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吳湖帆是董其昌的擁躉
吳湖帆是董其昌的擁躉
配合本次「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上海博物館特意增加展出了董其昌的《煙江疊嶂圖》。該畫是吳湖帆外公沈樹鏞舊藏。頗有意味的是,同樣的畫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有一幅。早在1990年代,這兩件作品就引發了孰真孰偽的爭議。圖為明董其昌《煙江疊嶂圖》(局部)。(上海博物館供圖)
本報記者 李婷
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備受關注的「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日前完成了展品更換,正式進入第二展期。新展出的30件作品以元明清的精品為主,其中吳湖帆所藏的董其昌書畫是一大亮點。
董其昌為明代著名書畫家,松江華亭 (今上海松江) 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吳湖帆是董其昌的鐵桿粉絲,曾高度評價其「開文人畫千古法門」、「可謂畫中之聖。」記者獲悉,第二期新更換的展品中,董其昌作品佔到了六分之一,共5件,分別是 《北山荷鋤圖》軸、《畫禪室小景圖》 冊、《行書蘇軾重九詞》 軸、《山水圖扇》、《秋興八景圖》 冊。其中,《畫禪室小景圖》冊為「梅景書屋所藏董畫第一」,前面有著董其昌畫像的 《秋興八景圖》 冊則為享譽畫史的董氏傳世代表作。《秋興八景圖》 冊共八開,曾為「收藏富甲東南」的龐萊臣所收藏,描繪的是作者泛舟吳門、京口途中所見景色。圖中峻拔的山頭、沉重的石塊、深邃的溪谷、瀰漫的煙霧,各盡其態。既有草木蔥茂、風雨迷濛的江南丘陵特點,又有沙汀蘆荻、遠岫橫亙的水鄉情調,亦有江天樓閣、彩舟競發的江上景色。
吳湖帆不僅悉心收藏董其昌畫作,還深入研究、屢有題跋。比如 《北山荷鋤圖》 軸上的「審其筆勢,在七十歲以前所作無疑義」等語,即為吳湖帆所題。《山水圖扇》 上則有吳湖帆「董文敏畫扇第一」的跋語。本次亮相的吳湖帆鑑定手稿 《燭奸錄》,則客觀記錄了其過目董氏書畫的鑑定意見。比如,對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小中現大圖》 冊,吳湖帆給出的真偽鑑定意見是:「非董其昌親筆,應為王時敏縮臨」。
記者看到,為配合本次「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上海博物館的書法館也特意增加展出了董其昌的 《煙江疊嶂圖》。該畫是吳湖帆外公沈樹鏞舊藏。頗有意味的是,同樣的畫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有一幅。早在1990年代,這兩件作品就引發了孰真孰偽的爭議,是畫史著名「雙胞案」之一。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古書畫鑑定家鍾銀蘭在上世紀90年代發表的 《董其昌<煙江疊嶂圖> 兩本辨偽》 中指出,歷史上儘管也有畫家創作兩幅同名、類似作品的情況,不過,這兩件作品比較下來過於相似,不僅畫面布局、題跋、署款一致,甚至樹木和石頭的疏密、位置、角度都一模一樣,包括題跋中字的筆畫、間距都完全相符。董其昌是位學養淵博的文人書畫家,他不大可能刻意繪製兩幅一模一樣的作品,其中一幅必定是對另一幅的複寫仿製。儘管目前學術上尚未有定論,但兩幅作品同時為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副主任凌利中指出,此次特意將 《煙江疊嶂圖》拿出來展覽,是為了增強展覽的學術聯動性,提供同時觀摩的機會。
吳湖帆是過去百年中國書畫收藏界的傳奇式人物,然而,他不是獨唱者,在他身旁和背後,還有一批分擔著伴唱、和聲部角色的人物。記者在展覽中發現,吳湖帆收藏的不少精品,來自他的朋友圈。以本次展出的明代王轂祥 《群英圖》 卷為例,它原本是吳湖帆弟子徐邦達的藏品。據記載:「1938年,值吳湖帆妻潘靜淑習作花卉,徐氏攜至,夫人見而愛之,遂歸梅景書屋 (吳湖帆的書齋)。」值得一提的是,這件作品還是吳湖帆夫人潘靜淑生前「絕筆」繪畫作品的臨摹母本。據介紹,1939年春,潘靜淑始摹寫是卷,曾對吳湖帆言「卷至長,恐無力盡其能事」,一語成讖,夫人臨摹至「紅芙蕖」一段而逝。吳湖帆忍痛續完,稱「此靜淑絕筆也」。凌利中告訴記者,王榖祥 《群英圖》 卷在1938至1941年的4年中,曾三度輾轉互贈於吳湖帆及其弟子徐邦達兩人之間,是師徒深厚友誼的實證。(李婷)
(責編:歐興榮、陳苑)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詳細】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迴路轉的光陰故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