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清代書畫館:在俊彥國粹中感受人文的力量

2021-01-09 手機光明網

  2002年初,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著名美術史史論專家薛永年收到魯東大學王樹春遠道送來的新著—《膠東清代書畫志遺》,這套頗有特色的美術史著作讓他既驚又喜。

  薛永年判斷,這本王樹春殫精竭慮寫作的《膠東清代書畫志遺》,不愧為一部繼承了傳統美術史長處又有所發展的著作。在當前眾多的美術史新著中,這部書是一本特點突出,可以給人以啟示的好書。

  2015年11月,王樹春將這本書上所記錄的全部作品,無償捐獻給母校魯東大學並成立了膠東清代書畫館。目前,參觀學習的人數已達4萬餘人。

  一部地域美術史的見證

  《膠東清代書畫志遺》收錄了從清代初年至民國初年三百餘年膠東16個縣市50位書畫家的精品188件。

  薛永年認為,從作品入手的美術史和書畫家傳,自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以來,已成為中國美術史著述的優良傳統之一。朱景玄為唐朝畫家列傳,便以「不見(作品)者不錄,見者必書」為準則,可是這一傳統似乎尚未被更多的當代美術史家所重視。清代乾嘉年間,膠州高鳳翰、即墨縣郭廷翕二位先賢為了把膠東書畫史留給後人,合著《桑梓之遺》書畫集,可惜至今沒有面世,給膠東文人留下遺憾。

  土生土長於萊陽的王樹春,承先賢之志,對膠東清代書畫進行搶救、補寫,經過三十餘年的努力完成《膠東清代書畫志遺》。「就體裁而論,這是一部斷代區域美術史;從撰述方法而言,這還是一部由寓目作品入手,因作而及人,知人而論世的美術史。區域性美術史,古已有之,自北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後,所見多有,但尚無齊魯美術史,至於膠東美術史,此書堪稱首部。」薛永年說。

  膠東書畫館收藏的鎮館之寶之一《鹿鶴同春》,相傳在嘉慶年間,膠東四位書畫道人借住王老師高祖家,擅長手指作畫的唵道人(李承喆)用指所作《鹿鶴同春》通屏十二幅,躍躍生動,為世珍寶。後幾經輾轉和顛簸,待王老師發現時,它正被人隨意圍在田間廁所的屏風上。經過王老師多次修補,一件被歷史塵封、千瘡百孔的巨畫才得以重現。

  一批俊賢的情懷

  五十人的書畫作品僅是膠東清代書畫館能看得著的實體一角,但「功夫在詩外」。

  王樹春認為,教師者,不要以金錢入書畫,不要浮躁入書畫;要以文史入書畫,要以情志入書畫。

  「我昔過武昌,未登黃鶴樓,生性踈懶,不自克事,過及悔,夫何尤,今我寓昌陽,咫尺即登州……」慢慢品讀展櫃裡九尺見長的行書長卷,不難還原嘉慶年間時任萊陽知縣的延君壽在伏案勞作、剔除奸弊之閒餘,與姜聞等文人學士詩文唱和的情景,讓現代人領悟到 當時「騷壇四逸」的閒情雅志。

  「一別人間歲月多,歸來人事已消磨。惟有門前鑑池水,春風不改舊時波……」乾隆年間歲貢宋汲的書法筆力清勁,結體韶秀,借用詩人的嗟嘆反襯自己在戰亂年代之中,不為世事所擾,從容淡定的自然心境。

  「驟看落筆驚風雨,但覺高歌有鬼神」,對聯文字精神抖摟,用筆斬釘截鐵,似金石刻鑄,這是從即墨縣海堤村走出去的初彭齡,這位三部尚書、三朝元老在面對小人讒言陷害時那種赤膽忠心,正氣凜然的形象躍然紙上。

  在這裡,一個個膠東俊彥的作品被呈現,一件件動人的故事被評說,美好的作品和高尚的人格相得益彰,徜徉在其中的青年學子感受到人文的力量。

  一片尚待開發的沃土

  2017年7月,左懋第十八世孫左言文先生特意遠程從中國最東端的城市佳木斯來到煙臺,參觀膠東清代書畫館,並專程拜訪王樹春先生。

  「左懋第(1601—1645),字仲及,號蘿石,萊陽市北旺村人,善詩文,工書法,清廷攝政王親自勸降,左拒絕,同年六月二十日從容就義。明朝誥封光祿大夫,贈禮部尚書,清朝乾隆四十年賜專諡忠節,後人稱之為『北方的文天祥』」。王老師如數家珍,信手拈來。

  「我們從老家得知,煙臺的王樹春先生博學多識,對膠東文化特別是膠東書畫有深入研究。這次來,不僅看到了先祖的真跡,還通過王老師的考證,解決了長期縈繞在我們心頭的困惑,王老師真不愧是書畫研究的專家。」左言文說。

