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2021-01-12 電子發燒友
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5-22 11:10:00

中芯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趙海軍、梁孟松,財務長兼執行董事兼戰略規劃執行副總裁高永崗,投資者關係總監郭廷謙等出席了會議,對2018財年第一財季的財報進行了詳細說明,並給出了第二季度的業績展望。

授權業務增長,中國佔比提升

財務長兼執行董事兼戰略規劃執行副總裁高永崗指出,2018財年第一財季中芯國際營收為8.31億美元,而上一財季為7.872億美元,季營收增長5.6%,上年同期為7.931億美元。其中,不含技術授權收入的銷售額為7.23億美元。

2018財年第一財季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中芯國際的產品結構出現了變化、較低的平均銷售價格以及第一財季晶圓的增長。

此外毛利潤為2.202億美元,而上一財季為1.485億美,上年同期為2.208億美元。中芯國際的毛利率為26.5%,而上一財季為18.9%,上年同期為27.8%。

研發費用方面,中芯國際第一財季研發費用相比2017財年第四財季的1.013億美元增加了2170萬美元,達到了1.23億美元。

排除來自政府合同的研發費用之後,中芯國際自身的研發費用季增長了480萬美元,達到1.399億美元。其中,政府合同的研發費用在上一財季為3380萬美元,而這一財季僅為1690萬美元。這一變化說明,中芯國際自身的研發活動一直保持較高的活動水平。

中芯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趙海軍表示,在過去的第一財季,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回升、研發以及業務平臺的不斷發展,中芯國際的發展情況要好於預期。出現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由於紹興項目,技術授權業務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剔除技術授權的收入之後,中芯國際的營收與上季度相比減少了8.1%,依然符合行業的季節性特性,即第一季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疲軟所帶來的淡季效應。

但是,趙海軍強調,去除季節性這一傳統影響之後,中芯國際在電源IC、RF、快閃記憶體相關設備以及技術授權在內的業務都出現了顯著增長,與上季度相比增長了15.6%。

在談到各地區的業務情況時,趙海軍強調,第一財季中國的營收增長了28%,「我們相信,隨著人工智慧、電動汽車等市場的不斷發展,中國地區的代工業務將會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趙海軍預計,今年中芯國際在中國市場的營收還會繼續增長約20%。

從具體的產品來看,趙海軍表示,快閃記憶體業務是今年中芯國際的主要驅動力之一。電源、圖像傳感器以及快閃記憶體業務的收入比全年增長了30%。

最後,趙海軍表示,雖然目前中芯國際依然處於過渡時期,但是基於市場需求的持續回升,中芯國際將繼續與客戶一起抓住市場機遇共同發展。

28nm營收佔比季節性下滑

在談到28nm在第一財季的營收佔比時,財報指出,與2017財年第四財季相比,28nm佔比從11.3%下降到了3.2%,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中芯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梁孟松表示,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在於,對於智慧型手機行業來說,第一季度是傳統的淡季,而28nm產品主要針對的就是智慧型手機等產品,因此會對28nm產生較大的影響。未來,中芯國際將會對第一季度和第二季的銷售進行庫存修正。

梁孟松指出,在第二季度,中芯國際將會對28nm的現有產能進行充分的評估,未來隨著市場的復甦,28nm將會恢復到高個位數水平。

梁孟松表示,中芯目前28納米持續推進進度良好,繼去年下半年HKC工藝製程進入量產,明年下半年HKC+也會進入量產,FinFET預計明年上半年風險試產。3D FinFET工藝將鎖定高性能運算、低功耗晶片應用,目前正在積極進行中。

在其他相對成熟的工藝方面,梁孟松表示,當前所有8寸廠都受到電源管理IC供不應求的影響,產能吃緊,尤其IGBT元器件需求強,中芯也會在上海之外的JV基地建置好產能因應客戶需求。

另外在55/65nm和0.15/0.18um兩大製程平臺放量,預計對應著中芯國際的NOR和PMIC兩大關鍵平臺放量。

同時中芯國際還在財報中對2018財年第二財季進行預測,中芯國際預測第二財季營收環比將增長7%至9%,其中包括約5600萬美元的技術授權營收;而總體的毛利率將達到23%至25%。

對中美貿易戰的看法

在談到對於最近一段時間中美貿易戰以及中興禁售事件的看法時,中芯國際表示,作為一家跨國公司,一直承諾以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服務於客戶。

但是,由於中芯國際並不直接生產任何產品,而是提供服務,所以在中芯國際看來,最大的影響是對於客戶的限制。

不過,一直以來,中芯國際在國內客戶、國際客戶之間都保持著良好的平衡,雖然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客戶都是國際客戶,主要就是為了保持客戶的平衡,這也是中芯國際能夠保持增長的主要原因。同時,中芯國際在中國的客戶也非常多元化,將極大的抵消這一影響。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也強調,在第二財季的預期中,已經將這一系列事件的影響考慮在內。

