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S:中國在5G、AI等領域正趕超美國,但在先進半導體設備、工藝等仍...

2021-01-09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美國電子行業戰略諮詢公司 國際商業戰略公司(IBS)CEO Handel Jones博士上個月在美國半導體協會舉行的網絡研討會上對中國正在趕超美國的領域進行了分析。

Handel Jones認為有以下幾大領域:5G基礎設施、5G智慧型手機、數字醫療、機器人、自動駕駛、智慧城市。

5G基礎設施:根據Handel Jones提供的數據,中國計劃到2020年底安裝超過60萬個新的5G基站,到2024年底安裝大約600萬個5G基站。華為是5G基礎設施技術的全球領導者,但需要美國、歐洲、韓國等公司的半導體。此外,中國是5G技術和5G基礎設施建設的全球領導者,中國公司的5G專利組合廣泛。

5G智慧型手機: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巨大,擁有超16億用戶,並且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上很有競爭力。中國有很大比例的人口擁有智慧型手機,並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金融交易、獲取高清內容、以及健康監測和跟蹤。智慧型手機正在開發新的神經網絡處理器架構,其中AI分析是重點領域。

數字醫療:在疫情防控和監測方面,中國在檢測和使用人工智慧隔離問題區域方面表現出了很高的成效。三維人臉識別和位置跟蹤從經濟角度來看是有效的,但對人的靈活性有一定的限制。3D面部識別正在成為主流,但需要更多的半導體器件。為新冠監測開發的能力將應用於其他健康相關領域,包括測量血糖。由於在AI和5G等方面的大量投資,未來中國基於AI的健康檢測將顯著領先於其他國家。基於此,中國將需要更好的傳感器,而許多領先的傳感器廠商在歐洲。

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將繼續在製造業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但機器人的數量很少。然而,消費型和服務型機器人將會大量生產,並代表著新技術發展的關鍵領域。具有人類圖像識別技術的機器人正在增長,將需要更多精密模擬和信號處理半導體器件。中國在新機器人的設計和製造上進行了大量投資。

自動駕駛:中國正在測試L4和L5級自動駕駛技術,大城市計劃在2025年廣泛使用無人駕駛計程車。中國已經開發了面向L3級自動駕駛的處理器和算法,但關鍵的挑戰是製造具有ADAS能力的新車輛並且升級目前的車隊。

智慧城市:在建立智慧城市方面,中國已經採取了許多初步措施,利用視覺處理等新技術來提高許多服務的效率。人工智慧的使用將是建立智慧城市的關鍵因素,人與物是中國國家資料庫的一部分。

此外,Handel Jones認為中國在以下幾個方面將繼續處於劣勢:製造先進半導體產品的設備、5nm及以下晶圓生產能力、用於半導體設計的EDA工具、1z-nm和1α-nm DRAM、128層3D NAND。

Handel Jones指出,在過去的五年裡,中國在成為高科技強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由於許多行業生產率的提高,人工智慧是中國的重點領域。中國重點發展能夠為大學畢業生和其他人提供長期就業的關鍵行業,這些行業正在進行投融資,以建立能夠提供新的就業領域的公司,這些投資在長期戰略中很重要。

半導體是許多高科技產業的基礎,但中國在許多關鍵技術領域仍然落後。然而,5到10年後的情況將有所不同,因為中國在許多方面將縮小差距。

Handel Jones強調,讓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統在開放的環境中運行,沒有任何貿易關係衝突是最好的方法。

(校對/隱德萊希)

