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為何能堪比佛經?4句原文金言,道破天機

2020-12-03 墨易塵

《了凡四訓》並非一部佛學著作,但它的功德事卻不比任何一部佛經淺,因為此書奉行的是佛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佛教法印,不但勸人向善,還教會世人許多安身立命的道理。

古語云「賢達之人能安命也」,意思是說只有賢德良善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命運,從容處世。《了凡四訓》便是一本能令人成聖成賢的立世之書。最初此書乃是袁黃袁了凡先生所做的一部《誡子書》,是一本告誡子孫的醒世名篇,但因其問世後太過受人追捧,才改名為《了凡四訓》,接下來本篇總結此書中4條訓言與諸君拜讀,望能有處世之得悟。

一,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釋義:在這個黑白不分是非顛倒的混亂時代,能夠得以生存已實屬不易,所以莫要因自己有過人之處而蔑視別人的不足,別因為自己做了好事善事,而譴責他人不不當之處,也不要因為自己能力大而去嘲笑不如自己的人。縱使我們真的很有才幹,也要懂得收斂,虛懷若谷,別讓自己的才能成為攻擊別人的武器,這樣不但不利於自己的德行,還容易與他人結怨。

二,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釋義:做人一定要心存善念,發自內心的去做善事結善緣,這樣才是最為正大光明的信念,正確的念頭充滿內心,那麼邪惡的汙染自然無法侵蝕自己。就好像璀璨奪目的太陽掛在高空,魑魅魍魎妖魔鬼怪便不敢現形。這便是最為精湛的真知灼見。。

三,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釋義:自己的命運全由自己掌控,想要得到福報必須要自己去追求。所謂的禍患也罷福氣也好他們的開始和結束全憑自己來掌控,而並非所謂的時運和命運使然。只要能多做善事多為義舉,多結善緣,如此做人必定福氣多多。如果為人惡毒,口出惡言,還常常做一些損人利己的無良之事,那麼必定得不到什麼好結果。

四,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釋義:所謂的命運都是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手造成的,一個人看待事物的態度,乃至於看待這個社會所呈現給自己的感受,都是由自己的心決定的,一心向善,世界便溫柔待你,一心向惡,世界便刻薄待你,所以說福與禍的到來,皆是自召。

