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2020-05-10 科技大片

長徵5B的發射成功極大的鼓舞了國人的航天夢,天宮空間站的建成指日可待!

一個國家航天科技的發展有兩個源動力,其一是自身發展的需求,這也是核心源動力,其二就是國際航天科技的「比學趕幫超」!國人在長徵5B發射成功的興奮之餘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

中國的航天科技跟美國的航天科技還是有差距的!這不是妄自菲薄,反而是更加自信的表現!

現在咱們就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四件大事綜合分析一下,中國的航天科技跟美國還有多少年的差距!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首先咱們從中國航天科技的第一件大事談起

1970年4月24日,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從「東方紅一號」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此次發射拉開了東方大國之中國的航天序幕!

「東方紅一號」衛星重量達到了173 千克,運行在近地點441千米、遠地點2368千米、傾角為68.44度的橢圓軌道上。它的設計壽命是20天,但28天之後即1970年5月14日,電池電量才耗盡,傳奇一生完美謝幕,至今仍運行在當初的軌道上。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那麼美國的第一顆衛星是什麼時候上天的呢?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名叫「探險者」1號,於1958年1月31號由丘比特火箭發射升空。該衛星的重量只有8.22千克,運行在近地點360公裡遠地點2531公裡的橢圓軌道上。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如果從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角度來衡量中美航天的差距,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比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晚了12年。

其次咱們再從地球軌道級載人航天的角度來看看差距

1961年5月5日,美國太空人艾倫乘坐自由七號飛船進行了15分鐘的亞軌道飛行,雖然此次飛行沒有進入地球軌道,但這個太空人卻是進入太空的第一位美國人。1962年2月5日,美國執行了「水星計劃」,在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航空基地,「宇宙神」火箭將「友誼」號飛船送往太空,飛船在5小時內繞地球飛行了三圈,太空人格林成為了第一位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人。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中國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是在2003年的10月15日。早晨9點整,中國自主研發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9分50秒之後,「神舟」五號準確進入了預定軌道,搭乘「神舟」五號宇宙飛船的楊利偉成為了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人。「神舟」五號在繞地球飛行了14圈之後,於10月16號成功在內蒙古安全著陸,中國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了圓滿成功!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如果從載人航天的角度來看,中美的航天差距有點大,美國是1962年取得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中國取得這一成就是在2003年,整整相隔41年。

再次咱們從載人登月的角度來看一下中美航天的差距

截至目前,中國還沒有將太空人送往月球,美國則是在51年前就取得了載人登月的成就。

1969年7月16日,「土星」5號火箭將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送入太空,「土星」5號的第三級火箭經過二次點火之後,成功將阿波羅宇宙飛船送入了地月過渡軌道並分離,兩天半之後,飛船進入了環月軌道。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駕駛登月艙與母船分離後成功實現了月表軟著陸,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首先完成了載人登月的壯舉,蘇聯由於登月技術未能取得突破在前期領先半個身位的優勢下憾失首次登月的成就,所以如果單從結果導向的載人登月來對比,中國跟美國的差距是整整半個世紀。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最後咱們再從軌道空間站的角度來對比一下

眾所周知,現在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的,2010年即已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所以從空間站的角度來衡量,中美航天的差距是12年。不過國際空間站已至服役末期,而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即將在太空冉冉升起。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通過上述四組對比,我們可以製作一張圖表,得出的結論是中美航天的差距先是被拉大,後又在中國的努力下被漸漸縮小。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有朋友可能會置疑,為什麼非得用上述四組對比呢?

