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攝影協會組織外拍,春日的天氣,油菜花正在盛開,但是對於內陸地區而言,空氣通透的時候很少,大部分都是灰濛濛的天氣。其實,這時光線的方向性不是太強,正好可以拍攝一些日系小清新的題材。
日系小清新照片的特點
在網站搜索日系小清新,你會發現這些照片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低飽和度、低對比度,色調偏青綠,但人的膚色是正常的。
下面本次要介紹的照片原圖。可以看到現場基本是一個光板天,灰濛濛的,並且拍攝時間在11點多,模特臉上光斑比較強烈。不進行後期調整的話,基本就是廢片一張。
下面是調整之後的小清新風格。所以說,不要強調什麼喜歡原片直出,現在手機都自帶美顏功能,對於學習攝影的你,一定要學會一些基本的後期本領。
認識調色原理
為什麼要介紹調色原理,這會讓我們在調整時能夠知其所以然,當以後遇到其他類似問題時,能夠迎刃而解。你可能聽說過RGB與CMYK,這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調色方法,RGB用於電視、顯示器等的調色,而CMYK則用於印刷調色。
我們知道,色彩源於光線,一種是具備發光物體發出的光,如太陽、顯示器等。當你打開電視,近距離仔細觀察屏幕時,你會發現屏幕上排列著密密麻麻的紅(R)、綠(G)、藍(B)發光元件,電視的色彩就是由它們混合而成的。
這種由RGB組成的色彩,我們稱之為加色模型。例如,紅色與綠色混合是黃色,藍色與紅色混合是品紅,也稱之為洋紅,藍色與綠色混合是青色。繼續混合,則能組成各種色彩。
另一種光線是物體的反射光,例如,當你看到一本書上的彩色圖畫時,它實際上是顏料在吸收了其他光線後,反射給你的其他光線。我們稱之為減色模型。例如,在印刷時,首先印一個黃色的圓,然後在上面添加青色,就會得到綠色。對於加色模型,RGB被稱為三原色,對於減色模型,CYMK被稱為原色。K是什麼呢?是黑色。理論上,由黃色、青色、洋紅可以組合成黑色,但是在實際印刷中有單獨的黑色墨水。
下面是我們要介紹的重點,互補色與相鄰色。我們把上圖中一種顏色相鄰的兩種顏色稱為相鄰色,例如,青色的相鄰色是藍色和綠色,綠色和藍色可以混合出青色,紅色與綠色可以混合出黃色。這裡介紹的這些調色方法,實際上是印刷時的概念。對於照片列印也是如此,要保證列印結果與屏幕顯示的一致,就需要對青、黃、洋紅墨水的比例進行調整。
一種顏色對面的顏色,被稱為它的的互補色。例如紅的互補色是青色,減少青色等於增加紅色。互補色之間混合會得到灰色。在PS的顏色調整界面中,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這種色彩的變化,例如,洋紅與綠色是互補色,黃色與藍色是互補色,它們的中間位置都是灰色,也就代表了它們混合後的結果。
增加一種顏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減少其互補色,二是增加其相鄰色。例如,要增加紅色,可以減少青色,也可以增加黃色和洋紅。要增加藍色,可以減少黃色,也可以增加洋紅和青色。
如何調出小清新
講了這麼多調色原理,抓緊來看看我們如何調出小清新的風格。
1.首先是剪裁和一些基本的調整。由於拍攝時陽光比較強烈,所以需要大幅降低對比度。同時,降低高光、白色,提升陰影和黑色,也是為了降低對比度。並且,這也符合小清新的風格特點。
這樣的調整之後,對比度還是有點高,所以我們又拉了一個曲線。
為了進一步降低面部的陰影,可以使用畫筆工具進一步調整。
2.對相機校準進行調整,增加紅色飽和度到28,綠原色色相到25、飽和度到27。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模特面部的紅潤程度,因為我們在後面還要把照片向青綠色方向調整,如果不增加紅色,會導致面部顏色不正常。增加紅色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增加綠色飽和度也可以增加紅色嗎?這裡涉及一個色環的旋轉問題,大家記住這麼調就可以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在Camera RAW中拉動一下綠色色塊,感受會更加明顯一些。
3.單擊「打開拷貝」,進入PS調整。這裡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美顏,因為這時候的面部顏色是比較準確的。選擇「濾鏡-Imagenomic-Portraiture」,根據需要選擇美顏的平滑程度。
4.選擇「圖層-新建調整圖層-色彩平衡」,按照下面-15、6、5移動色塊,使照片呈現出青綠色。可以看到,小清新的感覺基本出來了。
經過上述調整之後,會導致模特的面部也會呈現青綠色,非常不自然。所以,選擇「圖層-新建調整圖層-可選顏色」進行調整。由於模特是黃膚色,所以選擇黃色進行調整。再回頭看一下我們的CMYK互補色與相鄰色模型,我們可以通過減少青色來增加紅色,也可以通過增加洋紅和黃色來增加紅色。下面是調整之前的膚色。
下面是調整後的膚色。對於此處的調整,大家可以根據調色原理,慢慢地滑動色塊,查看膚色的變化情況,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5. 選擇「圖層-新建調整圖層-曲線」,然後選擇藍色曲線,向上調整一下,為照片增加一些藍調。
至此,基本調整完畢,【Ctrl+Shift+Alt+E】蓋印圖層。可以增加一些文字之類的東西,使圖片更加有意境。
你學會了嗎?下面是本次拍攝的其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