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嫦娥五號項目成功之後,世界再次被我國迅猛發展的航天科技所震撼。但是也有網友想知道,雖然我國的航空業已經非常厲害了,但是和航空第一大國美國相比,我國的技術實力又如何呢?據說中美航天技術相差10年,是真的嗎?對此,航天局專家給出的答案,很無奈卻又很客觀,他認為真實的差距說出來都沒有人會信,我國想要追趕美國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畢竟美國探索太空的時間比我國早很多,技術積累的時間也更長。
中美航天技術相差10年?
嫦娥五號項目的圓滿完成,讓我國成為了世界上少數擁有無人取樣技術的國家。在一片讚譽中,也有網友開始研究,我們和美國之間的真實差距,畢竟該國是目前太空技術最為發達的國家,自然也是我國追趕的對象。據傳,中美兩國之間在該領域的差距只有10年,但是航天局專家的答案卻很無奈,真實差距肯定要大於這個數字,說出來也沒有人會信。雖然我國已經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但是距離美國擁有的技術水平還有很遠的距離。
比如最基礎的火箭技術。美國研發出來的獵鷹重型火箭的載荷量讓外界吃驚,最大載荷已經突破了60噸,但是我國的運載火箭卻無法達到這一水平,目前最高也就是20多噸。這之間有40噸的差距,意味著還有無數技術需要攻關,其中的空白需要我國的科研人員在今後的研發中不斷地彌補。並且獵鷹在保證發射推力的同時,還把一次發射的價格降到了最低,NASA採用了先進的環保材料,其中很多可以重複利用。
此外美國還制霸了載人登月領域,即阿波羅計劃。在美蘇爭霸期間,太空領域的探索也是兩國激烈爭奪的陣地。美國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不惜代價地投入資源和金錢,總投資超過255億美金。要注意,這可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發生的事情,當時的美金可比現在要值錢多了。這些投入也沒有讓美國白宮失望,該國成功實現了6次登月活動,僅僅從月球帶回來的巖石就有300多千克。
該國將自己獲得的月球巖石分發給了世界各國,我國也收到了一份。當時我國的航空科技還不發達,這份樣本給我國提供了不少新信息。當前雖然我國已經做到從月球帶回「土特產」,但是還沒有實現一次載人登月,和美國相比,在這一領域要遜色得多。但是從我國未來的航空規劃來看,載人登月已經寫在了日程表上,假以時日,我國的太空人也一定會登上月球的土地。
美國的航空業發展也有弱點
雖然美國的技術非常強大,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弱點,那就是政府更迭非常頻繁。大家肯定都知道航天的投資金額是非常高的,除了國家之外,沒有企業能負擔得起如此高昂的探索活動,可是並不是每一位總統都支持把無數金錢燒在短期中看不見受益的太空項目中。此前美國就出現過一位總統同意和自己的夥伴共同開發太空項目,但是下一位又反悔了的事件。
這讓該國的航空項目經常陷入沒有資金的尷尬局面。並且不同的總統往往對探索計劃有不同的要求,這也讓原本已經定好的研發計劃幾經波折。實際上,自美蘇爭霸之後,美國對太空就不那麼上心了,也很久沒有發生讓世界再次驚嘆的大事件了。而我國卻在這方面有一些優勢,我國的航空發展往往是穩紮穩打,不會輕易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