因為上面的四種成就都是航天科技的裡程碑:

  • 首顆衛星的升空標誌著某個國家已具備了「天眼」的能力
  • 載人航天飛行標誌著某個國家已具備了「飛天」的能力
  • 載人登月標誌著某個國家已具備了「星際旅行」的能力
  • 軌道空間站標誌著某個國家已具備「常駐太空」的能力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所以拿這四種能力進行比較,可以較為科學的體現出航天科技的差距。

在上述四種能力中,載人登月是差距最大的,這也是美國獨步全球的優勢,因為迄今為止,也只有美國的太空人成功登陸過月球,但有一點需要認識到,那就是美國的載人登月已成歷史,在首次載人登月之後的51年裡,美國再也沒有進行過載人登月,這也是為什麼至今仍有人懷疑美國的載人登月是在攝影棚裡拍攝的原因。但話說回來,如果僅僅為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航天科技而進行載人登月,你是不是也感覺這種行為有一點「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呢?美國在完成了首次登月之後可能發現月球上並沒有什麼珍貴資源,沒有開採的價值,所以在後續的51年裡認定沒必要燒錢再進行載人登月,發射一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對月球探測就足夠了,中國的嫦娥太空飛行器已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中國也已對月球進行了多次勘測,如果結論是月球沒有再次實地勘測的價值,完全沒有必要進行載人登月。所以中美之間載人登月的科技差距應該沒有51年那麼大,差距有可能只是「不是不能做,只是不想做」。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最近十年,世界航天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此時此刻,中美之間的航天差距是多少呢?我個人認為,中美之間的差距只有一個,那就是可復用的火箭技術。

2015年12月,美國的一家私人公司SpaceX完成了火箭助推器垂直回收的壯舉,很多人認為火箭回收華而不實,但在更多人看來,火箭垂直回收則是航天領域裡的一項技術革新,一方面助推器的復用可以降低火箭的發射成本,另一方面的收益則是大大提高了太空探索的頻率。整個2019年,中國完成了34次火箭發射,美國只完成了21次,但在這21次發射中,單單SpaceX一家就完成了13次發射,並且該公司計劃在2020年全年完成至少30次發射,但目前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其總體發射次數可能會受到影響。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

