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觀展指南 | 月明望白石,「日出」觀莫奈

2020-12-10 澎湃新聞
今年的10月1日國慶節恰逢中秋佳節,正是闔家團圓賞月之時,一輪明月寄託了庚子年的人間相思。節日之際,不妨攜親友走進展館,相伴藝術,過一個充實的假期。

蒙克上海大展已開啟,53幅版畫與油畫組成「吶喊與迴響」,這與此前開幕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上博「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等構成了滬上展覽的亮點。在北京,則有紫禁城600年大展、蘇東坡大展等。

有意思的是,今年國慶期間,一代大師齊白石顯得特別「忙碌」:在北京,曾在希臘展出的齊白石「此中有真味」在北京亮相,在浙江美術館,有「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而在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則有與八大山人作品對比展出的「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

在海外,讓人印象深刻的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特展、倫敦的「高更與印象派畫家:奧德羅普格館藏傑作」等。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為您梳理國慶中秋期間的展覽資訊。

上海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

展期:2020年9月25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上海久事美術館(中山東一路27號6樓)

展覽是繼2019年英國大英博物館「愛與焦慮」愛德華·蒙克特展之後,規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一次以蒙克原創版畫作品為主的展覽。展出從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總計53件,創作時間跨度長達30年。其中包括珍貴的1895年石版畫,蒙克唯一手工上色版的《吶喊》。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

展期:2020年9月17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Bund One Art Museum,外灘壹號美術館(上海市中山東一路1號3樓)

印象派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而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更是承載了人們對繪畫世界的嚮往與追求。這是《日出·印象》創作150年來首次亮相中國。展覽共展出47件印象派和當代作品。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

展期:2020年9月15日—2021年1月10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2020年時逢中新建交30周年,上博與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聯合舉辦「黑石號」沉船文物展,這是繼2019年上海與新加坡開啟全面合作新機制之後,進一步深化人文藝術方面的互通互鑑。展覽共展出248件/組文物。

歷代書法館常設展展品更新

展期:2020年9月1日起

地點:上海博物館

主要更新作品包括東漢時期《篆書開母廟石闕銘冊》、宋拓鍾繇的《楷書宣示帖頁》、以及唐褚遂良的《楷書房梁公碑冊》拓本、北宋蔡襄《楷書茶錄冊》、元張雨《楷書蕤賓鐵琴詩卷》等。

荷浦珠還:荷蘭倪漢克新近捐贈文物展

展期:2020年8月7日—10月18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倪漢克是荷蘭的商界精英,同時也是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他是第一位向上海博物館捐贈大量文物的西方人。本次展覽呈現的54件文物,門類擴至青銅器、陶瓷器和牙雕精品。

平疇良苗——朱懷新藝術作品展

展期:2020年10月1日—10月31日

地點:中華藝術宮

以「風雨來時路、起落自有時、歲月忽已晚」三個單元呈現。此次展出的150餘件作品全部來自於朱懷新家屬的捐贈,透過作品我們可以感悟到朱懷新五十年的時間裡,面對時代的劇變和家庭困境,堅持不懈的創作和自我風格的完善。

隱秘的現實——上海美術學院具象實驗工作室全國邀請展

展期:2020年9月30日—10月7日

地點:中華藝術宮

邀請了姜建忠、張新權、任傳文、殷雄、何軍、董文通、石至瑩、潘文豔、周胤辰、汪一、遊帥、黃菁菁、任璐、莊婕、張迪揚、吳玉琴等十多位來自上海美術學院具象實驗工作室以及西安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等專業院校的藝術家一同參展。展出的作品約100件,涉及布面油畫、紙本作品,藝術家手稿草圖等。

M/M上海製造

展期:2020年9月29日—2021年4月18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法國知名設計工作室M/M (Paris)的中國首展「M/M上海製造」佔據了整個七樓展廳。展覽通過呈現百餘件作品,回顧其30年設計生涯,探討設計如何在不同的語境裡被轉譯與重釋。

米修與木心

展期:2020年9月9日—10月11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亨利·米修是20世紀重要的法國詩人及現代主義畫家,而木心則是死後聞名的中國畫家與詩人。展品包括兩位作者近50件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這是亨利·米修畫作首次在中國展示,也是木心畫作在上海首次展示。

