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天技術僅相差了10年?院士回應:真實差距你可能不信

2020-12-18 天下有警


當人類達成和平共處的共識之後,對於太空的探索成了全世界共同攻克的問題,因為人類深知發展對於地球的傷害,所以早都誕生了太空移民的想法,而這也是全球的探索課題,各大國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航天事業。雖然是蘇聯打開了航天的大門,但受限於經濟上的壓制,美國很快就在這個領域實現了反超,並且通過這些年累積的經驗,美國已經成為全球航天的領頭羊,各國想要追上美國的步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國厚積薄發了幾十年,我們也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和美國的差距一直都存在,但總有人在謠傳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0年,對於這個問題院士終於表態:真實差距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探索太空都需要火箭這樣的載體提供推力,所以我們看一個國家的航天能力,只需要看該國的火箭水平就行,顯然美國的火箭就是當前世界最先進的,美國的重型火箭獵鷹,完全就是超越時代的產品。


我們從美國宇航局公布的數據知道,他們的獵鷹載荷量可是高達63噸,但中國最先進的長徵五號也就25噸,這樣的差距就陷入了天然劣勢,美國在探索太空上,幾乎可以不用考慮裝備重量的問題。


美國雖然是全世界最有錢的國家,不過就航天這個燒錢速度,超級大國也承擔不起,美國這款最強大的火箭使用了很多可回收材料,這樣在成本上就降低了很多,讓美國可以持續朝太空發射衛星和航天飛船。


中國目前還沒有重型火箭,不過我們的「長徵九號」重型火箭已經開始研發,預計在2030年可以完工,它的載荷量可是達到了140噸,一旦真正投入使用,將是碾壓美國獵鷹的存在,而上述所謂的10年差距就是因為這個。


不過我們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在中國研髮長徵九號的時候,美國可並沒有停下來來等我們,這10年時間足夠美國研發出更強大的火箭了,所以院士的表態可不是助長他人士氣,因為中美航天差距真遠遠不止10年,中國可不容一絲懈怠。


