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造航母為何造不出重型火箭?院士:落後美國七十年

2020-12-05 大國鑑

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綜合國力的突飛猛進帶動了中國軍工科技的迅猛發展,在短短十多年中,中國先進武器裝備厚積薄發,集中湧現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尖端軍事科技成果,例如殲-20五代機、高超音速飛彈、國產航母、055型大型驅逐艦、電磁炮等等,中國軍事科技和美俄等軍事強國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但是除此之外,在決定人類未來命運的航天技術領域,中國和美俄之間的差距還非常之大,尤其是日前美國私人公司SpaceX公司發射的「重型獵鷹」火箭,中國目前最先進的「長徵五號」都相差甚遠。

據中國航天專家介紹,「重型獵鷹」運載火箭的起飛重量為142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63.8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26.7噸,火星軌道運載能力為16.8噸,按照美方的比喻,「重型獵鷹」能把一架波音-737客機發射進太空,更別說是一輛特斯拉跑車了,更重要的是,「重型獵鷹」的成本很低,由於採用了可回收技術,其發射單價還不到1億美元,比美國宇航局目前最先進的「德爾塔4」型火箭推力大得多,但成本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對於美國民間航天探索的突出成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國家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表示,「重型獵鷹」雖然是目前世界上現役推力最大的火箭,但是從技術角度看並不算是「重型火箭」,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旨在實現載人登月工程的「土星5號」才是真正的重型運載火箭,該火箭的起飛重量超過3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118噸,月球軌道運載能力為45噸,推力是目前「重型獵鷹」的兩倍還要多。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雖然能夠建造航母這樣的尖端主戰裝備,卻造不出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運載火箭,中美航天科技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龍樂豪院士表示,中國目前即將立項的「長徵九號」是名副其實的重型火箭,該火箭的發射重量也是3000噸級別,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40噸,遠超美國「重型獵鷹」,但是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才能研製成功,也就是說到2030年才能正式亮相,趕上美國在70年前研製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

龍樂豪院士同時表示,發展重型運載火箭是決定人類未來命運的大事,未來人類移民太空、深空探測都離不開大推力的重型運載火箭,因此中國應加大研發力度,爭取早日躋身世界一流行列。

