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縮小了多少?我們仍應保持清醒

2020-12-03 百姓你我他

美國和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的綜合實力確實最強的,比如經濟,科技等多個方面,但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也是不斷在向前奔跑,而且是以世界各國可見的速度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的發展更是受到世界矚目。以當前的發展狀態來看,中國在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而且這種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小。

受疫情影響下的中美經濟

新冠疫情的爆發確實令世界各國措手不及。好在中國及時尋找對應措施,將新冠疫情的發展把握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而且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恢復了常態。以持續一周多的國慶假期為例,據國家文旅部門的數據統計,七天假期內全國共接待的遊客超過6億人次,收入達到4665.6億,恢復到了上年的八成左右,是疫情衝擊下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發布的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的GDP增長速度為增長,美國的GDP增長速度卻為負增長,而且在2021年,中國的GDP可能達到15.8萬億美元,美國的GDP可能達到21.2萬億美元。雖然與美國相比仍有差距,但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GDP總值將接近美國的75%,而在2008年,我們還只能佔到人家的31%,所以疫情的影響明顯拉近了中美經濟總量,縮小了中美之間的差距。

對於目前的國際形勢,我們應該保持清醒

我們應該知道的是,疫情的爆發是具有偶然性和突發性的,到了2021年各國的經濟可能將恢復常態。所以說,與其把中美經濟差距的縮小歸功於疫情的影響,不如說是中國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才得到的結果。中國近年來早已經將經濟高速發展向高質量方向發展,大力推動製造業和高新科技的發展,所以經濟總量才能在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面臨阻礙時仍然有所提高。當然,美國在高新科技和高端製造產業方面做得更好,因此在各國經濟面臨衝擊時依舊保持世界第一。

這次疫情進一步凸顯了中美兩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也進一步擴大了其他國家與中美兩國的經濟差距。從長遠來看,中美經濟關係的穩定也將更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

