣一般士人對於男性的審美標準開始趨近於女性化。
  • 「雅士」的質量保衛戰
    一副眼鏡,一套整潔利落的衣著,正如他的名字,透露著一種儒「雅」的文人氣息,卻又不失工程人特有的爽朗豪放、嚴謹細緻的做事風格。「八年磨一劍」,從最初的施工員、工區長,到項目技術部經理、分公司技術質量部經理,他兢兢業業,一步一腳印,逐漸成長為一個專業能力突出、經驗豐富的工程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