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產業差距到底在哪?不止光刻機還有這十大半導體核心技術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半導體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涉及方方面面,通訊、計算機、消費電子、汽車、工控、照明、醫療等行業分分鐘離不開它。近年來,隨著全球AI、物聯網、雲計算等發展,半導體行業迎來了更大的爆發,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全球整體半導體市場規模達4,203.93億美元,較2016年3,458.51億美元,大幅成長21.6%。

半導體行業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越上遊的企業越少,產值越大,技術難度越高。由於起步晚、核心技術缺少,我國半導體發展受限,尤其是核心技術方面,仍有尚未掌握的關鍵技術,到目前為止,關鍵晶片領域依賴於進口仍是現狀。正因如此,我國將半導體列為國家重點規劃產業,並在資金、人才、技術上下苦功,力爭突破瓶頸,振興國產半導體產業。

這些半導體核心技術仍待突破

1、頂尖光刻機

作為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裝備,光刻機被稱為「人類最精密複雜的機器」。據OFweek電子工程網編輯了解,當前全球能製造高端光刻機的只有荷蘭的ASML、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三大企業,它們市場份額超過八成。

光刻機又名掩模對準曝光機,曝光系統,光刻系統,它是晶片製造核心中的核心,光刻是半導體晶片生產流程中最複雜、最關鍵的工藝步驟,耗時長、成本高。半導體晶片生產的難點和關鍵點在於將電路圖從掩模上轉移至矽片上,這一過程通過光刻來實現,光刻的工藝水平直接決定晶片的製程水平和性能水平。

高端光刻機堪稱現代光學工業之花,其製造難度非常大,現在其最先進的EUV(極紫外光)光刻機已經能夠製造7nm以下製程的晶片了,單臺光刻機的售價已經超過了一億美元,中國完全自主生產的光刻機只有可憐的90nm製程,差了一大截。光刻機的研製到底難在哪?並非光刻機技術原理難懂,而是光刻機的製造工藝複雜。一臺先進的光刻機有5萬多個零件,設計生產不容易,難點是裡面的每一步都要求最先進的工藝和零件。

2、觸覺傳感器

傳感器被稱為工業的藝術品,它與計算機、通信被稱為信息系統的三大支柱,傳感器技術優劣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是否處在國際戰略競爭制高點的重要標誌,是發達國家高度重視和爭相發展的核心基礎技術。觸覺傳感器是用於機器人中模仿觸覺功能的傳感器。按功能可分為接觸覺傳感器、力-力矩覺傳感器、壓覺傳感器和滑覺傳感器等。

我國觸覺觸感器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是工藝不過關,精確、穩定的嚴苛要求攔住了我國大部分企業向觸覺傳感器邁進的步伐。除了生產工藝,材料純度也是從實驗室到工業生產的「扼咽之處」。導電橡膠、導電塑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都是可用作觸覺傳感器的材料。目前,國內石墨烯的生產還可以,但用石墨烯製作傳感器的技術還不成熟。由於國內觸覺傳感器起步晚,專利問題是繞不過了!在技術追趕過程中,後來者必須繞過先行者的相關專利保護,除非找到明顯更優解,否則很可能會因為繞過專利而提高技術達成的門檻,這些對於觸覺觸感器的國產化而言都是難關。

未來,觸覺傳感器將朝向更加柔性化、小型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發展,觸覺傳感器的適用範圍將大大拓寬,在人機互動系統、智慧機器人、移動醫療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3、DSP晶片

DSP晶片即指能夠實現數位訊號處理技術的晶片。DSP晶片的內部採用程序和數據分開的哈佛結構,具有專門的硬體乘法器,廣泛採用流水線操作,提供特殊的DSP指令,可以用來快速的實現各種數位訊號處理算法。

DSP晶片自誕生以來得到了飛速發展,一方面得益於集成電路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巨大的市場。在短短二十年時間裡,DSP晶片已在信號處理、通信、雷達、圖像、軍事、儀器、自動化等眾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目前,全球DSP晶片市場仍是巨頭壟斷,德州儀器、ADI、飛思卡爾、Motorola公司等都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國產DSP晶片起步晚, 2006年中電十四所與龍芯公司合作開發國產DSP晶片。2012年它們研發的 「華睿1號」性能優於飛思卡爾公司的MPC8640D,2017年,國產DSP晶片「華睿二號」走向市場。

