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摘抄及讀後感

2020-11-29 百家號

這三本書是分三個月讀完的,因為是紙質書,所以沒有那麼多摘抄。

一、摘抄

太古代21億年,元古代的震旦紀18億3000萬年;然後是古生代:寒武紀7000萬年,奧陶紀6000萬年,志留紀4000萬年,泥盆紀5000萬年,石炭紀650萬年,二疊紀5500萬年;然後中生代開始了:三疊紀3500萬年,侏羅紀5800萬年,白堊紀7000萬年;然後是新生代:第三紀6450萬年,第四紀250萬年。然後人類出現,與以前漫長的歲月相比僅是彈指一揮間。

在這塊擁擠飢餓的大路上,民主變成了比專制更可怕的東西,所有人都渴望秩序和強有力的政府,原有的社會體制迅速瓦解,人民只希望政府能給他們帶來食物、水和能放一張床的生存空間,別的都不在乎了。聚集在這塊大陸上的人類社會像寒流中的湖面一樣,一塊接一塊地凍結在專制極權的堅冰之下。宗教的力量也在迅速恢復,大批的民眾聚集在不同的信仰和教會之下。

人們總是喜歡用這樣一個類比:想像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一張二維平面畫中的扁片人,不管這幅畫多麼豐富多彩,其中的二維人只能看到周圍世界的側面,在他們眼中,周圍的人和事物都是一些長短不一的線段而已。只有當一個二維扁片人從畫中飄出來,進入三維空間,再回頭看那幅畫,才能看到畫的全貌。

在三維世界裡,人類的視覺面對的是悠閒細節,一個環境或事物不管多麼複雜,呈現的細節是有限的,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依次觀看,總能把絕大部分細節盡收眼底。但從四維看三維時,由於三維事物在各個層次上都暴露在思維視野中,原來封閉被遮擋的一切都平行並列出來。比如一個封閉容器,首先可以看到它的內部的物體,而這些內部物體的內部也是可見的,在這無窮層次的暴露並列中,便顯露出無限的細節。

人們在三維世界中看到的廣闊浩渺,其實只是真正的廣闊浩渺的一個橫斷面。描述高維空間感的難處在於,置身於四維空間中的人們看到的空間也是均勻和空無一物的,但有一種難以言表的縱深感,這種縱深不能用距離來描述,它包含在空間的每一個點中。

「方寸之間,深不見底啊。」

羅塞系統是一個為了三體世界的地球語言教學而研製的資料庫,資料庫中包含了約兩百萬字的地球自然史和人類歷史的文字資料,還有大量的動態圖像和圖畫,同時配有一個軟體將文字與圖像中的相應元素對應起來,以便於對地球語言的譯解和學習

二十二天後,四維碎塊的邊界退過了「魔戒「。在它進入三維太空的那一瞬間,宇宙仿佛被攔腰砍斷,長長的斷口發出炫目的強光,如同一顆恆星被瞬間拉成一條線。當光芒黯淡一些後,一條橫過整個太空的長線顯現出來,從飛船上看不到它的頭和尾,像上帝在宇宙的繪圖板上比著丁字尺從左到右畫了一道。據測量,這條把可見的宇宙分成兩部分的線,其長度接近一個天文單位,約一億三千萬千米,幾乎可以把地球和太陽連接起來。

這個宇宙的空間並不是平坦的,而是存在著曲率,如果把宇宙的整體想像為一張大膜,這張膜的表面時弧形的,整張膜甚至可能是一個封閉的肥皂泡。雖然膜的局部看似平面,但空間曲率還是無處不在。

在歷史上,社會不平等主要出現在經濟和社會地位領域,所有人在死亡面前基本上是平等的,因貧富差距造成的在自然災害中不同的生存率,戰爭中軍隊與平民的生存差異等等,但海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局面:佔人類總數不到萬分之一的少數人能夠躲到安全之處生存下來,而剩下的幾十億人在地球上等死。

我們宇宙觀的總質量減少至臨界值以下,宇宙將由封閉轉變為開放,宇宙將在永恆的膨脹中死去,所有的生命和記憶都將死去。請歸還你們拿走的質量,只把記憶體送往新宇宙。

讀後感

讀書的時候感受到自己的格局不夠,畢竟給自己的定義才一歲嗎。繼續成長。

劉慈欣構建了宏偉的宇宙世界,人類可以穿越恆星系。最後僅剩下的男人與女人到達另外一個新的宇宙。冬眠,太空電梯,癌症治療,安樂死法律通過,同其他文明戰爭。變化的是技術與邊疆,不變的是人性。出自善良作出的決定不一定有用,冷冰冰講出的話語可能更有決斷權。

高曉松老師在《曉說》裡分享了他關於閱讀《三體》的感受,其中關於人性的點特別切中我。我讀歷史不多,對於宇宙不了解。然而就我僅有的知識體系得出來的結論是集體思想容易盲目,大多數人更希望得到利於自己的結果。儘管技術在進步,人性的弱點終究難以克服。二次回顧自己的《三體》觀後感的時候發現自己很久沒有聽《新世相》的讀書會了,也已經好一會沒有讀完一本書了。