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

展期:2020年7月31日—11月15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重現51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

2020中國潑彩畫雙年展

展期:2020年9月26日—10月11日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上海延安西路1609號)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連續三屆的中國潑彩畫雙年展將潑彩畫在中國畫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與展示,這樣的專題展覽在國內尚屬首次。通過雙年展的形式,探討當今中國潑彩畫的現狀和未來。

空間規訓:(後改革開放的)一些房子與(後世博的)一些建築

展期:2020年9月28日—11月29日

地點:OCAT上海館(靜安區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負一層)

邀請到目前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十二組青年建築師:範久江、郭廖輝、靳遠、李偉、梁琛、劉晨、劉可南、劉陽、陸少波&劉一霖、水雁飛、王子耕、薛喆。12組建築師提供了兩條空間線索:一個是建築師曾居住過的印象深刻且對自己產生影響的普通的日常構築物(以下簡稱為房子),如住宅、學校、基礎設施等;另一條線索是其成為執業建築師後創作的建築作品。

公·園

展期:2020年9月26日—12月13日

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虹口區多倫路27號)

公園對於絕大多數在城市中長大和生活的人來說,往往具有非常特別的記憶和感受。作為一個影像展,本次展覽作品所使用的媒材不僅包括攝影和錄像,同時還有聲音、裝置、多媒體等其他類型。

遇見未來·上海維度——2020上海國際攝影節暨第十五屆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覽

展期:2020年9月25日—10月7日

地點:楊浦濱江·毛麻倉庫(秦皇島路32號)

以「遇見未來·上海維度」為主題,探索攝影和影像媒介的新動向、新邊界,並試圖解讀攝影藝術與上海都市文化的關係,思考攝影給生活帶來什麼、攝影未來如何發展。

克裡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

展期:2020年7月28日—10月8日

地址:龍美術館(西岸館,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第一展廳

繼成功在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後,展覽來到上海,以全新的場景敘事,呈現品牌創立七十餘年的藝術激情。

流動的空間

展期:2020年8月18日—10月25日

地址:龍美術館(西岸館)階梯展廳

展覽選取了由龍美術館提供的私人藏品近20件,創作年代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展示了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營造的各類空間圖像或場景,既有基於經驗的空間,亦有基於想像的空間。

大美朵雲——朵雲軒120周年珍藏精品特展

展期:2020年9月26日—10月26日

地點:朵雲軒藝術中心(上海市徐匯區天鑰橋路1188號)

展覽展出120件展品,精選自朵雲軒歷年經營積累的萬餘件文物藝術品庫藏,分書畫、碑帖、印譜、雜項等,這也是朵雲軒創立120年來,歷史上首次公開如此大規模對外亮相。

安德烈·布特茲:光、色彩與希望

展期:2020年9月26日—2021年1月10日

地點:餘德耀美術館

德國藝術家安德烈·布特茲(André Butzer,生於1973年斯圖加特)在中國大陸的首個機構個展。展覽將呈現布特茲25年來的實踐成果,圍繞其最為人熟知的卡通形象與色彩風暴展開,為中國觀眾帶來他最新的系列創作。

油罐玩家藝術節

展期:2020年10月3日—10月6日

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油罐玩家藝術節將分為四個部分:「藝術專家⻔診」、「36個房間」、「More More More國際藝術家群展」和「罐裝Plaza!」。其中,在「藝術專家⻔診」中,藝術家、畫廊主、策展人、收藏家將在坐班油罐⻔診,為熱愛藝術的公眾答疑解惑。

秋聲清許——海上名家草蟲書畫小品邀請展

展期:2020年9月26日—11月1日

地點:海上印社藝術中心(普陀區蘭溪路138號3樓)

海上書畫名家近三十位,創作近二百件草蟲書畫小品,可謂適時令也,適觀者心也。書家諸體所寫,也都是歷代所詠蟲草詩文,鐵畫銀鉤,縱橫敧側,濃淡枯澀,或厚重,或輕靈。

「鄉村考現學: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藝和風度」離村展(Off-Site Exhibition )