中國因為近代落下了世界太多,導致儘管我們已經踩著高速在前進,但和超級大國美國比起來,一直都存在著差距,好在這樣的差距已經不是遙不可及,中國完全有機會實現反超。


中國今天的成績十分喜人,但對於太空這樣的未知領域,世界各國已經默認了先到先得的規定,為了未來在太空有更多話語權,中國還得加把勁,爭取在這個領域早期實現反超。

相關焦點

  • 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2年?院士表態:真實差距講出來你會信嗎
    其中美國在航天上的技術,一直都是遙遙領先於世界,他們手裡總是擁有著超越時代的產物,讓其他國家不管怎麼追趕都擺脫不了無力感。新中國的研發能力自來都為人所稱道,我們在美國等一眾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下,在各個領域的研發都追了上來,甚至還有些技術領先了世界。在航天技術上我們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不過和美國比起來,差距仍然還很大。
  • 中美航天技術相差10年?航天局專家的答案,很無奈卻又很客觀
    在嫦娥五號項目成功之後,世界再次被我國迅猛發展的航天科技所震撼。但是也有網友想知道,雖然我國的航空業已經非常厲害了,但是和航空第一大國美國相比,我國的技術實力又如何呢?據說中美航天技術相差10年,是真的嗎?
  • 中國航天取得突破,但與美國還有10年差距?老院士說了一句實話
    :中美航天差距比我們想像的要大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一直在進行積極投資建設,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現在終於成立全球數一數二的航天大國。但相比之下,美國在航天領域方面的發展要比我們更加快速。此前有人表示,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差距也就十年時間,但一位航天局的老院士卻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雙方的真實差距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 中美航天差距有多大?美國:我有鈔能力
    你這邊剛開始發衛星呢,美國卻在20世紀70年代已經開始研製GPS系統了,你看,到了1994年,就完成了幾乎覆蓋全球的GPS衛星星座。而我們的北鬥三號直到2020年7月底才正式完成全球組網。這前後差不多有近半個世紀的落差。那是不是說,我們國家的衛星技術落後美國12年?導航系統落後50年呢?當然不是!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掌握這一核心技術基本就持平了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所以從空間站的角度來衡量,中美航天的差距是12年。不過國際空間站已至服役末期,而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即將在太空冉冉升起。美國在完成了首次登月之後可能發現月球上並沒有什麼珍貴資源,沒有開採的價值,所以在後續的51年裡認定沒必要燒錢再進行載人登月,發射一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對月球探測就足夠了,中國的嫦娥太空飛行器已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中國也已對月球進行了多次勘測,如果結論是月球沒有再次實地勘測的價值,完全沒有必要進行載人登月。所以中美之間載人登月的科技差距應該沒有51年那麼大,差距有可能只是「不是不能做,只是不想做」。
  • 中方航天技術發展迅速,與美方距離還有多遠?中方老院士道出答案
    01中方航天技術發展迅速,與美方距離還有多遠?自此後該國家就一直處於領先的水平,毫不誇張的講美軍的能力領先其他國家幾十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即便是中方也是如此。得知此情況後中方就加快了自己的研究速度,希望可以在航天領域實現追趕上美軍的效果,即便是不能徹底的追平,也要將兩國之間的差距拉近。要知道航天技術的研發是極為考驗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顯然中方在此方面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所以在此領域當中獲得了許多的成就。
  • 中美航天技術還相差多少年?院士終於表態:最快也需要12年
    那就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美國至少領先中國30年。眾所周知,美國的「重型獵鷹」火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之一,而我國目前最先進的運載火箭是長徵5號。而我國長徵5號對應的載荷分別是26噸和7噸,單憑從這些數據上來看,我們就已經能看到足夠明顯的差距了。除了載重差距之外,在所用材料上,美國運載火箭的材料採用的是可回收的材料。因此,在火箭和衛星發射成本上,美國的更低。美國發射一次火箭的成本大約是6億人民幣,而我國則需要18億人民幣。
  • 美國航天卻停滯51年?中美差距正逐漸縮小
    據悉,近年來美國在航空航天上的支出已大幅下降——到2019年,美國航空航天的支出僅佔聯邦總支出的2.8%和GDP的0.6%,創60多年來的新低。中美航天差距還有多少年回歸到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上,此前曾有媒體從四大方面梳理了中美航天的差距,分別為首顆衛星升空的「天眼」能力、載人航天飛行的「飛天」能力、載人登月「星際旅行」能力、軌道空間站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預計2022年建成,所以從空間站的角度來衡量,中美航天的差距是12年。不過國際空間站已至服役末期,而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即將在太空冉冉升起。美國在完成了首次登月之後可能發現月球上並沒有什麼珍貴資源,沒有開採的價值,所以在後續的51年裡認定沒必要燒錢再進行載人登月,發射一個無人太空飛行器對月球探測就足夠了,中國的嫦娥太空飛行器已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中國也已對月球進行了多次勘測,如果結論是月球沒有再次實地勘測的價值,完全沒有必要進行載人登月。所以中美之間載人登月的科技差距應該沒有51年那麼大,差距有可能只是「不是不能做,只是不想做」。
