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忽冷忽熱、高傲灑脫、難馴服,為何宋朝文人雅士還「追貓」成風?

2020-11-29 知行路上話歷史

人作為一種高級動物,與某種動物有自然親切感仿佛是與生俱來的,對貓咪即是如此。中國人喜愛貓,並且形成了獨特的貓文化。早在西周時代的《詩經·大雅·韓奕》中就有對貓的記載:「有熊有羆,有貓有虎」,這應該是人類歷史上對貓的最早記錄。

不過,貓被馴養成家貓,成為人的寵物和捕鼠的工具是在西漢時期,從印度傳入的。自西漢時期到現代,貓咪一直受中國文人喜愛,貓咪被親切地喚為「狸奴」。

還有專門給人們指導養貓的《相貓經》。尤其是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養貓,一度興起了「養貓熱」。那麼,貓咪為什麼如此受人歡迎?貓咪與中國文人的性格又有哪些契合?

一、文人與貓

(一)歷史中的鏟屎官

看過電影《妖貓傳》的人都對那隻背負了楊貴妃一生怨情的黑貓有所記憶。實際上,隋唐時期,養貓的人並不太多,僅限於達官貴人和少數文人墨客。

大文豪韓愈有一篇關於貓的說理文《貓相乳說》,表面上寫一隻母貓可憐兩隻失去母親的幼崽因此叼來餵哺,實際上是稱讚養貓者司徒北平王家仁義道德,韓愈是儒家倫理的堅定支持者,以貓來進行倫理說教比較新奇。

宋代養貓的人就多了,陸遊是出了名的「貓奴」詩人,筆下寫貓的詩就有十多首。他筆下的貓咪各有不同,有時威武勇猛,戰鬥力十足,給主人立下汗馬功勞:「裹鹽贏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有時淘氣活潑,靈活自如:「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

有時又懶惰怠工,有恃無恐:「狸奴睡被中,鼠橫如不聞。」可見,陸遊是十分喜愛貓的。明清時期養在宮廷和市井的貓就更多了,張之洞就是有名的「鏟屎官」,雖然他沒有寫貓,但卻有關於張之洞愛貓的旁證,據張之洞堂兄張之萬寫信給張之京時說:

「香濤(張之洞)飲食起居,無往不謬。性又喜畜貓,臥室中常有數十頭,每親自伺之食。貓有時遺矢於書上,輒自取手帕洗淨,不以為穢。且向左右侍者說『貓本無知,不可責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

很難想像,一位滿腹經綸的晚清重臣,臥室竟養了十幾隻貓,還要親自給拉在書上的貓鏟屎,讓人忍俊不禁。近現代時期,許多大文豪也十分喜歡貓,像老舍專門以貓為題寫下《貓城記》,還有季羨林、錢鍾書、莫言等等都是名副其實的愛貓者,都有過對貓的文字描述。

(二)貓咪象徵著自由的靈魂

就外表來說,貓絕對屬於顏值極品。貓小巧可愛,一身柔軟乾淨的皮毛,一雙靈動的眼睛,加上四隻善於摸爬滾打的小爪子,運動感十足,相對於略顯笨拙的狗來說,身姿矯健的貓在外貌上就是討喜型的。陸遊的貓就叫「雪兒」、「小粉鼻」、「小於菟」,可見,陸遊也是顏值控。

另外,貓天生通人性,溫柔可愛又機警敏銳。漢代流傳我國的佛經在《上語錄》中就說貓有九命:「系通、靈、正、覺、光、精、氣、神。」為貓平添了神秘的色彩。實際上,文人喜歡貓,不僅因為它嬌小可愛,善於捕捉老鼠,保護文人士大夫的書,更因為它特立獨行的性格。

貓咪是自由的,撲朔迷離的,忽遠忽近的,它喜歡靠近人時就會黏在人身邊顯盡媚態,不喜歡時轉眼便消失,叫人找都找不到,這種率性自由、高傲灑脫的高冷性格正是文人士大夫喜愛的。

貓的高冷與狗的愚忠成了鮮明對比,狗一旦認定一個主人就死忠到底,所以有「狗腿子」、「狗奴才」之說。貓卻是有條件的,挑剔的,正好迎合具有獨立人格操守的、不阿附權貴的士大夫的歡心。

二、宋代的「養貓熱」

(一)宋代出現全民養貓

宋代養貓的人不局限於帝王將相,地主官僚,還有興起的市民階層。貓咪按照用途可以分為捕鼠的貓和寵物貓,一般平民百姓當然是用來捉老鼠,達官貴人是用來寵愛的。《武林舊事》中就有記載杭州城內有賣貓窩、貓魚、貓兒、改貓犬之類的商鋪。