這個道理在太空探索領域同樣適用,因為每一次火箭發射,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會帶來技術的革新,每一次的技術革新又能推動人類探索宇宙的進程,所以可復用火箭絕對是火箭未來的發展方向。另外,垂直回收技術的成熟對其它太空飛行器的研製同樣有幫助,試想人類要登陸火星,如果沒有垂直起降技術的加持,人類的宇宙飛船如何瀟灑的在火星地表著陸?前段時間印度太空飛行器墜毀在月球表面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臨門一腳射偏了相當可惜。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現役全球最強的運載火箭當屬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該火箭的三個助推器可全部回收,火箭的整體推力更是甩開了世界現役其它火箭一大截,近地軌道達到了63噸的載荷量,中國前兩天的長徵5B大約是其三分之一,能夠將近22噸的物資送往近地軌道,與SpaceX的獵鷹9號推力相當,獵鷹9號在2010年首飛成功,2015年首次垂直回收成功,所以在火箭技術上,中美之間的差距應該在10到15年之間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經過上述分析之後,可以大概推測出,在2020年的今天,中美之間的航天差距大約在20年左右,悲觀的人可能覺得中美航天「還」有20年的差距,而樂觀的人會明白中美航天之間「只」有20年的差距了,這著實是一個偉大的成就,二戰之後的美國已是世界頭號強國,招攬了世界一眾技術高手,而中國經過戰爭之後需要時間休養生息,能夠在70年裡將航天科技追到只差20年,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給中國航天科技一個大大的贊!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相關焦點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從4個維度分析得出結論,有理有據
    那麼中美航空航天差距到底有多少年呢其實從四個維度就能看出來,航空航天的科技能力主要四方面展現:人造衛星,載人航天,載人登月,空間站。這四個方面分別展現出國家在航天領域的不同能力特點,因此這四種成就,能體現出這個國家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綜合實力。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掌握這一核心技術基本就持平了
    國人在長徵5B發射成功的興奮之餘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中國的航天科技跟美國的航天科技還是有差距的!這不是妄自菲薄,反而是更加自信的表現!現在咱們就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四件大事綜合分析一下,中國的航天科技跟美國還有多少年的差距!
  • 中美航天差距有多大?美國:我有鈔能力
    比如說航天最基礎的火箭引擎來說,這裡面就涉及到燃料技術、發動機技術、最大載重量等等,現在還有了可回收能力。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比較晚,處於懸殊的起跑線差距,但從2018年起,我們國家的火箭發射次數就連續兩年奪冠了,到了今年,中美兩國的火箭發射次數基本持平,但咱們國家的航天預算還是落後美國挺多的。據公開數據,NASA在2020年的預算是226億美元,大概是我們國家預算的10倍。
  • 四六級作文模板:原因分析+得出結論
    小編整理了表示原因分析+得出結論的作文展開句。希望幫到正在備考的各位~   提醒大家,模板只能幫的大家理清思路。具體的內容還是要大家進行填充的。想拿高分,句式表達靈活多樣,也是非常重要的。背完模板一定要找幾篇作文題目練手!
  • 美國航天卻停滯51年?中美差距正逐漸縮小
    一喜一悲下,英媒發出了這樣的評論:一國的科學家在歡慶即將到來的重大發現,另一國的科學家卻在為標誌性儀器的坍塌而悲傷,這是否預示著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據悉,若嫦娥5號圓滿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蘇聯、美國後第三個將月球土壤送回地球研究的國家。
  • 中美航天技術僅相差了10年?院士回應:真實差距你可能不信
    雖然是蘇聯打開了航天的大門,但受限於經濟上的壓制,美國很快就在這個領域實現了反超,並且通過這些年累積的經驗,美國已經成為全球航天的領頭羊,各國想要追上美國的步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美國的差距一直都存在,但總有人在謠傳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0年,對於這個問題院士終於表態:真實差距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 中國航天取得突破,但與美國還有10年差距?老院士說了一句實話
    老院士:中美航天差距比我們想像的要大但相比之下,美國在航天領域方面的發展要比我們更加快速。此前有人表示,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差距也就十年時間,但一位航天局的老院士卻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雙方的真實差距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 中美航天民企差距,龍飛船載人發射成功,中國民企仍在襁褓之中
    ,小布希此前對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頒發了《國家航天運輸政策》和《美國國家航天政策》。自此,具有私人性質的航天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打破了由白宮與巨頭壟斷的行業現狀。其中,由馬斯克創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經過17年的瘋狂發展,正式成為首個掌握載人飛船製造和發射能力的私營公司,目前已經成長為該領域的先驅者與開拓者。
  • 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2年?院士表態:真實差距講出來你會信嗎
