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個藝術史,任何題材的繪畫作品都存在著審美趣味、創作技法和情感表達這三個要素,不同的作品又有著不同的「觀看之道」。
莫奈(Claude Mone)的《日出·印象》是印象主義的開山之作,它的出現離不開具體的社會性因素對它的影響。而解讀這幅作品,也要站在19世紀以印象主義為首的「先鋒派」向傳統藝術全面宣戰的角度來觀看。
19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在法國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生活和思想發生很大變化,此時的畫壇中依舊存在著僵化思維。不願被束縛的莫奈開始了大膽的創新,
在追尋光與色的理想上,《日出·印象》的出現讓以克勞德·莫奈為首的印象主義畫家們名聲大噪。不可否認,這幅作品在藝術史的長河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在追尋光與色的理想上,《日出·印象》的出現讓以莫奈為首的印象主義畫家們名聲大噪。不可否認,這幅作品在藝術史的長河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日出·印象》是以海平面為中心呈不規則的四角形構圖,整個畫面的邊緣沒有明確的邊界線,產生了以畫為中心無限延伸向四周的錯覺。
在這個篇幅不大的畫面中,大海佔了整幅作品的三分之二,與天空融為一色。近景的小舟與遠景的輪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隨著時間的流逝,小舟逐漸被霧靄籠罩,初升的橙紅色太陽已然從海平面升起。
在人們的認知中,藍、紫、灰 都屬冷色,把這樣的顏色安排在一起經常會給人以憂鬱與壓抑之感。但是,以藍、紫、灰為大面積色調的《日出·印象》,卻使觀者產生了清新、希望的感覺。
究其原因,不得不說這幅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色彩與筆觸。畫面中,海平面之上初升的橙紅色太陽,以及太陽倒映在海裡的餘暉,同畫面的整體灰色的色調有著強烈的對比。另外,在這幅作品中莫奈直接忽略了物象明確的輪廓線,運用跳躍、放鬆、自然的筆觸,把每一個點、線、面組成了自然的過渡。同時,每一個長短不一、粗細不同的筆觸,或塗或點,形成了層次充盈、富有空氣感的顏色。
這種處理畫面的方式區別於印象主義之前的流派,它力求物象有著明確的一筆或幾筆顏色,表現分毫不差的邊界。也就是從這幅畫開始,印象主義真正登上了藝術史的舞臺;同時也意味著,這衡量幾個世紀畫家作品美醜與否的標準之一的筆觸規則,從此被打破了。
作品名稱:印象·日出
創作者: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創作年代:1872
風格:印象派
體裁:城市風光
材質:布面油畫
實際尺寸:63 x 48 cm
關注帳號,私信「日出·印象」獲取超高清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