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天差距有多大?美國:我有鈔能力

2020-09-04 顏院長說航天

最近啊,有一種觀點在網上很火,說「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快追上美國了,未來幾年將會實現超越。」事實真是這樣嗎?

我們不妨通過三個方面來做一下對比:那麼,先從衛星開始吧,美國第一顆衛星是發射於1958年,中國東方紅一號是在1970年,兩者相差了12年時間。你這邊剛開始發衛星呢,美國卻在20世紀70年代已經開始研製GPS系統了,你看,到了1994年,就完成了幾乎覆蓋全球的GPS衛星星座。而我們的北鬥三號直到2020年7月底才正式完成全球組網。這前後差不多有近半個世紀的落差。那是不是說,我們國家的衛星技術落後美國12年?導航系統落後50年呢?當然不是!準確說,航天科技的差距啊,不能用時間差來計算,我們第一顆衛星確實是相對落後的,但我們的北鬥則有可能後發制人啊。

每一項航天技術和每一個產品本身都會涉及大量複雜的細節,某一項技術的突破可能會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比如說航天最基礎的火箭引擎來說,這裡面就涉及到燃料技術、發動機技術、最大載重量等等,現在還有了可回收能力。就拿我國最先進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來說,它主體發動機是YF-75D液氫液氧發動機,而四枚助推器採用YF-100液氧煤油火箭發動機,在這兩種發動機的加持下,長徵5號B推力能夠超過千噸級,起飛質量可以達到849噸,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也就是說它能輕鬆的把22噸重的物資送到近地軌道。聽上去感覺還挺給力的,對吧?

我們來和美國的火箭比比看,美國曾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發射了13枚「土星5號」的運載火箭,這個火箭的推力是3408噸,起飛質量303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超過118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可達到45噸,這還是唯一被驗證的探月數據。接著,我們用美國最先進的RS-68發動機和我國最先進的YF-77來對比下,RS-68的推力大概是330噸,YF-77卻只有70噸,這個數字比較具體,美國最先進的發動機推力差不多是我國最先進發動機推力的5倍!從這些數據來看,差距還是蠻大的。

當然,無論是火箭還是衛星,因為用途不一樣,所以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對比標準。那咱們到底用什麼指標可以看出兩國的實力差距呢?

最直觀的就是看航天預算,比比誰花的錢多,大概就能有個結果了。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比較晚,處於懸殊的起跑線差距,但從2018年起,我們國家的火箭發射次數就連續兩年奪冠了,到了今年,中美兩國的火箭發射次數基本持平,但咱們國家的航天預算還是落後美國挺多的。據公開數據,NASA在2020年的預算是226億美元,大概是我們國家預算的10倍。根據聯合國的分析數據計算,向航天產業每投入1億美元,10年後大概能產出80億美元,按照這個算法,以現在的趨勢如果保持十年,中美之間航天產業的產值差距將會達到2萬億美元。怎麼樣?這算是直接感受到中美航天之間的落差了吧?雖然我們在持續進步,但美國人也沒有停下腳步。是不是感覺前景黑暗?中國航天還有機會逆襲嗎?

當然是,可以的,首先還是要發展國民經濟,加大基礎科研的力量,雖然我們投入比不過美國,但近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也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僅實現了載人航天、還有獲得多項國際大獎的探月工程、現在還有了自己的北鬥系統、甚至已經用「天問一號「開啟了火星之旅。要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必須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看看美國,之前,NASA拿了美國政府很多預算,它卻把更多資金和機會給了波音、SpaceX為代表的商業公司,馬斯克的SpaceX也曾經差點關門大吉,就是NASA及時伸出了援手,送出了一個16億美元大訂單,後來橫空出世的獵鷹九號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驚人的63.8噸,是長徵五號B運力的近3倍。關鍵「獵鷹九號」是可回收的呀,發射成功顯著降低,也刺激了航天科技的快速迭代,甚至推動了全世界火箭可回收技術的研發浪潮。

想像一下,如果中國也能出現更多SpaceX發展模式的公司,那麼中國航天的發展速度也肯定會提速,這在我國的衛星領域已經初見端倪,這就是商業化的威力!只要企業有了市場機會和發展目標,那麼小快靈活的特點也必將降低科研和技術開發的門檻,以咱們中國人的勤勞、智慧和勇敢,中美之間的航天科技的差距呢,也一定會越來越小,加油!

