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先進的一個朝代,文化繁榮、經濟發達、科技先進,國家更是以文治國,毫不誇張的說,京中十步一文人,在這樣的燦爛時代,人民大眾對信息傳遞需求達到一個峰值。
從漢朝時期就有了邸報,專門用來傳遞官方信息,其私密性極強,而且只服務統治者與邸報內容涉及的官員,在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宋朝,顯然已經不夠用,於是與邸報相對應的小報應運而生,小報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民間報紙,內容豐富、服務群眾廣泛。
邸報和小報的區別
邸報,又被稱為"邸抄"、"朝報"、"條報"等,最早出現在漢朝,可謂是歷史悠久,在漢朝時期,實行郡縣制,郡下面設有縣,就像是當下的市級、縣級單位,各個群在首都如長安都設有辦事處,被稱為"邸"。
一群至少一邸,專門作為統治者和郡縣之間的聯絡處,統治者有什麼事情,或者朝廷發生了什麼大事,辦事處的人就會把這些情報寫在竹簡或布絹上,後期紙張應用後,用紙張來代替竹簡,再由專門的信差騎著馬送到各處,如果各群縣發生了什麼事,或者定期述職也通過邸報傳達入京。
邸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這也導致了所有的信息,都是被審查後再準予被發放,邸報的整個流程,大致分為收集信息、編輯信息、整理信息、審定信息這幾個步驟,也就是說,有些內容即使是真實的,但是為了加強統治也不會把信息放出去,也因此宋朝在邸報上有"判報"。
"定本"這兩個制度,有的重要事務,編輯好以後,還需要皇帝最終定奪,如果皇帝覺得不合適,還需要進行刪改。而且編輯好的邸報發行時間也是有規定的,有時是五日一次,慢的時候一月一次,其時效性極低。
小報,非官方的"邸報",常用來刊登一些可公開的政府新聞,逐漸流行後,刊登內容變的五花八門,有朝廷機密、貴族秘聞、城中事宜,其真實性有誇張和瞎編的成分,成了社會流傳信息的重要工具,閱讀小報也成了百姓的一種消遣方式。
小報是我國最早出現的報紙,比起官方邸報,小報的真實性顯然無法保證,但是傳播速度快,滿足了部分官員和士子百姓的需求,朝廷對小報的態度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若小報內容影響了社會秩序或者過於誇張,將受到嚴厲打擊。
宋朝小報出現的原因
邸報作用有限,普通百姓無法接觸。邸報只被用於官方,傳遞手續多層,一些消息只在特定官員群體流傳,或者一些警鐘消息,若要傳遞到地方上,時間早已過去,對於地方上的小官而言,消息也比較閉塞。
另外學子關注國家大事和關於考科舉的一些信息,小地方上的信息永遠落後一步,並且所有的消息,在傳遞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人為原因或者客觀原因,導致信息失真。
一些聰明的商人嗅覺到信息的重要性,就與一些官員相勾結,做起了謄抄一些邸報信息販賣的買賣,剛開始只是謄抄一些邸報,後面逐漸發展成,花錢請一些"狗仔"去收集各種信息。
宋朝特殊的政治文化原因。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都是經歷戰爭後建立的。在後唐五代十國時期,局勢混亂,宋太祖趙匡胤拔除戰亂建立宋朝,雖建國,但還有許多領土未收復,或者收復領土但不容易收復人心,暴亂還是容易發生的。
而在南宋時期,國家繼續沿用重文輕武政策,武將無能人,文官眾多,加上一些其他原因,使國家面臨積貧積弱的困境。百姓害怕打仗,尤其害怕北方部落南下侵犯國家,小報就成了百姓掌握國家信息的重要來源,可以說是局勢需要。
宋朝活字印刷術的發展。唐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促進了文學發展,到了宋朝,這個重文輕武的國家,文人更是眾多,雕版印刷術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更是提高了社會文化氛圍。
小報的出現到商業化的規模擴大,紙張和價格是小報發展的重要因素,活字印刷術讓小報價格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能夠負擔小報。