展期:2020年9月19日—10月18日

地點:上海群島BOOKS(徐匯區雲錦路300-2號)

這個鄉村展覽涵蓋了「地方性」所蘊藏的各個有機部分,包括對本土知識的學習與開掘,以及對河南修武的歷史、風物與文化獨特性的體察與再現。

毛主席詩詞·李文駿書法篆刻專題展

展期:2020年9月28日-10月8日

地點:黃浦區文化館(重慶南路308號)

此次展覽是李文駿為時一年多創作的毛主席詩詞篆刻書法作品,展出篆刻49枚,書法40幅。其篆刻作品邊款上刻很多詩句,當今頗為少見。體現了李文駿深厚的書法功底。

自然魔法物語:新格林童話歷險記

展期:2020年9月30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森蘭花園城一樓105-10,設計互聯上海DS+

展覽呈現《格林童話》的自然靈感與故事魅力。六個經典格林童話故事,11位當代藝術奇想家,沉浸式空間視聽裝置營造夢幻互動體驗,帶你走入一片不一樣的魔法森林。

北京

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品瓷器對比展

展期:2020年9月22日—12月20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景仁宮)

展覽分為三個單元,景仁宮正殿展出第一單元,名為「紅藍相映——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瓷」;景仁宮後殿展出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分別為「五光十色——顏色釉瓷」和「色彩繽紛——各種彩瓷」。共展出文物和標本合計196件套。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展期: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

此次展覽分為三個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回望紫禁城600年歷史。展品包括萬曆十六年(1588)繪成的《徐顯卿宦跡圖冊》、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屋脊飾件、乾隆三十八年(1773)寧壽宮花園的漆紗裝飾等。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展期:2020年9月1日—10月30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文華殿)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大陸蘇軾墨跡最為集中的收藏單位,同時還藏有部分重要的蘇軾師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蘇軾影響和能夠反映其藝術思想的相關藝術作品。展覽從院藏文物中精選出61件套與蘇軾相關的書、畫、碑帖類文物作為展覽主體,並輔以院藏器物類文物和古籍善本。

「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

展期:2020年9月30日—2021年10月18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裡的中國哲思」曾於去年在希臘雅典展出,借白石老人妙筆來講述中國文化中的哲學與美學,受到希臘觀眾的極大關注。展覽聚集了齊白石藝術精品近百件,通過「不似之似」、「象外之意」、「物我之際」三部曲,悠揚而婉轉地吟唱出中國文化的深邃內涵以及中式哲學的思辨之道。

在神不在貌——從任伯年到徐悲鴻

展期:2020年9月26日—2021年2月28日

地點:徐悲鴻紀念館四層展廳(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號)

展覽共分為三個版塊:「沉酣矯變」、「雅麗豐繁」、「未竟之作」,皆摘自徐悲鴻評任伯年之語,將分別展示任伯年筆法奇崛、形神兼備的人物,設色雅豔、技法多樣的花鳥畫,以及多幅被徐悲鴻視作璞玉的伯年遺墨,共計50餘件。這些畫作都是首度公開展出,也是徐悲鴻一生收藏任伯年佳品的首次集結。

淨域虔心 時空對話——喜馬拉雅藝術展

展期:2020年9月26日—11月1日

地點:北京隆福文化中心

參展的唐卡包括14世紀三十五佛唐卡、詩人、藝術家卻英多傑風格羅漢唐卡、扎什吉彩風格的蓮花手菩薩唐卡3件、勉唐畫派風格的吉祥天母壇城唐卡、葉衣佛母唐卡等。可以近距離接觸十四到十八時期的一些較有代表性的唐卡,其中多幅都繪製了猙厲圖紋,與吉祥紋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浮槎萬裡——中國古代陶瓷海上貿易展

展期:2020年9月4日起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出的294件(套)展品中,國博館藏文物佔比超過95%。其中不僅有「南海I號」、「華光礁I號」、「遼寧綏中三道崗沉船」等沉船出水瓷器,還包括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珍品,力求展示從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中國古代陶瓷外銷的整體面貌和中國古代瓷器文化的對外影響。