相關焦點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國人在長徵5B發射成功的興奮之餘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中國的航天科技跟美國的航天科技還是有差距的!這不是妄自菲薄,反而是更加自信的表現!現在咱們就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四件大事綜合分析一下,中國的航天科技跟美國還有多少年的差距!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掌握這一核心技術基本就持平了
    國人在長徵5B發射成功的興奮之餘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中國的航天科技跟美國的航天科技還是有差距的!這不是妄自菲薄,反而是更加自信的表現!現在咱們就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四件大事綜合分析一下,中國的航天科技跟美國還有多少年的差距!
  • 美國航天卻停滯51年?中美差距正逐漸縮小
    一喜一悲下,英媒發出了這樣的評論:一國的科學家在歡慶即將到來的重大發現,另一國的科學家卻在為標誌性儀器的坍塌而悲傷,這是否預示著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中美航天差距還有多少年回歸到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上,此前曾有媒體從四大方面梳理了中美航天的差距,分別為首顆衛星升空的「天眼」能力、載人航天飛行的「飛天」能力、載人登月「星際旅行」能力、軌道空間站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從4個維度分析得出結論,有理有據
    然而國家之間的比較往往是討論的熱門話題,美國作為中國發展中的一大強敵,他們的科技水準也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有很多人就認為,中國眼下的航天技術已經不比美國差,也有人認為兩國的航天還是有差距。其實從四個維度就能看出來,航空航天的科技能力主要四方面展現:人造衛星,載人航天,載人登月,空間站。這四個方面分別展現出國家在航天領域的不同能力特點,因此這四種成就,能體現出這個國家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綜合實力。
  • 中國的科技水平和美國差距有多大?
    別的行業我不敢多說,就聊一聊航天技術。說航天時代是僅次於陸權爭霸和航海時代之後的人類又一嶄新時代並不算誇張,在這個層面把航天水平作為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代表也再恰當不過。 在我看來,航天有五個標誌性的核心科技: 1。
  • 中美航天技術僅相差了10年?院士回應:真實差距你可能不信
    雖然是蘇聯打開了航天的大門,但受限於經濟上的壓制,美國很快就在這個領域實現了反超,並且通過這些年累積的經驗,美國已經成為全球航天的領頭羊,各國想要追上美國的步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美國的差距一直都存在,但總有人在謠傳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0年,對於這個問題院士終於表態:真實差距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 通用的航天鈔,為啥我去買東西,人家說啥也不要?
    所謂中國航天紀念鈔,是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15年11月26日發行的以航天為主題的紀念鈔,面額為100元,發行數量為3億張,該紀念鈔與現行流通人民幣職能相同,與同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航天鈔是為紀念航天事業發的紀念幣,一般都是用來收藏的,雖然說和流通貨幣等值,但市場沒有流通使用。
  • 中美航天民企差距,龍飛船載人發射成功,中國民企仍在襁褓之中
    ,小布希此前對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頒發了《國家航天運輸政策》和《美國國家航天政策》。自此,具有私人性質的航天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打破了由白宮與巨頭壟斷的行業現狀。其中,由馬斯克創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經過17年的瘋狂發展,正式成為首個掌握載人飛船製造和發射能力的私營公司,目前已經成長為該領域的先驅者與開拓者。
  • 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2年?院士表態:真實差距講出來你會信嗎
    其中美國在航天上的技術,一直都是遙遙領先於世界,他們手裡總是擁有著超越時代的產物,讓其他國家不管怎麼追趕都擺脫不了無力感。新中國的研發能力自來都為人所稱道,我們在美國等一眾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下,在各個領域的研發都追了上來,甚至還有些技術領先了世界。在航天技術上我們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不過和美國比起來,差距仍然還很大。
  • 第54顆衛星成功進入軌道,中國北鬥與美國GPS差距有多大?