相關焦點

  • 中國能造航母,能造殲20,為何造不出太空梭?
    還有中國,我們連殲20這種五代機中的佼佼者都可以造,怎麼沒聽過中國的太空梭計劃呢?其實,中國早就有過太空梭計劃,但在科學嚴謹的論證過程中被眾多專業大佬一致認定:太空梭當時是不適合中國航天的。863計劃中的航空航天領域,當時是一個載人航天子項目的附屬計劃,一開始很多中國的航天人們看到了美國風風火火的5架太空梭,認為太空梭代表了航天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事實上包括當時的歐洲和蘇聯也都對太空梭抱有很大的興趣,中國航天人的思路可以說是緊跟時代發展,絕不落後於世界潮流。
  • 二戰全球共有幾百艘航母,為何如今舉全國之力才能造一艘航母?
    就以航母來說,作為海軍軍艦,其最重要的能力卻是上面的艦載機。我國曾經因為工業落後,所以在近代的軍事發展舉步維艱,航母更是發展了多年。但好在我國還是成功研製出了國產航母,讓中國的海軍力量躋身於世界前列。如果熟悉二戰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在二戰中航母並不少見,很多國家都造了幾十艘航母,甚至造了上百艘航母。
  • 我們造了殲20,造了航母,為何造不出太空梭?
    太空梭的概念,最早是軍事強國美國在冷戰時期提出來的,當時的美國宇航局希望研製出一款可以進行循環利用的成本低廉的太空飛行器,來穩固美國在航天領域的地位,並很快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並於1981年發射了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但無奈這架太空梭並沒有實現美國人的夢想,在升空後不久便機身解體墜毀,而當時機上的7名太空人也全部遇難,無一生還。
  • 美國能造核彈,為何卻造不出原子筆頭?日本反而能輕易生產
    比如美國有著領先世界的航母,核彈也是美國最先造出來的。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對於一個小小的原子筆頭美國迄今還沒有製造出來,而至於美國的「小弟」日本卻能輕易生產。提到原子筆這件文具,相比網友們一定都是不會陌生的,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中都是離不開它的。但是可別小看了這原子筆頭,它的製造難度可是極為困難的,以至於美國都沒製造出來。
  • 中國工具機浮沉錄:造航母不用日本工具機,機械人有種情懷叫工匠精神
    好了言歸正傳,科工力量之前不是出了一期主題為:沒有日本的工具機,中國航母玩不轉的視頻麼,而且文章還說,沒了日本工具機,咱們連坦克大炮都造不出來。 評論區很多人都反應內容和標題完全是兩碼事,最後也沒給大家交代清楚,沒有日本工具機咱們還能不能造航母,反而誤導了一些小白篤定地認為,沒有日本工具機,咱們就是造不了航母。還有一些無良自媒體各種帶節奏發文,我就想問一句,你搞清楚造航母都需要什麼了嗎。
  • 中國人民每人捐100元,能造幾艘航母呢?答案令人振奮
    現如今航母成為了一個國家軍事實力象徵性的代表。一個國家強不強通過航母就能看出來。因為要造一艘航母需要克服很多困難,不但需要國家的先進水平達到一定地步,還需要有足夠的經濟來支撐。不光在造價上需要巨量成本,使用也成本會更高,正所謂大國的玩具。目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
  • 原子彈的原理、構造是公開的秘密,但為何很多國家造不出原子彈?
    土星五號運載火箭 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雖然停產了,但是美國NASA也無意重建土星五號火箭,因為SpaceX已經設計出了更新式的重型運載火箭,那就是獵鷹重型運載火箭
  • 中國能造航母殲20為何造不出太空梭?原因只有三個字
    日前,俄羅斯網友曝光了前蘇聯末期製造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現狀,這艘象徵著當時蘇聯最高科技的「飛天巨獸」在俄羅斯博物館中「重生」:為了紀念蘇聯探索宇宙的努力,俄羅斯方面日前復原了暴風雪號太空梭的舊貌,讓遊客能一睹當年蘇聯太空梭的風採,實際上真正的暴風雪號早已在2002年在一次廠方倒坍事故中被砸壞
  • 美俄:中國20年都造不出航母鋼材,話說太早註定慘敗被打臉
    當初美俄成功建造出了好幾艘航母,掌握了航母鋼材的建造技術,並且表示給我們20年我們都造不出來,事實證明美俄註定慘敗,要被打臉。    美俄的航母算是世界上誕生時間最早的了,所以他們自然是早就掌握了相關技術,而且也已經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當初我國準備自己造航母的時候,他們都表示中國再花上個20年都不可能造出這樣的航母鋼材。
  • 中國製造業有多發達?張召忠一句話閃爆全球:什麼樣的航母都能造
    ,對此有網友表示,大國重器都能隨便造,中國製造業到底有多發達?,裡面配備的系統極為複雜,需要的關鍵技術非常多,如攔阻索、鋼板製造、焊接技術等,別看這些東西不起眼,僅僅是航母攔阻索就能讓很多國家望而生畏,現階段擁有航母的國家有9個,但能獨立製造航母的少之又少,所以說航母最能考驗一個國家的船舶製造業水平,幸運的是經過7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在船舶製造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 院士終於表態:最快也需要12年