國博在展的還有「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

浙江

「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

展期:2020年9月8日—10月18日

地點:浙江美術館

展出齊白石、黃賓虹晚年花鳥畫作品及畫稿170件左右,配以藝術年表,齊白石、黃賓虹畫語錄,各家談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的文字,老照片等文獻資料。展覽分為「不似之似」「神逸並美」「畫之真訣」三個版塊。

絲路流金——絲綢之路上的金銀貨幣精華展

展期:2020年9月15日—11月29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出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19世紀的絲綢之路金銀貨幣700枚左右,其中包括呂底亞、古希臘、古羅馬、拜佔庭、古波斯、貴霜、古印度、伊斯蘭等王朝和地區的珍稀金銀貨幣。

「金石書畫」系列展覽(第四期)

展期:2020年9月4日—10月25日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金石書畫》第四期,分碑帖、書法、繪畫、文獻四個門類,展出作品九十四件。其中碑帖部分,下設周希丁青銅器全形拓藝術、張效彬舊藏善本碑帖,以及沙孟海與碑帖鑑藏三個小專題;繪畫部分,主要有金石家繪畫專題;書法和文獻部分,則分別為明代名家手卷和濱虹草堂友朋書札(三)——傅雷致黃賓虹書信專題的上篇。

滄海一塑——中國當代雕塑作品邀請展

展期:2020年9月26日—11月15日

地點:中國港口博物館(寧波市北侖區春曉港博路6號)

本次展覽共展出萬裡馳、王輝、樸守帆等23位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家的25件(套)作品,用藝術的形式,從材質、形態、情感內涵等各方面,與海洋文化相呼應。展覽由藝術學博士、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部主管項苙蘋任學術主持,參展藝術家熊文穎任策展人。

江蘇

吳門吾景——明清吳中山水勝景

展期:2020年9月28日—12月27日

地點:吳中博物館(蘇州)

特展以南京博物院館藏的明清「吳中山水勝景」主題書畫為主要展品,那些留存在古畫裡的吳地美景,至今仍存,在幾百年後的今天依然被人們所熟知。沈周的《東莊圖》、文徵明的《行草遊天平山詩》等重磅級展品均在此次展覽中展出。

黃金為尚:歷史·交流·工藝

展期:2020年9月30日—12月16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覽通過梳理黃金製品歷史、追溯外來文化影響、探索古代黃金工藝,全面展示中國古代黃金的歷史。展覽匯集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的學術支持,並得到山西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餘所文博單位支持。

梅竹雙清——蘇州博物館藏梅花與竹子題材特展

展期:2020年8月25日—11月22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

文人無不愛梅喜竹者。自北宋文人畫興起以來,梅、竹二物作為四君子題材而備受青睞。此次展覽特別遴選館藏明清以來文人逸士畫梅寫竹之作約40件。

它山 之石 封巖當代攝影展

展期:2020年8月6日—10月8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現代藝術廳)

個展名稱「它山之石」四字出自《詩經》。因應蘇州博物館現代主義園林式的展場,此次封巖個展涵蓋了他的幾大攝影系列,包括《山石》、《唐陵深草》、《迷幻的竹子》以及《秩序》系列。

月明千裡故人來——當代文人藝術展

展期:2020年9月28日—10月28日

地點:蘇州過雲樓

本次展覽是一場當代文人藝術展,收錄了北島、陳丹青、馮唐、金宇澄、蔣勳、老樹畫畫、歐陽江河、西川、張大春等數十位當代作家、詩人的書畫作品。

人淡如菊 筆墨水融——紀念尤無曲誕辰110周年藝術大展

展期:2020年9月18日—10月25日

地點:南通博物苑新展館一樓3號展廳

二十世紀以來江蘇南通地區名家輩出,包括張謇、陳師曾、王個簃、李苦李、尤無曲、趙無極等人,在中國美術史上稱此為「南通美術現象」。其中尤無曲被譽為是「南通美術現象」裡的高峰之一。展覽展出尤無曲從1914年到2006年,長達92年時間跨度的代表作68幅。

江西

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

展期:2020年9月28日—12月28日

地點:八大山人紀念館(南昌)

