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最近幾天,上海外灘熱鬧非凡。無論你是文藝青年,還是印象派的粉絲,亦或者只是單純地想看一眼莫奈的真跡,「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上人頭攢動,觀眾用那幅著名的《日出》刷屏自媒體。其中,就包括歌手、主持人王嘉爾。他身著同款印花T恤帥氣十足,致敬莫奈。
王嘉爾刷展
此次展覽共有47件作品,其中有9幅是借展於法國巴黎馬摩丹莫奈博物館館藏的莫奈油畫作品。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日出·印象》油畫原作,更是150年來首次登陸中國。
《日出·印象》創作於1872年,當時莫奈隨父親生活在法國勒阿弗爾。這幅油畫展現了莫奈在港口等待黎明破曉之時,晨霧籠罩中的日出港口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光影變化十分靈動。這幅作品的筆觸隨性,並前所未有地記錄了冒著濃煙的現代工廠和發亮的橙色太陽。莫奈隨口命名為「印象」,卻在兩年之後的民間展覽上引發巨大反響。儘管被藝術評論家揶揄為離經叛道,莫奈卻順勢開創了印象派,成為開山鼻祖。
《日出·印象》
據了解,此次展覽除《日出·印象》之外,還匯聚了莫奈多幅重要作品的原作,包括《特魯維爾海濱》、《倫敦查靈十字橋,霧中煙雲印象》、《海灘上的卡米耶》、《亞蒙岬口,清晨印象》、《翁費勒爾港的船隻》等經典油畫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成都的觀眾而言,莫奈的真跡並不陌生。早在2017年9月,《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暨攝影展》在成都博物館揭開了神秘面紗,來自法國聖埃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的51幅館藏畫作中,就包括莫奈的《睡蓮》。這幅原作直徑約80釐米,畫作上幾簇粉粉的睡蓮安靜地躺在水中,綠葉團繞,水面倒映出天空、堤岸……整個畫面柔和而靜謐,法式風情味兒十足。莫奈《睡蓮》保價近2億,開幕首日就引發全城的刷展熱情,節日期間,觀眾甚至願意在風雨中排隊等候3個小時,只為看一眼《睡蓮》。
莫奈一生都愛花,「我會成為畫家,也許是拜花所賜」,在那些貧困的日子裡,他的居所也沒有缺少花的環繞。自19世紀90年代起,他開始創作睡蓮。在生命盡頭的30多年間,花園中的蓮池成了他藝術追求的最後寄託,他以極度的熱情創作了250多幅《睡蓮》,睡蓮的柔軟倒影在無邊際的池塘中移動,美得動人心魄,也印證了畫家生命力的頑強。
知道一點: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印象派畫家,作為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印象主義」一詞源於其作品《日出·印象》,堅持「光就是色彩」的印象主義原則,通過系列繪畫創造描繪同一事物在不同光下的變化。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晚年《睡蓮》系列以獨特的視角描繪大自然並被評為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