如果是向親朋好友乞貓,還有一定的流程,必須用魚、鹽等食物向貓的主人交換。黃庭堅有專門的《乞貓》詩:「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銜蟬是貓的別名)陸遊也有《贈貓》詩:「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可見乞貓這事是真有其事。

當時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歡養貓,皇帝中最著名的就是宋高宗了,由於沒有子嗣,因此高宗選了一胖一瘦兩個宗室的孩子做太子候選人,本來高宗選中了胖的那個孩子,給瘦子300兩銀子以作安慰,沒想到出殿門時一隻小貓跑了出來,瘦子沒有理睬,胖子卻一隻腳飛出去將貓踢跑。

於是,高宗震怒:「貓兒偶然經過,有必要踹它一腳嗎?為人如此輕率,安能執掌國璽?」並因此改變主意,立那個瘦子為太子。南宋時期還流行養「獅貓」(長毛,白黃色,不能捕鼠)非常討人喜歡,據說秦檜的孫女就養過這種貓,不過後來丟失了,還下令臨安府張貼100多張畫像去找。

貴族養貓帶動了民間養貓熱,因此出現了盜名貴貓、以白貓染成紅色貓的事情。與此同時,人們把喜愛的貓畫進畫裡,且以貓戲蝶這一主題較多,寓意「耄耋」以此諧音表達長壽願望,諸如宋徽宗的《貓蝶圖》。

(二)宋代出現「養貓熱」的幾種理由

宋代出現「養貓熱」,首先跟宋代的整體文化環境有關,宋代以文治國,文人士大夫的地位提高,整個社會不再跟唐代一樣強硬尚武,而是變得溫和柔弱,那麼身量小,易養在閨房和書房內的貓就取代了唐代馳騁疆域的馬成為人們的寵物。

整個宋代,由於政治安定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日常生活中諸如飲茶、插花、焚香等文化活動日益增多,養貓自然不在話下。並且,隨著市民階層的興起,人們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和閒暇養貓、擼貓。

其次,宋代文人增多,需要貓來保護他們的書籍不被老鼠咬壞,從這一點看,養貓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同理,百姓們養貓,是為了糧食不被老鼠咬壞。

另外,統治者的帶動也不容忽視。以統治者像宋高宗為首的貴族官僚集團以及士大夫們熱衷養貓,那麼為了取悅統治者,或附庸風雅,一些本不愛貓的人也會養貓或取悅他人,或裝點門面。百姓們當然也會效仿知識階層的這一愛好,與現在的追星是同一道理。

三、文人愛貓的對與錯

實際上,從隋唐至現代,喜歡貓的文人士大夫一直都有。在筆者看來,文人之所以喜愛貓,是因為中國文人的內心總是孤寂的、內斂的,總是不將內心完全託付於他人。中國文人既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又有「飲酒東籬下」的小資情趣,內心豐富,但卻不喜外露。

傳統的儒家思想使得文人把忠君孝道放得很大,看得很重,一些個人情感,私念卻被隱藏在內心裡,沒有機會傾訴。而養在內室的貓,恰恰可以在文人孤寂時逗弄一番,聊以解悶。另外,貓天生空靈自由,這跟在思想牢籠枷鎖中的文人們的精神願望相符。

那麼,文人們愛貓是對是錯?俗話說玩物喪志,是否文人們在愛貓時會喪失鬥志呢?假如放到唐代,士大夫們都去擼貓,那恐怕沒有人敢去疆場殺敵了。

的確,養貓略略帶有書卷氣,在雄渾壯闊的年代不太適合。養貓只可能是一種閒暇時的樂趣,千萬不能當做主業。明世宗嘉靖皇帝愛貓如痴,他二十年不上朝,為貓設立了一個專門機構「貓兒房」,還給貓贈予官銜,貓死了還要封貓為龍,為貓立碑厚葬,可以說奇葩無比,怪不得人們說明朝皇帝荒唐了。

在貓與事業的區別對待上,張之洞做的非常好,張之洞做官和在家時都十分嚴厲,處處要求上進,一絲不苟,唯獨對待貓,即使拉屎在公文上,張之洞也不氣惱,而且養貓絕不耽誤讀書。