八大山人與齊白石,兩位藝術大師之間雖然隔了300多年的光陰,卻有著奇妙的緣分與關聯。北京畫院選取了院藏的85件齊白石作品赴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展出,這是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作品第一次和江西觀眾見面,其中部分齊白石手稿也是首度面向觀眾展出。

山東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

展期:2020年9月29日起三個月

地點:山東博物館

遴選服飾文物30餘件,全部是山東博物館與孔子博物館館藏明代服飾中的精品,一級文物和二級文物數量之多,可謂空前,更是明代傳世成衣實物一次史無前例的集中展示。此外,輔以古代書畫、青銅器、玉器、金銀器、瓷器等文物50餘件(套),以明代服飾為線索,結合館藏明代家具、配飾等文物,實景復原了明代書畫中的人物穿著場景布置。

山西

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和石峁的考古揭示特展

展期:2020年9月18日—12月20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

距今5000年前後,滿天星鬥般的文明火花向黃河中遊聚合。陶寺與石峁,隔河遙望,南北呼應,在交流與碰撞中,共同推進了中華文明一體化格局的形成,成為黃河文明的顯著標識。

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展期:2020年9月18日—11月29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

本次展覽共展出湖北隨州、棗陽等地出土的歷代曾侯青銅器百餘件,勾勒出曾國從周初始封輔佐周王朝,到戰國中晚期被楚所滅,約 700 年間的歷史畫卷。

石上千秋——漢畫像石藝術展

展期:2020年9月24日—12月5日

地點:運城博物館

漢畫像石集中分布於山東、豫南、陝北、四川等地,不同地區的畫像石在題材內容、雕刻技法、形式風格上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展覽分「股肱要地」「農耕風貌」「生活印跡」「魂兮歸去」4個單元,展出170餘件漢代精美文物。

四川

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

展期:2020年9月27日—10月27日

地點:四川博物院一號展廳

聚焦古道文化的宣傳,精心遴選展示來自青海、甘肅、陝西、寧夏、新疆、西藏、四川等七省區的189件(套)精品文物,反映了唐蕃古道對漢藏文化交流的特殊價值及其對沿線地區的重要意義。

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

展期:2020年9月26日—2021年1月5日

地點:成都博物館

來自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的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在特展廳展出,展品囊括14至20世紀初歐洲藝術史上最具代表性流派的代表性畫家作品,藝術家包括提香、格列柯、魯本斯、凡·戴克、洛蘭、倫勃朗、卡爾夫、德·霍赫、華託、布歇、雷諾茲、弗拉戈納爾、戈雅、透納、柯羅、畢沙羅、莫奈、雷諾瓦、高更等。

湖南

秘魯古代文明展

展期:2020年9月26日—2021年1月5日

地點:湖南省博物館一樓特展一廳

展覽分為「文明初現」、「眾星璀璨」、「群雄逐鹿」、「四海歸一」四個單元的內容,以14個文明串聯,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透過本次展覽的157件/套文物精品,共同領略秘魯古代文明的神奇爛漫與璀璨輝煌。

臺北

筆墨見真章——故宮書法導賞

展期:2020年9月24日—12月22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展品包括漢《泰山都尉孔宙碑》、明文徵明《書蘭亭敘》等。

海外

德國

從路德到推特:媒體與公共領域

展期:2020年9月10日—2021年4月11日

地點:德國歷史博物館

在當下社會,網際網路給政治文化帶來的轉變常引起社會的關注,媒體也是政客對公眾施加影響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展覽以此作為切入點,共呈現來自德國、奧地利、西班牙、英國和中國的200件物品,嘗試探討媒體、政治和公共領域之間的關係。

美國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特展

展期:2020年8月29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覽將展出超過250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幾乎涵蓋館藏中所有的藝術類型,呈現人類5000年藝術史。

雅各布·勞倫斯:美國鬥爭

展期:2020年8月29日—11月1日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覽將美國現代主義畫家鮮為人知的繪畫系列「奮鬥」重聚展出,這件作品創作於1950年代中期,當時對公立學校種族隔離等裁決對畫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著眼於女性和有色人種的經歷,創作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