另外閱讀小報的人群多,活字印刷術促進了小報的生產速度,加上商人會營銷,上面刊登的內容複雜多樣,普通百姓又喜歡看貴族之間的故事,所以小報突破了生產的局限性和題材的限制性,在宋朝大力的發展。
宋朝小報刊登的內容與來源
小報刊登政事。宋朝小報的最初雛形就是民間按照邸報的格式內容,謄抄一遍,再賣給消費者。商人有錢,而官員可能會需要錢,有的人就會洩露消息給小報運營者,這些消息包括皇帝下的喻旨詔書、還有一些軍事情報、朝廷議事,從這些議事中推測接下來的動態,還有一些官員的升遷罷免小報上面都有刊登。
影視劇中,常有一些出門經商遊玩的子弟在外面聽到說家裡遭遇災難,被捕下獄,正在抓捕不在家的人,這些人就會嚇得趕緊躲起來,還有一些想要劫獄的人,這些劫獄消息都是從小報中得來的。
小報刊登了宮廷秘聞。一入皇門深似海,後宮三千佳麗,皇帝與各個妃子之間的愛恨情仇,都是抓住大眾眼球的亮點,古代深閨的女子就愛看這些打發時間,就如現在看小說、網上衝浪看明星八卦一樣的道理。
據說,販賣小報的商人,會安插一些宮女、內伺去打聽消息,或者收買一些宮人以此在獲得消息,甚至有些想送女兒進宮為妃的官家,會專門留意這些小報,據此分析皇帝的喜好。宮中的事情充滿神秘感,比如皇帝有幾個皇子公主,年齡幾何,長相如何,都是靠這些小報傳出去的。
小報刊登國家政策。古代百姓最關心的就是稅負兵役問題,一些商業稅或者農業稅,很有可能被一些貪贓枉法的官員隱瞞或者遭到一些貴族的哄騙,而且古代交通不發達,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識字,生活中農村裡的百姓,更是去大城市裡都比較少,消息經常滯後,小報傳播時間快,傳播的速度也快,成了不少百姓知道消息的方式。
小報刊登稅收問題,比如說要提高了,國家又要徵兵了,百姓經常都是先聽到一些小道消息,最後再接收到正式通知。
小報刊登了一些傑出作品。不要以為小報都是刊登正事的,風雅之事更是少不了。宋朝文人多,宋詞更是一絕,還有宋人四藝等文化產物,這些事情的流行都少不了小報的推動。
宋朝文人雅士多,又愛做詩詞,不管在什麼年代,才子都會被佳人和大眾推崇的,士子品讀他人作品也是一種借鑑方式,所以小報經常刊登一些出名的詩集,許多詩集能被保留至今,小報起了不少作用。
像蘇軾、陸遊都是上過報紙的,歐陽修評價蘇軾:"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不管是小報還是如今的教材,蘇軾確實做到了文章獨步天下。
小報刊登娛樂八卦。民眾的八卦精神是任何時代都不缺失的,關注大臣或名人的花邊新聞,宋朝吃瓜群眾八卦感十足。宋朝小報為了滿足群眾的八卦心理也是十分不負責的,歐陽修曾經被編造與兒媳婦有染,還被爆料與外甥女有不一樣的關係。
理性代表人物朱熹也曾經被污衊過,"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念不被一些人接受,於是小報上指責他道德淪喪的新聞多不勝數,比如與兒媳婦偷情,還有什麼爭風吃醋差點把一個名家小姐殺害了,這些事情還編造的有模有樣,導致朱熹名聲受損。
朝廷對待小報的態度
宋朝統治階級對待小報的態度,可以分為兩種,處於最高位置皇帝對小報的態度,朝廷官員對小報的態度。歷朝統治者對待民眾的態度:"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希望百姓知道聽從安排就可以了,可以知曉其中的利弊,不利於統治,畢竟封建階層維護的都是統治者利益,小報的出現就是在打壞這一規矩。宋朝統治者對待小報,可以說是比較反對的,原因有多個。
其一,邸報從地方上傳入宮中,要經過多個途徑,所花費的時間也多,本來是一件非常具有保密性的事,結果通過小報穿出來的時間比邸報還早,或者說,是相差無幾,這是在挑戰統治者的權威,故遭到打擊。
另外,小報傳遞的內容多樣,影響了社會穩定。古代統治者最需要的就是安撫民心,一些戰亂紛爭,還沒有開始打就被民眾知道了,百姓可能會搬家,流竄到其他城鎮,容易造成人心不穩。還有就是小報在後期刊登的內容,越來越不真實,真假參半,可能會造成謠言四起。
