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美火箭技術存在的差距,院士說了段話!

2020-11-28 傳動辦公室

最近十幾年,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學技術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GDP早已經是世界第二,各種裝備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其中很多技術裝備也讓一些發達國家眼饞的不要不要的。

但是,在主要彰顯國力的航天領域,我們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如何呢?尤其是運載火箭技術方面。

美國重型航天火箭

說起美國航天火箭,就不得不提美國60年代阿波羅登月所用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其總推力達3408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

細數美國的著名火箭系列,從60年代開始,美國雷神火箭發射了400多次、宇宙神系列火箭發射了500多次、德爾塔系列火箭發射560多次、大力神系列火箭發射150次等等。這樣的大手筆,花費巨額資金也只有美國能承擔的起。

其實美國最早的火箭是1926年發射的液燃助推火箭,是液體火箭之父羅伯特·戈達德研發的,比我國早了44年。也就是說我國最早的長徵一號火箭直到44年後的1970年才發射成功。


最近,美國科學狂人馬斯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一次發射就把60顆軌道衛星送入了太空。而印度也實現了一次發射送走104顆衛星的技術能力。可見他們火箭巨大的推力和近地軌道載荷,這是不是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呢!

其實更不可思議的是,美國的獵鷹9號火箭能重複利用,也就是說在送完衛星進入地球軌道後還可以返回地球,等到下次發射時還用它,這樣就輕易攤薄了發射的巨大成本。獵鷹9號七次發射成功的同時還進行了火箭第7次成功回收,馬斯克稱在無人回收船「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上著陸。 ​​​

據美國宇航局(NASA)提供的數據顯示,獵鷹重型火箭的近地軌道載荷超過63噸,火星載荷超過16噸。

所以說,美國的「獵鷹」火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之一。也有人稱之為星際運輸飛船。

對此美國人就曾口出狂言:能把一架波音737客機輕鬆愉快的送入太空的只有美國。

可見,美國有多自信和狂妄,不過確實有狂妄的資本。

那麼我們中國的火箭技術如何?能否和美國獵鷹相比呢?


我國的運載火箭

都說火箭起源於我國,在三國時期就開始作為軍事用途,當然這只是原始的火箭。也是火藥的靈活應用,可見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進入新中國後,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到1970年4月24日首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這期間不過15年。當然,在60年代也發射了一些實驗性質的小火箭,但還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航天火箭。

直到今天,我國最先進的火箭應該屬長徵五號液體火箭(簡稱胖5)。

我國的長徵五號地球軌道載荷是25噸,火星載荷5噸。和美國獵鷹火箭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再就是我國火箭發動機落後。美國航天火箭最大推力是航天發射系統(SLS)超重型運載火箭,其推力達3810噸,而我們長徵5號火箭發動機推力只有1000多噸,所以5胖還的加油趕上。

還有固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雖然比重較低,但是推力增升快、結構簡單成本低。簡單到只有一個燃料室和噴管,簡直就是穿天猴。

不過我們國家固體火箭可以說是很落後了。雖然原理簡單,但是我們技術早已經落後於印度和日本,印度和日本能靠美國和俄羅斯的材料,而我們只能靠自己摸索。

日本早在1997年就成功發射了三級固體運載火箭M-5號。

印度的GSLV-MarkⅢ火箭也是固體火箭,2017年發射送衛星入地球軌道。同年2月15日凌晨,印度用PSLV固液混合火箭向太空中發射了104顆衛星,創造了一箭104星的世界新紀錄,從而「震驚」了全世界,讓我們的20星汗顏了。