10年時間進入第一梯隊

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廠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前的三年中,公司憑藉高產能利用率推動收入和盈利的雙增長,而目前,公司進入過渡期,靠量的紅利時代已慢慢過去,只有更先進的製程才能帶動公司快速增長。

天風證券報告稱,中芯國際的戰略目標明確,以投入先進位程為主,因此在短期內承擔的業績壓力,換取的是在代工業裡向龍頭進軍的機會。行業的競爭格局清晰明朗,馬太效應顯著,只有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企業才能賺取最高的毛利和利潤。而獲取最大收益來自於牢牢抓取最先進位造工藝的技術。

中芯國際表示,市場處於動態變化中,我們看到客戶正向更先進的製程轉移,中芯也需要根據這種需求調整。作為中國最大且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我們的目標是在規模和技術上成為世界級晶圓代工廠。

據了解,14nm工藝預計在2019年上半年量產,同時中芯國際力爭用10年時間進入第一梯隊。

在14nm量產之後,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確實大大縮小了,28nm、14nm以及未來的7nm都是高性能節點,會長期存在,所以只要能量產出來,對發展國產高性能晶片都是有益的!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國半導體行業水平離世界先進還有多遠?
    5nm,和世界發展同步;我們也缺乏一家的堪比臺積電的晶圓代工廠……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半導體目前的現狀是重點正逐步被攻克,但還未實現以點帶面的全面突破。 光刻,是晶片製造的核心,也是半導體晶片生產的難點和關鍵點,更是半導體晶片生產流程中最複雜、最關鍵的工藝步驟,耗時長、成本高。簡單而言,光刻就是指用光來製作一個圖形(工藝),在矽片表面勻膠,然後將掩模版上的圖形轉移到光刻膠上,將器件或電路結構臨時「複製」到矽片上的過程。光刻的工藝水平直接決定了晶片的製程水平和性能水平。
  • 世界先進水平半導體產業基地落戶高新區 總投資100億元
    ­  昨日記者獲悉,福建熔城半導體有限公司項目落戶福州高新區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總投資100億元。­  該基地包括世界首個2μ載板級SIP封測及模組商用量產線和各類生產、研發、創新及相關配套設施,計劃分三期建設。­  一期投資30億元,佔地面積約200畝,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預計年內開工,完成高端封測和模組製造基地建設。
  • 半導體工藝40年(中)
    一、半導體工藝的節點和發展隨著廣泛的應用和資本家對於利潤的追求,半導體工藝上世紀末開始飛速發展,實際上由於集成電路的發明,集成電路工藝成為半導體工藝的主角。其發展軌跡也印證了摩爾定律,隨著個人智能設備如手機的普及,.。。。180nm、130nm、90nm、65nm、40nm、28nm、16nm(納米)。。。
  • 中國半導體產業差距到底在哪?不止光刻機還有這十大半導體核心技術
    光刻機又名掩模對準曝光機,曝光系統,光刻系統,它是晶片製造核心中的核心,光刻是半導體晶片生產流程中最複雜、最關鍵的工藝步驟,耗時長、成本高。半導體晶片生產的難點和關鍵點在於將電路圖從掩模上轉移至矽片上,這一過程通過光刻來實現,光刻的工藝水平直接決定晶片的製程水平和性能水平。
  • IBS:中國在5G、AI等領域正趕超美國,但在先進半導體設備、工藝等仍...
    5G基礎設施:根據Handel Jones提供的數據,中國計劃到2020年底安裝超過60萬個新的5G基站,到2024年底安裝大約600萬個5G基站。華為是5G基礎設施技術的全球領導者,但需要美國、歐洲、韓國等公司的半導體。此外,中國是5G技術和5G基礎設施建設的全球領導者,中國公司的5G專利組合廣泛。
  • 中國IGBT和國外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近年媒體的報導,讓我們知道中國集成電路離世界先進水平還很遠。但在這裡我先說一個很少被報導的產業,中國也幾乎都依賴進口,那就是IGBT等功率元器件。我認為這是真的重點發展,且必須重視的產業,因為在高鐵和現在大力發展的新能源汽車領域,IGBT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都掌握在別人手裡,那就會對發展造成影響。 我們先從什麼是IGBT說起。
  • 意法半導體通過CMP為中國高等院校提供先進的CMOS製造工藝
    半導體產業世界領先企業意法半導體(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和世界知名的IC中介服務公司CMP(Circuits Multi Projects
  • 詳解先進的半導體工藝之FinFET
    發展狀態在 2011年初,英特爾公司推出了商業化的FinFET,使用在其22nm節點的工藝上。從IntelCorei7-3770之後的22nm的處理器均使用了FinFET技術。由於FinFET具有功耗低,面積小的優點,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等主要半導體代工已經開始計劃推出自己的 FinFET電晶體,為未來的移動處理器等提供更快,更省電的處理器。
  • 中國雷射切割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有多大?