4、CPU

CPU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衝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繫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總線(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CPU依靠指令來自計算和控制系統,每款CPU在設計時就規定了一系列與其硬體電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統。指令的強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標,指令集是提高微處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美國的英特爾、超威半導體公司,在CPU領域佔據一半以上的市場。國產CPU的應用領域既涵蓋了嵌入式設備、伺服器設備等專業領域,也同時面對消費級民用市場。由於服務對象和應用領域的巨大分歧,不同類型的國產CPU在國人心中存在感相去甚遠,如專門針對伺服器的飛騰、申威等,知名度不高。

CPU發展迅速,算力和功耗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標。作為後來者,中國的研製水平總是離世界先進水準差一截,如龍芯的性能似乎總跟著英特爾後面跑,龍芯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自主研發的通用CPU,採用RISC指令集,類似於MIPS指令集。好消息是,2015年,中國發射首枚使用「龍芯」北鬥衛星。

5、GPU

又稱顯示核心、視覺處理器、顯示晶片,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遊戲機和一些行動裝置(如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上圖像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用途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也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

提到GPU,最先想到的是英偉達,它佔據全球GPU市場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AMD的GPU也佔有一席之地。中國的GPU企業尚未形成巨大規模,相關技術也在積極研製之中,目前國內在研究GPU的企業有上海兆芯、華為、圖芯、天數智芯,華夏芯、芯視圖、中船重工709所、中航631所等。據OFweek電子工程網編輯獲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研究的完全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凌久GP101,刷新了我國在國產顯卡領域的空白,凌久GP101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圖形處理晶片,要和歐美等先進廠商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它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6、MPU

MPU又叫微處理器或內存保護單元。MPU是單一的一顆晶片,而晶片組則由一組晶片所構成,早期甚至多達7、8顆,但目前大多合併成2顆,一般稱作北橋(North Bridge)晶片和南橋(South Bridge)晶片。MPU是計算機的計算、判斷或控制中心,有人稱它為」計算機的心臟」。

英特爾、高通、三星、飛思卡爾、聯發科及展訊等供應商是這個市場的領導者。國產的MPU市場佔有率非常小,幾乎為零,華大、華為、紫光國芯等企業在加大研發相關技術。

7、DRAM / NAND Flash

即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最為常見的系統內存。DRAM 只能將數據保持很短的時間。為了保持數據,DRAM使用電容存儲,所以必須隔一段時間刷新(refresh)一次,如果存儲單元沒有被刷新,存儲的信息就會丟失。 英特爾、德州儀器、IBM、韓國三星和海力士佔據絕對壟斷地位,在DRAM市場呼風喚雨。

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是中國存儲領域的三大新勢力,2019年會是中國存儲產業的關鍵年,屆時有福建晉華、合肥睿力的 DRAM 技術量產,更有長江存儲轉進 64 層 3D NAND 的研發和生產。未來兩年將有可能左右未來十年中國存儲產業的命運。

DRAM是這十大待突破的半導體核心技術中,最有可能大規模國產化的一項技術,值得期待。

8、CPLD / FPGA

CPLD是從PAL和GAL器件發展出來的器件,相對而言規模大,結構複雜,屬於大規模集成電路範圍。是一種用戶根據各自需要而自行構造邏輯功能的數字集成電路。其基本設計方法是藉助集成開發軟體平臺,用原理圖、硬體描述語言等方法,生成相應的目標文件,通過下載電纜(「在系統」編程)將代碼傳送到目標晶片中,實現設計的數字系統。

FPGA即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它是在PAL、GAL、CPLD等可編程器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它是作為專用集成電路(ASIC)領域中的一種半定製電路而出現的,既解決了定製電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編程器件門電路數有限的缺點。