科學、文學、藝術歷經歷史的沉澱沒讓我肅然起敬。

看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就是不好好讀書,那麼多的專有名詞都不知道。繼續努力看書

相關焦點

  • 《三體》讀後感7:如何評價羅輯對人類的貢獻以及民眾對他的態度
    《三體》讀後感:科技更發達的生命會擁有更高的文明和道德水準嗎《三體》讀後感3:如何理解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三體》讀後感4:如何理解雲天明和程心之間的感情《三體》讀後感5:宇宙中真的存在黑暗森林法則嗎
  • 《三體》讀後感4:如何理解雲天明和程心之間的感情
    《三體》現在出版的是三本,華省覺得《死神永生》後面應該還有一本,畢竟劉慈欣寫《三體》主要是要講宇宙社會學,但在《死神永生》中,人類文明才剛走出太陽系,還沒有融入宇宙這個社會中,並且《死神永生》再往後寫,主角肯定是雲天明了,根據前面的鋪墊,雲天明肯定是把人類和三體文明帶向宇宙大社會的人
  • 《三體》讀後感5:宇宙中真的存在黑暗森林法則嗎
    我們再講一下《三體》這本書裡的三體文明,三體人所在的行星有三個太陽,而且三個太陽的運動軌跡毫無規律,導致三體人所在行星突冷突熱,很不適合生存,文明覆滅又重生了很多次都沒有出現后羿,也許是沒有嫦娥,三體文明就是經歷了千錘百鍊最後生存下來的文明,他們是一個集權但科技很發達的文明,他們也一直是尋找宜居的新家園,後來收到了地球的信號,開始了入侵地球的徵程,不過由於離地球太遠
  • 《三體》 讀後感
    近年來,一提科幻,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好萊塢的大片,好像科幻一詞與我們相去甚遠,《三體》的問世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她不僅榮獲了世界科幻的最高獎項「雨果獎」,而且開創了中國科幻新的春天,讓更多的普羅大眾開始了解中國科幻,將未來的世界圖景以中國人的視角展現開來,真可謂意義非凡。終於在去年雙十一的時候,從淘寶上購得了《三體》三部曲。
  • 《三體》讀後感
    書中人物帶給我的感受1羅輯:及時行樂大氣之人,為了所愛之人,從享受生活到執行面壁者的責任,對三體世界進行威懾三體對地球三個多世紀的「侵略」謀劃;三體世界從對地球發出探測器和戰艦,到威懾時代、人類大遷移,最後撤離地球,直到三體被消滅
  • 梅林的鬍子 | 我讀《三體》
    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迫切想為一本書寫讀後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讓我對這篇讀後感產生了別樣的感情。《三體》在近幾年就像長勢兇猛的野草肆意擴張,其實早在初一的時候,就向同學借閱過,那三本書我記憶很深,書的邊角已經被撫摸的掉了色,但仍被主人細心珍藏,這部科幻三部曲對於一個曾躺在院子裡用普通望遠鏡企圖看見木星和金星的我來說,的確具有非常的吸引力。
  • 小說《三體》的讀後感
    科幻小說《三體》是比較火的一部國產科幻小說,我剛讀完了第一部,簡單談談對他的感悟。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而更像是一部哲幻小說,通過末世狀態來討論哲學概念。好了,知道了這個,我們就可以來看作者寫的幾次三體模擬遊戲中的經歷了。這五次遊戲經歷是物理學史的縮影也是邏輯法則在認識論中的應用。第一次,周文王。文王引導主角汪淼第一次進入三體模擬遊戲中,給出了一個看似混沌的世界,文王給出了自己摸索這個世界(建立宇宙模型)的理論:陰陽二元論以及他的六十四卦(宇宙模型)。
  • 《三體1》讀後感,弱肉強食!
    而汪淼也在不知覺中,開始接觸三體這個遊戲。開始研究自己身上為什麼會出現倒計時,什麼樣的科技才會讓倒計時出現。經過了解。在遊戲中知道了三體這個外星的文明。遊戲中的成員開始聚會,在聚會的時候,全部都被抓了。在審問葉文潔的時候,慢慢了解到了有關三體的知識和三體文化的文明。
  • 《三體》讀後感:人類的落日?
    我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閱讀《三體》這本小說的。說實話,剛開始,讀這本小說我是非常吃力地,裡面某些艱澀難懂的詞語,使我一度產生了放棄閱讀的想法。但是,當你真正靜下心來,完全投入進去的時候,你就會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並且迷戀它了。
  • 溫暖的旅程② | 《流浪地球》讀後感
    溫暖的旅程② | 《流浪地球》讀後感 2020-06-18 0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體讀後感(一)
    ,他們的領袖是葉文潔,她親眼看見她爸被瘋狂的少年打死在公眾面前在她要坐牢前被紅岸基地看中了,因為她關於太陽的一片論文往後的歲月中她慢慢知道了這個基地是原來發現外星人用的,一次偶然她發現了太陽可以放大電磁波,她向太陽發射了一串信息,關鍵意思就是人類已經不行了,誰來接管地球接管人類吧三體收到了這個消息
