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2020-11-24 騰訊網

各位聽眾,早上好!今天是8月22日,星期六,農曆七月初四,處暑。北京多雲轉陰,28℃到19℃。以下是內容提要:

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強調,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高質量發展,在加快建設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習近平向巴基斯坦總統致口信;

習近平主席在聽取軍隊參與防汛救災情況匯報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中引發強烈反響;

李克強將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

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推動落實『以水定需』」協商議政,汪洋主持;

現行標準下,我國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重慶曾經的綠化「禿斑」變身市民公園,《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2日播出:家門口的「山水」。

今天的節目大約需要35分鐘,以下是詳細內容:

習近平在安徽考察時強調 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高質量發展 在加快建設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更大作為,在加快建設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八月的江淮大地,烈日炎炎。8月18日至21日,習近平在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省長李國英陪同下,先後來到阜陽、馬鞍山、合肥等地,深入防汛救災一線、農村、企業、革命紀念館等,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和防汛救災一線人員,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強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

18日下午,習近平首先來到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閘,聽取安徽省防汛工作及王家壩開閘分洪情況介紹。王家壩閘有千裡淮河「第一閘」之稱。今年7月20日,王家壩閘時隔13年再次開閘蓄洪,有效發揮了錯峰減壓功能。在王家壩防汛抗洪展廳,習近平詳細了解淮河治理歷史和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情況。他強調,淮河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70年來,淮河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洪體系越來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經驗總結好,認真謀劃「十四五」時期淮河治理方案。

隨後,習近平來到附近的紅亮箱包有限公司,了解阜南縣開展就業扶貧和防止因災致貧返貧情況,並察看車間生產線,同職工親切交流。習近平希望企業克服困難,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搶回來。他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保障受災群眾、貧困群眾就業。

離開扶貧車間,習近平來到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考察調研。洪水退後,莊臺附近農田一派繁忙景象,村民正加緊在水塘中採摘芡實、在退水地塊中補種蔬菜。習近平沿著田埂走進農田深處,向正在勞作的鄉親們了解生產恢復情況。他指出,要因地制宜、搶種補種,儘量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爭取秋季仍然取得好的收成。要根據蓄洪區特點安排群眾生產生活,揚長避短,同時引導和鼓勵鄉親們逐步搬離出去,確保蓄洪區人口不再增多。

習近平接著來到西田坡莊臺,察看村容村貌,並走進村民的家,了解他們的家庭收入、受災損失、生產恢復等情況。習近平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根據國家規定,儘快將相關補償款落實到位,並出臺兜底保障等幫扶措施,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離開莊臺時,村民們紛紛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對鄉親們說,我十分牽掛災區群眾,這次專程來看望鄉親們,看到大家在黨委和政府幫助下生活逐步恢復正常,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我就放心了。希望鄉親們自力更生,繼續努力,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19日上午,習近平前往馬鞍山市考察調研。薛家窪生態園地處長江岸邊,長期以來亂搭亂建、汙水橫流,經過整治,如今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美麗岸線。習近平詳細了解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並走到江邊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習近平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要把相關工作做到位,讓廣大漁民願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後能夠穩得住、能致富。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

馬鞍山市因鋼而設、因鋼而興。習近平來到中國寶武馬鋼集團,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察看重點產品展示。隨後,習近平走進優質合金棒材車間,察看加熱爐、初軋機、中軋機等運行情況。車間外,企業勞動模範、工人代表看到總書記來了,熱烈鼓掌。習近平親切地同大家打招呼。他指出,疫情發生以來,馬鋼克服困難,率先復工復產,上半年產量和營收同比實現「雙升」。要抓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強新材料新技術研發,開發生產更多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勞動模範是共和國的功臣,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

19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合肥市肥東縣十八聯圩生態溼地蓄洪區巢湖大堤羅家疃段考察。今年入汛以來,巢湖水位多次突破歷史極值,合肥市主動啟用十八聯圩及周邊圩區蓄洪。習近平仔細察看巢湖水勢水情,聽取環巢湖主要圩口分洪及周邊溼地蓄洪、巢湖綜合治理情況匯報,了解防汛物資和大堤加固情況。他強調,要堅持溼地蓄洪區的定位和規劃,儘快恢復生態溼地蓄洪區的行蓄洪功能和生態保護功能。他指出,當前,南方有關地方要繼續抓好防汛救災工作,同時要嚴防次生災害。北方有關地方要對可能發生的汛情加強警戒和防範,全面落實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確保安全度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大堤上,習近平親切看望慰問了在防汛抗洪救災鬥爭中犧牲同志的家屬、防汛抗洪一線人員、先進典型代表和參加抗洪搶險的部隊官兵,並向全國奮戰在防汛抗洪救災一線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他強調,今年入汛以來,南北方江河湖泊接連出現超警戒水位險情。廣大幹部群眾和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堅決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發揚不怕累苦、不怕疲勞、不怕犧牲的精神鬥志,堅守在防汛抗洪救災第一線,湧現了許多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展現了中國人民眾志成城、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書寫了洪水無情人有情的人間大愛。黨和人民感謝你們!