    其中美國在航天上的技術,一直都是遙遙領先於世界,他們手裡總是擁有著超越時代的產物,讓其他國家不管怎麼追趕都擺脫不了無力感。新中國的研發能力自來都為人所稱道,我們在美國等一眾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下,在各個領域的研發都追了上來,甚至還有些技術領先了世界。在航天技術上我們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不過和美國比起來,差距仍然還很大。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中美購買力差距
    於是就有人得出一個結論,按照美國的貧困標準,中國80%都是窮人。我們的生活水平真的比美國差了那麼多嗎?如果不是,我們的差距還有多大呢?所謂知己知彼,所以今天風子特地調查一下,中美購買力差距幾何?風子專門找老同學實地考察,如果不計較季節、供需的差異,數字應該沒有太大出入。作為國際市場的大宗農產品供應商,美國的價格比中國便宜是一個事實。那麼到底便宜多少呢?
  • 中美航天技術相差10年?航天局專家的答案,很無奈卻又很客觀
    在嫦娥五號項目成功之後,世界再次被我國迅猛發展的航天科技所震撼。但是也有網友想知道,雖然我國的航空業已經非常厲害了,但是和航空第一大國美國相比,我國的技術實力又如何呢?據說中美航天技術相差10年,是真的嗎?
  • 中美科技差距
    別的行業我不敢多說,就聊一聊航天技術。說航天時代是僅次於陸權爭霸和航海時代之後的人類又一嶄新時代並不算誇張,在這個層面把航天水平作為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代表也再恰當不過。在我看來,航天有五個標誌性的核心科技:1。
  • 中美商業航天「搭橋」,促進世界商業航天發展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據悉,中美商業航天研討會於9月19日如期舉行,兩國能夠在如此敏感的時期繼續召開商業航天研討會,這也算是一個極大的進步,根據會議的演講信息,我們得知中國的商業航天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這種商業航天的起步比較高,相對於美國的商業航天來說
  • 人類首次商業載人發射,看中美科技實力差距,背後有哪些因素呢?
    網際網路上搜索中國商業航天事件,寥寥可數,都是首次點火成功,試射成功的新聞,真正距離實現航天發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別說實現火箭一級回收和載人發射了。SpaceX在2002年6月創立公司,2008年9月第一次成功發射火箭,經歷了六年多的時間,中間有多次失敗,甚至瀕臨倒閉。可見商業航天公司要想成功,必然要走很長的路。
  • 盤點中美海軍力量對比,美國媒體:這個對手有點「難搞」!
    中美海軍孰強孰弱一直都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這不,美國近日就對此發表了一篇報導,得出的結論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該報導稱儘管在過去數十年來美國海軍一直是世界上最強的海軍力量,但是在未來的三十年,中國海軍則將會成為美國海軍最大的挑戰。
  • 什麼是案例分析?Case Study
    並且,讀者通過思考和分析我們提供的信息,最終可以對這個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寫一個有趣的案例分析有點像寫偵探小說,我們的寫作需要引人入勝,確保讀者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一個好的案例不僅僅需要描述問題,它更需要使讀者對於作者所面對的問題感同身受;而另一方面,你需要通過描述整理所有信息,最後推導出結論,給讀者儘可能多的信息,讓讀者不需要很艱難的思考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得到問題的答案。
  • 中美航天技術還相差多少年?院士終於表態:最快也需要12年
    其實並非如此,因為我國還有一個領域至今仍落後美國,而且想要突破還有些難度那就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美國至少領先中國30年。眾所周知,美國的「重型獵鷹」火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之一,而我國目前最先進的運載火箭是長徵5號。
  • 美國人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
    圖為095型核潛艇意想圖一個國家的海軍力量強大與否,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看這個國家的軍工技術究竟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尤其是在航母、核潛艇和驅逐艦這種關鍵的戰略武器裝備上。有和沒有,差距相當大。這個進步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直接將中國核潛艇的水平拉入了世界前列。為什麼這麼說呢?潛水艇在水下行動時會儘量保持隱藏。簡而言之,當潛艇進行捉迷藏時,有兩個重要的變量在起作用:潛艇的聲音有多大,以及潛艇在探測其他潛艇方面的表現如何。
  • 龍飛船創造世界新紀錄,同日長徵11號一箭雙星,中美差距真太大了
    最近,美國太空技術發展公司SpaceX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創造了世界上首個民營航天企業載人航天成功發射的新紀錄同日中國半官方的長徵11號火箭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試驗衛星,中美之間的民營航天差距真的太大了。最近,美國太空技術發展公司SpaceX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創造了世界上首個民營航天企業載人航天成功發射的新紀錄。同日中國半官方的長徵11號火箭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試驗衛星,中美之間的民營航天差距真的太大了。這種差距就是由幾十年以來兩國累積的技術差距。
  • 明白模式就能快速得出正確的結論
    再加上還存在「參與工作的母親」這種有著雙重身份的客戶,會給市場分析帶來浪費和混亂。另外我在第一章寫道「邏輯思考中必須注重事實根基的平衡」,可如果現在有五個事實可以作為根據,卻遺漏了兩個的話,由此推導出的結論可信度就會變得非常脆弱。想要按邏輯思維得出高精度的結論,就必須著重檢查是否有重要因素被遺漏,以及是否存在相同要素的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