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幾年,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學技術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GDP早已經是世界第二,各種裝備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其中很多技術裝備也讓一些發達國家眼饞的不要不要的。
但是,在主要彰顯國力的航天領域,我們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如何呢?尤其是運載火箭技術方面。
說起美國航天火箭,就不得不提美國60年代阿波羅登月所用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其總推力達3408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4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18噸。
細數美國的著名火箭系列,從60年代開始,美國雷神火箭發射了400多次、宇宙神系列火箭發射了500多次、德爾塔系列火箭發射560多次、大力神系列火箭發射150次等等。這樣的大手筆,花費巨額資金也只有美國能承擔的起。
其實美國最早的火箭是1926年發射的液燃助推火箭,是液體火箭之父羅伯特·戈達德研發的,比我國早了44年。也就是說我國最早的長徵一號火箭直到44年後的1970年才發射成功。
最近,美國科學狂人馬斯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一次發射就把60顆軌道衛星送入了太空。而印度也實現了一次發射送走104顆衛星的技術能力。可見他們火箭巨大的推力和近地軌道載荷,這是不是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呢!
其實更不可思議的是,美國的獵鷹9號火箭能重複利用,也就是說在送完衛星進入地球軌道後還可以返回地球,等到下次發射時還用它,這樣就輕易攤薄了發射的巨大成本。獵鷹9號七次發射成功的同時還進行了火箭第7次成功回收,馬斯克稱在無人回收船「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上著陸。
據美國宇航局(NASA)提供的數據顯示,獵鷹重型火箭的近地軌道載荷超過63噸,火星載荷超過16噸。
所以說,美國的「獵鷹」火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之一。也有人稱之為星際運輸飛船。
對此美國人就曾口出狂言:能把一架波音737客機輕鬆愉快的送入太空的只有美國。
可見,美國有多自信和狂妄,不過確實有狂妄的資本。
那麼我們中國的火箭技術如何?能否和美國獵鷹相比呢?
都說火箭起源於我國,在三國時期就開始作為軍事用途,當然這只是原始的火箭。也是火藥的靈活應用,可見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進入新中國後,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到1970年4月24日首飛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這期間不過15年。當然,在60年代也發射了一些實驗性質的小火箭,但還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航天火箭。
直到今天,我國最先進的火箭應該屬長徵五號液體火箭(簡稱胖5)。
我國的長徵五號地球軌道載荷是25噸,火星載荷5噸。和美國獵鷹火箭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再就是我國火箭發動機落後。美國航天火箭最大推力是航天發射系統(SLS)超重型運載火箭,其推力達3810噸,而我們長徵5號火箭發動機推力只有1000多噸,所以5胖還的加油趕上。
還有固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雖然比重較低,但是推力增升快、結構簡單成本低。簡單到只有一個燃料室和噴管,簡直就是穿天猴。
不過我們國家固體火箭可以說是很落後了。雖然原理簡單,但是我們技術早已經落後於印度和日本,印度和日本能靠美國和俄羅斯的材料,而我們只能靠自己摸索。
日本早在1997年就成功發射了三級固體運載火箭M-5號。
印度的GSLV-MarkⅢ火箭也是固體火箭,2017年發射送衛星入地球軌道。同年2月15日凌晨,印度用PSLV固液混合火箭向太空中發射了104顆衛星,創造了一箭104星的世界新紀錄,從而「震驚」了全世界,讓我們的20星汗顏了。
現在我們的固體火箭還沒有發射,只好寄託快舟31了。如果發射成功,快舟31將是世界最大的固體火箭。
所以說我們火箭技術落後日本20年有人不服氣,如果說落後美國20年應該沒問題吧!不過美國某軍事家指出,美國在航天領域至少要領先其他國家50年。
雖然我們火箭技術比不上美國,甚至印度,但是並不影響我們航天大國的地位。我國的長徵系列火箭依然是非常穩定的航天神器。
面對中美火箭技術存在的差距,中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表示:中國的「長徵九號」將會成為中國第一款重型火箭,該火箭的發射重量可達到3000噸級別,近地軌道的載荷重可到140噸,比美國的獵鷹重型火箭的63噸更出色。這是不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呢?不過他也指出,想要造出這樣的重型火箭至少要到2030年。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