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力量|深夜書店聽孔祥東談音樂與文字的力量

2020-12-02 澎湃新聞

閱讀的力量|深夜書店聽孔祥東談音樂與文字的力量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2020-06-26 09:02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薛松 徐明徽(02:51)

端午的夜晚,悠揚的鋼琴聲從上海書城的大廳裡飄蕩而出,人群擠滿大廳卻無人喧譁,大家都在感受著音樂的美妙。

「閱讀的力量·深夜書店節」海報

這是上海書城福州路店以「音樂與閱讀」為主題的「閱讀的力量·深夜書店節」特別活動現場。上海書城邀請到了鋼琴藝術家孔祥東來到現場,與讀者們交流讀書心得。

孔祥東

「人類有兩種語言,一種是文字,一種是音樂,對我而言,文字的盡頭是音樂,但如果不了解開端,如何走到盡頭?」演奏完一段樂曲後,孔祥東和讀者分享了他對音樂和文字的理解。

孔祥東說:「我們每個人都在書寫自己的人生,為什麼要閱讀呢?我只活一次卻想擁有更多,所以通過閱讀他人的生命歷程來豐富自己的體驗。我們的人生中會遇到許多苦難,也許沒有讀過理想的學校、也許諸多煩惱無人可指點,但書中自有黃金屋,那裡會給我們答案。」

《音樂奇案的醫學密碼》是孔祥東推薦給讀者的書。馬勒終究還是沒有打破「第九交響樂之咒」,是否源於醫生對他患風溼性心臟病的斷言?寫出那樣多美好音樂的莫扎特,為何卻異常喜歡粗言穢語?柴科夫斯基究竟是死於一杯水,還是因同性戀壓力而被迫自殺?是什麼疾病使天才大提琴家杜普蕾盛年時便手無知覺,不能判斷弓的輕重,英年早逝?

身體和心靈的疾病對音樂家的創作影響極大,腦神經科專家黃震遐以其豐富的醫學與人文知識,詳述大腦細胞如何主宰音樂家的思想、感情、性格甚至命運。《音樂奇案的醫學密碼》內容涵蓋音樂、文學、醫學和文化史各個方面,讀來趣味盎然。

「在很多書中,人文知識和科學知識兩類文化壁壘森嚴,互不相干,《音樂奇案的醫學密碼》為兩類文化的溝通架其起了橋梁,用醫生的角度看音樂以及有關音樂的歷史,」孔祥東說,「作者將醫學融入音樂、融入生活,衍生出迥然不同的意念,相信讀者讀完後會對音樂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因演出無法來到現場的青年舞蹈家朱潔靜在視頻中為讀者朗誦了金宇澄小說《繁花》片段,「深藏昔日與今朝,歷史與人文寫盡上海的市井認清。」這是朱潔靜讀《繁花》的感觸。

朱潔靜王珮瑜

京劇演員王珮瑜傳來線上視頻,與讀者分享閱讀感受。王珮瑜推薦了藏書家韋力「傳統文化遺蹟尋蹤系列」之六《覓經記》,涵蓋聲音訓詁、考據校勘、典章制度、義理分析等多個研究角度,引證博贍,提煉中國人文學科的崇高標準。王珮瑜總結自己的讀書感悟:「尋蹤大師足跡,求索中華文明,欣賞國粹之美。」

《覓經記》

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在現場說道:「這是疫情後上海書城舉辦的第一場線下活動,『深夜書店』的燈光會照進每位讀者的內心。燈火通明的書城,也是上海這座城市最美的夜景。」