相關焦點

  • 國產刻蝕設備憑什麼後發趕超?(附廠商盤點)
    S59esmc2.中國廠商後來居上事實上,我國企業在入局刻蝕設備之初,一定程度上參照了國際巨頭的成長模式,集中力量專注於某一領域的研究。目前來看,刻蝕機尤其是介質刻蝕機,是我國最具優勢的半導體設備領域,也是國產替代佔比最高的重要半導體設備之一(圖3)。
  • 「北境之王」:中國半導體設備領域最「全面型選手」|獨立研報
    2018年,全球刻蝕設備市場的規模約為125億美元。目前,中國生產刻蝕設備的主要有北方華創和中微公司。從全球範圍內來看,刻蝕設備市場主要有三家公司,分別是美國的泛林半導體(又稱拉姆研究,LRCX.O)、日本的東京電子(8035.T)、美國的應用材料(AMAT.O)。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
    屹唐半導體:成立於2015年,亦莊國投通過屹唐半導體以約3 億美元收購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Mattson。Mattson 為全球 12 英寸晶圓廠提供幹法去膠、幹法刻蝕、RTP(快速熱處理) 、測量等設備,三類設備設備 在各自領域都位於世界前三,主要客戶為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廠商。
  • 盛美半導體設備為先進封裝客戶打造晶圓級封裝工藝設備產品系列
    盛美半導體設備,ACM Research,Inc.(NASDAQ:ACMR)作為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晶圓級封裝(WLP)製造領域領先的設備供應商,今日強調其為先進封裝客戶打造廣泛的溼法工藝設備產品系列,可滿足新生的先進技術要求。
  • 從國產晶片到半導體設備細分領域,瀋陽芯源微電子面面觀
    《中國製造2025》對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2020年之前,90-32nm工藝設備國產化率達到50%,實現90nm光刻機國產化,封測關鍵設備國產化率達到50%,在2025年之前,20-14nm工藝設備國產化率達到30%,實現浸沒式光刻機國產化,國家集成電路基金首期計劃募資1200億元,實際募資1387億元,目前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獲批,計劃募資1500億元
  • 中國半導體設備發展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由於中國彼時整體經濟力量還在蓄積,因此經費、設備引進、建廠等環節仍然阻力較大,直至1998 年產線得以 竣工。此時國際工藝節點達到0.18 微米,中國生產線剛建成就落後兩代。 我國半導體設備行業面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 研發投入有限,技術差距追趕緩慢。 近年我國半導體設備雖已取得長足進步,在各個領域已經實現 0 的突破,但是整體 研發投入相對海外依然較低,此外先進工藝節點的不斷推進,使得國內的技術追趕之路困難重重。
  • 半導體超純水設備的工藝及流程
    傳統的超純水設備主要採用電滲析、離子交換器(陽床、陰床、復床、混床)。我們生產的新型半導體超純水設備採用先進的EDI(連續電除鹽技術)設備。EDI是將電滲析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新型除鹽技術,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幾乎所以的陰陽離子,出水電阻率可以穩定在15MΩ.CM以上,連續運行、無化學汙染、水的利用率高,在超純水製備工藝上有著強大的優勢廣闊的應用前景。
  • 半導體被寫入「十四五」!中國先進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發展戰略...
    為推動我國先進半導體材料及輔助材料產業發展,提出了建設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及裝備自主可控工程,SiC和GaN半導體材料、輔助材料、工藝及裝備驗證平臺,先進半導體材料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能源網際網路及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示範工程,並對如何開展三項工程進行了需求分析,設置了具體的工程目標和工程任務。
  • 中國半導體IC製造產業現狀與創新應用對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比如:英特爾六代酷睿系列CPU就採用14nm製造工藝。 國外企業製程進展 今年4月,國際晶片製造廠商先後公布它們最新製造工藝進展,代工巨頭臺積電宣布其7nm,工藝技術已經成熟,並開始量產晶片,當前,臺積電已經使用7nm技術生產了18種產品,年底將生產50種以上的產品,它的7nm技術將應用於CPU、GPU和移動SOC等領域。
  • 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
    此外,KKR把原本在日立國際電氣集團中承擔半導體生產設備和成膜工藝技術的資產進行匯總,於2018年6月成立了新的組織――KOKUSAI ELECTRIC。據英國Financial Times(中文名《金融時報》)2019年2月3日的報導稱,KKR正在討論要把KOKUSAI ELECTRIC的一部分半導體設備業務(或者全部業務)出售給中國的大型企業和中國政府聯合的基金組織,以獲得利益。