現在我們的固體火箭還沒有發射,只好寄託快舟31了。如果發射成功,快舟31將是世界最大的固體火箭。

所以說我們火箭技術落後日本20年有人不服氣,如果說落後美國20年應該沒問題吧!不過美國某軍事家指出,美國在航天領域至少要領先其他國家50年。

結語

雖然我們火箭技術比不上美國,甚至印度,但是並不影響我們航天大國的地位。我國的長徵系列火箭依然是非常穩定的航天神器。

面對中美火箭技術存在的差距,中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表示:中國的「長徵九號」將會成為中國第一款重型火箭,該火箭的發射重量可達到3000噸級別,近地軌道的載荷重可到140噸,比美國的獵鷹重型火箭的63噸更出色。這是不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呢?不過他也指出,想要造出這樣的重型火箭至少要到2030年。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美航天技術僅相差了10年?院士回應:真實差距你可能不信
    中國厚積薄發了幾十年,我們也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和美國的差距一直都存在,但總有人在謠傳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0年,對於這個問題院士終於表態:真實差距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長徵九號」重型火箭已經開始研發,預計在2030年可以完工,它的載荷量可是達到了140噸,一旦真正投入使用,將是碾壓美國獵鷹的存在,而上述所謂的10年差距就是因為這個。
  • 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2年?院士表態:真實差距講出來你會信嗎
    對於太空這樣的未知領域,從前蘇聯帶頭給全世界打開新世界大門之後,世界各國就開啟了對太空的探索。其中美國在航天上的技術,一直都是遙遙領先於世界,他們手裡總是擁有著超越時代的產物,讓其他國家不管怎麼追趕都擺脫不了無力感。新中國的研發能力自來都為人所稱道,我們在美國等一眾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下,在各個領域的研發都追了上來,甚至還有些技術領先了世界。
  • 中國航天取得突破,但與美國還有10年差距?老院士說了一句實話
    :中美航天差距比我們想像的要大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一直在進行積極投資建設,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現在終於成立全球數一數二的航天大國。此前有人表示,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差距也就十年時間,但一位航天局的老院士卻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雙方的真實差距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 我國航天技術落後美國至少30年?長徵火箭設計總師打開天窗說亮話
    在2018年2月初,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發射了當今世界現役運載火箭中推力最大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開創了航天時代的新局面,這也讓國內外媒體對該事件大肆報導,但是也引發了不少國內外媒體對中國航天技術的質疑,聲稱中國的航天技術落後美國至少30年的水平。而對於這番質疑,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設計總師龍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中國火箭技術並不輸美國多少。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掌握這一核心技術基本就持平了
    最近十年,世界航天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此時此刻,中美之間的航天差距是多少呢?我個人認為,中美之間的差距只有一個,那就是可復用的火箭技術。2015年12月,美國的一家私人公司SpaceX完成了火箭助推器垂直回收的壯舉,很多人認為火箭回收華而不實,但在更多人看來,火箭垂直回收則是航天領域裡的一項技術革新,一方面助推器的復用可以降低火箭的發射成本,另一方面的收益則是大大提高了太空探索的頻率。
  • 中方航天技術發展迅速,與美方距離還有多遠?中方老院士道出答案
    01中方航天技術發展迅速,與美方距離還有多遠?中方老院士道出答案眾所周知,太空探索已經成為了國際發展主流,在上世紀就已經有多個國家開始太空領域的研究,而取得最大成就的就是美蘇兩國,只是最終由於經濟的原因,令蘇聯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但是這並不妨礙其他國家進行研究,多個國家均開始對於航天事業的探索,希望可以在未來的太空戰當中佔據優勢。而取得成就最高的當屬美國,該國家不僅實現了首個登月,更是建造了定位系統,從而促進了全世界的發展。
  • 中美航天差距有多大?美國:我有鈔能力
    最近啊,有一種觀點在網上很火,說「中國的航天技術已經快追上美國了,未來幾年將會實現超越。」事實真是這樣嗎?那是不是說,我們國家的衛星技術落後美國12年?導航系統落後50年呢?當然不是!準確說,航天科技的差距啊,不能用時間差來計算,我們第一顆衛星確實是相對落後的,但我們的北鬥則有可能後發制人啊。
  • 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重型火箭?院士:落後美國七十年
    ,但是除此之外,在決定人類未來命運的航天技術領域,中國和美俄之間的差距還非常之大,尤其是日前美國私人公司SpaceX公司發射的「重型獵鷹」火箭,中國目前最先進的「長徵五號」都相差甚遠。4」型火箭推力大得多,但成本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 中美航天還有多少年的差距?分析了四個案例得出了這個結論