「閱讀的力量·深夜書店節」26日、27日還將迎來最後兩個活動日。活動期間,25家參展書店以「閱生活·夜讀時光」為主題,發揮實體書店品牌文化特色和線上線下多渠道優勢,精心策劃了眾多文化活動,為市民在首屆「上海夜生活節」期間的文化消費增加更多體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閱讀的力量,深夜書店節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鋼琴家孔祥東談音樂教育:功利主義誤人子弟
    昨天,鋼琴家孔祥東罕見地穿了一條牛仔褲,出現在徐家匯街道「情系世博,美好家園——音樂的力量」系列大師講座現場。孔祥東說,他是「很認真」地穿上這條牛仔褲來給人們作講座的,平時西裝革履的裝束是他作為一個鋼琴家的常態。他想以此告訴聽眾,音樂其實並非那麼不可接近的。
  • 凝聚紙張與文字力量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通過央視綜藝《朗讀者》以文字的力量回歸紙質閱讀時代!可在我們沉迷其中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在這背後文字的情感溫度。在現在飛速發展的世界中,電子資源行動裝置充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電子書成為了我們碎片化時間的主要讀物。可脆弱的光纖無法承載文字的力量,只有拓印在紙張上的黑色字體,才能淋漓盡致的展現融在文字當中博大的情感和人性的光輝。一個人生命的重量,來源於你讀過的書。
  • 英語啟蒙:《閱讀的力量》和「自由閱讀」
    Krashen)的《閱讀的力量》(The Power of Reading).,再次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堅定了我以閱讀為主線的英語啟蒙的決心。全書論據詳實,結論令人信服。《閱讀的力量》闡述的核心,就是「自由閱讀的力量」,並且用大量的調查數據說明:「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 FVR)是提高語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 跟著張力奮和孔祥東,赴一場音樂與文字的盛宴
    10月3日下午,《牛津筆記》作者、復旦大學教授張力奮與國際著名鋼琴家孔祥東合作的「讀書音樂會」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的演奏廳舉行,在上海東方衛視主持人袁鳴的現場主持中,用全新的視角為觀眾開啟了一場音樂與文字的盛宴。
  • 鋼琴家孔祥東:願意做一名音樂傳教士
    十幾年的海外生活讓他更能理解一名中國人應為國家、為音樂教育做些什麼,「我願意做一名音樂傳教士,讓更多人能親自感受音樂的力量。」  在瀏覽學習了大約7萬個音樂軟體後,孔祥東感受到新媒體音樂的力量,「一款名為『songify』的音樂APP可以把一句話變成了一首歌,『smule』可以為影像作品個性化配樂……一系列人性化的音樂軟體讓多媒體音樂流動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這一切已經成為最方便快捷的音樂教育方式。」
  • 境於一字中的詩詞 感受中華文字的力量和溫柔
    鬧"字畫龍點晴,把景向情的轉換不留痕跡,帶動了後面文字的感情流露。2.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臨老傷春,借酒宿醉,感嘆時光消逝人已老。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原標題: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總有一盞燈,會在城市的深夜亮下去 深夜裡書店點亮的燈火,被讀書人親切地稱為「城市之光」。鄭州的24小時書店現在還有嗎?經營狀況如何? 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我省《關於促進夜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24小時書店」這一模式開始進入到官方視野。
  • 上海鋼琴家孔祥東神奇被催眠
    著名鋼琴家孔祥東和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孫時進共同圍繞「音樂治療人生」這一主題進行分享,解讀音樂的力量。    活動上,孫時進分別為現場舉手的觀眾和孔祥東完成了「人體成橋」的催眠實驗,當孔祥東等按照孫時進的口令進入催眠狀態後,可以呈現出頭和腳各搭在一把椅子上,而中間部分身體卻完全懸空成橋的狀態。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與黃河路交叉口南側。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負責人富貴向記者搖搖頭,他說,書店最近一次24小時營業是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時,書店組織了多場活動,時長持續到了深夜,所以就順勢決定開放24小時。
  • 閱讀的力量-喬希家的書引領分級閱讀新概念
    前序:閱讀教育——社會教育認知迸發的標誌人人都知道,知識是一種力量,但獲取知識的途徑五花八門,且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崛起,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更是從傳統的紙質學習轉化成了多種形式的線上學習,但無論時代怎麼演變,閱讀——始終是人類獲取學識的主路徑,而從小養成的愛閱讀習慣,也必是讓人終身受益的。