英國

大英博物館埃及、希臘、羅馬、亞述等展廳文物

地點:倫敦大英博物館

展期:2020年8月24日開始

重新開館後,大英博物館大部分的底層展廳都將開放,圍繞底層展廳的一條新的單向參觀路線將讓觀眾可以接觸到博物館最具標誌性的展品,包括埃及、希臘、羅馬、亞述等展廳的9000多件文物。自9月21日後,博物館將開始重新開放2、3上層展廳。

大英博物館推遲的春季特展「怛特羅:革命的啟蒙」和「北極:文化與氣候」目前已確定了新的日期。「怛特羅:革命的啟蒙」將於2020年9月24日展至2021年1月24日;「北極:文化與氣候」將於2020年10月22日展至2021年2月21日。兩個特展都將延長展期,以確保更多觀眾可以在此特殊時期進行參觀。

和服:從京都到T臺

地點: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

展期:延期至10月27日

聚焦日本傳統服飾「和服」,回顧1660年代迄今和服的發展變化,以及在服裝設計、美學觀念和社會領域產生的廣泛影響。

提香:愛,欲望和死亡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延長至2021年1月17日

此次展覽主要聚焦於1551年,菲利普親王(未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委託提香創作7件以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變形記》故事為藍本的繪畫作品。這7件作品的創作進行了近十年(其中一件未交付),展覽將6件分藏于波士頓、馬德裡和倫敦等地作品聚於一處,這是400多年來它們首次共同展出。

高更與印象派畫家:奧德羅普格館藏傑作

地點: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

展期:2020年8月7日—10月18日

展覽展出20世紀保險經紀人威廉·漢森(Wilhelm Hansen)收藏的高更以及馬奈、莫奈、雷諾瓦等印象派畫家作品,顯示出漢森作為北歐人的獨特品味。高更的作品作為一大亮點,引發人們對這位備受爭議的藝術史人物的探討。

法國

德國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

肉體與靈魂——從多納泰羅到米開朗基羅

地點:羅浮宮

展期:以上展覽分別延長至2021年1月4日、2021年1月18日

2020年上半年羅浮宮有兩場大展,據羅浮宮官網顯示,這兩場特展將推遲至今年10月舉辦。「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聚焦活躍於文藝復興時期雷根斯堡的畫家、設計師和雕刻師。

「肉體與靈魂」共展出150件作品,展示了從多納泰羅(Donatello)到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期間,人體在其運動的多樣性中的表現是如何在雕塑中被展現的。

克裡斯託與妻子讓娜—克勞德

地點:蓬皮杜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7月1日—10月19日

巴黎蓬皮杜中心迎來大地藝術家克裡斯託及其妻子讓娜—克勞德的大型回顧展。今年5月,克裡斯託在其紐約家中去世,沒能親眼見到這個他付諸了不少心血的重要展覽。展覽從他1958年初到巴黎後的早期創作開始,呈現出他從小型物體包裹到大型紀念碑包裹的漫長之路。

挪威

「在遠處—蒙克與自然」&「實驗的自我—蒙克的攝影

地點:蒙克博物館

展期:展至10月31日

「在遠處」借自然表達內在與外在之間的轉換和聯繫。在他的作品中,風景永遠不只是背景,它體現了人類的情緒和焦慮,無論身處大自然,還是僅通過窗戶或開啟的房門感知世界,周圍的環境似乎因為吸收了畫中人的內心風景,也變得憂鬱。

蒙克還是一位好奇的攝影師,他經常利用技術「錯誤」造就照片效果,這些導致的重影效果反映了他在繪畫和平面作品中的策略,展覽中,通過蒙克的大量照片了解他鮮為人知的一面。

日本

繁星:當代藝術的明星們──從日本到世界

地點:東京森美術館

展期:2020年7月31日—2021年1月3日

「繁星展」以6位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的日本藝術家為研究對象,他們在當今世界均受到不同地域、不同年齡層的認可,展覽以早期作品和最新作品相結合的方式梳理各自的藝術軌跡。試圖剖析他們的實踐是如何跨國界和文化被世界知曉,並基於日本社會的文化、經濟背景探尋傳統和當代美學、亞文化等課題。此外,展覽還呈現了從1950年到今,海外舉辦的重要日本現代美術展的相關資料,驗證各個時代的評價和族譜。

