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京博士被《半導體國際》評為『2007年度人物』

2020-12-06 美通社

上海2月25日電 /新華美通/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SMI,香港聯合交易所:0981),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公司之一,今日宣布中芯國際總裁兼執行長張汝京博士被《半導體國際》評為 「2007年度人物」 。

(Logo: http://www.prnasia.com/sa/200611101605.jpg )

《半導體國際 (SI China)》編輯部以創新性、成長性、影響力及本土化、國際化程度為標準,評選出2007年中國半導體製造產業鏈:Fab、封測、前道設備、後道設備、材料、服務6位年度人物。

2007年12月,中芯國際上海12英寸生產線正式運營。同月,中芯國際與 IBM 籤訂45納米 bulk CMOS 技術許可協議,使中芯國際能夠為全球客戶提供45納米代工服務。中芯國際總裁兼執行長張汝京緊跟國際先進工藝技術的經營理念,實質性地縮小了中國大陸先進半導體製造業技術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

關於中芯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紐約證交所股票代碼:SMI,香港聯合交易所股票代碼:981)總部位於中國上海,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65納米及更先進的晶片代工服務。中芯國際在上海建有三座8吋晶片廠和一座12吋晶片廠。北京建有兩座12吋晶片廠,在天津建有一座8吋晶片廠。中芯國際還在美國、義大利、日本提供客戶服務和設立營銷辦事處,同時在香港設立了代表處。此外,中芯在成都建有封裝測試廠以及有一座代為經營管理的8吋晶片廠,在武漢有一座代為經營管理的先進的12吋晶片廠。詳細信息請參考中芯國際網站 http://www.smics.com

關於半導體國際

《半導體國際》(Semiconductor International)是半導體製造產業最具權威性的技術期刊,20年前由銳德商訊(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創辦,是全球半導體製造業第一媒體,分別有英文、日文和中文版,總發行量為6.3萬份,並在美國、日本、歐洲和中國設有編輯隊伍。《半導體國際》於2002年末進入中國。2006年,被指定為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刊。