  • 「文字最有力量,它的力量在於長遠,可以穿越時空」……
    這部頗顯新奇的作品,從理論角度,介紹了具體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寄望幫助讀者在思維和文字間搭建一座橋梁。在這本《極速寫作:怎樣一天寫10萬字》中,作者羅列了各種極速寫作的方式方法以及應用場景,告訴讀者,通過工具的使用,搭建輸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 上海最美24小時書店,愛書人的深夜可以不打烊
    有著「上海最美24小時書店」之稱的城市不眠書店,在疫情期間一度取消了夜間運營。兩個月前的今天,這裡重新恢復不打烊營業模式,成了人們尋求精神慰藉的「深夜食堂」。從軌交9號線臺兒莊站2號口出來,向右一直走。十分鐘後,一個混著水泥和鋼管的工業風創意園區緩緩映入視線。
  • 鋼琴家孔祥東和心理專家滬上共談「音樂治療人生
    鋼琴家孔祥東演奏中海峽之聲上海12月12日訊(記者 程娟娟)11日下午,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廳濟濟一堂,當鋼琴奏響,兩層樓的會場瞬間歸為安寧,全場700名觀眾一起靜靜聆聽著這奏響心靈的樂聲著名鋼琴家孔祥東和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孫時進共同圍繞「音樂治療人生」這一主題進行分享,解讀音樂的力量。
  • 深夜中的煙火氣,探探那些繁華都市裡的24小時書店
    廣州1200bookshop(體育東店)我對誠品敦南店的第一印象,是11年前閱讀李欣頻的《誠品副作用》。那時候,李欣頻筆下的誠品書店,都是我無比羨慕的空間。我第一次走進誠品敦南店,是在2015年的春節期間。沒有拍照,只記得拿了一本手作書,坐在靠牆的書架前,看了一小會兒。
  • 天水天一書店:點亮閱讀之燈,打造文化空間
    近年來,在電商的強烈衝擊下,不少傳統書店經營舉步維艱,面對考驗,天水秦州區各大書店積極謀求轉型,將閱讀與休閒、娛樂融為一體,走複合型道路,其中楊建明的天一書店就成為了實體書店新生代力量的典型代表。1993年,楊建明從國企下崗,為了生計,經過多次了解考察,他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書店——天一書店。從當初的十幾平方米,到目前的2100多平方米,對楊建明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種商機。近年來,隨著網店的崛起和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實體書店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在這種環境下,從2017年6月起,天一書店踏上了轉型的經營之路。
  • 孔祥東:我想讓中國音樂人口多些
    從一個音樂家到一個教育家,孔祥東用了10年的時間。1997年創辦孔祥東音樂機構至今,孔祥東感嘆做教育非常不容易,而外界對於他參與眾多社會活動、創辦教育機構也頗有微詞,不斷傳出對他「不務正業」、「是不折不扣的音樂商人」的批評。面對種種尖銳的質疑,孔祥東說:「鋼琴就是我的生命,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我做的所有事,就是為了增加中國的音樂人口。
  • 孔祥東街道課堂講課:音樂應擺脫「功利」進入萬家
    昨天,鋼琴家孔祥東罕見地穿了一條牛仔褲,出現在徐家匯街道「情系世博,美好家園——音樂的力量」系列大師講座現場。孔祥東說,他是「很認真」地穿上這條牛仔褲來給人們作講座的,平時西裝革履的裝束是他作為一個鋼琴家的常態。他想以此告訴聽眾,音樂其實並非那麼不可接近的。
  • 28日來南懷瑾書院聽著名鋼琴大師孔祥東音樂會
    11月28日晚上,著名鋼琴家孔祥東將來到溫州南懷瑾書院,為廣大音樂愛好者帶來一場特殊的現場音樂分享會。  據介紹,孔祥東是中國著名鋼琴家、國際互動創意者、公益慈善環保熱衷者、孔祥東音樂機構創辦者,被西方媒體盛讚為「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到兩個,真正能激動人心的天才鋼琴家」和「一代天之驕子」。
  • 孔祥東湖南辦音樂會(圖)
    孔祥東:李泉的曲風更時尚孔祥東和李泉曾師從同一位老師金吉象,算是同門師兄弟,但風格各異的兩人為何要走到一起辦這麼一場音樂會,又是否會一同坐在鋼琴旁,演奏一曲四手聯彈?對此,孔祥東表示,師弟李泉是「不折不扣的優秀鋼琴家,他的曲風更具時尚和開創意義,這就和我的鋼琴演奏風格形成鮮明對比,讓觀眾在一個晚上同時欣賞到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演奏,其實是我們有意向觀眾展示鋼琴藝術的魅力,至於四手聯彈,我們也一直在考慮當中,相信這天不會離我們太遠」。隨後孔祥東還透露說,由於李泉能彈能唱,但自己唱不好,為了有天能和他一起在臺上合唱,「現在只要一有空,我就會跑到KTV去練歌呢。」
  • 這個時刻,文藝的慰藉與力量
    除了有閱讀、寫作、繪畫、音樂等文藝形式給予我們精神享受,更有那些蘊含在文藝之中的美和期待給我們力量。這些富於人文精神的珍貴品質,伴我們度過焦慮、恐慌,重整理性,向著美好生活不斷邁進。 一座座安靜的「精神庇護所」 當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在社交網絡上宣布,他終於有時間閱讀詹姆斯·喬伊斯那部難讀到出了名的《尤利西斯》時,很多人發出了苦澀卻又會心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