當天下午,習近平在合肥參觀了安徽創新館,對安徽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取得積極進展表示肯定。他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鍥而不捨、久久為功。

渡江戰役紀念館坐落在巢湖之濱。71年前,在人民群眾大力支援下,人民解放軍一舉突破長江天險,為解放全中國創造了條件。習近平參觀了紀念館,重溫那段革命歷史。他強調,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人們深入理解為什麼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1日上午,習近平聽取了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對安徽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希望安徽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奮進,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貢獻更大力量。

習近平強調,當前,防汛救災任務仍很艱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做好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支持受災企業復工復產。要把防止因疫因災致貧返貧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精準扶貧,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結合「十四五」規劃,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謀劃建設一批基礎性、樞紐性的重大項目。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習近平指出,要深刻把握髮展的階段性新特徵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努力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要對標世界一流,加強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力度。要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依靠改革破除發展瓶頸、匯聚發展優勢、增強發展動力。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深入推進重點領域一體化建設,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習近平強調,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出臺更多援企、減負、穩崗、擴就業的支持性措施,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受災群眾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教育公平。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貧困地區走向全面振興。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要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完善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習近平指出,人民是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搶險鬥爭再次表明,只要我們黨始終為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就能無往而不勝。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踐行黨的宗旨,樹牢群眾觀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範政治風險的能力。要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一線、向群眾身邊延伸,實現正氣充盈、政治清明。

丁薛祥、劉鶴、陳希、王勇、何立峰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考察,張又俠參加有關活動。

習近平向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致口信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巴基斯坦總統阿里夫·阿爾維致口信。

習近平在口信中表示,阿爾維總統專門致函祝賀中巴經濟走廊政黨共商機制第二次會議召開,充分體現了對中巴關係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我對此表示讚賞。

習近平指出,中巴是有著特殊友好情誼的好兄弟、好夥伴。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標誌性項目,對推動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深入發展、打造更加緊密的中巴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中巴政黨經常開展友好協商,不斷凝聚政治共識,有利於推動走廊建設行穩致遠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習近平強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抗擊疫情的實踐充分證明,各國唯有相互支持、團結合作才是戰勝疫情的人間正道。中方願與巴方一道,深化中巴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促進地區國家團結合作,維護本地區和平發展良好勢頭。

此前,阿里夫·阿爾維向中巴經濟走廊政黨共商機制第二次會議致賀信並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深刻詮釋了合作、和平與發展的真諦,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訴求。我要特別感謝中國在巴方遭受新冠疫情肆虐之際,及時向巴方提供醫療援助。巴方將繼續增進巴中文化交流互信,同中國秉持共同目標,攜手致力於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

中巴經濟走廊政黨共商機制是中國共產黨同巴基斯坦朝野主要政黨於2019年成立。8月20日,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辦的中巴經濟走廊政黨共商機制第二次會議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辦。

習近平在聽取軍隊參與防汛救災情況匯報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中引發強烈反響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胡晶)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習近平主席20日聽取軍隊參與防汛救災情況匯報時發表重要講話。參加抗洪搶險的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完成防汛救災各項任務。

武警安徽總隊合肥支隊60名官兵堅守在抗洪一線。總隊保衛處幹事杜希鵬和父母都是軍人,近段時間他們一直奮戰在抗洪一線。他說,軍人就是要像習主席要求的,聽黨指揮、聞令而動。

杜希鵬:在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遭受損失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舍小家、為大家,在關鍵時刻盡一名軍人應盡的職責。

第72集團軍某旅排長冒小馳站在人牆最中間轉移群眾,被洪水捲走的短視頻刷爆網絡。冒小馳說,習主席強調要在抗洪戰鬥中「踐行我軍宗旨,樹立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良好形象」,自己一定聽從號令,勇往直前。