  • 對於中美火箭技術存在的差距,院士說了段話!
    最近十幾年,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學技術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GDP早已經是世界第二,各種裝備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其中很多技術裝備也讓一些發達國家眼饞的不要不要的。但是,在主要彰顯國力的航天領域,我們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如何呢?尤其是運載火箭技術方面。
  • 中美航天民企差距,龍飛船載人發射成功,中國民企仍在襁褓之中
    自此,具有私人性質的航天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打破了由白宮與巨頭壟斷的行業現狀。其中,由馬斯克創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經過17年的瘋狂發展,正式成為首個掌握載人飛船製造和發射能力的私營公司,目前已經成長為該領域的先驅者與開拓者。
  • 中國與美俄航天差距只有10年?答案有點失望,專家稱勿盲目自信
    10年左右,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中美俄在航天領域的差距遠不止10年,雖然很多國人不願意承認,但這就是事實。對於重型火箭來說每提高一噸都非常困難,都是考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發動機研發技術。中國在該領域細心鑽研多年才達到20噸水平,由此可見美國63噸含金量有多高?更何況美國在航天領域也從來沒有懈怠,正因為我國起點低,所以才發展速度快,美國發展緩慢是因為遇到技術瓶頸。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從4個維度分析得出結論,有理有據
    可經過無數人的努力,中國真就取得了不可思議的成功,在幾十年內就快速追趕,航空航天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五號。中國的航天技術不斷提升,這也是中國強大起來的標誌。然而國家之間的比較往往是討論的熱門話題,美國作為中國發展中的一大強敵,他們的科技水準也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有很多人就認為,中國眼下的航天技術已經不比美國差,也有人認為兩國的航天還是有差距。
  • 比核彈還厲害的女人,中美30年差距被她填平,如今當選中科院院士
    一、兒時的夢想。  1962年12月的某一天,祝學軍出生在了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個軍人家庭之中。後受長輩們的影響,小小年紀的她便對軍事方面的事情頗感興趣。待其長到十來歲,甚至還能獨立看懂很多軍事新聞。而正好在那時,美國和越南之間接連爆發了頗為激烈的戰爭。  於是為了了解具體情況,那時的祝學軍幾乎天天關注相關方面的信息。
  • 中國院士花了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今天要講述的這位院士,他的一生都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專注於自己的研究。他花了43年,終於將困擾學界多年的錢學森&34;成功破解,一下子便帶動了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縮短了中美之間20年的差距,而這便是高伯龍。
  • 院士:落後美國七十年
    ,但是除此之外,在決定人類未來命運的航天技術領域,中國和美俄之間的差距還非常之大,尤其是日前美國私人公司SpaceX公司發射的「重型獵鷹」火箭,中國目前最先進的「長徵五號」都相差甚遠。據中國航天專家介紹,「重型獵鷹」運載火箭的起飛重量為142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63.8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26.7噸,火星軌道運載能力為16.8噸,按照美方的比喻,「重型獵鷹」能把一架波音-737客機發射進太空,更別說是一輛特斯拉跑車了,更重要的是,「重型獵鷹」的成本很低,由於採用了可回收技術,其發射單價還不到1億美元,比美國宇航局目前最先進的「德爾塔
  •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中美購買力差距
    2018年,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二,人均GDP僅相當於美國的六分之一(9770美元/年)。但從購買力平價GDP(ppp)計算,中國甚至已經超越了美國!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邏輯有點不通順。美國收入高購買力卻不如中國,那美國必然物價奇高對不對?可風子發現了另外一種說法:美國的物價遠遠低於中國!
  •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有些人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但他們可能並不是巨星。真正的巨星,從來不是那些開豪車、住豪宅的娛樂明星,而是那些低調的科學家。有這樣一位中國院士,他陰差陽錯地晚上了兩年大學,但並沒有就此消沉,學成之後花了43年,率領團隊成功破譯了錢學森留下的未解密碼,一下縮短了中美20年的差距,讓中國可以與美俄站在同一起跑線。他是誰?又是怎樣做出如此偉大的壯舉呢?
  • 從F35戰機上的螺絲,看中美工業實力差距
    飛機發動機現在有「活塞」、「渦槳」、「渦軸」和「渦扇」四種,每一種都需要相當高深的加工技術。有一些材料需要耐火,但也是簡單的「強度忍耐」,並不像航空發動機葉片那樣除了強度還要有韌性、溫差、老化等多方面的要求。只有完美無缺的加工技術,才能保證航空發動機可靠的品質,才有可能在國際殘酷的競爭環境中存活。
  • 中國航天起步較晚,經幾十年艱苦努力後,和美國相比還差多少?
    圖為嫦娥五號最近嫦娥五號成功從月球帶回了月壤樣品,無疑極大振奮了國人,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嫦娥五號回來後,中美兩國的航天技術差距被縮短到了10年,那麼中美航天技術差距真的只差10年嗎?和美國相比還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