倫敦國家美術館名作展

地點: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8日—10月18日

此次展覽展出61件來自被稱為「歐洲繪畫史的教科書」的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橫跨從文藝復興至後印象派的繪畫歷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莫奈《日出·印象》特展閉幕 《睡蓮》3月盛開
    莫奈《日出·印象》特展自去年9月登陸上海,今天迎來了閉幕日,由於參觀者眾多,展覽實行了限流。據統計,整個展覽期間共接待參觀者11萬之多。 一位美術老師今天已經是第52次帶小朋友前來觀展,為的是讓孩子們體會畫作背後的精神力量。
  • 十月喀納斯-禾木觀日出 五彩灘觀日落
    禾木 的早晨一點都不清冷,因為大家都背著長槍短炮爬上觀景臺佔位置看日出了。雖然日出時間是8點,但是9點才能在觀景臺看到日出。 禾木 村到處都是白樺林,不過十月葉子已經落下,只剩白色的樹幹了。
  • 伴著外灘的日出看《日出·印象》為148歲的莫奈慶生
    11月14日是印象派大師莫奈148誕辰紀念日,他的代表作《日出·印象》正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美術館展出。11月13日,在外灘日出時刻,莫奈《日出·印象》生日慶典在此舉辦。
  • 莫奈《日出·印象》首次登陸中國,王嘉爾穿潮T刷展 你還記得亮相成...
    無論你是文藝青年,還是印象派的粉絲,亦或者只是單純地想看一眼莫奈的真跡,「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上人頭攢動,觀眾用那幅著名的《日出》刷屏自媒體。其中,就包括歌手、主持人王嘉爾。他身著同款印花T恤帥氣十足,致敬莫奈。王嘉爾刷展此次展覽共有47件作品,其中有9幅是借展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
  • 瑪麗安娜談莫奈《日出·印象》:六年前還不確定日出還是日落
    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藝術流派,而印象派大師莫奈的《日出·印象》作為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在藝術史上有著深遠的意義。近日,隨著展覽「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在上海的開幕,由於是這一印象派開山之作首次在華展出,這也成為國內藝術界的熱門話題之一。《日出·印象》的意義有哪些?
  • 太原飛行大會今日觀展人數突破4萬
    2020堯城(太原)國際通用航空飛行大會也迎來了觀展熱潮,單日觀展人數突破4萬人。飛行表演炫舞藍天,賞景觀展熱情四溢,共同祝福祖國成立71周年。2020堯城(太原)國際通用航空飛行大會適逢國慶佳節,在現場,伴隨著跳傘隊員護衛國旗在空中翱翔,觀眾們也陣陣沸騰。
  • 顏榴:為何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莫奈《特魯維爾海濱》1870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品莫奈《海灘上的卡米耶》 1870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品莫奈《沃勒贊港風光》 1871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品
  • 唐能翻譯為莫奈《日出·印象》展覽開幕式提供法語翻譯服務
    談及「印象畫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在西方藝術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直以來也國內藝術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如今,印象派的開山之作終於來華了,「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9月16日在上海開幕,唐能翻譯為展覽開幕式提供了法語口譯翻譯服務。
  • 南川馬嘴山觀雲海日出20150106
    重慶南川區三泉鎮的馬嘴草原,海拔1800多米,從山頂望去山腳下的雲海,白浪翻滾,氣勢磅礴,猶如萬傾波濤,正好本周末天氣不錯,前往此處觀雲海賞日出都是極好的。南川天氣:7日,多雲轉陰天,4℃-10℃;8日,間斷小雨,4℃-9℃;9日,間斷小雨轉陰天,4℃-11℃。
  • 莫奈名作《日出·印象》首次來華展出
    9月20日,觀眾欣賞莫奈名作《日出·印象》。近日,展覽「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在上海開幕,這是莫奈名作《日出·印象》首次來華展出。據悉,此次展覽以《日出·印象》為主題,共展出47件作品,除《日出·印象》之外,還有《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帆船,夜晚印象》、《特魯維爾海濱》、《海灘上的卡米耶》等莫奈經典力作。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9月20日,《日出·印象》作品前人頭攢動。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9月20日,觀眾在《日出·印象》海報前留影。