據說張之洞是典型的夜貓子,每天晚上十點工作到凌晨,著名的《勸學篇》就是他寫的。因此,養貓的樂趣可以有,但不能沉淪於此。

文人愛貓,愛的是那份靈動,那份自由,那份獨立的精神世界。

相關焦點

  • 花草四雅之—菖蒲, 自帶香氣號稱「隨手香」, 文人雅士標配
    花草四雅(圖片來自網絡)中國古人將蘭、菊、水仙、菖蒲,並稱為「花草四雅」,這幾種植物或空谷幽香、或恬然自處、或纖塵不染、或安於淡泊,深受古代文人雅士喜愛。直到今天,蘭、菊『、水仙還是常見的家庭觀賞盆栽植物。
  • 古代也吸貓,你知道嗎
    提到詩人,貓,這幾個字眼,就不得不提宋朝的陸遊了。陸遊是有記載的第一吸貓狂魔,拒不完全統計,陸遊一生留下了12首關於貓的詩句,其中為了誇獎自己家的貓,曾一連寫了三首詩來讚揚,這種境界超越了現在所有的貓奴,因為他把自家的貓展現給所有中國人看已經八九百年了。「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 趣說擼貓:千年前是人人害怕的「貓鬼」,現在成了「貓主子」!
    隋唐,被妖鬼化的貓說來也奇怪,在兩漢魏晉幾百年裡,貓的身影在史書上幾乎絕跡,既不出現在山野,也沒被人馴服成家養的痕跡。而到了南北朝與隋朝之際,人類與貓的關係,漸漸向巫蠱化轉變。當時的人很信貓鬼這事,隋文帝為此還特地下詔:「畜貓鬼、蠱毒、厭媚野道之家,並投於四裔。」誰家蓄養了貓鬼搞巫蠱,流放幾千裡。可以想見,那時候人與貓的關係如同水火,貓也幾乎成了人人懼之的對象。
  • 拍一拍宋朝 夢回南宋古都,關於臨安的閒情記趣
    宋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如何在玉器中體現的呢?今天藉助#拍一拍宋朝#的話題我們再來聊聊:南宋重文抑武的偏好,加之自然風光秀麗,形成了高傑雅致的人間天堂,宋詞、宋畫、宋玉都是宋朝文人為後世留下的文化瑰寶,極大地折射出臨安文士的閒情逸緻。
  • 為何我國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我們從小在歷史書上對宋朝的印象就是積貧積弱,其實不然,雖然宋朝的軍事實力確實一般,但是經濟文化卻空前繁榮,可以說是文人最憧憬,老百姓生活最富足的一個朝代,在宋朝皇帝們和歷朝歷代一樣自稱為朕,但是臣子和百姓都稱呼他們為官家,從來不叫皇帝或者陛下,這到底是為何呢?
  • 歷來為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珍愛的木中極品,紫檀家具!
    #紫檀木雕#紫檀木色呈深紫,歷來為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珍愛
  • 秦朝的髮簪美觀,三國發冠文雅,宋朝的官帽為什麼卻多了一對翅膀
    這個帽子就是宋朝的官帽——長翅帽。宋朝的官帽為啥是這種樣子的呢? 印象中的朝堂,在上邊的時候大家都跟站軍姿一樣整整齊齊的站在那裡。畢竟面對的是一國之君啊,誰敢上朝的時候還跟麻雀一樣嘰嘰喳喳討論問題。稍有不慎,龍顏大怒,那就要掉腦袋啊!
  • 我的世界:MC關於貓的3個冷知識,還有不能被玩家「馴服」的貓?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眾多動物中的其中一種動物「貓」,對於貓這種動物來說,很多玩家都沒有仔細具體的去了解過它,所以以下這3個關於貓的冷知識,你都知道多少呢?冷知識1:貓擁有十二種形態相信很多玩家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不止見過一種形態的貓,他們身上的顏色:黃色的,黑色的,黑白相間的,灰色的……都代表了不同形態的貓,而不管是什麼顏色的,都非常的可愛。自從MC更新之後,貓這種可愛的動物就被獨立出來了,加入了八種新的形態,現在MC中的貓,擁有著十二種的形態,你都有見過嗎?
  • 宋朝小報,我國最早的民間報紙,用來刊登政治新聞和社會奇聞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先進的一個朝代,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科技先進,國家更是以文治國,毫不誇張的說,京中十步一文人,在這樣的燦爛時代,人民大眾對信息傳遞需求達到一個峰值。宋朝活字印刷術的發展。唐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促進了文學發展,到了宋朝,這個重文輕武的國家,文人更是眾多,雕版印刷術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更是提高了社會文化氛圍。小報的出現到商業化的規模擴大,紙張和價格是小報發展的重要因素,活字印刷術讓小報價格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能夠負擔小報。