進入FPGA這個行業的門檻很高。過去十多年時間裡,Intel、IBM、摩託羅拉、飛利浦、東芝、三星等60多家公司曾試圖涉足該領域,除Intel以167億美元收購阿爾特拉成功進軍該領域之外,其餘公司紛紛折戟沉沙。目前的FPGA市場, Xilinx(賽靈思)和Altera(阿爾特拉)兩家公司佔據了90%的市場份額。

除了市場份額低之外,國內廠商在技術水平上和國外大廠的差距很大。雖然國內FPGA廠商有百家爭鳴之勢,但基本分布在中低端市場,大多是一些1000萬門級左右的FPGA,少數達到2000萬門級的FPGA雖然也有自主研發的。中國電科的3500萬門級FPGA和中國電子7000萬門級FPGA,是一次重大技術突破。

9、高端伺服電機

伺服電機是指在伺服系統中控制機械元件運轉的發動機,是一種補助馬達間接變速裝置。伺服電機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準確,可以將電壓信號轉化為轉矩和轉速以驅動控制對象。伺服電機轉子轉速受輸入信號控制,並能快速反應,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用作執行元件,且具有機電時間常數小、線性度高、始動電壓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電動機軸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輸出。

德國企業是伺服電機的領航者,倫茨、博世力士樂、路斯特、倍福等全球知名企業眾多,市場份額巨大。國產伺服電機目前的現狀是未形成巨頭級企業。小功率、小型化伺服電機居多,高端伺服電機較少。在一些高檔的應用上,尤其是在輕載6kg左右的桌面型機器人上,高端的國產化產品稀少。

10、超高射頻晶片

射頻晶片指的就是將無線電信號通信轉換成一定的無線電信號波形, 並通過天線諧振發送出去的一個電子元器件。射頻晶片架構包括接收通道和發射通道兩大部分。對於現有的GSM和TD-SCDMA模式而言,終端增加支持一個頻段,則其射頻晶片相應地增加一條接收通道,但是否需要新增一條發射通道則視新增頻段與原有頻段間隔關係而定。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手機生產國,但造不了高端的手機射頻器件,這需要材料、工藝和設計經驗的踏實積累。國內從事中低端射頻晶片的企業眾多,也佔據了相當一部分市場,但在高端射頻晶片領域,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綜述: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因核心技術缺少,中國對美國的半導體進口額超過100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中國是晶片的消耗和進口大國,2017年集成電路進口金額2601億美元,金額位列中國進口商品之冠。

