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書畫作品亮相復旦 上海名人手跡傳承海派風尚[圖]-徐光啟...

2020-11-22 東方網





復旦大學的師生在專家的講解過程中觀摩書畫展作品。


徐光啟書法作品手跡。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作品。


    東方網記者徐程5月27日攝影報導:由復旦大學文化建設委員會和臺灣何創時基金會聯合主辦的「文明﹒夢想——明代名士筆下的中華傳統文化」專題展覽展示活動今天在復旦大學蔡冠深人文館開幕。在復旦大學迎來109周年華誕當日,弘揚復旦精神,堅持文化傳承。

  據悉,此次展覽共展示了徐光啟、顧炎武、黃宗羲、李時珍、張居正等明代名士的書畫作品52件。這些作品在展現非凡藝術價值與歷史文獻價值的同時,更折射出中國古代名士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追求。

  本次展覽上,幾位上海名人的作品引起了廣泛關注。徐家匯、喬家路、醉白池,這些熟悉的地名背後是徐光啟、喬一琦、顧大申這幾位明代名士;嘉定四先生、莫家三代、歸家三代,也都有墨寶亮相。早在明代的他們,便演繹了如今人們津津樂道的海派風尚。

  書畫展的舉辦不僅是為了吸引書畫愛好者的鑑賞,更是為了在廣大學子中激活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引導他們探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源,在「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明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責任和努力方向。