相關焦點

  • 專訪張汝京(上)|從中芯國際到芯恩,他一直在創業
    中芯國際創始團隊核心成員謝志峰在《芯事》一書中寫道,抗戰爆發後,張錫倫隨著上海工業的西遷到了重慶,其所工作的煉鋼廠被編入了兵工廠。戰火中,張錫倫先生指揮煉鋼,劉佩金女士(張汝京的母親)鑽研火藥,為前方源源不斷地輸送抗戰物資。1970年,張汝京從臺灣大學畢業,獲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又留學美國,獲得了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大學的工程科學碩士和南衛理公會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 張汝京創立的中芯國際本可以是華為的最好幫手
    曾經錯失良機,這要從臺灣的一個半導體大牛,張汝京說起。張汝京1970年從臺大畢業以後,去了美國在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工程碩士,並在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畢業後來到德州儀器工作,幹了8年的技術研究工作以後,公司派他去世界各地創立新工廠,十幾年時間在美國、新加坡、義大利、日本等地參與創立了9個晶片工廠,被稱為「建廠狂魔」。他的父親張錫綸曾多次對他說,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
  • 三次創業三次出局,70歲的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還在奮鬥
    中芯國際是全球重要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按照其官網的說法,中芯國際也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然而,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卻早已出局。在中國半導體行業還很落後的時候,張汝京曾義無反顧投身晶片產業。
  • 張汝京打造晶片製造新模式,再創我國晶片業兩個第一
    張汝京現在國內代工水平最高的中芯國際就是張汝京先生一手創辦的,而且張汝京先生跟臺灣臺積電的張忠謀先生一樣都是姓張,實際上他們兩個人真的是認識的,但卻是截然不停的道路,後者是全球最強代工廠的創始人。3、中國半導體的未來充滿希望不過,未來的中國半導體一定從充滿希望,因為國家隊出手了。最近10年以來,資本支出越來越多,設立國家專項基金,如國家大基金,助力國內的中芯國際等半導體企業。
  • 中芯國際董事長張汝京下課 王陽元接任只是虛職
    本報訊 (記者王京)中芯國際7月29日發布公告稱,即日起中科院院士王陽元接任張汝京董事長的職務,張汝京繼續擔任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和執行長。  中芯國際內部人士表示,王陽元擔任董事長,完全是依照香港聯合交易所相關提倡規定,將董事長和執行長兩職分人擔任。
  • 中芯國際選舉王陽元教授為董事長 接替張汝京
    中芯國際周四表示,董事會已經選舉王陽元教授為董事會主席,接替張汝京。任命立即生效。  王陽元從2001年開始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在半導體領域已經有40多年的經驗。王陽元是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IEEE會員、英國電子工程師研究所會員。
  • 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回國創立中芯國際,如今市值2800億
    說起中芯國際大家可能不陌生,中芯國際是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一手創立,如今已然成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加工廠,中芯國際的創立可謂是一路坎坷。家庭富裕的張汝京在修完工程科學碩士和電子工程博士的課程後,29歲就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從研發設計工程師開始做起,在做了幾年後張汝京被公司委派到各地建廠,因此張汝京在哪建廠哪的半導體行業就興起,大家都稱他為「建廠狂魔」。
  • 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聯手任正非,為麒麟晶片做後盾
    前不久,作為國內晶片製造龍頭企業,在國內整個半導體行業中地位非常重要的中芯國際,從美股退市後宣告進軍科創板。縱然上市還在進行中,但也帶動了滬矽、安集等半導體概念股的一波大漲。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是中國最大、製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晶圓製造作為半導體國產化鏈條中的核心環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 陸朝陽:2020中國科學院年度創新人物
    我校陸朝陽教授獲得2020年中國科學院年度創新人物稱號,量子信息技術學術帶頭人
  • 全球排名第五,創始人是中國半導體之父
    目前國內重大晶圓製造廠主要有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儲存、合肥長鑫。中芯國際作為我國第一大晶圓製造廠,據研究機構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顯示,中芯國際排名全球第五,佔總市場份額的4.5%,僅次於臺積電、三星、格芯與聯電。4月2日中芯國際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
  • ...三起三落70歲再次創業_雷射網|雷射新聞|雷射器|半導體雷射設備...
    張汝京,1948年出生於南京,第二年隨父母到臺灣。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士,紐約州立大學工程科學碩士,南衛理公會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在美國德州儀器工作20年,期間在美國、日本、義大利等地創建並參與管理過10個半導體工廠。從TI退休後,曾任臺灣世大半導體總經理。2000年,募集14億美元創辦中芯國際,向世界晶片製造第一梯隊衝刺。隨後,在國內投資4家ED企業。
  • 「愛國科學家」張汝京,不顧「同胞」阻撓,堅持到大陸造「芯」!
    其中為我國晶片事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不得不提的人就是張汝京,張汝京是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如今市值已經突破了5000億。張汝京是一位非常具有愛國精神的科學家,他在194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父親是搞冶金的,母親是搞化學的,是一個高知家庭,由於歷史因素他在不滿一歲的時候就跟隨家人搬遷到了臺灣。
  • 市值7000億,晶片巨獸閃電上市:掀起中國半導體IPO大潮
    行業地位上的優勢,也直接體現在了中芯國際的營收能力上。招股書顯示,在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的2019年年度,中芯國際營收220億元,較之2018年度的230億元有些許下滑。但在淨利潤方面,中芯國際2019年利潤為12.68億元,較之2018年的3.6億元,以及2017年的9億元有明顯增長。
  • 張汝京:美國對中國制約的能力沒有那麼強
    以上,是原中芯國際創始人兼CEO、上海新昇總經理,現芯恩(青島)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汝京,今天在中信建投證券和金沙江資本舉辦的萬得3C會議線上直播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發展機遇交流峰會」由【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和【金沙江資本】共同主辦。
  • 李蘭娟就被《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發表聲明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致函該雜誌並發表聲明,表示有關她的介紹與事實不符,希望予以更正。英國《自然》雜誌在介紹材料裡稱自己為「Lockdown Architect」(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李蘭娟認為不符合事實,希望予以更正。
  • 山東大學舉行2007年度「十大新聞人物」和「愛崗奉獻模範人物...
    山東大學舉行2007年度「十大新聞人物」和「愛崗奉獻模範人物」頒獎典禮 2008-03-06   3月3日下午,山東大學邵逸夫科學館報告廳鮮花錦簇,喜氣洋洋,「山東大學2007年度十大新聞人物」和「山東大學2007年度愛崗奉獻模範人物」頒獎典禮在這裡隆重舉行。
  • 中芯創辦人張汝京:美國對大陸制約力沒那麼強
    圖片來源於臺灣中時新聞網  華夏經緯網8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原中芯國際創辦人兼CEO、現芯恩創辦人兼董事長張汝京近日表示,對大陸半導體產業目前面臨著美國各個層面的封鎖,他個人認為  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在中信建投證券和金沙江資本舉辦的萬得3C會議在線直播中,張汝京表示,目前美國對大陸的高科技產業有很多限制,但這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如果大陸在5G技術上保持領先,將來在通訊、人工智慧、雲端服務等等,大陸都會大大超前,因為大陸在高科技應用領域是很強的。
  • 專訪張汝京(下)|「IDM才是更好的模式,現在就該去做」
    說起世界範圍內的晶片製造工廠和製造工藝,張汝京如數家珍。作為「建廠高手」,他對集成電路產業積累的觀察和思考,是他每一次創業時的法寶。1997年,張汝京從工作了20年的美國德州儀器提前退休,回國創業。他先後建起臺灣世大半導體、中芯國際、上海新昇半導體等,又因不同原因離開。
  • 2007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鍾期榮 胡鴻烈
    專題:《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評選  樹仁立德 鍾期榮 胡鴻烈    1979年,胡博士獲邀回大陸,出席中國國慶三十周年紀念,獲鄧小平接見,成為第一位踏足內地的立法局議員,並在1987年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責編:陳昌娥
  • 王傳福和張汝京一樣!凡是認準的事兒就一定要幹成功
    王傳福和張汝京一樣!凡是認準的事兒就一定要幹成功。華為遭斷供時,各種唱衰國內晶片製造業的聲音不斷,王傳福一句:「晶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擲地有聲。無獨有偶,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和王傳福的說法不謀而合,張汝京說國產廠商在封測和設計上的水平與臺積電相差無幾,具備了第三代半導體IDM世界頂級工藝水平,華為在光子晶片、碳基晶片上開始了新的探索,比亞迪今年宣布增資擴股進軍半導體,更值得一提。比亞迪半導體晶片已經成功導入華為充電器。晶片是中國製造業的隱痛,王傳福說當年要是不造車的話,就造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