  • 百年大變局: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擺在半導體行業研究的一個根本問題是:中國半導體將走向何方?設備是晶片製造的起點,沒有晶片生產能力,晶片設計是無根之木。中國缺14/7/5nm先進工藝,但是中國同樣也缺90/65/55nm成熟工藝,從目前產業看,中國能實現光伏、LED、LCD面板的全面國產替代,成熟製程晶片能依靠國產設備、材料、工藝進行生產。美系廠商藉助根技術優勢將繼續打擊他國並把持高端製程、先進工藝的晶片製造,並且這種局面短期不會發生扭轉。我們預計,低緯度國產替代進程將持續下去,中國將從下而上把持泛半導體技術。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迎來中長期投資機會
    本土半導體設備廠商在光刻、刻蝕、鍍膜、氧化擴散、清洗、拋光、離子注入等環節基本實現全覆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發力半導體設備領域。其中,IC 前後道晶圓製造同屬於集成電路領域,不管是遵 循摩爾定律還是超越摩爾,IC 前道光刻設備解析度以及 IC 後道先進封裝技術的提升都依賴光刻精度。
  • 中國半導體行業水平離世界先進還有多遠?
    5nm,和世界發展同步;我們也缺乏一家的堪比臺積電的晶圓代工廠……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半導體目前的現狀是重點正逐步被攻克,但還未實現以點帶面的全面突破。 光刻,是晶片製造的核心,也是半導體晶片生產的難點和關鍵點,更是半導體晶片生產流程中最複雜、最關鍵的工藝步驟,耗時長、成本高。簡單而言,光刻就是指用光來製作一個圖形(工藝),在矽片表面勻膠,然後將掩模版上的圖形轉移到光刻膠上,將器件或電路結構臨時「複製」到矽片上的過程。光刻的工藝水平直接決定了晶片的製程水平和性能水平。
  • 中國半導體設備現狀 蝕刻機一枝獨秀
    具體來說,晶圓代工就是在矽晶圓上製作電路與電子元件,這個步驟為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中技術最複雜,且資金投入最多的領域。 以處理器為例,其所需處理步驟可達數百道,且各類加工機臺先進又昂貴,動輒數千萬美元起跳。而一個成熟的晶圓代工廠其設備投入佔總設備比重在70%~80%之間。
  • 臺積電宣布,半導體領域發展已達上限?我國反超的機會來了
    臺積電宣布,半導體領域發展已達上限?我國反超的機會來了臺積電宣布發現了2納米晶片的製造工藝最近,TSMC(臺積電)聲稱已經發現了2納米晶片的製造工藝,中科院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讓我們眾多關注科學進展的人都為之振奮。這將是中國半導體領域的一個轉折點嗎?
  • 局勢已全面逆轉,美國又一個領域正被中國趕超,地位比晶片還重要
    美國的綜合實力一直領先世界,各個領域幾乎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據媒體報導,美國又有一個領域正在被中國趕超,那就是衛星技術領域,地位比晶片還重要。據了解,現階段我國衛星數量已經達到300多顆,要知道,這樣的成就完全是我國自力更生完成的,這也意味著美國的技術封鎖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EUV 光刻機早在 90 年代就已經提出,由於其技術難度高,英特爾說服美國政府成立了 EUVLLC 這個合作研發組織。由於美國政府的阻撓,尼康被排除在外,而阿斯麥則在做出一些列承諾後加入組織。EUV 光刻機的研發可謂集中了歐洲和美國的最先進技術,英特爾、三星、臺積電等也紛紛入股阿斯麥,獨立研發的尼康也無力再參與競爭。
  • 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中國無一上榜,日本獨佔8家,美國有多少?
    如今我國在晶片製造、半導體設備等多領域,都有明顯的不足。  在最新公布的一份「國際半導體設備TOP 15」中,中國企業無一上榜,令人遺憾;相比之下,日本則有8家企業上榜,表現優異。該設備採用了其全新的「浸潤式光刻」方案,光源光波更短,應用成本更低,因此成功搶走了日本尼康的大量客戶。  此後,ASML又加入美國組建的EUV LLC聯盟,成功站在美國的科技巨頭的肩膀上,研製出EUV光刻機,確定了其在行業中的壟斷地位。
  • 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
    公司電子工藝裝備主要包括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和鋰電裝備,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功率器件、微機電系統、先進封裝、光伏、新型顯示、真空電子、新材料、鋰離子電池等領域;電子元器件主要包括電阻、電容、晶體器件、微波組件、模塊電源、混合集成電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精密儀器儀表、自動控制等高、精、尖特種行業領域。
  • 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中國半導體工藝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大大縮小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5-22 11:10:00 中芯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趙海軍、梁孟松,財務長兼執行董事兼戰略規劃執行副總裁高永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