  據了解,由於地域原因,目前書畫館展出的大多數書畫家,美術史著作中並沒有載錄,大多數作品系首次面世。雖然作品都已具備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但是社會上認識程度還不高。為了保護、弘揚這些書畫作品,學校已經影印出版《膠東清代書畫志遺》、《膠東清代書畫館藏品集》等圖書、畫冊,目前正在進行「膠東清代書畫資料庫」等數位化資源建設。與高等院所、博物館加強合作,加強書畫的研究,加大宣傳力度,讓這些優秀的作品惠及更多的人群。」膠東清代書畫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如今,先生已逝。風霜與繁華褪去。生前他沉潛於自己的藝術世界,一點一點搜集,一步一步求證,只為圓他的藝術夢、家國夢。或許藝術暫時會被蒙上塵埃,然而就像春天是不邀而來的一樣,穿越歷史時空,光芒終將綻放,文化的春天同樣如此。(宋森、李伯楓)

[責編:楊帆]

相關焦點

  • 清代:書畫作偽的第三次高潮
    時至清代,封建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中央集權制更嚴密,國力強大,秩序穩定,人口達三億之多。商品經濟愈加繁榮,促使書畫古玩業的分工越來越細,不少經營字畫古玩的市場隨之崛起,如北京的琉璃廠、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等。
  • 上海蘇寧藝術館「館藏山水人文主題特展」今日開幕
    五大篇章述說江南故事 本次特展自館藏藏品中,精心遴選了展現江南文化的古代至近現代書畫作品約50件。展覽以山水、花鳥、人文、佳人、書法等主題進行區域劃分,共分為五個篇章:山水篇「夢遍江南山水涯」、花鳥篇「上林花鳥寫生綃」、人文篇「隨意閒行心自開」、佳人篇「出眾風流舊有名」和法書篇「筆墨橫姿書文氣」,以 「江南」書畫為載體,從山水風物、歷史傳承到情感認同,展現江南的詩意美感與人文薈萃。
  • 上海博物館舉行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 古書畫精品薈萃
    上海博物館舉行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 古書畫精品薈萃2015-12-9 17:12:44 來源:東方網 作者:徐程 選稿:葉頁 圖片說明:明代畫家仇英的右軍書扇圖軸與清代郎世寧的聚瑞圖軸。  東方網記者徐程12月9日報導:上海博物館「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將於明天起將從明天起至2016年3月13日在三樓中國歷代繪畫館舉辦,展出相關古書畫文物97組(113件),展品全部來自上海博物館。  二十世紀上半葉之際的大規模文物聚散,是當今海內外各大公私收藏格局定型前的最後一次,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 鄧倫、魏晨、熱依扎共赴故宮秋日茶宴 感受清代茶文化
    鄧倫、魏晨、熱依扎共赴故宮秋日茶宴 感受清代茶文化 2020-12-04 15:42:16 2020年12月04日 15:42 來源:國際在線文娛參與互動   鄧倫、魏晨、熱依扎共赴故宮秋日茶宴 帶你感受清代茶文化
  • 書畫鑑賞與書畫收藏的含義
    像宋代的米芾、明代的項子京、清代的安岐等,經他們之手所評定的作品真偽,絕大多數是可靠的;這位後代的收藏與考證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欲做收藏家,必先學做鑑定家,眼力不銳,修養不高,必然會收羅不少贗品;這不但勞民傷財,其藏品也肯定無多大的價值。
  • 當國粹遇見頤和園 人民創意帶你感受不一樣的中國節
    為紀念徽班進京230年✖頤和園建園270年,由人民日報新媒體、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9月28-9月30日每晚19:30-21:00,連續三天,人民日報人民創意邀請您用國粹的新潮範兒打開不一樣的中秋。
  • 《金牛·俊彥show》第三期「夜空中最亮的星」完美收官
    9月29日,《金牛·俊彥show》第三期——「夜空中最亮的星」在央視新聞移動網等多家媒體同步播出。本次活動內容主要聚焦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邀請嘉賓共同講述他們心中的北鬥「模樣」。串聯人類繁榮,創建美好生活。本次活動講述了北鬥的起源,同時,逐一分享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基本情況、主要功能、專有特色以及應用領域等。
  • 麻將到底算不算國粹?它和圍棋、象棋相比又有哪些區別呢?
    很多喜歡打麻將的麻友們在牌桌上經常戲稱自己是在傳承國粹,把咱們中國的麻將文化發揚光大。也有一些人對麻將是國粹這個說法嗤之以鼻,認為它比起圍棋和象棋等經典棋類相差甚遠,不能被稱為國粹。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麻將到底算不算國粹呢?
  • 書壇泰鬥歐陽中石,行書《醉翁亭記》欣賞,清雅流暢、獨樹一幟
    歐陽中石歐陽中石的書法章法非常準確,古樸清雅流暢,功底深厚。但骨架不夠健穩,力量不夠。藝術乃百花齊放,書藝亦然。歐陽中石獨樹一幟,難能可貴。至於每一位書家在書藝上這樣那樣的缺憾,這是難以避免的藝術規律。