    作者:文/虞子期在全球範圍之內,衛星的布局可以說是帶領人類走向一個新高度的有利科學產品,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自主研發衛星的能力,並且還能自己來進行對衛星群的一個布局與利用。
  • 中美之間差距到底有多大?張召忠一語點明真相:別再被輿論誤導了
    有不少軍事專家表示,按照我國目前的發展速度,想要取代美國成為新的世界強國也只是時間問題。雖然我國發展迅速,但與美國之間還是有著很大差距,那麼兩國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又體現在哪裡呢?    其實,我國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很早之前就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張召忠專家的回答也非常誠懇,他表示:負責任地說,目前中美兩國之間的差距仍舊是非常懸殊的,我們不能被網上的言論誤導
  • 中美科技差距究竟多大?5大領域給出答案,我國需要繼續努力
    ,但是代表最高精尖的當屬航天科技,在一定程度上講,航天水平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接下來我們就從航天領域看一看,我國和美國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沒有大型運載火箭,對太空的探索將會受到很大的制約,美國最大的運載火箭是1967年首飛的土星五號,其近地運載能力高達140噸,發射成功率達到驚人的100%。
  • 中國航天取得突破,但與美國還有10年差距?老院士說了一句實話
    隨著我國在航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不少人對此提出疑問,既然如今我國在航天領域發展的如此快速,那麼與美國相比又何如呢?老院士:中美航天差距比我們想像的要大但相比之下,美國在航天領域方面的發展要比我們更加快速。此前有人表示,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差距也就十年時間,但一位航天局的老院士卻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雙方的真實差距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 093B核潛艇與美國、俄羅斯的核潛艇相比,差距有多大?
    李三萬 摘要:我們國家的093B型核潛艇,與美國、俄羅斯同類型核潛艇相比,在性能肯定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那麼這個上差距到底有多大?
  • 中美科技差距
    別的行業我不敢多說,就聊一聊航天技術。說航天時代是僅次於陸權爭霸和航海時代之後的人類又一嶄新時代並不算誇張,在這個層面把航天水平作為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代表也再恰當不過。在我看來,航天有五個標誌性的核心科技:1。
  • 國內與號稱科技第一的美國差距有多大?答案讓你無法相信
    今天就從航天科技領域來看看國內和美國是否存在差距。國內的最大運載火箭是長徵五號,於2016年正式首飛成功,通過官方的數據中能得知,長徵五號運載能力高達25噸之高,發射成功率為50%。而美國最大的運載火箭是土星五號,正式首飛是在1967年,數據中顯示其運載能力高達140噸,發射成功率高達100%。
  • 碩果纍纍的中國航天,和美國的差距卻還在拉大?
    對於中國航天,今年註定是幸福的一年,從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到「北鬥」的圓滿收官,從「天問」號火星探測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三期,我們一次次振奮與震撼,見證著祖國一步步邁進,成為屈指可數的航天強國。很多人不禁要問,我們與美國航天業還有多少差距?
  • 人類首次商業載人發射,看中美科技實力差距,背後有哪些因素呢?
    美國商業航天科技公司SpaceX使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將搭載兩名太空人的「龍」飛船成功送入太空,SpaceX再次創造歷史,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商業載人發射,並且火箭和飛船都是自己研發的。網際網路上搜索中國商業航天事件,寥寥可數,都是首次點火成功,試射成功的新聞,真正距離實現航天發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別說實現火箭一級回收和載人發射了。SpaceX在2002年6月創立公司,2008年9月第一次成功發射火箭,經歷了六年多的時間,中間有多次失敗,甚至瀕臨倒閉。可見商業航天公司要想成功,必然要走很長的路。
  • 日本的生活壓力有多大,看日本的夜晚,就知道中國和日本的差距了
    2020-12-26 03:00:15 來源: 跨境知道平臺 舉報   原標題:日本的生活壓力有多大
  • 如果給你一個選擇,你選超能力還是鈔能力?
    而鈔能力就是一個人的財力,如果是你的話你會選擇鈔能力還是超能力?俗話說,富人靠科技,窮人靠變異,相信大家對美漫中的超級英雄並不陌生,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可以說是酷炫吊炸天,他們每個人都有獨屬於自己的能力,金剛狼、美國隊長、綠巨人以及死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超級英雄他們的能力主要分為富人的鈔能力和窮人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