相關焦點

  • 最早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亮相浙美 這個展需「慢慢看」
    國內明史權威、復旦大學教授樊樹志專程從上海趕到杭州的國內明史權威、復旦大學教授樊樹志認為本展非常有針對性:「為我們理解現在的『浙江精神』提供了深邃的歷史眼光,不止限於眼前的方寸之地。」本展精選了120餘件(組)明代與清初時期浙籍及旅浙精英人物創作的書法、繪畫作品及相關的文獻史料、木刻古籍。從學術研究價值來看,這些手書信札、丹青墨寶、學林著述的作者或為學派領袖、畫派領袖,或為書法家、畫家、書畫鑑藏家,或為思想家、文學家、戲曲家、詩人,或為軍事家、科學家、醫學家、外交家,他們皆屬明朝浙江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 海上寫意花鳥畫再迎春天,新「海上花鳥四家」續寫海派傳奇
    展出作品均出自現代海派花鳥畫知名領軍人物龔繼先、唐逸覽、應鶴光、徐立銓四人之手。  追溯歷史,海派花鳥畫自成流派  花鳥畫,比山水畫、人物畫擁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無論是彰顯皇家富貴的工筆花鳥,還是孤芳自賞式的寫意花鳥,都代表了不同的審美趣味。
  • 徐光啟:第一位近代意義上的「上海人」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李天綱  主持人: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從外灘拉回到更久遠的上海,聚焦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個人被稱作近代意義上的第一個「上海人」,因為在他身上匯聚著後來上海人的很多精神特質。他就是徐光啟。歡迎李天綱教授演講!
  • 這些箋紙木刻畫片與手跡,見證了魯迅的藝術眼光
    由上海魯迅紀念館集體編寫的《華痕碎影——上海魯迅紀念館藏魯迅先生手跡、藏品擷珍》近日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輯錄、該書精選魯迅收藏的版畫、明信片、藏書、箋紙,以及魯迅先生的手稿、題詩等墨跡,分門別類,各取其式,萃於一函,共分五函。
  • 復旦大學教授稱周立波無法代表海派文化
    (圖片來源:資料圖)周立波已經成為中國娛樂界的一個重要現象。2006年12月1日,周立波的第一場海派清口劇在上海蘭心大劇院舉行。儘管票價不菲,但演出票很快銷售一空。連續幾十場演出,600多個座位的劇場裡場場座無虛席。後又移師美琪大戲院,1300多個座位依然場場爆滿。
  • 上海博物館舉行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 古書畫精品薈萃
    上海博物館舉行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 古書畫精品薈萃2015-12-9 17:12:44 來源:東方網 作者:徐程 選稿:葉頁 圖片說明:吳湖帆一生鑑藏主要圍繞董巨、趙孟頫、元四家、明四家、董其昌、四王吳惲等畫史主流文人畫家的作品,圖為董其昌的畫禪室小景圖冊。
  • 金石大咖為網拍做直播,在線新經濟傳承海派藝術
    中國篆刻藝術有著3000多年歷史,而在近百年以來的上海形成了一個新的創作和傳播高峰,其中,方介堪、方節庵、方去疾兄弟三人是海派印壇繞不開的人物,方氏昆仲成就了海派藝壇的一段佳話。5月29日晚,嘉禾網拍「金石永年——方氏昆仲作品及藏品專場」請來方去疾先生弟子吳子建、陳茗屋兩位篆刻界大咖,與方去疾先生的女婿、上海嘉禾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勇以及國畫大師謝稚柳、陳佩秋之子謝定琨先生一起舉辦了一場關於海派金石文化的直播。
  •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科學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上海徐家匯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商人,家道殷實,後來倭寇入侵上海,家產被毀。徐光啟的父親棄商務農。青年時的徐光啟為了生計,不得不到廣東、廣西等地教書。
  • 秒星「如塵」當代書畫名家展將於6月28日開幕
    接下來,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創造良好的社會藝術氛圍,讓更多的人接觸藝術,參與到名人時間預約、名人書畫作品定製中來,秒星將舉辦「如塵」當代書畫名家展。「如塵」當代書畫名家展將於6月28日在上海相爺府茶樓開幕,聯合展出熊恩普,嚴兆清,顧克剛,方道平,劉步春,張化彥,暢三虎,胡建軍(排名不分前後)諸位老師的佳作。諸位老師在當今藝壇造詣極深,各有千秋。
  • 書畫鑑賞與書畫收藏的含義
    鑑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偽,應屬鑑定學的範疇,欣賞,主要指品評作品的優劣,屬藝術批評學的範疇。鑑定與欣賞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鑑定建立在欣賞的基礎上,只有懂得欣賞才能判斷作品的真偽:欣賞又是鑑定的演進,高明的鑑定家必定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然而,判斷真偽與優劣有時又是兩回事。藝術水準好的書畫作品並不一定是真跡,如有些代筆的作品;而有些藝術水準較差的作品,也不一定是偽作,如一些不善書畫藝術的名人墨跡。
  • 上海金山區廊下小學弘揚優秀校風傳承名人家訓
    金山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在全區著力開展「弘揚優秀校風,傳承名人家訓」活動,旨在以優秀校風、名人家訓,傳遞社會正能量,引導市民做家庭美德的倡議者和踐行者,促進家庭和睦幸福,打造「誠信、尚禮、自信、包容」的「金山人」形象,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快實現「創業金山、宜居金山、和諧金山」奮鬥目標,凝聚強大的正能量。
  • 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農本」思想下的災害防治手冊
    導語: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我國古代「五大農書」之一,其所提倡的「農本」思想,以及書中詳盡的災害防治措施,將它視為「農本」思想下的災害防治手冊毫無為過,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並了解這部中華文明「農學」史上的農學巨著。
  • "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更換30件展品 董其昌畫作佔1/6
    早在1990年代,這兩件作品就引發了孰真孰偽的爭議。圖為明董其昌《煙江疊嶂圖》(局部)。(上海博物館供圖)   本報記者 李婷   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備受關注的「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日前完成了展品更換,正式進入第二展期。新展出的30件作品以元明清的精品為主,其中吳湖帆所藏的董其昌書畫是一大亮點。
  • 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坤輿萬國全圖》亮相浙江美術館
    這是國內現存最早的、唯一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被歐洲人稱之為「不可能的黑鬱金香」,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一直以來,這張地圖從未外借過,據說每次公開亮相後,都需要至少休整三年才能再展。昨天,縱168釐米、橫382釐米的《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大航海時代的浙江精神」中重磅亮相。
  • 雷鳴先生書畫作品欣賞
    先生自幼痴迷傳統文化與書畫藝術,好收藏。八十年代起從事收藏鑑賞生涯,三十年來廣聚人緣,富集遺珍,嘆為觀止,2008年後潛心於中國書畫藝術的研究與創作中,山水師從禹安平先生;2012年考入中國國家畫院,受教於詹庚西先生。其畫博採眾家之長,揣摩宋元名蹤,汲古融今,師法自然;作品氣韻生動,格調高雅,有大師風範。近年來多次榮獲國展大獎,省、市聯展一等獎。
  • 新時代「海上花鳥四家」作品展在上海開幕-中新社上海
    展出的作品均出自現代海派花鳥畫知名領軍人物龔繼先、唐逸覽、應鶴光、徐立銓四人之手。據悉,此次畫展被列為慶祝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唐逸覽《杜鵑花放滿枝春》   追溯歷史,海派繪畫自成流派。
  • 「雲戲劇」講述上海史詩 「日全蝕」創造奇幻意象
    在這個高空建築上,中國實驗戲劇的先驅——著名導演牟森將與他的同伴,以荷蘭史詩《奧德賽》般的敘事方式,給大家講述波瀾壯闊的上海史詩。  二層高臺上,牟森戴著口罩和手套,進行著雲戲劇《上海奧德賽》的排練,「該劇將進行開幕表演」,一片噪雜聲中,他接受了採訪。  他表示,這部戲劇將站在上海整個城市發展的高度,描述海派文化融匯東西方文明的全球胸懷。
  • 創意點亮生活 引領時代風尚|20位江蘇青年手藝人作品亮相長三角...
    工藝美術、美術、書法、攝影四大類集體亮相,多維度、多方位呈現當下青年藝術家的視角。工藝美術類共計展出80餘件作品,涵蓋木雕、石雕、剪紙、琺瑯、陶瓷、刺繡、漆藝、刻紙、歙硯、工藝畫等。作者均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各省的青年工藝美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