據說在宋徽宗時期,民間對大奸臣蔡京極度不滿,小報商人利用這個亮點編造謊言,假冒宋徽宗發詔令說蔡京:"蔡京目不明而強勢,耳不聰而強聽,公行狡辯,行跡諂諛,內外不仁,上下無檢",聲稱蔡京黨已經被打盡,這種公然造皇帝假的小報,自然引得皇帝嫌惡。
朝廷官員對待小報也有兩種態度,一類是贊成,一類是反對。一些官員接觸不到重要指令,靠著小報也是獲取信息的好方式,還有人利用輿論小報來中傷敵對,故意編造謊言來污衊敵對名聲,何況,有一部分官員官商勾結,靠著出門同仁的信息牟利。
還有一部分官員是非常厭惡小報的,這部分人不是花邊新聞上過小報,就是擔心有朝一日成為小報上的主人公,像歐陽修被編造的事件,讓許多關官員是害怕的。
宋朝是一個以法治國的國家,"敕令者,治世之經",統治者不喜小報,下令嚴懲打擊,也除了許多關於小報的律法。
如果朝中官員洩密,也是也要負責的,《宋會要輯稿》中曾經說道"凡議時政得失、邊事、軍機文字,不得寫錄傳布,本朝實錄、會要不得雕印,違者徒二年,告者賞絡錢十萬",對待社會上流傳小報的,官府也嚴查,"近撰造事端,妄作朝報,累有約束,當定罪賞,仰開封府檢舉,嚴切差人緝捉。"雖說政府嚴厲打擊小報,但小報滿足了人們的信息要求,反而越演越烈。
宋朝小報的影響
小報的出現和流行引起的反應,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小報在剛流行時期,其內容真實性都是非常高的,大部分與邸報一致,甚至連格式都是一樣的,商人還花費重金請人去蹲守信息,更是直接買通官員,其信息質量高,速度快,不僅普通百姓喜歡,不少的官員也從小報上得到消息。
小報刊登內容五花八門,在娛樂生活匱乏的古時,小報的出現,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小報上報導的關於國家政策事件,對於各個階層的人們,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小報雖說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要求,但是後期的摻水或直接憑空捏造的新聞,給國家和當事人都帶來了不少的困擾。小報的消息有時候比正式發布的邸報還快,這是在挑戰統治者的權威,另外一些關於戰爭的消息,還沒確定就被散開,引起人心惶惶,不利於社會穩定。
在後期,人們已經習慣了小報,普通正事已經吸引不了百姓,商人為了牟利,故意名人編造謠言去吸引讀者,謠言的威力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威力都是十分大的,據說歐陽修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最後被貶至滁州,最後鬱鬱而終。
宋朝小報是我國報紙的雛形,宋朝小報的出現,既是小農經濟多年發展的推動,也是宋朝特殊的政治文化的結果,更是有當時科學技術的支持。邸報只服務統治階級,其內容也非常的乾枯嚴肅,小報刊登的內容既有朝廷秘聞還有各種娛樂八卦,極大了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還催生了報業相關產業鏈的出現,有人以專門收集各類信息來謀生。
但是後期小報內容不再嚴謹,變得以利為上,專門寫一些能吸引眼球的新聞,不辨別其真實性,不少上過報紙"名人榜",這些人變得聲名狼藉,有的人還因此丟了官。
新聞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如今已經成為全球資訊時代,人們對於信息觸手可及,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管是國家大事,還是明星生活,都成了人們飯後看點,但是信息的真實性並沒有隨著歷史的更替而改變風氣,甚至變本加厲。
不少人從信息的旁觀者變成了手下鍵盤俠,還有一些自媒體發布的消息,沒有辨別真偽就憑空亂造,甚至一條新聞的結果幾度反轉,希望人們在瀏覽信息的時候,學會辨別真假,不要憑空傷人,不要讓宋朝出現的先進小報成為國家發展,人民發展的阻礙。
【參考文獻】
《邸報》
《靖康要錄》
《論禁小報》
《說文解字》
《宋會要輯稿》
《宋朝的社會風氣》
《中國新聞傳播史》
《中國古代的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