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世界觀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對於不了解的現象往往做出一些主觀解釋,由此產生了神話,於是在古人的腦中認為有仙境這種虛無縹緲的地方。人們為了腦補出完整的仙境,不厭其煩地為其增加細節,試圖構建出一個虛幻而又完整的世界。文學家和藝術家應該是同時對這個題材感興趣的,戰國時期就有了《人物龍鳳圖》和《人物馭龍圖》描繪人死之後升天的畫面。這樣的畫作內容明顯受到了當時詩文的影響。營造這樣場景有什麼意思呢?也許古人根本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他們只是覺得把心中期盼畫下來就足夠了。

從隋代開始,山水畫成為創作的主流,於是畫家們開始把虛幻的仙境投射到山水之中。名山大川之中藏有洞天福地的傳說,為這類作品提供了數之不盡的題材。到了明元清三代,畫家們更是喜歡畫這種仙境山水了,於是在創作中賦予這類作品更精緻的細節與更華美的色彩,看上美倫美倫。也許有人會說,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很難被文人群體接受,但不要忘記了,這種仙境山水在古人看來,就是要有富麗堂皇的恢弘大氣。這是題材的特殊性造成的。

王雲是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畫家,他特別擅長描繪仙境山水,他畫的精品力作幾乎都是這種題材。對於一個畫家,長期創作一種題材,容易形成技法上的特徵。王雲的特徵就是將工筆與界畫結合起來,讓作品看上去氣象萬千,大氣華美。工筆山水的技法大多來自於宋代院體畫風,更準確一點應該是南宋院體風格,多用斧劈皴和邊角構圖破除作品的纖細柔弱之感。界畫是用界尺勾畫亭臺樓閣的作品,同樣在宋代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宋代以後能夠把工筆山水和界畫巧妙結合的畫家是明代仇英,王雲作品和仇英的風格很像,他在學習仇英方面下了一番苦功。這幅《山閣雅會》是王雲的作品,畫中描繪了人們對仙境生活的美好想像。在古代欣賞繪畫作品的受眾以文人士大夫階層為主,所以王雲把文人雅集畫到了仙境山水之中。這樣容易產生代入感,讓作品受到世人的認可。拋卻這些內容上的「小心機」,這幅畫在技法方面也十分成熟。

《山閣雅會》畫在細絹之上,細絹隨著年份增加會氧化變色,讓作品看上去更加古雅華麗。細絹本身有絲織品的紋路,畫的時候需要將絹繃緊。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表現出筆觸的各種變化,增加了創作難度。不過在細絹上創作有個優點,絹可以反覆渲染,不用擔心託不住顏色。總之,這樣工筆重彩的仙境山水畫在細絹之上就是絕配。

看著畫中描繪的仙境,古人的想法有的時候很有意思。仙境中的閣樓是皇家氣派,閣樓中的仙人都是文人打扮,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文人士大夫們說不出口的神仙夢。
拓展預定
古人也愛「小清新」,治癒系風格山水畫,王鑑繪《溪山漁隱》
幽遠寧靜,有畫味的好作品,陳少梅繪《山水故人莊》
國畫大師繪實景山水,錢松喦晚年作品《豐沙途中》
不要被修仙玄幻小說所迷惑,真實的古代陣法沒有那麼玄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