    美國是世界上最先進,最發達的國際,所以很多國家都把美國定位自己的追尋目標。樹立目標的同時,他們也把中國定為榜樣。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國家,同時也是全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能驕傲,就該滿足於現狀了呢?畢竟現在中國已經實現在各大領域的突破和領先。
  • 為何我們中國不造「太空梭」?美國的前車之鑑?還是技術不行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這個問題沒有:世界各國都在說我們中國是世界航天大國,航天技術首屈一指,那為何我們國家就是不造太空梭呢?難道是我們的技術還不夠嗎?這其中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先不聊技術層面上的,其實美國作為前車之鑑,它們的太空梭就曾多次出現意外,造成過巨大的災難,只是現在很少有人提起罷了。
  • 能造航母能上太空 咋就造不了好的發動機?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改革開放40年,中國一躍成為製造強國,憑藉著巨大的內需市場以及龐大的配套體系,中國製造也已經開始向中國創造看齊,國產航母、大飛機、高鐵等等再次表明了中國頂尖的科技實力。而汽車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尋找合資到建立自主品牌,一路走來磕磕絆絆。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汽車最核心部件之一的發動機,它其實更像是中國汽車工業的縮影。
  • 深山中造潛艇,造好後怎麼下水?中國的辦法讓美國嘆服
    二戰後,美蘇把海軍建設重點放在核潛艇上,寧願不建造航母也要優先建造核潛艇。迫於形勢發展,我國在60年代開始自主研發核潛艇,但受技術限制,核潛艇的研發足足花了14年,遠遠超過兩彈一星所耗時長,可見核潛艇建造之難。
  • 美國火箭燒的是液氫,中國俄羅斯用的卻是煤油,哪一個更先進?
    火箭自從被發明之後就成為了人類一個重要的發明,既能夠攜帶彈頭對敵人進行攻擊,也能夠把衛星、乃至人類送上太空。能夠把人送出地球需要巨大的推力,火箭的發動機一直都是核心科技,各國採用的標準也不盡相同。中國和俄羅斯使用的都是液氧煤油發動機,而美國則使用的液氫。
  • 長徵九號火箭出生就面臨落後?載人登月用長徵九號還是921火箭?
    美國SLS和中國長徵九號火箭長徵九號火箭「長徵九號」是我國規劃未來的一代超重型火箭LEO運載能力達到驚人的140噸,超越美國歷史上最大火箭土星5號的130噸!LTO(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50噸,意味著可以將50噸的東西運輸到月球,對於未來月球建設、開發意義重大,是確保我國在未來太空競爭中不落後的重要利器,計劃於2030年前完成首飛。
  • 摩天大廈飛上天——重型運載火箭
    今天,我們就挑選一些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重型運載火箭,簡單地與大家分享。前蘇聯/俄羅斯前蘇聯給人留有一種刻板印象——又笨又粗糙,製造出來的火箭故障率偏高,但又不是不能用。然而這種印象是完全錯誤且片面的,如果說前蘇聯的火箭產品粗笨不可靠,那麼,完全造不出這些所謂「粗笨且不可靠」火箭的,除了美國以外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是不是都不行?
  • 「基建狂魔」變「造艦狂魔」中國造船業向前一大步,西方:不科學
    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民海軍的建設也迎來了新時期,近年來,我國將海軍的提升放在了各軍種的第一位,十幾年來,海量的資金、人力及物力都傾瀉到海軍上,軍艦是一艘接著一艘地下水,基本上在一兩年內就能夠建造出一個中等國家的海軍艦隊。
  • 兵器丨火箭上天,航母下海,卻造不出一支好槍,這個國家怎麼了?
    戰爭結束了,美國軍械局覺得,終於有時間好好研製一款新型自動步槍了,於是在1945年,一個叫做「輕型步槍研究計劃」的項目正式啟動。對於這個項目美國人一度是非常樂觀的,希望這種新式輕型步槍能取代現役的M1步槍、M1/M2卡賓槍、BAR自動步槍和M3衝鋒鎗,統一步兵分隊的輕武器和槍彈。
  • 我國航天技術落後美國至少30年?長徵火箭設計總師打開天窗說亮話
    在2018年2月初,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發射了當今世界現役運載火箭中推力最大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開創了航天時代的新局面,這也讓國內外媒體對該事件大肆報導,但是也引發了不少國內外媒體對中國航天技術的質疑,聲稱中國的航天技術落後美國至少30年的水平。而對於這番質疑,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設計總師龍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中國火箭技術並不輸美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