  • 《上新了·故宮3》帶你感受清代「茶文化」
    說到紫禁城中愛好茶事的人,就不得不提乾隆皇帝了。受江南人文景觀影響,乾隆皇帝在京城修建了大量專用於品茗的茶室,為了在出巡的時候也能隨時隨地喝茶,還特地命人製作了方便攜帶用於裝置全套茶具的茶籯。如此愛茶的乾隆皇帝到底調配過怎樣的特飲?
  • 閱讀的力量|深夜書店聽孔祥東談音樂與文字的力量
    閱讀的力量|深夜書店聽孔祥東談音樂與文字的力量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2020-06-26 09:02 來源:澎湃新聞
  • 當「後浪」遇見百年國粹:融合傳承 未來可期
    這場名家薈萃的國粹盛宴留下了諸多令人難忘的驚豔時刻,在這其中,眾多年輕的面孔讓人耳目一新。從來自宋慶齡和平天使藝術團的幼齡童,到嗶哩嗶哩內容創作者組成的「後浪觀察團」,傳承百年的戲曲藝術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雕琢著當代年輕人的審美,潤色著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更讓人們看到了傳統藝術在美育中傳承、在融合中創新的更多可能性。
  • 【書畫交流】王萬宏先生書畫創作座談會在敦煌書畫院舉辦
    敦煌市書協、敦煌市美協和敦煌書畫院聯合舉辦王萬宏先生書畫創作座談會。王萬宏先生主講了書畫同源與書畫藝術之間的關係。他在講座中說,敦煌是我的第二故鄉,也是我藝術的發祥地,正是在敦煌完成了我知識結構的轉移,完成了我的書法藝術由業餘向專業方向的轉型。我希望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學毫無保留地與大家分享。
  • 【河北40年·蛻變】謝致:梨園國粹中感受時代變遷
    原標題:【河北40年·蛻變】謝致:梨園國粹中感受時代變遷  長城網7月31日訊(記者 劉瀾瀾 胥文燕)47歲的謝致是一名資深的戲迷。受父母影響,他從小就喜歡聽戲。在他的家裡,不僅有「戲匣子」半導體收音機,磁帶、光碟,還有一個個手寫的劇本,這些充滿回憶的「老古董」,也在為我們講述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的變化。
  • 桂魯書畫名家齊聚南寧大明山,以藝術共話中國夢
    「絲路畫語」山東美術名家寫生團老師們在不朽古松前合影留念|李龍 攝交流會期間,19位書畫家一齊走進中國天然氧吧大明山,圍繞大明山經典旅遊線路養生之旅、仙境之旅進行實地採風,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通過書畫藝術自由創作、大型書畫交流筆會、自由創作交流、名家現場寫生等形式表達對偉大祖國的深切熱愛和美好祝福,創作出了一批闡釋中國夢、弘揚民族精神、體現大明山特色的優秀作品。
  • ...明代書畫作品亮相復旦 上海名人手跡傳承海派風尚[圖]-徐光啟...
    復旦大學的師生在專家的講解過程中觀摩書畫展作品    東方網記者徐程5月27日攝影報導:由復旦大學文化建設委員會和臺灣何創時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文明﹒夢想——明代名士筆下的中華傳統文化」專題展覽展示活動今天在復旦大學蔡冠深人文館開幕。在復旦大學迎來109周年華誕當日,弘揚復旦精神,堅持文化傳承。  據悉,此次展覽共展示了徐光啟、顧炎武、黃宗羲、李時珍、張居正等明代名士的書畫作品52件。
  • 中國金都-膠東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膠東金礦!Part 01地理與人文膠東半島位於山東省東部,郯廬斷裂帶以東,伸入渤海、黃海間,東西最長290公裡,南北最寬190公裡,最窄50公裡,總面積26600平方公裡,約北緯35°05′~37°50′,東經119°16′~122°42′,三面環海,隔海與遼東半島及朝韓半島相望 。
  • 中國古代書畫的起源及鑑賞
    在這三部分繪畫中後二部分起著主導作用,影響較大。8、清代:順治、康熙時期的繪畫,由於師承和區域關係,派別很多。①「四王吳惲」的繪畫儘管風格各有不同,但以學習古人繪畫為主,注重筆墨技術,工力都很深厚,博得了統治者的賞識,被推崇為清代繪畫的「正宗」。②有獨特成就的名畫家還有四僧——朱耷、石濤、石溪、弘仁。
  • 中國傳統國粹中唯有它一枝獨秀,它是啥呢?
    中國的國粹可謂數不勝數,五千年華夏文明傳承的精華實在太多太多。享譽中外的四大國粹: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和中國醫學,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只可惜很多國粹在現如今這個文化斷層、信仰缺失的年代,或被遺忘、或失傳、或被丟棄,已經不復當年盛世。
  • 直擊書畫 簡單的講述一下「書畫藝術」的宏觀概念
    書畫,談到書畫普通人想到的就是「書畫藝術」,看他的態度都是仰視的,價格的定義也是高不可及的,造成了大眾群體的消費幾乎為零,因價格的理解誤區,高不可攀的形象致使因價格望而卻步,成為書畫走向百姓的最大障礙。我們把書畫藝術分開,書畫是具象的,藝術是抽象的。書畫就不過多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