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繼續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學習官,這裡是易喜聊成長。
最近易喜在學習績效改進,正式接受培訓之前,需要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其中就包含了要閱讀一本叫做《縮小差距》的書,並且要提交讀後感。
關於訓前學習任務這件事我要插播一條感想,作為學習設計者,我和我的團隊小夥伴也同樣認為,安排訓前作業,是把學習項目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前置,也讓學習體驗變得更完整;然而真的作為學員時,在一大堆繁雜的事務中還要不得不去執行這種訓前的學習任務,心裡還是奔騰了好多小動物,也許這就是痛並快樂著吧。
書的全名是《縮小差距!企業成功實現更高績效的四步曲》,它的作者是暢銷書作家肯·布蘭查德,他之前還寫過《一分鐘管理人》也很有趣。全書一共118頁,讀起來壓力很小,我是用2.5個小時讀完的。
下面我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談一談讀後感。
形式上這本書用一個長故事講解了一個方法論。有人物,有情節,有場景,有衝突,讓讀者隨著主人公比爾一起經歷了矛盾、困惑,一起得到啟發,不斷嘗試,並最終看著他讓自己的客戶服務部起死回生。
這種表達方式為人們如何講好一個方法論做了很好的示範,與這種形式相似的書還有《小狗錢錢》和《P2P線上營銷全攻略》,前者講的是家庭理財,後者講的營銷策略。
內容上這本書直奔主題,沒有過多的理論溯源,不湊字、不學究。對比我所從事的培訓工作來說,明確培訓目標和期望、分析現狀、搞清原因、找對方法這四個步驟分別對應了書中的GAPS(G-向「應有水平」前進,A-分析「現實狀況」,P-弄清楚原因,S-選擇正確的解決方案)。搞定了這幾步,就是在培訓需求診斷在過程中做了對的事,那麼培訓項目還未實施已經勝了七成。
驚喜的是,這本書所提倡的方法論並不僅僅適用於改善客戶服務部門的績效或者企業培訓,理論上來說,對於人們遇到的所有困惑似乎都適用,但應用起來恐怕沒那麼簡單。比如誰來界定「應有水平」?如何獲取「現實狀況」?怎樣找到「事件的主因」?如果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怎麼辦?
無論如何,這本書為我打開了績效改進的大門,在此也推薦給所有「聊成長」的小夥伴。
關於《縮小差距》的應用,你是否還有更多好的案例和建議,請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