冒小馳:人民子弟兵為人民!當時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到一線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即便面臨生死考驗,也絕不退縮。我想不管何時何地,還有這樣的任務,我一定還會衝到第一個。

日前,四川多地也遭遇洪水侵襲。武警四川總隊緊急動用近3000名兵力全力投入救援。

武警樂山支隊政委鄧志:考驗了官兵的絕對忠誠,檢驗著官兵的犧牲奉獻,也彰顯著官兵的本色作風和使命擔當,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主席囑託,不怕疲勞、連續奮戰,完成好抗洪搶險後續任務。

李克強將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1日宣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8月24日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李克強總理將同瀾湄合作共同主席國寮國總理通倫共同主持會議,柬埔寨首相洪森、緬甸總統溫敏、泰國總理巴育、越南總理阮春福將出席。會議將通過視頻方式舉行。

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 圍繞「推動落實『以水定需』」協商議政 汪洋主持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焦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十三屆全國政協第39次雙周協商座談會21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他強調,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水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以水定需」是我國治水理念的重大變革,堅持穩中求進、綜合施策,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堅持節水優先,加快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11位委員與專家學者圍繞落實「以水定需」的法治保障、政策支持、監管體系、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等建言諮政。80多位委員在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上發表意見。大家認為,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圍繞「以水定需」做了大量工作,用水總量得到控制,用水效率逐步提高,水資源配置格局趨於優化。但實踐中仍存在思想認識不統一、法律法規不健全、部門政策不協調、監督管理不到位、市場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實現人口經濟與水資源相均衡依然任重道遠。

委員們建議,要堅持「定需先定水、定水先核算」,建立健全水資源論證制度和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體系,明確各地區生態保護基準、水資源可利用量和需求量,完善覆蓋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和各江河湖泊的用水指標體系,真正做到量水而行。要把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約束性指標,大力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汙、城鎮節水降損,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要強化水資源監管,建立全天候、動態化監測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堅決糾正無序取水、超量取用水、超採地下水、無計量用水、浪費水等行為。要健全水資源配置體系,加快建設重大調水工程,加大生活汙水、工業廢水、雨洪、海水等利用,緩解供需矛盾。在加大政府財力投入的同時,要發揮市場機制在水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實行差別化水價政策,深化水資源稅改革,培育水權市場。要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明確部門管理職能,壓實各級政府責任,加強部門之間、流域內各行政區域之間的統籌協調,解決政出多門、相互掣肘等問題。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李斌出席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何維作主題發言。全國政協委員聶衛國、李原園、李和躍、谷樹忠、李佳、李朋德、董新光、李琳梅、張全和專家學者王浩、高佔義在會上發言。水利部負責人介紹了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作了互動交流。

水利部:我國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舉行的發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表示,隨著6月底前新疆伽師縣、四川涼山州7個深度貧困縣飲水安全工程陸續完成,按現行標準,我國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已全面解決。

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鞏固提升了2.56億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其中解決了1710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八成以上的農村人口用上了自來水,水質明顯改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家門口的「山水」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陳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重慶市全力改造綠化「斑禿」,城市生態面貌煥然一新。

一大清早,張學勤和社區業餘藝術團的戲曲愛好者們,在禮仁公園的涼亭旁邊鋪開了架勢。早上8點多,在這裡鍛鍊的市民絡繹不絕。張學勤說,今年5月禮仁公園建成開放後,從家門口走到公園,只需要3—5分鐘。而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廢棄的荒坡,最大高差在50米左右,四處雜草、碎石。

張學勤:這個公園以前坡坡坎坎,雜草叢生,而且還有人在上面種地種菜。後來政府利用坡坡坎坎,把它打造成禮仁公園。

作為典型的山地城市,重慶長期以來存在大量不可使用的閒置地、邊角地、廢棄地。坡地、堡坎、崖壁等統稱為「坡坎崖」的地形造成了綠化的「斑禿」現象。2018年10月起,重慶市委、市政府梳理了中心城區坡坎崖現狀,明確整治的範圍,禮仁公園的建設應運而生。

兩江新區禮嘉街道嘉寧社區工作人員張軍:我們變廢為寶,因地制宜,把它做成了能滿足市民休閒功能的公共活動場所。

今年54歲的朱紅三年前為了幫女兒帶小孩,搬到了禮嘉社區。在這裡,一邊陪孩子玩耍,朱紅也能和鄰居們嘮嘮家常。

朱紅:以前玩的時候,我們大概要走20分鐘到金海灣公園。這個公園建成後,我們吃完飯大概3—5分鐘就到後面,晚上的時候我們跳會廣場舞,方便了鄰裡之間的認識、交流。這個公園很不錯。

