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東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

2021-01-15 齊魯壹點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很多朋友都不愛吃肥肉,因為肥肉不僅在口感上有些膩,而且意味著高熱量、高膽固醇,意味著高血脂、高血糖和體重超標。一大盤肥肉放在面前,冒著熱氣,泛著油光,甭說吃,光是看上一眼,似乎就能讓人卡路裡飆升。

現在把這盤肥肉端走,換一道東坡肉上來,奇蹟出現了。那些厭惡肥肉和恐懼肥肉的朋友,突然之間就變得毫無抵抗力了。

試著想像一下。那道東坡肉,方方正正,塊壘分明,每一塊都切得恰到好處,每一塊都是五花三層,每一塊都閃著紅光,像切開的玉石,像雕成的瑪瑙。更要命的是,這些瑪瑙還是軟的,軟糯,彈牙,飄著濃鬱的香味兒,讓人忍不住就想夾起一塊放進嘴裡。唔?一點兒都不膩呀,明明很好吃啊。吃完一塊,又夾起一塊。要是旁邊還有一大碗熱騰騰的白米飯,那就更妙了。東坡肉最能下飯,沒有東坡肉,你最多吃一碗。有了東坡肉,你恨不得吃三碗!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這,就是東坡肉的威力。

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東坡肉並不是這個樣子。

讓我們把歷史的指針撥到清朝。清朝大臣梁章鉅在許多地方都做過官,吃過天南海北的美食,也吃過東坡肉。他的評價是:「東坡肉這道菜名氣很大,味道普通,賣相更普通。肉塊大小不均,肥瘦不均,白煮加鹽,吃著太膩,各地廚子都能做,但都做不好。」你聽,清朝的東坡肉雖然也叫東坡肉,卻遠遠比不上現在的東坡肉。

我們再把歷史的指針撥到明朝。明朝文人沈德符是個官二代,生於北京,住在江南,去過陝西、嶺南和四川,也是吃遍天下的主兒。他吃到的東坡肉是什麼樣子呢?一大塊豬肉,不能改刀,撒上醬料,蒸到稀爛,然後用勺子挖著吃。沈德符說,這道菜是對蘇東坡的侮辱。

我們繼續穿越,穿越到蘇東坡的時代。蘇東坡流放黃州,俸祿斷絕,因為缺錢,買不起羊肉,只能買來豬肉,親自下廚,然後他留下那首短歌:「淨洗鐺(chēng),少著(zhuó)水,柴頭罨(yǎn)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它自美……」把鍋洗淨,少添些水,把豬肉放鍋裡,小火慢燉,別急著起鍋,火候到了,肉自然美味。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這首短歌是現存文獻中蘇東坡做豬肉的唯一記載,題目叫《豬肉頌》,在他另一本著作《仇池筆記》裡又叫《煮豬頭頌》。這說明蘇東坡的烹飪手法簡單粗暴,沒有蒸,只有煮,煮的可能還不是半肥半瘦的五花肉,而是豬頭。你能想像最原版的東坡肉其實只是煮豬頭嗎?如果把這樣的東坡肉端到你面前,你願意吃嗎?也許你願意,但肯定不會像吃現代版東坡肉那樣大快朵頤。

清朝的東坡肉,明朝的東坡肉,還有蘇東坡親自烹飪的東坡肉,都不是現代版的東坡肉。現代版東坡肉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應該是在清朝末年。

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的四川成都,廚師圈子裡以手抄本形式流傳一部烹飪手冊,叫做《筵款豐饈依樣調鼎新錄》,裡面清晰地記錄了改良後的東坡肉做法:將五花肉切成麻將塊,用細繩紮緊,煮後撈出,用醬油和黃酒餵透,最後上鍋,蒸到酥而不爛。

這才是我們現代人愛吃的東坡肉。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當然,現在東坡肉也分派系,川菜裡有東坡肉,杭幫菜也有東坡肉,做法上是有區別的。但不管哪個派系的東坡肉,都不是明朝和清朝的東坡肉,更不是蘇東坡在黃州發明的東坡肉。

既然東坡肉並不是蘇東坡發明的,那我們享用東坡肉的時候,還應該感謝蘇東坡嗎?