相關焦點

  • 今年,中美經濟差距縮小了多少?復旦教授公布一組數字,國人振奮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數據,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宋國友教授表示,"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正逐步縮小,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預測顯示,2020年中美兩國的GDP增速分別為1.9%和-4.3%,今年中美GDP增速差距達到6.2%,中國GDP與美國GDP比重將會提高到70%以上
  • 從歷史看未來:九張圖全維度對比中美經濟發展勢能變化
    ,中國正逐步縮小與美國之間的差距。其總量指標、人均指標和增速指標能夠分別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生活水平和發展潛力。因此,從不同方面對中美GDP進行 「量」上的對比,能夠從整體上把握中美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 首先來看中美總量GDP的對比。如圖1數據所示,美國從1960年至今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相比之下,中國在1990年之前一直沒有較大突破,而是在2000年之後才實現大幅增長。
  • 美國航天卻停滯51年?中美差距正逐漸縮小
    一喜一悲下,英媒發出了這樣的評論:一國的科學家在歡慶即將到來的重大發現,另一國的科學家卻在為標誌性儀器的坍塌而悲傷,這是否預示著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中美航天差距還有多少年回歸到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上,此前曾有媒體從四大方面梳理了中美航天的差距,分別為首顆衛星升空的「天眼」能力、載人航天飛行的「飛天」能力、載人登月「星際旅行」能力、軌道空間站
  • 沈逸:應對新時期中美關係,需要保持「戰略定力」
    2020年,當新冠疫情與中美貿易戰結合在一起,大國關係已經變得愈發微妙。2020年,還是美國總統的選舉年,這次選舉與2016年相比有著重大的不同,其選舉成果不僅會決定未來四年美國政治經濟的走向,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美國霸權的最終走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整個西方國際體系的發展方向。在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裡,中國應該如何自立?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 學者:中美兩極格局或2020年定型 中國需要盟友
    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已有8年,未來8年歐盟衰落速度將可能快於過去8年。由於中美經濟增長快於歐盟,歐盟的相對衰落不可避免。絕對衰落恐怕也將成必然,因為英國退出將導致歐盟GDP總量縮小。如果再有別的成員國退出,這個基數會進一步縮小。由於相對衰落和絕對衰落可能疊加發生,歐盟的衰落速度將可能更快。環球時報:有人說當前世界處於多極化時代。
  • 中美策|張之香:美國政壇應再多些華裔,讓我們的聲音聽得見
    中美策|張之香:美國政壇應再多些華裔,讓我們的聲音聽得見 張之香(Julia Chang Bloch) 2015-07-29 07
  • 中美現代化差距100年 2080中國有望成發達國家
    經濟現代化「重中之重」是提升經濟質量  課題組指出,在21世紀前50年,中國經濟現代化至少將面臨經濟質量、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競爭力三大瓶頸,其中,「重中之重」是提升經濟質量。  課題組指出,我國為實現經濟現代化的目標,交通、能源、電話和知識基礎設施需要保持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需為8%、6%、5%、3%左右。
  • 一個地球兩個「世界」:中國脫貧成功,美國經濟暴跌,疫情告急
    中美兩國之間的對抗已經成為影響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而且中美之間的關係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但是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中美之間的差距已經在逐漸縮小,而且最近24小時中國可以說捷報頻傳,而美國則哀鴻遍地。中國脫貧、嫦娥5號成功發射據多方報導,中國於11月23日下午實現全面脫貧,所有省市自治區的各縣市均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這是我們在疫情的影響下,提前完成2020年的既定任務。
  • 熱點辨析:清醒認識和有效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有效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挑戰,需要保持戰略定力,認清美國一些人挑起經貿摩擦藉口的荒謬性及其真實目的,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所謂「自由市場和公平貿易」,只是美國一些人挑起經貿摩擦的藉口。實際上,這些藉口根本站不住腳,美國自身才是公平貿易的最大破壞者。首先,美國採取內外兩套標準,對內主張通過大規模減稅吸引製造業回流,對外則通過對貿易夥伴加徵所謂的懲罰性關稅來保護國內產業和就業。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通過上述四組對比,我們可以製作一張圖表,得出的結論是中美航天的差距先是被拉大,後又在中國的努力下被漸漸縮小。美國在完成了首次登月之後可能發現月球上並沒有什麼珍貴資源,沒有開採的價值,所以在後續的51年裡認定沒必要燒錢再進行載人登月,發射一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對月球探測就足夠了,中國的嫦娥太空飛行器已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中國也已對月球進行了多次勘測,如果結論是月球沒有再次實地勘測的價值,完全沒有必要進行載人登月。所以中美之間載人登月的科技差距應該沒有51年那麼大,差距有可能只是「不是不能做,只是不想做」。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掌握這一核心技術基本就持平了
    通過上述四組對比,我們可以製作一張圖表,得出的結論是中美航天的差距先是被拉大,後又在中國的努力下被漸漸縮小。美國在完成了首次登月之後可能發現月球上並沒有什麼珍貴資源,沒有開採的價值,所以在後續的51年裡認定沒必要燒錢再進行載人登月,發射一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對月球探測就足夠了,中國的嫦娥太空飛行器已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中國也已對月球進行了多次勘測,如果結論是月球沒有再次實地勘測的價值,完全沒有必要進行載人登月。所以中美之間載人登月的科技差距應該沒有51年那麼大,差距有可能只是「不是不能做,只是不想做」。
  • 差距縮小!2020年,中國GDP為15.22萬億美元,是美國的73%?
    換句話說,2019年,中國GDP佔美國GDP的66.36%,繼續維持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而在2020年,這一差距可能會再次縮小! 眾所周知,在2020年,中國疫情控制成效,而且在下半年,中國經濟、生產活動已基本恢復正常,相反,疫情還在加重,所以,在2020年,中國GDP仍然能維持正增長,而美國確實負增長,一正一負,兩者差距自然會大幅縮小。
  • 中美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張召忠一語點明真相:別再被輿論誤導了
    其中,為了進行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國消耗了將近1.5億軍費,這也直接導致美國國內經濟動蕩不堪。2020年,美國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經濟發展水平停滯不前,軍隊中也一直被爆出士兵死亡的消息,社會不安定因素愈演愈烈,這種種情況全都佐證了美國正在走下坡路的事實。
  • 單仁平:科技日報總編強調中美巨大差距芻議
    我們今天一些正在苦苦攻關的重大項目,比如載人登月,美國1969年就已大功告成,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差距。這位總編輯批評輿論對此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劉亞東強調「彎道超車」是個偽命題,認為它成了投機取巧的代名詞。他批評浮躁和浮誇是中國科技界流行的瘟疫,很多科技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總想走捷徑。劉是21日在中國科技會堂發表這一演講的。
  • 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5-22 11:10:00 中芯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趙海軍、梁孟松,財務長兼執行董事兼戰略規劃執行副總裁高永崗,
  • 普華永道:美科技研發支出領先中國 但優勢在縮小
    參考消息網11月1日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30日發表題為《美國科技公司在中美研發支出競賽中勝出》的文章稱,在美中兩國展開貿易和技術戰之際,美國企業在一個關鍵領域保持了對中國的重要優勢:研發支出。但這種差距正在縮小,而且將持續縮小。
  • 一張圖看清中美俄軍事實力,491比3是什麼差距?
    中美俄之間的軍事實力對比一直是廣大軍迷十分關心的話題,我們之前也做過不少類似的對比,但都不是十分直觀。為此,軍機圖根據2016年中美俄三國空軍規模對比,製作了一張可視化程度較高的柱狀圖,希望以此見微知著,幫助大家從三國空軍實力的對比看到三國整體軍事實力之間的差距。
  • 中美俄三國衛星總數對比,俄羅斯135顆,美國600顆,中國有多少?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也紛紛展開了太空領域的研究,航天事業應然而生。探索太空不僅僅是尋找未知,對於地球上人類的現有生活也著不小的幫助。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廣泛運用的導航系統,就需要通過向太空中發射人造衛星,運用雷達和衛星系統技術來實現精準定位。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和過去一樣,2020年繼續呈現「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還不錯」並上演著每年均有突發事件擾動經濟金融正常運行的不變定律,比如2018-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2020年的新冠疫情肆虐。這一年,我們經歷了經濟基本面的前所未有震蕩、金融市場的罕見大幅波動,股票市場全年波動幅度高達60%、人民幣匯率全年波動幅度接近10%、最短債牛行情。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2)現階段中美之間的矛盾已從貿易端擴展至經濟金融政治等其它領域,這種矛盾目前已在香港問題、疫情蔓延問題、中美貿易第二階段協議籤署、中概股問題、軍事問題等多領域上有明顯體現,可以說中美目前正處於第二階段的博弈期,而這一輪的博弈涉及領域更廣泛、影響也更深遠,未來在金融開放力度不斷加大、開放步伐顯著加快的背景下,中國金融市場的高波幅特徵可能會是常態,跨境資本流動也應引起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