  • 劉慈欣《三體》系列,1、2、3部讀後感
    極力給我推薦《三體》主持人都大讚了。又一位朋友在同一天也推薦讓我讀《三體》,他也是看了一個電視節目了解到了三體的神奇、偉大、經典。到此時我並不想看,一點想看的衝動也沒。最近圖書館閉館,買書。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人說自己非常喜歡看書,可離圖書館很遠,買書又捨不得。確定一個月保守估計5 本也不小一筆支持呢!對我來說是大筆支出,心疼。
  • 《西遊記》讀後感。(文/武琢倫)
    (讀後感的第一部分就是「引」,即向讀者簡單介紹故事內容,作者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只是西遊記需要加上書名號。)這本書裡不僅內容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像多姿多彩,語言通達,在思想境界,藝術達到了很高的高度。(讀後感的第二部分就是「議」,即對故事或者故事中的人物進行評價。這部分作者也做得很好。)
  • 《三體2》終於在日本發行,出售4天緊急加印,日本讀者:快點更新
    2019年7月4日,在中國大火的《三體》系列中的第一部《三體Ⅰ》終於在日本正式開售,《三體》早已經火遍了全球,日文版本則是《三體》的第25種版本。由於翻譯的原因,該系列去年就只出售第一部,而第二部《三體Ⅱ黑暗森林》則是在今年的6月18日開始出售,才發行了四天的時間,日本出版社又像去年那樣緊急加印,因為實在不夠賣。
  • 三體:毀滅你與你何幹
    在沒有讀過《三體》之前,對以上的一些概念還是沒什麼概念的。對三體的讚譽我想你隨便在網上一搜便會有成千上萬篇文章向你講述,所以在我的文章裡就不多贅言了。所以今天就以這一篇讀後感,作為對劉慈欣大師的致敬。我想內容就不多介紹了,因為網絡上各種自媒體已經把這個說的很清楚了。簡單易懂版的也有,深刻思考版的也有,無論是文字還是視頻形式的。在大多數人消費這個IP獲取流量的同時,我認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最好還是自己認真讀一讀原著。
  • 猜疑鏈透視人性,感恩心保護家園——劉慈欣《三體》讀後感
    《三體》來讀,他打開了我們視野,打開了我們的心胸,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們個人恩怨、眼前利益又算得了什麼呢?《三體》中葉文潔對羅輯說的猜疑鏈和技術大爆炸到處了宇宙中各文明的生存法則,難怪三體文明要不惜一切代價殺死羅輯。在人類文明的發展被三體封死的情況下,羅輯參透的宇宙中猜疑鏈的生存法則,制衡了三體文明對地球文明的攻擊,兩個文明和平相處,處於短暫的蜜月期。羅輯如何用猜疑鏈來制衡三體的呢?
  • 日本人直到現在才看到《三體2》?中國網友表示羨慕
    繼去年日文版《三體1》在日本爆火,直到今年6月18日,日文版《三體2:黑暗森林》才正式開售。發售不到一周,《三體2:黑暗森林》就登上了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和科幻類圖書的熱賣榜單榜首。在線下,多家實體書店都設立了三體主題書架進行花式宣傳:不過才發行了四天的時間,日本出版社又像去年那樣緊急加印,因為實在不夠賣。有家書店21日貼出海報表示:《三體2黑暗森》現貨已賣光,現在只能進行預訂,比去年《三體1》有過之而不無不及。
  • 孩子會寫讀後感,作文可以不用管
    我在對孩子的作文訓練中,特別注重讀後感的訓練。我認為,讀後感是一切作文的基礎,掌握了讀後感的寫法,任何文體,對孩子來說,都不再困難。讀後感,就是讀一篇文章或本一本書籍後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悟。由此也可以引申到觀後感,如看總影片,或一個電視節目,道理都是相通的。
  • 值得收藏:摘抄《三體1:地球往事》經典臺詞
    19、這使我對人類失去了信心,加入了三體組織。絕望使我由一個和平主義者變為極端分子。20、對人類本質的思考,使葉文潔陷入了深重的精神危機。她首先面臨的,是一種奉獻目標的缺失,她曾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需要將自己的才華貢獻給一個偉大的目標,現在卻發現,自己以前做的一切全無意義,以後也不可能有什麼有意義的追求。
  • 《三體》讀後感6:如何評價程心的偽聖母思維
    程心是《三體》死神永生的女主,但是喜歡程心的並不多,大部分人覺得程心是聖母婊或者說白蓮婊,我們今天分析一下程心都做了些什麼?在三體水滴入侵地球的時候程心放棄了發射三體坐標的機會,人類被三體人發配到澳大利亞,並且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人類開始自相殘殺,程心利用自己的權利把艾AA和一個澳大利亞原住民安排到了安全的地方,而沒有關心其他人並很快原諒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