    然而,我國所能製造的雷射切割機的關鍵部件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且尚不能製造等離子切割機的關鍵部件。」5月1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第十三屆北京埃森焊接與切割展覽會上,武漢法利萊切割系統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離子事業部總經理熊衍軍告訴記者。    對於該展會,參展商都給予了較高評價。
  • 5納米製程是個坎,半導體先進工藝製程路漫漫
    5納米製程是個坎,半導體先進工藝製程路漫漫 莫大康 發表於 2019-07-02 09:59:44 摩爾定律象一盞明燈推動半導體業進步,特徵尺寸縮小立下汗馬功勞。
  • 張汝京博士被《半導體國際》評為『2007年度人物』
    上海2月25日電 /新華美通/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SMI,香港聯合交易所:0981),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公司之一,今日宣布中芯國際總裁兼執行長張汝京博士被《半導體國際》評為 「2007年度人物」 。
  • 臺積電宣布,半導體領域發展已達上限?我國反超的機會來了
    臺積電宣布,半導體領域發展已達上限?我國反超的機會來了臺積電宣布發現了2納米晶片的製造工藝最近,TSMC(臺積電)聲稱已經發現了2納米晶片的製造工藝,中科院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讓我們眾多關注科學進展的人都為之振奮。這將是中國半導體領域的一個轉折點嗎?
  • Omdia:中國半導體28nm工藝兩年內有望實現產業鏈自給自主
    >年的十三五規劃中,也將半導體的工藝目標列入正式的文件。相對於這些年蓬勃發展的國內半導體設計業,國內的半導體製造水平還暫時落後於國際一流製造水平大概2-3代(臺積電已經量產5nm工藝臺積電無論是在最先進的製程或者特殊工藝,產品穩定性,以及完整的晶圓代工生態服務上,都還是領先於國內水平。
  • 中微半導體的5nm等離子體蝕刻機將用於臺積電全球首條5nm工藝生產線
    比如,16nm工藝的微觀邏輯器件有60多層微觀結構,要經過1000多個工藝步驟,攻克上萬個技術細節才能加工出來。 中微半導體CEO尹志堯形容說:「在米粒上刻字的微雕技藝上,一般能刻200個字已經是極限,而我們的等離子刻蝕機在晶片上的加工工藝,相當於可以在米粒上刻10億個字的水平。」
  • 國內外半導體產業現狀分析:「芯痛」原因是什麼?
    中國當前的半導體材料產品多用於中低端設備,如發光二極體(LED)照明設備、面板等,目前國內半導體下遊需求90%以上來自於LED照明行業。我國在基礎領域技術成熟,與國外差距不大,甚至某些技術趕超國外、領先全球。然而在高端晶片領域,國內外差距較大。
  • 成都人冶鐵工藝在漢代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原標題:成都人冶鐵工藝在漢代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在科技考古領域
  • 光刻機是誰發明的_中國光刻機與荷蘭差距
    1959年,世界上第一架電晶體計算機誕生,提出光刻工藝,仙童半導體研製世界第一個適用單結構矽晶片,1960年代,仙童提出CMOSIC製造工藝,第一臺IC計算機IBM360,並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臺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美國GCA公司開發出光學圖形發生器和分布重複精縮機。
  • 生產晶片,離不開三大工藝,中國和國外差距在哪裡?
    ,在半導體製造的各個領域上,我們都呈現落後於人的情況,所以今天我們就以半導體製造的角度來看,看看中國和國外到底差距有多大。、光刻設備,前道檢測設備、拋光設備、離子注入設備,清洗設備以及擴散設備,在這8大工序中 ,刻蝕、薄膜沉積和光刻,被譽為整個製造過程中的3大核心工藝,是賦予半導體晶片計算權能的重要過程,因此支持該工藝的頂尖設備,就特別重要,但在這三個設備領域上,如今國外和國產設備的差距卻十分明顯。
  • 半導體被寫入「十四五」!中國先進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發展戰略...
    本文在分析全球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研發與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尋找差距,結合我國現實情況,提出了構建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體系化發展、上下遊協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思路,制定了面向2025年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
  • 華虹半導體——特色工藝反而覆蓋面廣
    華虹半導體是全球領先的特色工藝純晶圓代工企業,一直聚焦於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功率器件、模擬及電源管理、邏輯及射頻等特色、差異化工藝平臺,其卓越的質量管理體系亦滿足汽車電子晶片生產的嚴苛要求。在IGBT、MOSFET、嵌入式存儲領域,公司晶圓製造的技術實力、產能規模處於國內絕對領先地位,位列全球晶圓代工廠前十,市場份額約1.2%,也是中國大陸第二大代工廠。近年來,公司在特色工藝路線的逐漸開花結果,規模越來越大,競爭壁壘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