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先生那麼牛,為何世人總是記住東坡肉,而記不住他的詩和詞?

2020-12-04 文眼看世界

不少評論家認為,蘇軾是個樂天派、道德家、散文家、畫家、書法家、詩人,同時還是人生的良師益友、釀酒師、工程師、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的秘書、對民眾關心的慈悲家。在政治上他堅持己見,不畏權勢;在個人性格上,他生性詼諧愛開玩笑,內心豪放從容。如此這般,蘇軾就算不能稱作一個完人,那作為人生的贏家絕對是足夠了。

但光陰流轉,歲月無常,到了現今這個物慾的世界,人們卻越來越記不住這位人生大家了,很多現代人之所以能夠記住他,全都是因為吃,即東坡肉或東坡肘子。鑑於此,哲學詩畫覺得有必要重溫下古人的經典,重新憶起東坡先生的才華和意氣,以便給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增添些文化情懷和遐想空間。

蘇東坡一生,從杭州起任,經密州、徐州、湖州、黃州、常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最後仙逝於常州。期間多次於各地往返京都,所去多地為謫貶。

按一般世俗的理解來看,蘇東坡一生坎坷多舛,飽經憂患榮辱,但我們很少看到他的怨和恨,對於人生的諸多挫折和變故,他並沒有變得尖酸刻薄,失去本真意志。相反,他的人性變得更加溫和敦厚,浩然之氣在他的詩文書畫間更加肆意蕩漾,從這些看,蘇東坡不愧為一個大家。

1,人生的困頓和奔波

比如在密州,蘇東坡在最難過的日子裡寫下了最好的詩歌。雖然內心很難過、鬱悶,但詩詞中卻沒有抱怨和憤慨,只有安詳平和與順時知命的心境。思念第一任妻子王弗,蘇東坡寫下《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比如在黃州時,一次夜遊,在江上小舟中飲酒,夜晚天空極美,蘇軾一時興起,唱詞一首: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竟引起他順江逃走的謠言,太守去查,見他在住處臥床未起,鼾聲如雷。見此後太守才消除了顧慮,因為沒有皇上的聖旨,太守也就不敢對蘇軾動手。於是,他就在那蠻荒之地開山種田,植樹桑麻。

這種解脫自由的生活,使得蘇軾的詩詞更加大氣和灑脫。對於一個看淡官場、盡享田園生活的高人,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而最能體現蘇東坡的氣魄與豪情的是他那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2,與王安石的文化結緣

蘇東坡一生的顛沛流離,與宋朝的另一位文人息息相關,王安石。他們在歷史洪流中狹路相逢,伴隨著宋朝命運的跌宕起伏。

王安石變法八年,百姓遭塗炭不止八年,變法失敗之後是長期慘烈的當權派與反對派的黨政之爭。那場政爭悲劇之發生,一個人個性上的缺點是重要起因,王安石不能接受忠言,不願承認自己犯錯。也因此,變法的餘孽大大動搖了宋朝的根基,不可逆轉。王安石的固執個性,鑄成民之難,國之殤。

王下野以後,蘇東坡去看他,與他討論詩與佛學。一次,蘇東坡對王安石說:「我另有一些話要跟你說。」王安石立刻臉上變色道:「你要提起往事?」蘇東坡說:「我要說的是國事。」然後他力陳由王安石引發的戰事、對讀書人的迫害。王安石先是煩躁,之後不語。

蘇軾的曠達與赤情,由此可見一斑。

這種性格的體現還有一例。愛妾朝雲得一子,蘇東坡想自己半生流離,愛子情深,寫到: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可惜這個兒子只長到三歲,在他去貶謫之地的途中夭折。

而最能體現蘇軾情感細膩和曠世才華的是他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3,文人與政治的矛盾和糾結

讀書人能用別的方法謀生,最好不要做官,蘇東坡的一生際遇既如此。可個人的命運總是脫離不了他所處的時代,才情橫溢的一個人,不走仕途,出路何在?一入仕途,便身不由己,想退,都不行。蘇東坡後半生多次拒做京官,只想於一清淨地聊生,皆不能如願。

但蘇東坡厲害的是,他有能力讓他的鬱悶與苦惱在詩中以別樣的灑脫自然呈現,不迴避,入心以後,也可流於山水風物。

比如,他的這首《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何等的俏皮,靈氣!禪性思維表現得如此舉重若輕。

關於禪和佛,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來認識東坡——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吃虧的倒是大才子蘇東坡。

這個故事雖然彰顯了佛印的智慧,但是據說後來蘇東坡從中很快就悟出了道理,可見他的真性情佛印也是很喜歡的,不然何來這麼精彩的對話和故事?