禮仁公園堅持「因地制宜、生態修復」的原則,場地空間設計整合了兒童、老人等主要使用人群的需求,建有休閒座椅、公共廁所、直飲水機等一系列便民服務設施,也讓周邊居民有了「家門口的山水」。

周邊居民:前面就是嘉陵江,後面就是溼地公園,前面有水,後面有山。

我們採訪結束時,剛剛晨練結束從公園回來的張學勤正準備去超市買菜。56歲的她一身紅色連衣裙,搭配燙染過的頭髮,十分時髦。

記者:您就穿這麼漂亮去菜市場買菜?

張學勤:是啊!我長期都是這樣。

路人:嬢嬢您真棒!

張學勤:這樣生活的好不好啊,陽不陽光?

路人:你就是我的榜樣!

國道212線甘肅文縣段道路全部搶通 主城區供電、通訊已經恢復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孟永輝 張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21日中午,國道212線進入甘肅文縣縣城的南北兩線道路全都搶通,各支搶險隊伍和救援物資源源不斷運入文縣災區。目前,主城區排洪清淤加緊進行,供電、通訊已經恢復,救災重點轉向偏遠鄉村。

文縣城關中學是當地設立的集中安置點之一,安置著周邊鄉鎮村社的兩百七十多名受災群眾。記者剛走進教學樓,二樓就傳來陣陣歌聲。城關幼兒園的老師楊潔,正在教十多個孩子一首名為《讓愛傳出去》的歌曲。

楊潔:我們的家園受到了泥石流和暴雨的自然災害和地質災害,救援隊和人民子弟兵還在支援我們,我就想我們也只能用我們自己的能力,首先來看護孩子,讓孩子們去除他們心中的陰霾,讓他們感受到快樂,不再害怕,通過這首歌,想把這份溫暖的正能量傳遞出去,把愛傳遞出去。

而在城關中學對面的白水江畔,儘管淤泥還能沒到腳腕,但當地幹部群眾正和前來救援的各路救援隊員趟著泥漿,清淤排澇。文縣團委工作人員楊靜說,他們組織了六百多名青年志願者,參加包括清理淤泥在內的多項工作。

楊靜:我們團縣委想帶領這些青年志願者,想讓我們縣城早日恢復以前美麗的面貌。

文縣常務副縣長張小虎說,截至21日,所有失聯鄉鎮已經全部取得聯繫,目前沒有接到新的人員傷亡的報告。

張小虎:把生活用品組織黨員、青年突擊隊,採取人背馬馱的辦法,儘快送到受災群眾的家裡。

首支「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全員抵港 共60名隊員

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繼8月初首支「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的10名先遣隊員抵港後,其餘50名隊員21日下午也來到香港。隊員將按照香港特區政府的安排,從9月1日開始開展檢測工作,預計兩周內完成檢測任務。

