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雷鳴近照
雷鳴,字楊振,號先勇,別署"聚珍軒主"。1961年生於江西銅鼓,著名鑑賞家、收藏家、畫家。
先生自幼痴迷傳統文化與書畫藝術,好收藏。八十年代起從事收藏鑑賞生涯,三十年來廣聚人緣,富集遺珍,嘆為觀止,2008年後潛心於中國書畫藝術的研究與創作中,山水師從禹安平先生;2012年考入中國國家畫院,受教於詹庚西先生。其畫博採眾家之長,揣摩宋元名蹤,汲古融今,師法自然;作品氣韻生動,格調高雅,有大師風範。近年來多次榮獲國展大獎,省、市聯展一等獎。眾多作品被國內外友人及博物館、美術館、畫院陳列收藏。彰顯出較高的藝術價值,現為中國國家畫院詹庚西工作室畫家、湖南省詩書畫藝術院副院長、長沙市收藏協會副主席、一鳴畫院院長等。出版有《聚珍軒藏品賞鑑》、《湖南近現代書畫家辭典》,曾參與編輯《湖南明清以來書畫選集》、《民間藏珍》等多部著作。
大道天真——讀雷鳴的中國畫
文 / 徐 銘
十多年前初識雷鳴兄,只知道他是個資深收藏鑑賞家,那時他憨厚且帶有幾分睿智的面孔時常微笑,並留著一叢蓬密的鬍鬚,盡顯文人雅士之風,讓人過目難忘。尤其是他鑑古的眼力及重量級的收藏,在湖南收藏界有相當地位,商周漢唐盡納於胸,鮮有人能與之比肩,而且為人之口碑也是非常的好!雷鳴兄還是個畫家,這一點著實把我嚇了一跳。在他的工作室裡看到掛了一牆面的畫作,我吃驚地問他:"這是你畫的?"他自信地點點頭。我頓時覺得有一種神秘的時光穿越感,這分明是個很專業的作者畫的!再看他的幅幅山水、花鳥畫,我頓覺清風拂面,直嘆"高手在民間"。
縱觀雷鳴兄的國畫作品,每幅雖然不大卻極具吸引力,山水畫宗法王石谷和八大,以筆入畫,間以少許色彩,用水用墨得心應手,格調清新高古,山巒雲水,林靄樵夫,渾然一體,似拙實巧,自有法度。最耐人尋味的是其自然之雕琢,無裹足不前之感,直抒其意,絕無做作之嫌,是一是二,是黑是白,皆水到渠成,這就是專業畫家們最難達到,也最渴望達到的一種純真畫境。的其自然流露出的質樸、渾厚、靜謐乃至童真,無一處不在,無一處多餘,其中透出的高雅俊逸,真令人回味無窮。
雷鳴兄又善花鳥,於八大、白石、海派諸家都有宗法,一隻小鳥,幾枝荷花,水墨酣暢淋漓,再配以墨書、印章,古意盎然,那種花非花、霧非霧、我非我的個性,其流露出的倔強和自信,非常人可比。這讓我想起屈子"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敢做敢為的個性從雷鳴兄作品中可窺一斑,雖然也有些地方還可推敲,但瑕不掩瑜,相信他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長,慢慢自我完善,天長日久,定成大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雷鳴兄把鑑古之高深功力潛移默化融入作品中,畫中透出難以表述的古意。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之高深我不必多述,但要汲取其營養必須有強大的消化能力,這一點,我覺得雷鳴兄做到了。商周之神秘,漢唐之雄渾,鐘鼎彝器,秦磚漢瓦,滋潤著他的書畫藝術,這就是原始的魅力,用原生態的動力去表達,去訴說,其情深、味厚、意濃,很是感人。
雷鳴兄正值壯年,雖不能說繪事已爐火純青,但驕陽正好,風光無限,相信在以後的歲月裡他的繪畫水平不斷提升,作品不斷完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漸能達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真值得我們期待,更值得我們思考!
徐銘於中國科學院
2017年8月
雷鳴先生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