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文』
艮下坤上謙亨,君子有終。
初六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 嗚謙,貞吉。
九三 勞謙君子,有終吉。
六四 無不利,揮謙。
六五 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上六 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
『譯文』
謙卦 象徵著謙謹。謙卦的卦象下單卦是艮,為山,為止;上單卦為坤,為地為順。內止知道抑制,乃謙也。只要謙虛地待人接物,做事必然亨通;然而只有君子才能無始也有終,虛心而識時務。
初六:凡君子都是謙而又謙,君子憑著這種謙虛的美德陶冶自己的修養,才可認涉越大江大山,並獲得吉祥。
六二:柔順中正是謙虛的美德,真正做到坦誠而光明磊落,不形諸於外,就能深得眾人的共識共鳴,必獲吉祥。
九三:能夠好終辛勞而不誇耀,功而不驕,並匡濟眾人。君子能保守這種美德,必獲吉祥。
六四:只要持守發揮謙虛的美德,處人行事便無往不利。
六五:本身雖不富有,但能以德服人,從而得到友鄰的擁戴。即使為了徵討侵略之敵,不得己使用了武力,也讓人折服。
上六:傳揚謙虛的美名,興兵徵伐,抵禦來犯之敵,都是為了顯示其德,力量和德分不開。而沒有功勞,又如何能顯謙。就是這個道理。

『解讀』
本卦通過「謙謙」、「鳴謙」、「勞謙」、「揮謙」等一系列概念,分析、闡述了謙虛的各個種類及其不同的效用。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只有這一卦六爻佔斷均為吉利,可見先人對于謙虛美德的讚賞與推崇。謙虛的本質不是退讓而是進取,其核心在於「裒多益少,稱物平施」。惟有平等,才有真正的和平環境,才能把謙虛這一美德發揚光大。謙虛必須出乎於內心,以事實為基礎,並且具有一定的原則性,否則就是虛偽,成為政治權術的騙人伎倆。
『經典實例』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唯有本卦是全吉。可見謙虛這一美德在我們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謙虛,並非消極的退讓,而是一種積極的作為,重心在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謙虛要有實質,否則就是虛偽。謙虛也必須與實力相結合,才能有作為。
西漢的文帝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敬重老臣陳平、周勃,得到了他們的大為輔佐。而陣平與周勃也互相尊重,爭讓相位。
一天,漢文帝升殿,未見陳平。太尉周勃說:承相生病,不能叩見皇上,請皇上原諒。退朝後,文帝換上便服去看陳平。陳平正躺在家裡看書,見漢文帝來了慌忙起身行禮。漢文帝急忙扶起,說:「聽太尉說你病了,特來看望,不知是否請過御醫診視?您年歲大了,有病可不能耽擱啊!」文帝一席話讓陳平非常感動。他覺得不能再隱藏下去了,便對文帝講了心理話:「皇上太仁慈了,我對不起皇上一片愛臣之心,我犯了欺君之罪啊!」原來陳平沒有病,稱病是不想當臣相,有意要把相位讓給周勃。

漢文帝非常理解陳平的心情,便同意陳平的請求立周勃為右丞相,位居第一,陳平左丞相,位列第二。
一次上朝,文帝詢情問周勃全國一天多少人判型,全年糧食有多少。周勃答不上,很是慚愧,無地自容。文帝又問陳平,陳平不慌不忙地說:「陛下要問判刑人數,我可去找廷慰,要問錢糧的出入,我可以找治粟內史,他們會告訴你詳細數字。」
文帝不高興地說,既然什麼事都有主管,要你們這些丞相管什麼用呢?
陳平毫不猶豫地回答:「每個人能力有限,不可能事無巨細,丞相的職責,上能輔佐皇帝,下能調理萬事,對外能鎮撫四夷及諸候,對內能安定百姓。還要管理大臣,使每個大臣都能盡己任。」
文帝見陳平講得有理,連連點頭,露出滿意的笑容。一旁的周勃如釋重負,十分配服陳平的能言善辯,感到自己必竟是個武夫,才幹在陳平之下。不久就假稱有病,向文常提出辭呈。
文帝也非常理解周勃,批准了辭呈,任陳平為丞相,不再設左丞相。陳平輔佐文帝,勵精圖治,促成了漢朝中興。兩位老臣虛己盈人,互相讓位,光彩照人。
《謙卦》講:一個人外表謙遜有禮,源自於內心真正的力量。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