我的答案是,我們仍然要感謝蘇東坡。

首先,如果不是蘇東坡千年以來的影響力和輻射力,後世的廚師和美食家就不太可能在東坡肉這道菜上不斷改進,花幾百年時間把本來肥膩的肉塊打造成一道真正的美食。

其次,如果沒有蘇東坡的光環來加持這道菜,那它最多只能成為美食,而不能成為譽滿天下的名菜。

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

對一道名菜來說,文化寓意是很重要的。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人們本來對中餐一無所知,直到百餘年前晚清重臣李鴻章訪美,美國人的菜單上才湧現出那道「李鴻章雜碎」,緊接著又有了以晚清另外一位大臣左宗棠命名的「左宗棠雞」。

你可能不熟悉或者不喜歡李鴻章,但是在中餐走向世界這件事上,離不開李鴻章的文化標籤。同樣道理,在東坡肉走紅現代中國這件事上,更加離不開蘇東坡的文化標籤。

事實上,當我們品嘗東坡肉的時候,只要想起蘇東坡,只要想起蘇東坡的名篇《水調歌頭》或者《前後赤壁賦》,味蕾就會更加活躍,胃口就會出奇的好。這就是蘇東坡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大廚教你東坡肉正宗的做法,出鍋香糯而不膩口,步驟簡單明了
    東坡肉許多人都非常熟悉,但是吃過的人肯定非常少?它在浙菜、川菜、淮揚菜中都有它的身影,因為流傳廣泛,所以烹飪的方法也都大不相同,有的油炸、有的直接燜,甚至有的以蒸為主,都各有各的特色。而烹飪這道菜總體並不是多麼複雜,但是且需要一定耐心,其實東坡肉的做法和紅燒肉有些類似,要慢燉為主,但是從細節方面說卻又大不相同。同時出鍋的味道主要以鹹甜為主,老遠看去那顏色就十分誘人,讓人口水直流。那麼這時候肯定有許多人好奇了,既然東坡肉這麼好吃,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其實烹飪東坡肉的做法並不複雜,但是對於廚師基本功要求特別高。
  • 東坡自謂「饞太守」_揚州網
    其實,蘇東坡不僅愛吃「東坡肉」,他還愛一切美食,尤愛螃蟹,因為喜愛螃蟹味道的鮮美,他曾自嘲自己為「饞太守」。元祐七年(1092)二月,蘇東坡任揚州知州。到了揚州後,細心的東坡發現雖是豐年,但卻看不到農民豐年的喜樂。經過一番嚴密的實地調查,原來是因為賦稅過重,以致民不聊生,官吏還在不停催逼著「積欠」,難怪農民豐年全無喜樂之情。
  • 入川尋味之眉州東坡接風晚宴
    眉州東坡總裁梁棣和她的團隊昨天就到了成都,安排好了這次的行程,朋友們從北京、上海、青島、廣州、南京等地飛過來,匯合在一起,開始了一路訪珍尋味的旅行。落地成都,先去南堂館吃個飯。十幾個人吃的興高採烈,差一點就要得意忘形了。原因無他,就是好吃。涼粉、綠色毛血旺、魚香海參、甲魚等,吃過就忘不了。
  • 蘇軾:古代四大詩人之一,更是古今吃貨第一!每逢寫詩胖三斤
    他是古代四大詩人之一,卻也是古代吃貨之首,每逢寫詩胖三斤!他就是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了。可以說他是歷史上最有名詩人了,大家都愛他,就算沒讀過他那些膾炙人口的詩歌,也一定聽過他的詩詞改編成的歌曲,實在都沒聽過,也一定吃過跟蘇軾有關的美食!
  • 中國古代吃什麼肉,為什麼豬肉會逆襲成為我們餐桌上的主流肉食?