  • 文人雅士的「神仙夢」,清代王雲繪《山閣雅會》
    也許有人會說,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很難被文人群體接受,但不要忘記了,這種仙境山水在古人看來,就是要有富麗堂皇的恢弘大氣。這是題材的特殊性造成的。在古代欣賞繪畫作品的受眾以文人士大夫階層為主,所以王雲把文人雅集畫到了仙境山水之中。這樣容易產生代入感,讓作品受到世人的認可。拋卻這些內容上的「小心機」,這幅畫在技法方面也十分成熟。
  • 《方舟生存進化》泰坦巨龍怎麼馴服 泰坦巨龍馴服方法詳解
    而在遊戲中,大家需要通過打獵、工藝、研究技術等多種方式來生存下去,此外玩家們還需要建立庇護所來保護自... 在《方舟:生存進化》遊戲開始時玩家們將在某個神秘的小島中醒來,而這裡還有和玩家同樣陷入混亂的一群人。
  • 巖石巨人、泰坦巨龍馴服教學
    如果不慎將馴服的石頭人落海,沒有滄龍的情況下,只能建緩坡讓它慢慢走上來了。● 好在,它謹守作為石頭的節操,不需要呼吸,可以安靜地呆在海底等待救援。實戰中也有將石巨人沉入水中隱蔽的戰術。螳螂蛋飼料來之不易,馴服螳螂必須「死亡蠕蟲的角」作為飼料,而死亡蠕蟲別說挑戰了,找都不是很好找。
  • 放大清明上河圖20倍後:古代一神秘職業曝光,原來早已在宋朝出現
    如果我們將清明上河圖放大20倍的話,竟然發現了現代一個非常火的職業,原來在宋朝就已經有了!究竟是何職業?一起來看看吧!《清明上河圖》是一件藝術珍品《清明上河圖》出自於北宋一位非常著名的畫家,名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是風格畫,它全面展現了宋朝的日常生活,通過平淡的表現手法,令畫作具有了靈動之感。
  • 曼生之後第一人,他開創的玉成窯把文人壺推向了巔峰
    他參與設計紫砂壺,開創了紫砂壺的文人時代,流下了聞名於世的曼生壺。梅調鼎像今天要說的是一位像曼生一樣的文人——梅調鼎,他愛茶,更愛壺,開創設立了【玉成窯】,將紫砂藝術推到了一個頂峰。饅頭窯取名【玉成】,意在把玩此窯的文人雅士與精製而成的件件作品,均可堪比玉石,品性純潔溫潤、光澤內斂而不外露,猶如謙謙君子的良品美德,也具玉成美事之意。
  • 老人馴服數百隻麻雀當寵物 馴服第一隻用時三年
    人們養鳥,一般都會選擇寵物鳥,如金絲雀、八哥等等,因為這些鳥智商較高,易於馴服,容易和人互動交流。不過,在蘇州胥門外小河浜,有一位楊大爺,竟然把家門口的數百隻一向不受人控制、見人就逃的野麻雀馴服得服服帖帖,當「寵物」養起來了。
  • 我的世界什麼動物可以馴服 我的世界可馴服動物大全
    我的世界一直備受玩家們的歡迎,在我的世界遊戲中的動物種類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可以被馴服的動物,那麼我的世界什麼動物可以馴服?下面小編將帶來我的世界可馴服動物大全,快來看看吧。 我的世界可以馴服的動物有哪些: 狗 馴服之後才叫狗,馴服之前叫狼。
  • 外國富豪為何熱衷馴養獵豹?狩獵能力比獵犬強,性格比家貓還溫順
    最近幾年,經常可以看到有外國特別是中東亞的富豪開車拉著獵豹四處兜風,而獵豹卻顯得特別溫順馴服。在人們通常的印象裡,獵豹是地球上跑的最快的動物,也是兇猛的肉食動物,應該是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野生猛獸,應該是讓人生畏敬而遠之的動物。
  • 來自非洲的野馬沒被馴服,斑馬你為何這麼野?
    在馴馬手的眼中沒有他馴服不了的野馬,越是野的馬它的能力就越是優秀。但是世界上有著這麼一種龐大的野馬群體,但卻非常鮮聞有此馬被馴服的案例發生。這些野馬就是來自非洲大草原的——斑馬。「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斑馬的條紋十分的酷炫,騎出去一定十分的威風,但斑馬鮮有人騎這是為何?斑馬,斑馬,你是真的野世界上有許多被人類所馴服的動物,貓、狗、馬、羊、牛等,而現在還沒有被馴服的動物則是需要花費大代價、許多的精力,還必須與人類相適合,這樣才能夠擁有被人類馴服的價值。
  • 東坡先生那麼牛,為何世人總是記住東坡肉,而記不住他的詩和詞?
    這種解脫自由的生活,使得蘇軾的詩詞更加大氣和灑脫。對於一個看淡官場、盡享田園生活的高人,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