「國產化」是未來的一大趨勢,這些國內未解決的半導體核心技術均是世界級難題,其難度不亞於造「航空母艦」。對於企業和技術人員來說,沉下心去做事方能尋求突破和發展,切勿急於求成,被市場蒙蔽了雙眼,得不償失。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EUV光刻機是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唯一癥結嗎?
    在中美關係緊張的大背景下,這顆「明珠」備受關注,其光環似乎已經蓋過了其他半導體設備,更是有聲音認為只要擁有一臺EUV光刻機,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問題基本就能解決。但事實並非如此。以光刻技術為中心的行業壁壘儘管將整個半導體產業的難題歸結到一臺EUV光刻機有失偏頗,但是以光刻技術為中心衍生出的眾多難題確實是全世界範圍內業界研究的重點,也構建起比較高的行業壁壘。
  • 光刻機是誰發明的_中國光刻機與荷蘭差距
    中國光刻機與荷蘭差距   中國光刻機和荷蘭光刻機的差距是全方面的,這裡面不僅是系統集成商的差距,也包括各種核心配件上的差距,比如光源、鏡頭、軸承等等一些精密部件   系統集成商上的差距   目前我國能量產的最先進光刻機是90nm工藝,由上海微電子(簡稱SMEE)生產。這點和荷蘭ASML生產的7nm光刻機可不是一代二代的差距,完全是天壤之別,在整個產業鏈中我們就是屬於低端產品,連中端都算不上。
  • 半導體光刻機行業深度報告:復盤ASML,探尋本土光刻產業投資機會
    光刻產業鏈主要體現在兩點上,一是作為光刻核心設備的光刻機組件複雜,包括光源、 鏡頭、雷射器、工作檯等組件技術往往只被全球少數幾家公司掌握,二是作為與光刻機 配套的光刻膠、光刻氣體、光罩(光掩膜版)等半導體材料和塗膠顯影設備等同樣擁有 較高的科技含量。隨著製程精度提升,光刻機複雜程度提高,貫通光刻產業鏈成為 ASML 壟斷光刻市場 的關鍵。
  • 除了光刻機,還有蝕刻機!國產廠商攻克5nm技術,臺積電已下單
    而關於晶片,相信大家都已經因為華為這兩年的遭遇已經基本了解,而在晶片製造中,重要的關鍵設備便是:光刻機!不過除了光刻機之外,還有一種關鍵設備,重要程度僅次於光刻機,那就是蝕刻機!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目前光刻機是被荷蘭的ASML公司以及日本的尼康及佳能壟斷。中國也有不少光刻機的廠商,例如上海微電子,中電科45所等,但是技術目前還與荷蘭ASML公司有著差距,因為國產的技術目前最高在28nm晶片,而荷蘭ASML公司已經給臺積電供貨5nm技術的EUV光刻機了。
  • 不只光刻機,我國在這個半導體核心領域也摸到了西方「腳後跟」
    在此之前,我國最頂尖的光刻機製程工藝還僅僅停留在90nm,和28nm之間差了65nm、40nm2個關鍵工藝節點。可以說,這次的成就是國內晶圓製造領域一次實實在在的大跨越,極大緩解了因為美國封殺中國科技企業帶來的沉重氣氛和悲觀情緒。事實上,近期我國半導體製造領域的好消息不只這一個。
  • 中國半導體行業水平離世界先進還有多遠?
    近幾年,半導體這門專業性極強的產業逐漸進入了大眾視野,大家開始廣泛地探討集成電路、晶片、晶圓代工等半導體產業類目,也意識到進一步發展中國半導體的重要性。 我們欣喜地能夠看到中國5G的技術在2G、3G追趕,4G同步之後終於進入了世界發展的第一梯隊;也驚喜地看到華為海思的晶片如今能夠與高通、英偉達、聯發科等一較高下,並且市場佔有率還在不斷提升中; 但在發展和進步的同時,我們卻也有捉襟見肘的時候:被譽為半導體工業皇冠上明珠的光刻機,我們的技術至今還未能拿下
  • 半導體產業的2020年,硝煙瀰漫,刀光劍影中,沉澱下這十大關鍵詞
    總體來說,臺灣企業明顯領先,韓國其次,美國企業憑藉深厚其國內深厚的產業積累,依然保有重要行業地位,中國則是這個領域不可小覷的新興勢力。還有一個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隨著中 美貿易戰、科技戰的推進,關於晶圓代工產業重要性、技術能力的話題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討論。
  • 【芯觀點】懸在中國半導體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卡脖子光刻機能解決...
    跟隨中國產業政策和集成電路發展的趨勢,ASML在地理位置上也實現了在中國大陸的擴展: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技術合作和發展方面,除了定製化配置相應的光刻設備,ASML為中國客戶提供其所需的光刻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在布局中國的同時,ASML也加快為中國半導體行業持續輸送知識和經驗、培養技術研發人才。
  • 光刻機和蝕刻機有什麼區別?差距一目了然!
    最近中興事件作為導火索,引發了國人關於晶片討論,其中不免涉及到了晶片製造業兩大至關重要的技術,蝕刻機和光刻機,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我為大家分享一下我知道的東西。什麼是光刻機光刻機作為製造晶片的核心裝備之一,因為用途的不同,分為生產晶片的光刻機,用於封裝的光刻機,還有LED領域的投影光刻機,目前主要討論的是用於生產晶片的光刻機,這也是晶片領域,我國最薄弱的環節。
  • 芯碩半導體:亞微米級光刻機「合肥造」
    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豔南湖畔,有一棟白色的小樓,芯碩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就在這座樓裡。規劃發展部經理徐錦白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AdvanTools(美國)公司經過慎重考察若干城市的投資環境後,於2006年5月籤署在合肥投資合作協議,2006年12月開始運營。
  • 中國奮力攻克,號稱晶片技術核心要點,高精度光刻機到底有多難?