  • 一周觀展指南|歷代帝後像元旦新開,莫奈「日出」尚餘兩日
    值得一提的是,呈現西方經典藝術大師作品的「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與「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只剩下今明兩天。在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繼前不久推出「筆墨見真章——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賞」後,元旦當天一口氣又新開特展「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筆歌墨舞——臺北故宮繪畫導賞」。
  • 秘魯古代文明展開幕 打造沉浸式深度觀展體驗
    今晚,大型特展「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此次特展有11家秘魯知名博物館參與,展品共計157件組,多為歷年重大考古發現的代表性文物,包括陶器、金屬、紡織品、木乃伊等,品類豐富,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是近年來國內舉辦的一次高規格的系統展示秘魯古代文明的大型展覽。
  • 觀葉多肉好好玩:人氣綠植新手養護指南
    編輯推薦市場上觀葉植物、多肉植物的養護類書籍大多是分開上架的,而本書是結合兩者的綜合類園藝指南,涵蓋了410餘種超人氣觀葉、多肉植物,由日本園藝專家長田研、尾崎章主編。其章節與版式通過了精心的編排,圖文並茂地詮釋了植物的特色與園藝的魅力。
  • 87萬網友「雲觀展」 解密昆蟲冷知識
    原標題:87萬網友「雲觀展」,解密昆蟲冷知識 驚蟄之後,萬物復甦。3月6日,封面新聞「雲觀展」走進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副館長趙希擔綱講解員,帶你線上參觀「華語世界最大蝴蝶資源」,探秘昆蟲版的「動物世界」。
  • 上海SNEC 觀展總結
    一年一度屬於光伏圈的盛會——上海SNEC展已落下帷幕。 老楊在展會見到了諸多行業同仁,看到了眾多企業的新產品,想必沒能來到現場的光伏人也通過我們的直播了解到了現場情況。
  • 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在上海迎來148歲「生日」
    正在上海展出的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受訪對象供圖)新華社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楊愷、吳宇)正在上海展出的莫奈傳世名作《日出·印象》13日迎來了自己的148歲「生日」。展覽主辦方特別在當天為這一跨越世紀的文化遺產舉辦了一場「生日會」。
  • 87萬網友「雲觀展」,解密昆蟲冷知識
    3月6日,封面新聞「雲觀展」走進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副館長趙希擔綱講解員,帶你線上參觀「華語世界最大蝴蝶資源」,探秘昆蟲版的「動物世界」。世界最大水生昆蟲——越中巨齒蛉,世界最長昆蟲——中國巨竹節蟲,世界最大蚊子——巨大蚊,這些獲得吉尼斯世界記錄的館藏精品,讓你對昆蟲的「世界之最」讚不絕口。
  • 「齊物等觀」國際新媒體藝術展物之新觀
    —2014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開展前夕,突然天降滂沱大雨,把北京的一切生「物」澆個透溼。看到它,觀眾們才能意識到,「觀」了之後,還得討論「物」。  新媒體藝術之「新」   在「延展生命——媒體中國2011」和「移位:動為行——國際媒體藝術經典展」上分別展出過頗為吸睛的《居中》和「運輸機」的比利時藝術家勞倫斯·馬爾斯塔夫幾乎成為中國美術館這一項目的寵兒。
  • 畫中人現身當解說 老居民觀展呼親切
    登上展板的老居民範來友現場當起解說員不少市民在現場觀看展覽內聯升展示百年非遺傳承的納鞋底技術《中軸現時與願景》主題展之觀展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和北京青年報社聯合主辦的《中軸現時與願景》展覽近日在景山公園拉開帷幕
  • 成就展成都展區網上展館來了 足不出戶也能全景觀展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姚雯君)10月4日報導 9月28日,「四川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開展,大展展示了值得一提的是,為持續擴大展覽覆蓋面、影響力和傳播力,成都全搜索新聞網推出了成都展區數位化網上展館,用360度全景觀展技術手段,數位化呈現實體展的全部內容,讓你足不出戶,通過手機、電腦就能輕鬆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