4,歷史地位以及東坡肉

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是由於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不移;二是由於他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其人品道德構成了他名氣的骨幹。

以上兩項的彼此成全,促就了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蘇東坡。風骨與才華、豪放與灑脫、道德和真性情等,這些品質的形成最終塑造出了一個有德有才、有血有肉的真人風範。

而現在的人之所以記住東坡,很多是因為一道美食——東坡肘子或東坡肉,這不知道是蘇軾的悲哀,還是我們時代的可笑之處。

所謂才華橫溢,不過於東坡的真美詩詞。所謂人間洞察,不過於東坡的慧眼歷練;所謂浩然之氣,不過於東坡的既入世又出世、既求真又求善的曠達精神。

希望你我都能記住東坡,記住他的豪放與真性情,記住他帶給我們的詩詞之美和人生智慧,而不是那道僅僅滿足口舌之欲的菜名。

相關焦點

  • 東坡自謂「饞太守」_揚州網
    都說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大詩人蘇東坡(1037一1101)是個美食家,曾親自動手烹飪的紅燒肉,被世人謂之「東坡肉」
  • 古代的東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
    現在把這盤肥肉端走,換一道東坡肉上來,奇蹟出現了。那些厭惡肥肉和恐懼肥肉的朋友,突然之間就變得毫無抵抗力了。試著想像一下。那道東坡肉,方方正正,塊壘分明,每一塊都切得恰到好處,每一塊都是五花三層,每一塊都閃著紅光,像切開的玉石,像雕成的瑪瑙。更要命的是,這些瑪瑙還是軟的,軟糯,彈牙,飄著濃鬱的香味兒,讓人忍不住就想夾起一塊放進嘴裡。唔?一點兒都不膩呀,明明很好吃啊。
  • 一塊肉摘得大獎:東坡肉和文創的碰撞
    肥膩、軟糯、香甜......這是當我們提到東坡肉時,腦海中自然而然出現的印象。東坡肉是我國傳統美食之一,風靡大江南北,讓無數食客流連忘返。但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的三位研二學生,銀連桐、黎麗蓮萍和周末卻另闢蹊徑,不是「吃」而是「看」,讓東坡肉和文創設計碰撞出新的火花。
  • 專升本備考英語單詞總是記不住怎麼辦?快速記英語單詞的方法
    專升本英語需要積累的詞彙量比較多,很多同學在備考專升本英語的時候感到頭疼,不知道怎樣才能記住英語單詞,英語單詞記不住怎麼辦?題目要求的是寫一封關於組織以城市交通為題的辯論賽的信給史密斯先生,要求不難,但發現許多專升本er卻在debate上栽了跟頭:要麼視debate而不見,直接寫城市交通如何如何;要麼將debate誤當成「debt(債務)」。
  • 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實下半句才是重點,為何無人提起?
    蘇軾在文學史上具有著極高的地位,被後人們稱為「千古一東坡」,這主要是因為他的詞寫得非常好。作為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蘇東坡,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足以讓無數的後人,隔著漫漫歲月的長河,也看到蘇學士那雄姿英發的身影。
  • 蘇東坡「記睡詩」:顯「樂天派」本色
    東坡愛眠,想不入詩也難,諸如「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試院煎茶》);「要識熙熙不爭競,華胥別是一仙鄉」(《次韻張甥棠美晝眠》);「食罷茶甌未要深,清風一榻抵千金」(《佛日山榮長老方丈五絕》之四),不時可見。  東坡還有一首《醉睡者》:「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先生醉臥此石間,萬古無人知此意。」被紀昀斥為「俚句」,似可反證紀昀不解睡意。
  • 蘇軾在雨中所寫的的詞,短短4句話,是什麼讓林語堂看後讚不絕口
    在被貶黃州的第三個春天,東坡先生去不遠處看新置的田地,結果路途中,天空下起了大雨。隨從拿著雨具先行離開。東坡先生和同行都被雨淋的渾身溼透了,大家滿是狼狽,只有東坡先生在後面慢慢的走著,仿佛很享受這突如其來的大雨。
  • 英語單詞總是記不住,那是沒掌握方法,用對方法讓你牢記單詞