    一提到國外的美食,我們大多會想到牛排之類,而一說到中國美食,我們一般都會想到紅燒肉、水晶肘子、小炒肉等等,豬肉菜餚在我們整個中華飲食中的佔比是相當大。為什麼外國人多吃的是牛羊肉,而我們的主食肉類是豬肉呢?其實,豬肉成為中國的主食肉類的歷史非常短,以前我們主要吃的也是牛羊肉!
  • 老鼠肉是什麼味道的?陶喆:背部的肉比較嫩
    陶喆網易娛樂3月6日報導 近日,陶喆在某節目中中跟著貝爺去探險,不僅回到他的音樂啟蒙地洛杉磯,還挑戰了體力的極限,嘗試了老鼠肉的味道對此他發博感慨:「至於老鼠肉的味道…我就只能說人在勞累過後什麼都得吃。哈哈!一方面是真的太累了,但另一方面是貝爾的專業讓我很放心,他自己都說沒想到遇到這樣的大風雪,但貝爾真的是很專業也很敬業的一位專家。若有再一次的機會,我會雙手舉起願意跟隨他。但千萬要記住,老鼠背部的肉比較嫩。」在微博下面的評論中,貝爺現身誇讚他做得好,並鼓勵「永不放棄」,陶喆則回復「願意再一次接受挑戰」。
  • 6款東坡肉新做法!肥而不膩口,鹹裡帶點香,汁濃肉厚,簡單易做
    哇哢哢哢,今晚吃東坡肉。自己做得就是香,肉切的大塊大塊的,筷子一夾就斷,外表油亮滑嫩,色澤鮮豔,一口塞進嘴,真是大大的滿足。肥肉入口即化,香而不膩味,令人回味無窮。不枉我燉了3個小時。好吃得不要不要的,煮友的食譜就是贊。第1款臺式東坡肉滷到透亮入味的豬皮,仍保有Q彈的口感,卻不會過於軟爛。
  • 鱷魚肉到底是什麼味道?妹子試吃後得出結論!
    最近很多博主都在試吃鱷魚肉,然後我在網上看了下價格,打擾了!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吃鱷魚肉罐頭吧,就是這麼兩小罐,竟然賣我70塊,相當於一罐是35元!其實這也是我第一次吃鱷魚肉,聽說這個鱷魚肉蛋白質含量是很高的,脂肪又很少肉質又鮮美,適合我這種減肥中的妹子呀。
  • 東坡古道 千年銀杏 味道山鄉 梅甜湘溪
    杭州電視臺綜合頻道2020年7月4日播出  東坡古道,千年銀杏,味道山鄉,梅甜湘溪.湘溪村位於富陽區新登鎮
  • 雨究竟是什麼味道?
    不同的天氣有不同的味道,而嗅覺靈敏的人能夠分辨出這些味道。人們可以用鼻子嗅出大旱,也能聞到夏初的超級雷暴雨——事實上,乾旱過後的雨水味道要比平時更濃烈些。夏日的雨究竟是什麼味道?下面,我們來細細分解。1 噢,臭氧當狂風四起、烏雲翻滾、暴雨將至時,你聞到的第一種味道或許有些甜,也有些刺鼻。那就是臭氧(ozone)散發出的強烈而新鮮的氣味。
  • 陶喆談老鼠肉味道:人在勞累過後什麼都吃
    陶喆彈吉他陶喆與貝爺    新浪娛樂訊 近日,陶喆[微博]在《越野千裡》中跟著貝爺去探險,不僅回到他的音樂啟蒙地洛杉磯,還挑戰了體力的極限,嘗試了老鼠肉的味道。對此他發博感慨:「至於老鼠肉的味道…我就只能說人在勞累過後什麼都得吃。」雖然辛苦,但回憶裡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校園、GRAYSON』S(格雷森)樂器行的老闆和大學時最愛吃的烤雞店都帶給他很多感動和力量,他認為雖然體力消耗很大,但汲取到更多活力和衝勁。  評論中貝爺現身誇讚他做得好,並鼓勵「永不放棄」,陶喆則回復「願意再一次接受挑戰」。
  • 你吃過松鼠肉嗎?傳說松鼠肉的味道像雞肉,並帶有堅果的香味
