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肉摘得大獎:東坡肉和文創的碰撞

2020-12-03 錢江晚報

肥膩、軟糯、香甜......這是當我們提到東坡肉時,腦海中自然而然出現的印象。東坡肉是我國傳統美食之一,風靡大江南北,讓無數食客流連忘返。

但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的三位研二學生,銀連桐、黎麗蓮萍和周末卻另闢蹊徑,不是「吃」而是「看」,讓東坡肉和文創設計碰撞出新的火花。他們以東坡肉為元素,設計了主題為「鄙人不胖,只是健碩」的文創產品,希望能夠幫助人們擺脫「body shame」(身材羞辱)的社會偏見,重拾對美食的熱愛,

這個項目參加了中國目前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非遺文創主題公益活動,2020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第二屆非遺文創專題評選,並獲得綜合組佳作獎。

臨時改變,美食是文創的盲區

評選分成了命題組和綜合組(非命題組),命題組必須設計有關貴州非遺的文創。團隊最初只有兩個同學,準備參加命題組比賽。

「當時我們本來想以仰阿莎,一個苗族的神話故事為主題,設計一個繪畫長卷。」周末,團隊主創之一,打開了原本準備的初版ppt:「當時的想像是把這個繪畫長卷分成九個畫面,包裝成一套九隻塑料瓶,讓顧客能夠了解這一段傳統故事,就像旺仔的包裝上有56個民族。」

但不久,他們就意識到這很難實現,而且,不夠有亮點,市場可行性和競爭力也比較弱。

於是團隊大膽改變計劃,決定以美食為切入點,設計文創。

「這是一個設計盲區,」周末介紹,「我觀察了很久,發現非遺美食很少作為文創設計重點,從這個方面切入的話會比較新穎。」

最初的非遺美食備選不止東坡肉,但最終確定是考慮到它的高知名度和悠久歷史,以及大家都在杭州,都很熟悉這道美食。

而東坡肉和body shame(外貌羞辱)的連接,則來自團隊中唯一的女生,黎麗蓮萍。她說自己生活中不喜歡吃這麼肥膩的東西,很容易長胖。於是大家就開始討論美食和身材的關係,提出東坡肉和近年來熱議的社會議題body shame能否結合在一起。

「確定了這樣的主題後,我們的思考就很有邏輯,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改變主題時,他們離截稿時間只有短短兩周了,但因為設計思路非常清晰,加上新成員銀連桐的加入,他們依然比較從容地完成了整個作品。

「心頭肉」「蔥錢」和「半永酒」

確定了東坡肉和body shame的連接,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用設計表達他們的想法。

首先是改名字。他們先設計並繪畫了整個東坡肉的製作流程,然後進行具象的抽離,把單個元素剝離出來,再把原本的名字改成更可愛的名字。比如肥肥的五花肉,他們就改成了「心頭肉」,因為黎麗蓮萍說,吃下去的每一塊肉都是心頭肉;還有大蔥改名為「蔥錢」,黃酒改名「半永酒」,借用諧音梗等等。

除此之外,他們還藉助設計,把畫風可愛的各個元素和生活用品結合起來,比如畫了五花肉的手提袋、印著薑片的胸章、繪上了東坡肉製作流程的掛曆等等。為了得到年輕人的喜愛,團隊採用了黎麗蓮萍的意見,在進行元素設計繪畫的時候更凸顯其可愛的一面。他們希望,人們能把食物的設計放在身邊,慢慢地消除對食物的恐懼厭惡,跳出body shame的怪圈,不拘泥於社會偏見,以更輕鬆的心態接受美食。

周末介紹,檯曆不只是封面有圖畫,他們按照準備食材——處理食材——醃製過程——放入容器——烹飪火候——出鍋六個流程為一組做了不同的頁面;除此以外,他們還根據科學健身的理論,每周設定了一個吃肉日,貼上東坡肉的小貼紙。貼紙是隨檯曆贈送,按照每個月四張的數量來提供的,食客可以自己選擇放縱的一天,避免長期節食導致身體各項機能的下降。

「能拿獎就已經實現預期了。」周末笑談,獎項肯定了他們的設計思路和設計能力,讓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獨立設計作品的,給了他們很大的鼓舞。

除此之外,他們還藉助設計,把畫風可愛的各個元素和生活用品結合起來,比如畫了五花肉的手提袋、印著薑片的胸章、繪上了東坡肉製作流程的掛曆等等。為了得到年輕人的喜愛,團隊採用了黎麗蓮萍的意見,在進行元素設計繪畫的時候更凸顯其可愛的一面。他們希望,人們能把食物的設計放在身邊,慢慢地消除對食物的恐懼厭惡,跳出body shame的怪圈,不拘泥於社會偏見,以更輕鬆的心態接受美食。