相關焦點

  • 2020-05-2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央視快評:匯聚起決戰決勝的強大信心和力量——寫在全國兩會開幕之際央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本臺播發央視快評《匯聚起決戰決勝的強大信心和力量——寫在全國兩會開幕之際》。
  • 2020-12-3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新華社播髮長篇通訊《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全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綜述》 央廣網北京12月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新華社12月2日播髮長篇通訊《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全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綜述
  • 2020-8-1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大力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央廣網北京8月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8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題目是《大力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央視快評】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央廣網北京8月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本臺播發央視快評《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2020-12-1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習近平給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引發強烈反響 央廣網北京12月1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和全社員工中引發強烈反響。
  • 2020-11-17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決落實黨中央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決策部署央廣網北京11月1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11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題目是《堅決落實黨中央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決策部署》。
  • 2020-7-1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改革創新最大的活力蘊藏在基層和群眾中間,對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強鼓勵和引導,讓新生事物健康成長,讓發展新動能加速壯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列席會議。特別策劃: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2020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的日子。
  • 2018-4-25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王岐山會見巴基斯坦外長阿西夫 央廣網北京4月25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家副主席王岐山24日在中南海會見巴基斯坦外長阿西夫。朝鮮發生重大交通事故 外交部:感謝金正恩委員長親赴慰問、看望 央廣網北京4月2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22日夜,朝鮮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導致32名中國公民和4名朝鮮公民遇難。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專程赴中國駐朝鮮大使館表達慰問之情,到醫院看望中國公民。
  • 2017-10-6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28年如一日,徐根保用自己的青春和奉獻詮釋著醫者仁心的內涵。徐根保: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不再「談麻色變」,讓麻風病患者感受到和普通人一樣的幸福。首輪中美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央廣網北京10月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當地時間4號,首輪中美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在華盛頓舉行。
  • 2018-09-13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訪問「海洋」全俄兒童中心央廣網符拉迪沃斯託克9月13日消息(記者劉會民 潘毅 張筱璇)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同俄羅斯總統普京一起訪問「海洋」全俄兒童中心。
  • 2018-9-1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出席中俄地方領導人對話會 央廣網符拉迪沃斯託克9月12日消息(記者潘毅 劉會民 張筱璇)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11日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出席中俄地方領導人對話會。
  • 2020-11-22 新聞和報紙摘要簡訊
    2020-11-22 09:00:33 來源: 央廣網 舉報
  • 2020-9-22 新聞和報紙摘要簡訊
    在中秋、國慶節小長假即將到來之際,文化和旅遊部近日整合全國鄉村旅遊資源,集中向社會推出300條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重慶、四川、貴州、雲南4省市高級人民法院籤署協議,共建長江上遊跨區域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從多方面展開協作,協調解決長江上遊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重大事項,破除區域限制和地方保護,形成協同共治的環境司法保護新格局。
  • 2020-09-19 新聞和報紙摘要簡訊
    國家稅務總局9月18日推出4項優化納稅信用服務和管理措施,進一步擴大納稅評價範圍,調整納稅信用起評分的適用規則,提高了企業評為優秀或良好信用級別的可能性,並增加納稅信用評價前指標覆核機制。新措施將從11月1日實施。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在福建舉行,多位航天領域的權威專家和青年學者圍繞載人航天發展、北鬥導航系統建設、探月工程規劃等多項內容進行探討。
  • Arxiv網絡科學論文摘要11篇(2020-08-05)
    我們使用來自NASA GEOS-CF模型的信息驅動的機器學習算法來評估來自46個國家/地區的5,756個觀測點的二氧化氮(NO 2 )和臭氧(O 3 )的變化到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NO 2 的減少與COVID-19限制的時機和強度有關,範圍從受嚴重影響的城市(例如武漢,米蘭)的60%到幾乎沒有變化(例如裡約熱內盧,臺北)。
  • 2020-11-8 新聞和報紙摘要簡訊
    廣東省近日發布,將新增通用機場布點48個,到2035年建成57個通用機場,服務覆蓋所有縣級行政單元,機場密度和通用航空運營服務能力接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六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發揮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風向標」作用,積極助力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是本屆評選的一大亮點。
  • Arxiv網絡科學論文摘要17篇(2020-08-10)
    Carley摘要: 從陰謀論到假藥和假治療,COVID-19成為在線傳播錯誤信息的溫床。確定在線解密和糾正錯誤信息的方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Santia, Asta Zelenkauskaite, Jake Ryland Williams摘要: 近年來,在社交媒體帖子(尤其是推文)中,無論是評論還是越來越多的新聞來源,都包含在數字新聞故事中,這已成為家常便飯。為了深入研究這種現象,有必要從新聞發布者和社交媒體平臺上進行強大的大規模數據收集。
  • Arxiv網絡科學論文摘要22篇(2020-08-04)
    Salim摘要: 精心設計的警察巡邏路線設計對於在社區中提供社區安全至關重要。先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利用歷史犯罪數據預測犯罪事件。很大程度上研究了從基於位置的社會網絡或籤到中收集的大規模機動性數據和興趣點(POI)數據用於設計有效的警察巡邏的情況。鑑於現實生活中有多名警務人員在值班,這使問題更難以解決。
  • 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2019年報紙出版營收576億元,網絡新聞用戶...
    編者按:中國記協近日發布了《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報紙規模確呈縮減趨勢,首先,全國共出版報紙1851種,較2018年降低1.1%,保持相對穩定。而總印數和總印張分別為317.6億份和796.5億印張,分別降低5.8%和14.2%,該項數據表明,報紙的「厚報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
  • 2020-9-7 新聞和報紙摘要簡訊
    國際簡訊: 「國際軍事比賽-2020」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閉幕。我軍6支參賽隊共斬獲4個單項第一、4個團體第二、2個團體第三,在國際賽場上展示了中國軍人的實力和形象。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26763217例,死亡病例達到8766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