    然而,松鼠肉還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這可能不是你所知道的。 松鼠肉在國內一般的餐館裡可能不是那麼容易找到,但在其他許多國家卻能夠找到吃松鼠肉的餐廳。 松鼠肉因其獨特的口味,在世界各地的許多飲食文化中得到廣泛接受。 那麼,松鼠吃起來是什麼味道? 人們為什麼要吃它呢?
  • 東坡文化火爆眉山 融合世界元素創新演繹古老歌謠
    「東坡藝術節已經舉辦到第八屆,有自己的傳統。我們和眉山的領導都想創新,共同提出了用更加世界化的語言傳播東坡文化的思路,共同選定了蘇軾最著名的代表作《明月幾時有》、《定風波》和《江城子》,引入國際化的表現形式加以重新的闡釋,希望能摸索出一條中國古代經典走向世界、成為當代青年流行的新路。這是一次令人興奮的嘗試。」
  • 古代八珍之一的大象肉,為什麼現在沒有人吃?不僅是為了保護生態
    炸灌腸還有一種食材,就是大象肉。大象出現的時間非常早,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生物之一,人們也曾經降服過大象,並且嘗過大象肉的味道。因此,清朝時期的八珍中,就有大象肉的記錄,所謂山八珍,就有熊掌、鹿茸、象拔、駝峰、果子狸、豹胎、獅乳、猴腦。
  • 五一宅家看「古代名人」直播首秀,哈哈躺著笑了一天了!
    今天就帶大家體驗一下「古代名人」版「直播秀」喜歡記得點關注小愛心啊~李白各位兄臺,今天我帶大家去桃花潭,據說那邊的酒好,還會有個特別邀請嘉賓來參加···兄弟們禮物刷一刷,一個超級火箭立馬為你作詩一首。蘇軾歡迎收看東坡帶你看美食,進來的朋友們把左上角關注點一點,點關注不迷路,來來來,今天給大家做東坡肉東坡肘子徐州蜜三刀。取大砂鍋一隻!先鋪上蔥!放入姜塊!再將豬肉皮面朝下!整齊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醬油!最後加入蔥結!蓋上鍋蓋!用桃化紙圍封砂鍋邊縫!置旺火上!燒開後加蓋密封!
  • 這個帥帥的科學記者為了弄清人肉的味道,從自己大腿上取了幾片肉...也是蠻拼的
    這次,他選擇了一個驚悚的科學話題:人肉吃起來到底是什麼味道?然後,他找了一幫同樣重口味的科學家來幫他做這項研究。他走進一個實驗室,見到科學家。當他說完來意後,科學家的內心也是崩潰的...看他的眼神是這樣的...
  • 燉肉時,記得加上兩味「香料」,不管什麼肉,味道立馬變好吃!
    而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因為肉類的味道非常的鮮美,而且做法也是極為多樣,能夠輕鬆駕馭煎、炸、炒、燜等多種做法。那麼在肉類那麼多的做法中,最常見也是最簡單的一種,肯定就是燉了,燉肉這種做法,可以讓食客吃到肉類的最原有的鮮美味道,而且也可以最大化的將肉類中的營養保存下來,利於人們吸收,不會輕易的浪費。而想要燉肉味道更好的話,有兩種香料是不能夠錯過的,所以下面就來看看它們的具體介紹吧!
  • 如果古代有直播間,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情呢?西門慶直接涉嫌違規
    如果古代也有直播間,那麼名人們會如何來做直播呢?會發生什麼樣的奇妙事情呢?腦補一下都很搞笑!1、戶外主播:武松如果武鬆開直播間,肯定是直播景陽岡戶外打野啦,想必肯定會圈粉無數。只是王婆來武二郎直播招呼大家去西門慶直播間,太過分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