周末介紹,檯曆不只是封面有圖畫,他們按照準備食材——處理食材——醃製過程——放入容器——烹飪火候——出鍋六個流程為一組做了不同的頁面;除此以外,他們還根據科學健身的理論,每周設定了一個吃肉日,貼上東坡肉的小貼紙。貼紙是隨檯曆贈送,按照每個月四張的數量來提供的,食客可以自己選擇放縱的一天,避免長期節食導致身體各項機能的下降。

「能拿獎就已經實現預期了。」周末笑談,獎項肯定了他們的設計思路和設計能力,讓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獨立設計作品的,給了他們很大的鼓舞。

(內容來源:浙江大學人民號)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古代的東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
    現在把這盤肥肉端走,換一道東坡肉上來,奇蹟出現了。那些厭惡肥肉和恐懼肥肉的朋友,突然之間就變得毫無抵抗力了。試著想像一下。那道東坡肉,方方正正,塊壘分明,每一塊都切得恰到好處,每一塊都是五花三層,每一塊都閃著紅光,像切開的玉石,像雕成的瑪瑙。更要命的是,這些瑪瑙還是軟的,軟糯,彈牙,飄著濃鬱的香味兒,讓人忍不住就想夾起一塊放進嘴裡。唔?一點兒都不膩呀,明明很好吃啊。
  • 彭實戈摘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20未來科學大獎今天(9月6日)公布獲獎名單。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評語稱,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彭實戈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領域中做出了奠基性和開創性貢獻。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
  • UNSW科學家摘得生物醫學科研大獎
    UNSW科學家摘生物醫學科研大獎,來看看這位厲害的人物吧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科研人員最近捷報連連。我們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劉國珍副教授,憑藉新一代癌症免疫療法——「炎症晶片」技術,摘得2020年度喬治娜·斯威特定量生物醫學女科學家獎!為我們酷颯的科研女神點讚。
  • 獎金100萬美元,盧柯摘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20未來科學大獎今天(9月6日)公布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摘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評語稱,獎勵他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映美傳媒獲三聲峰會四項大獎,高銳談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的「碰撞與...
    映美傳媒獲三聲峰會四項大獎,高銳談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的「碰撞與交融」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1-20 13:20:16 映美傳媒共摘得四項大獎——公司獲「年度文娛增長公司」獎,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COO高銳獲「年度青年製作人」獎,《少主且慢行》獲「年度創新劇集」獎,《封神榜·妖滅》獲「年度網絡電影」獎。
  • 8款分析儀器最終摘得2020 「R&D 100 大獎」
    儀器信息網訊 日前,R&D Magazine雜誌公布了2020年R&D 100大獎最終獲獎名單。在21款強勢入圍的科學儀器中,來自安捷倫、ELDICO、Keyence、MilliporeSigma、珀金埃爾默、賽默飛世爾、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8款儀器最終摘得大獎,獲獎產品涉及光譜、電鏡、色譜、基因測序等領域。
  • 大廚教你東坡肉正宗的做法,出鍋香糯而不膩口,步驟簡單明了
    而烹飪這道菜總體並不是多麼複雜,但是且需要一定耐心,其實東坡肉的做法和紅燒肉有些類似,要慢燉為主,但是從細節方面說卻又大不相同。同時出鍋的味道主要以鹹甜為主,老遠看去那顏色就十分誘人,讓人口水直流。那麼這時候肯定有許多人好奇了,既然東坡肉這麼好吃,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其實烹飪東坡肉的做法並不複雜,但是對於廚師基本功要求特別高。
  • LiSA摘62屆日本唱片大獎感慨落淚 BTS獲特別國際音樂獎
    「第62屆日本唱片大獎(日本レコード大賞)」昨日(30日)晚間舉行,本屆大獎由演唱《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的主題曲《炎》的LiSA拿下,韓國人氣男團防彈少年團(BTS)也獲得「特別國際音樂獎」,並帶來演出。
  • 東坡先生那麼牛,為何世人總是記住東坡肉,而記不住他的詩和詞?
    但光陰流轉,歲月無常,到了現今這個物慾的世界,人們卻越來越記不住這位人生大家了,很多現代人之所以能夠記住他,全都是因為吃,即東坡肉或東坡肘子。鑑於此,哲學詩畫覺得有必要重溫下古人的經典,重新憶起東坡先生的才華和意氣,以便給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增添些文化情懷和遐想空間。