    有的學生說是背課文,看見拗口的文章就頭疼;有的學生說是做物理題,物理難,難於上青天;有的學生說是記單詞,總是停留在單詞表的A列,背了忘、忘了背。確實,在學習當中,一個比一個難,沒有最難,只有更難。在小學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學英語,記單詞,可是到了高中,仍然有很多單詞記不住。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
  • 蘇軾本身已經夠慘了,那他又是怎麼給劉景文打雞血的呢?
    所以,當他發現自己的政見和王安石有頗多爭議時,他知道,是時候離開了。於是,蘇大文豪的貶絀之旅就此開始……雖然這個事業一直起起伏伏不太順利,但這個蘇大文豪的生活情趣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眾所周知,蘇軾好吃,著名的東坡肘子東坡肉就是取自他的字:東坡。
  • 蘇軾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在中國古代,詩和詞都是古人用來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因為有出色的才學,所以古時候的許多詩人能夠出口成章,留下一些如今還朗朗上口的經典作品。在古詩許多的體裁中,迴文詩是一種比較獨特的體裁,簡單來說,迴文詩就是利用漢語詞序的迴環往復來作成一首詩,也稱作「回文體」。
  • 大廚教你東坡肉正宗的做法,出鍋香糯而不膩口,步驟簡單明了
    東坡肉許多人都非常熟悉,但是吃過的人肯定非常少?它在浙菜、川菜、淮揚菜中都有它的身影,因為流傳廣泛,所以烹飪的方法也都大不相同,有的油炸、有的直接燜,甚至有的以蒸為主,都各有各的特色。而烹飪這道菜總體並不是多麼複雜,但是且需要一定耐心,其實東坡肉的做法和紅燒肉有些類似,要慢燉為主,但是從細節方面說卻又大不相同。同時出鍋的味道主要以鹹甜為主,老遠看去那顏色就十分誘人,讓人口水直流。那麼這時候肯定有許多人好奇了,既然東坡肉這麼好吃,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其實烹飪東坡肉的做法並不複雜,但是對於廚師基本功要求特別高。
  • 總是記不住人的長相人的臉:就是患有臉盲症
    以前總是鬱悶,為什麼老是記不住人的長相呢?是啊!很多人,只見一次面,人家記住了你。就像三年前和一個八十多歲老人家吃了一頓飽飯,結果今天老人拉住我的手,就說出了我的名字,要知道,今天這個老人已經88歲了。
  • 跟著東坡去旅行:東湖,鳳翔之眼
    在任期間,他勤政愛民,剛直擔當,雖自謙「日夜精勵,雖無過人,庶幾寡過」(《鳳翔到任謝執政啟》),但改革衙制、祈雨賑災、修疏東湖等眾多實績,卻在百姓間實實在在贏得了「蘇賢良」的口碑。儘管鳳翔作為贏秦創霸之區,始皇加冕之處,秦文化影響根深蒂固,老百姓對蘇軾的偏愛卻從來不曾減少。鳳翔東湖古稱「飲鳳池」,相傳周文王元年,瑞鳳飛鳴過雍,在此飲水而得名。
  • 這首詞的開頭成為千古名句,但是,能記住全詞的人卻是很少
    詩以唐代最有名,而詞以宋代最為出名。而提起宋詞就不得不說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之中寫了很多的詩詞,像《水調歌頭》裡面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念奴嬌 赤壁懷古》裡面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等,都是我們所熟悉的。
  • 蘇東坡喝了一杯茶,隨手寫下這首詩,結尾7字卻被傳誦了千年
    東坡先生滿肚子墨水,經典名句經常是信手拈來,隨隨便便就流傳千古,其中就有這麼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詩率性灑脫,用詞簡單而精準,一下子寫出了人生的高境界,因此備受讚譽。東坡先生一生也經歷過無數坎坷,但他始終樂觀向上,無法左右生活,就把握好自己的心態,不讓愁緒籠罩心頭。正因為如此,他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時候,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 大名鼎鼎的蘇東坡,為何有人說他是寫詞的外行?
    說實話,蘇軾寫信給朋友的時候,內心一定沒有那麼強大瓷實。畢竟,詞,作為「言情」的「詩餘」,作為勾欄瓦肆的流行歌,作為文人士大夫「八小時」之外的消遣曲,從誕生到發展都有特殊的氛圍。更有甚者,已經撰文界定:詞,必須從美麗的女人櫻桃小口裡唱出才有味道。男人嘛,就免了吧!實際上,詞,也是這麼按部就班的流轉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