    最近十年,世界航天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此時此刻,中美之間的航天差距是多少呢?我個人認為,中美之間的差距只有一個,那就是可復用的火箭技術。2015年12月,美國的一家私人公司SpaceX完成了火箭助推器垂直回收的壯舉,很多人認為火箭回收華而不實,但在更多人看來,火箭垂直回收則是航天領域裡的一項技術革新,一方面助推器的復用可以降低火箭的發射成本,另一方面的收益則是大大提高了太空探索的頻率。
  • 龍飛船創造世界新紀錄,同日長徵11號一箭雙星,中美差距真太大了
    同日中國半官方的長徵11號火箭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試驗衛星,中美之間的民營航天差距真的太大了。最近,美國太空技術發展公司SpaceX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創造了世界上首個民營航天企業載人航天成功發射的新紀錄。同日中國半官方的長徵11號火箭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兩顆試驗衛星,中美之間的民營航天差距真的太大了。這種差距就是由幾十年以來兩國累積的技術差距。
  • 從F35戰機上的螺絲,看中美工業實力差距
    1我國近年來確實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確實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航空發動機,儘管近年來我國已經製造出了很多性能先進的國產發動機,但是這些發動機還不能算是世界頂尖發動機,與美國等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 中美航天民企差距,龍飛船載人發射成功,中國民企仍在襁褓之中
    在發射成功後,該型火箭準確的降落在了預先準備的海上浮動臺上,成功實現了再回收。據悉,火箭回收技術至少可以節省90%以上的成本,這為後續發展商業載人航天提供了支撐。    在龍飛船發射成功後,部分人對中美之間在航天領域的差距發出疑問,甚至有人認為中國航天還不如人家的民營企業。
  • 龍院士曝猛料,長徵九號將成世界運載能力最強火箭,獵鷹還不夠格
    「重型獵鷹」火箭憑藉其自身超強的性能和絕佳的性價比一舉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使其成為目前人類現役的火箭中運載能力最強的一款。27臺同時工作的梅林發動機,可以為它提供高達2280多噸的推力。可將相當於一架滿載燃料、乘客和行李的波音737客機的重量(63.8噸)運送到近地軌道。
  • 杜平:印度火箭技術與中國仍存在較大差距
    核心提示:印度把火星探測器送上軌道花的時間是三百天時間,說明他的火箭的推動的技術和能量還是有問題的,而且他攜帶設備方面,重量不夠。中國的長徵系列的火箭技術,載荷應該遠遠大於印度。
  • 中國院士花了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今天要講述的這位院士,他的一生都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專注於自己的研究。他花了43年,終於將困擾學界多年的錢學森&34;成功破解,一下子便帶動了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縮短了中美之間20年的差距,而這便是高伯龍。
  • 中美差距正逐漸縮小
    一喜一悲下,英媒發出了這樣的評論:一國的科學家在歡慶即將到來的重大發現,另一國的科學家卻在為標誌性儀器的坍塌而悲傷,這是否預示著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中美航天差距還有多少年回歸到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上,此前曾有媒體從四大方面梳理了中美航天的差距,分別為首顆衛星升空的「天眼」能力、載人航天飛行的「飛天」能力、載人登月「星際旅行」能力、軌道空間站
  • 中美航天技術相差10年?航天局專家的答案,很無奈卻又很客觀
    但是也有網友想知道,雖然我國的航空業已經非常厲害了,但是和航空第一大國美國相比,我國的技術實力又如何呢?據說中美航天技術相差10年,是真的嗎?對此,航天局專家給出的答案,很無奈卻又很客觀,他認為真實的差距說出來都沒有人會信,我國想要追趕美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畢竟美國探索太空的時間比我國早很多,技術積累的時間也更長。中美航天技術相差10年?
  • 中美航天技術還相差多少年?院士終於表態:最快也需要12年
    眾所周知,美國的「重型獵鷹」火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之一,而我國目前最先進的運載火箭是長徵5號。據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的獵鷹重型火箭近地軌道載荷超過65噸而我國長徵5號對應的載荷分別是26噸和7噸,單憑從這些數據上來看,我們就已經能看到足夠明顯的差距了。除了載重差距之外,在所用材料上,美國運載火箭的材料採用的是可回收的材料。因此,在火箭和衛星發射成本上,美國的更低。美國發射一次火箭的成本大約是6億人民幣,而我國則需要18億人民幣。
  • 中美探測器明年抵達火星,俄87歲航天專家潑冷水:去火星沒意義
    誰說了這個話?本月7日,俄羅斯媒體Meduza採訪到了俄羅斯航天專家赫伯特·埃夫雷莫夫,他認為前往火星沒什麼意義。對於這位傳奇人物,Meduza進行了一次專訪。當特約記者莉莉亞·亞帕羅娃問道:您對俄羅斯未來幾十年火箭和太空領域有什麼期待?埃夫雷莫夫稱這取決於客戶會有什麼興趣,以及為此能給多少錢。
  • 比核彈還厲害的女人,中美30年差距被她填平,如今當選中科院院士
    2021-01-11 00:30:48 來源: 元哥說歷史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