讀此四句佳言便能看出《了凡四訓》雖非佛經,但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佛家的慈悲之心和一心向善夙願,所以《了凡四訓》如諸經典般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了凡四訓》讀後感,《了凡四訓》心得體會
    近日託王先生的福,有幸拜讀《了凡四訓研習報告》,此書鍾茂森教授對了《了凡四訓》的分析和講解,小小的一本書,卻蘊藏著關乎「命運」的大智慧。《了凡四訓》是明朝年間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是一份戒子家訓,以其親身經歷講述了如何認清命運,識別善惡,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 《了凡四訓》文字解析《了凡四訓》讀後感
    贏家娛樂網訊《了凡四訓》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關於如何立命修身以及處世改命的書籍。由心的領會到有關自我醒悟,一念之間的力量之大。讀完這本書之後就認識了了凡先生,了凡先生用一生的教訓以身為鑑告誡子孫後代和後世有緣人。
  •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明《了凡四訓》這3點,一切福報,皆由心生
    《了凡四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袁了凡真名袁黃,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本來打算讓他放棄讀書而修習醫術,後來他遇到了一個老人姓孔,算卦非常的靈驗,看到他之後就說:你以後能考取功名,為何不去讀書呢?
  • 《了凡四訓》:心念,便是一個人的命運!
    《了凡四訓》,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它是明代創世之作,百年流傳至今!《了凡四訓》講的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書中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袁了凡真名叫袁黃,父親病逝,為了滿足父親學醫的心願,放棄學業去賣草藥,遇到了第一神算子孔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袁黃以後是仕途中人,如果繼續讀書明年就可以中秀才。
  • 希臘海岸突然被巨型蜘蛛網覆蓋,堪比恐怖電影,網友評論道破天機
    希臘海岸突然被巨型蜘蛛網覆蓋,堪比恐怖電影,網友評論道破天機據英媒報導:一個希臘海灘被一群蛛形動物變成了最可怕的夢魘,蜘蛛用一個大約300米長的巨網中覆蓋了它。蜘蛛網是由四角藻屬的蜘蛛建造的,它們通常被稱為伸展蜘蛛,因為它們有細長的身體。對那些害怕蜘蛛的人來說,這是另一個令人擔憂的事情,四爪蜘蛛伸展帶足夠小,足夠輕,能夠以比它們在陸地上移動更快的速度在水上奔跑。
  • 讀「《了凡四訓》謙德之效」,需要做到五個方面,才是謙善之人
    一個品德修養很高的人是不會外顯的,他往往跟一般的人沒什麼兩樣的,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凡四訓》謙德之效的意義和好處。了凡其實在開篇便點明謙德之禮的重要性,所謂的「謙德」就是一種道德規範,是對人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 《了凡四訓》的這段話給了我們啟示
    對於這種疑慮,《了凡四訓》這本書做出了自己的解讀,或許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啟發。《了凡四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書中對個人如何改變命運提出了明確的原理和方法。書中對善報與惡報的解讀在《了凡四訓》這本書中,用故事手法來論述善報與惡報:昔有儒生數輩,謁中峰和尚,問曰:「佛氏論善惡報應,如影隨形。今某人善,而子孫不興;某人惡,而家門隆盛;佛說無稽矣。」
  • 《了凡四訓》:想改變命運,先從這六點做起!
    《了凡四訓》這本書字數雖然不多,但內容份量很大。雖然已經為大家分享了幾篇了,但還只是冰山一角,不能盡意。這本書是了凡先生教導子孫的一部家訓,講的是如果改變命運,以及改變命運的方法、事例。改變命運之前,要先改過,那最先要改的是哪些過錯呢?
  • 張南莊《何典》十句名言,道破世事,看透人心!
    張南莊《何典》十句名言,道破世事,看透人心!1.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語出清·張南莊《何典》一百回。只有那些吃得苦中苦,歷盡艱難險阻的人,才能夠成就一番功名事業,才能夠贏得人們的尊敬。4. 七七做,八八敲。語出清·張南莊《何典》三回。七七做:舊俗人死後逢「七」的祭日,請和尚或道士念經做法事超度亡靈,富貴人家一般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八八敲:指和尚道士敲打法器。形容喪事隆重進行。5. 買靜求安。語出清·張南莊《何典》二回。
  • 了凡四訓對於人生有何意義
    然而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讀《了凡四訓》1功善事,反思自己人生觀?果能行大布施,可保財富不失。2. 阻人一非為事阻止別人做一件錯事,並能勸令改正。3. 施行勸濟人文書凡是印刷勸人向善,戒殺護生、慈悲濟世之文章,其功德等同於自己書寫。4.
  • 《韓非子》10句金言,洞察世事,看穿人心
    《韓非子》10句金言,洞察世事,看穿人心1. 小忠,則大忠之賊也。賞析:這句話出自《韓非子·十過》。獻小的忠信,這是對大忠的禍患啊。賞析:這句話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獎賞和處罰如果不講求信用,那麼所有的禁令就行不通。3. 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賞析:這句話出自《韓非子·十過》。貪心剛愎自用,喜歡謀求私利,這是滅國亡身禍患的根源。
  • 袁了凡: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俾造物不能獨擅其權
    於是袁了凡消極避世,採取「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的態度。直到拜訪雲谷禪師,在洞中對座三日之後,雲谷禪師告訴他「命自我作,福自己求」。雲谷禪師承認人是有命運之說的,但是人的命運也是可以由人改變的。袁了凡不相信,問: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
  • 《西遊記》原文中的五句真言,道破人生天機,說透處世至理!
    《西遊記》的故事是根據唐朝高僧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為藍本創作的一部神魔小說,雖故事內容是虛構,但卻引人入勝精彩絕倫,且文筆犀利以虛喻實,警言佳句更是不勝枚舉,本篇摘選書中五句醒世佳言與諸君共品。先小人,後君子。——《西遊記》釋義:先兩利害得失利益計較擺在前面講究分明,然後再以君子之道共同履行。
  • 我國為何禁止安裝「衛星鍋」,用它能看到什麼?專家道破實情
    我國為何禁止安裝「衛星鍋」,用它能看到什麼?專家道破實情!在多年以前,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人們都能經常看到「衛星鍋」的身影。它是一個大型的金屬鍋狀物,可以接收到衛星信號,然後在電視上播放出相應的節目。由於造造價低廉,在當時那個年代,「衛星鍋」深受人們的歡迎!
  • 國內為何禁止安裝「衛星鍋」,用它能看到什麼?專家道破實情
    我國為何禁止安裝「衛星鍋」,用它能看到什麼?專家道破實情!在多年以前,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人們都能經常看到「衛星鍋」的身影。它是一個大型的金屬鍋狀物,可以接收到衛星信號,然後在電視上播放出相應的節目。因為傳統的衛星電視已經被淘汰了,隨之而來的是寬帶電視和網絡電視,不僅能收看到更多的節目,還具有非常高的清晰度。雖然如今還能見到一些小型的「衛星鍋」,但是它們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選擇它們的用戶也越來越少。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衛星鍋」被淘汰是必然的結果,但是讓我們沒想到的是,「衛星鍋」曾被國家禁止安裝,或許這才是它沒落的主要原因!
  •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相貌,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和整容臉
    就像《了凡四訓》的袁了凡先生,每天做善事,不僅當了官而且子孫滿堂,還多活21年。陰德深的人,有4種相貌,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和整容臉:一、第一種相貌:慈眉善目這種人往往看上去面善,很容易讓人親近。這種人往往也是多與人為善,廣結善緣的人。佛經上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 知道「天機不可洩露」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嗎?
    古人有一句話,叫天機不可洩露。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話,每當問到關鍵問題時,往往就會以這句話來擋住。所以很多人很討厭這句話,一聽到就反感,認為這句話是對回答不了的或不能回答的問題的一種託辭。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為什麼天機不可洩露呢?
  • 預言小故事——佛經的由來?佛經真正的用意?竟然一切都是誤解!
    預言小故事——佛經的由來?佛經真正的用意?竟然一切都是誤解! 佛經的由來,以及真正的用意,至今,無人真懂。許多聲稱能看懂的人,也都是本末倒置,不懂裝懂而已。 那麼,佛經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能看懂下文的,你自然就明白了「佛號」、「佛咒」與「佛經」的真正意義。 《問 佛》 世人問佛,佛經千百卷,世間通悟者幾人?佛曰無一。知皮毛者幾人?佛曰無一。悟萬分一者幾人?佛曰無一。那佛經何用?佛曰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