    荷蘭本身是環境質量非常高的國家,適合發展半導體這種要求環境高度清潔的產業。該國很早就開始發展半導體產業,並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擁有完整半導體產業鏈的國家。半導體元器件這東西非常吃環境,荷蘭這種環境優良又有完整產業鏈的國家能夠一條龍解決半導體行業那自然是極好的。於是荷蘭的先天優勢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青睞,來自全世界的資本與技術開始匯聚在荷蘭。
  • 海思跌出全球半導體Top 15,為什麼中國走不出半導體巨頭?
    市場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日前發布簡報,預測 2020 年排名前 15 的半導體供應商排名,其中英特爾、三星、臺積電位居前三。 令人遺憾的是,上半年在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銷售排名第十位的海思已跌出了Top 15。
  • 中國半導體設備發展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 年,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 增速超過 20%,16/14nm 製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封裝測試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關鍵裝備和材料進入國際採購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 產業體系。
  • 半導體設備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佔市場的 83%
    我們認為,自主可控是半導體行業最大的投資邏輯,疊加半導體產業向中國的轉移,看好設備行業長期成長性,重點關注掌握核心技術、在細分領域有突破的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 二、2018 年以來市場低迷,5G 或將拉動新周期 2.1 半導體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 電子產品核心元件—半導體。半導體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且導電性可控的材料。
  • 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何加速國產化
    來源:《財經》雜誌根據《中國製造2025》,2020年半導體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應實現40%的自主率,2025年要達到70%。半導體產業是該戰略裡的核心產業。根據《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2020年半導體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應實現40%的自主保障,2025年要達到70%。然而,截至2019年,實際國產化比例僅為15.7%,預測2024年才能達到 20%。中美貿易摩擦,尤其是美國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的制裁,將造成提升國產化比例更為艱難,但也加強了中國建設自主半導體生態的緊迫感。
  • 號稱「比兩彈一星還高端的光刻機」,到底難在哪裡?
    仍然是困擾我國晶片產業的現實寫照意識的覺醒讓我們開始奮力追趕中國在晶片領域和世界先進水平逐年拉近但有一項卡脖子的難題至今仍然讓中國人難以望其項背這就是光刻機領域上期我們講過荷蘭光刻機霸主ASML的故事作為整個西方尖端科技託舉起來的半導體明珠加上英特爾、臺積電、三星的鼎力支持其生產的光刻機的毛利可以達到
  • 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中國芯有望突出重圍
    今年年初,中國還率先製造了配有光刻機的5 nm刻蝕機,佔據了全球5 nm刻蝕機的制高點。這次突破也意味著中國在刻蝕機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企業是中微電子。
  • 半導體設備行業半導體系列10:計算光刻技術管控升級,光刻工藝設備...
    中科院微電子所集成電路計算光刻與設計優化實驗室成立於2013年7月,由韋亞一博士組建,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2m先導光刻工藝及FiFET 工藝產業轉移研究,參與武漢新芯、中芯國際、華力微電子等的計算光刻技術合作研發,具備豐富的計算光刻技術理論和實踐基礎。
  • ASML突破1nm光刻機,留給國產光刻機的時間還有多久?
    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近日,荷蘭ASML公司突然表態已經完成1nm光刻機設計,摩爾定律將繼續延續。如此一來,留給國產光刻機的時間還有多久呢?國產光刻機起源此前,大家一直有一個誤解,那就是國產光刻機產業似乎一直沒有進步。但是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已經在逐步縮短差距。根據中科院院士劉明的說法,國產光刻技術和國際一流水平的差距在15-20年。
  • 兵進光刻機,中國晶片血勇突圍戰 - 光刻機,ASML,華為,臺積電,中芯...
    這中間,還有荷蘭當地媒體報導稱ASML美國子公司的中國員工竊取ASML的技術並洩露給中國企業的事件。……不過好在,ASML方面都及時作出了澄清,他們表示媒體有關「延遲交貨」的說法是存在錯誤的,所謂「中國間諜」竊取技術的事件也存在誤讀,ASML只是在幾年前被矽谷的一小部分員工侵犯了智慧財產權,其中恰好部分涉案員工是中國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