  • 6款東坡肉新做法!肥而不膩口,鹹裡帶點香,汁濃肉厚,簡單易做
    哇哢哢哢,今晚吃東坡肉。自己做得就是香,肉切的大塊大塊的,筷子一夾就斷,外表油亮滑嫩,色澤鮮豔,一口塞進嘴,真是大大的滿足。肥肉入口即化,香而不膩味,令人回味無窮。不枉我燉了3個小時。好吃得不要不要的,煮友的食譜就是贊。第1款臺式東坡肉滷到透亮入味的豬皮,仍保有Q彈的口感,卻不會過於軟爛。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摘得月桂獎
    其餘獎項則分別被六名行業精英和二企業家捧走。  同時奪得技術先鋒獎的還有中航工業陝飛、運8系列飛機總設計師、副總經理歐陽紹修;攜手合作獎則被中航工業飛機公司和FA C C公司共同摘得;飛行精英獎得主是中國航空集團總經理邢彥修;英雄無畏獎獲得者是空裝駐沈飛試飛大隊大隊長李國恩和總參陸航部副部長,少將袁繼昌;領導卓越獎得主是中航工業黎明原總經理,中航工業發動機公司總經理龐為。
  • 深圳人工智慧應用創新服務中心摘得這個世界級大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虹辰在2020年11月18日的全球智慧城市大會頒獎禮上,深圳人工智慧應用創新服務中心(英文名稱AI-HUB(SZ))摘得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賽區-包容與共享城市獎項桂冠,成為中國首位該獎項獲得者
  • 屠呦呦之後,國人還有誰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和莫言獲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屠呦呦獲得「美國的諾貝爾獎」拉斯克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她,在國內她也和一些同行關係搞得比較遭,連院士都評不上。當屠呦呦獲得了2011年的拉斯克獎後,有一些人才意識到屠呦呦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拿到了諾貝爾獎,業內人士並沒有覺得有什麼意外。
  • 山上比肉還好吃的蕨菜已經長出來了,快點回家摘蕨菜啦
    山上比肉還好吃的蕨菜已經長出來了,快點回家摘蕨菜啦大家好,我是三農小胖,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今天我們介紹的這種野菜非常常見,但是每年也就是這段時間才有得吃,所以喜歡吃蕨菜的趕緊回家摘了,在過段時間就老了。
  • 二十六割年肉:如何買到一塊上好年肉?
    人們會殺掉自己家養的豬,或者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準備過新年。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但是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成為了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割肉、燉肉仍然是這一天最重要的一項技術活!所以今天吃貨妹就來和你聊聊現代過年「割肉、燉肉」的那些事兒~1 、如何才能「割到一塊好年肉」呢?
  • 文娛快訊|奉俊昊導演《寄生蟲》助韓國首次摘得金棕櫚,《寂靜之地2...
    坎城電影節落幕,奉俊昊《寄生蟲》助韓國奪得首個金棕櫚獎第72屆坎城電影節落下帷幕,奉俊昊《寄生蟲》助韓國奪得首個金棕櫚大獎,達內兄弟擒獲最佳導演獎,昆汀《好萊塢往事》則顆粒無收。韓國導演奉俊昊憑藉新作《寄生蟲》奪得第72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摘得金棕櫚。
  • 文創美食,從味蕾深入心靈
    與其他文創產品相比,文創美食更接地氣,受眾更加廣泛,也因此而成為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的又一創新手段。縱觀當前比較受歡迎的文創美食,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偏重於「形」,也就是把文物的獨特器型複製為美食的外觀。比如「如意糕」以「乾隆御題如意」的端首為主體造型,表面淺浮雕兩條水中跳躍的鯰魚;「四羊方尊」巧克力的造型則來自於商朝晚期青銅禮器。
  • 小學生發明無線實物投影儀 摘全國科技創新大獎
    原標題:北小學生一發明摘全國科技創新大獎 來自北京東路小學六(3)班的學生鄧介銘,因為有不少小發明,被同學們稱為「小小發明家」、「科學院小院長」。近日,他又憑藉他的小發明「可攜式無線實物投影儀」獲得「中國科技館創意獎」,該作品還獲得了2014年「全國第29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 空體沸騰生活節,屬於成都文創的盛會
    在成都市新一輪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武侯區確立了「文創武侯
  • 趕一場文創的市集
    清末文人慶餘在竹枝詞裡寫成都一年十二個月都有主題市集,排得滿滿當當:「一月燈市、二月花市、三月蠶市、四月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寶市、八月桂市、九月藥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成都人對趕場的熱情已經延續了上千年,如今,逛各種文創集市已成為成都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