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2020-06-19 煙寒若雨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34;,我們讚美竹子,是因為它的謙虛與它的節氣。有些人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但他們可能並不是巨星。真正的巨星,從來不是那些開豪車、住豪宅的娛樂明星,而是那些低調的科學家。

有這樣一位中國院士,他陰差陽錯地晚上了兩年大學,但並沒有就此消沉,學成之後花了43年,率領團隊成功破譯了錢學森留下的未解密碼,一下縮短了中美20年的差距,讓中國可以與美俄站在同一起跑線。他是誰?又是怎樣做出如此偉大的壯舉呢?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多方面發展

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叫做高伯龍。1928年的10月,高伯龍出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戰爭的不期而至讓高伯龍的學業斷斷續續,高伯龍一直跟隨著家裡遷移,多次的跳級讓他比別人花費更少的時間完成了小學的學業。

1944年9月,高伯龍進入高中學習,兩個月後敵軍就進犯廣西,高伯龍又一次的暫停了學業。抗戰勝利後高伯龍回到上海中學,又讀了一遍高二。

因戰亂問題,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高伯龍的父母考慮再三考慮後,決定先讓高伯龍讀一年預科班,自己整理知識,結果因為當時信息較為閉塞,錯過了報考時間,又耽誤了一年。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錯過了時間已經無法挽回,有人選擇就此浪費,但珍惜時間的人明白這兩年並不能浪費,而是要積累自己。高伯龍在這兩年讓自己冷靜下來,找到了願意傾其一生的夢想。

高伯龍的父親曾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受到父親的影響,高伯龍從小閱讀《萬有文庫》和《小學生文庫》,從四大名著到科普知識,古今中外將近有45個學科,這為高伯龍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的大量的選擇,而高伯龍也在其中找到了未來發展的方向。

能夠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幫助其在各個領域有所涉獵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在其未來發展時才不會迷茫,更會減少未來被不懷好意的人欺騙的可能。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沉澱自己,為國奉獻

高伯龍在如此多的學科中找到了方向---物理,並且在兩年內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書中形形色色的實驗,高伯龍都自己摸索過,這也為後來物理實驗的自主動手能力打下基礎。

1947年高伯龍考入清華物理系,當同期學生都在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時,高伯龍卻不甘心只學習國內的授課知識,自學了國外的專業理論,最終於1951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畢業後,他未能如願進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高伯龍無法接受這一事實,於是自我消沉了三年時間。後來轉往哈工大任職兼教師進修指導教員。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本打算一生就在哈工大工作下去,可到1975年,一切發生了轉機。全國高校撤銷基礎課部,高伯龍被分配到承擔雷射陀螺的教研室工作。

進入教研室的高伯龍,國家需要自己,而自己不應該再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緒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只有努力地將不如意努力轉化成如意,才能讓人生路走得順暢些。

這時的高伯龍早已成為了理論與實踐兼具的人才,進入科研室之後,高伯龍很快就發現了雷射陀螺長期以來的癥結所在,接下來就要思考如何解開這一癥結了。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點亮&34;

1971年,錢學森將寫下雷射陀螺原理的兩張小紙條交給國防科技大學,在那個技術壁壘高立的年代,兩張紙條成為了研製陀螺所有的資料。

簡單來說,不掌握雷射陀螺這項技術,就沒有精確制導武器,更不可能擁有這麼多的我國引以為傲的戰機和飛彈。如果說氫彈為我國搭建起核武器的保護傘,那麼雷射陀螺就為我國的武器裝上了千裡眼。

高伯龍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從不了解雷射陀螺的概念到撰寫出《環形雷射講義》,從理論上解開錢學森兩張紙條上的密碼,這背後一定是無數淚與汗的努力。起步晚就要靠後天的努力補足。當一個人努力程度不夠時,不配談起天賦的比較,天賦是決定性因素,但不努力一切都是浪費。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當時上級下批的資金只有五萬元的經費,簡陋的條件下沒有阻擋高伯龍科研的腳步。在研究的過程中,高伯龍把自主動手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研究過程中缺什麼,高伯龍就造什麼,材料不夠就自己研發,他把食堂改裝成了研究室,研究儀器精度不足就提升精度,甚至軟體的運算能力不足,就自己學習編程。

1993年,雷射陀螺的樣機出現了問題,考核的專家們指責高伯龍研究組的方向錯了,認為他們不僅浪費國家的財力,還浪費了研究雷射陀螺的研發時間。

這時的高伯龍並沒有自我懷疑,而是堅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出問題的源頭是鍍膜工藝,並與這些專家們籤訂&34;,保證在一年之內解決掉這個問題。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在眾人都不看好的前提堅定自己的方向,這不光需要紮實的理論知識做後盾,更需要極大的勇氣,有多少人離挖出井水就差幾米而選擇放棄,又有多少人因為別人的懷疑而變得自我否定,堅持下去才會讓埋下的種子開花。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有了回報,這顆武器的&34;被成功研發出來。1994年,雷射陀螺樣機研發出來,讓中國成為第四個可以獨立研發雷射陀螺的國家,美國與俄羅斯的優勢不復存在。

21世紀初,年近退休的高伯龍將目光放在了雷射陀螺中最重要的領域---組建慣性導航系統。此消息一出引起不少專家的反對,可高伯龍並沒有放棄,而是堅定自己的方向。

43年後,經過不懈努力,高伯龍團隊構建出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研發體系,研發能力與應用價值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中國院士花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忠於科學

在學生眼中的高伯龍是慈祥的同樣又是嚴厲的,他勤儉節約,食堂吃剩下的米飯一定打包回去;他治學嚴謹,學生寫下的論文即使有上百頁的厚度,高伯龍也會一頁一頁的看,認真做批改。

對待學生寫下的論文,無論自己怎麼修改都不會在上面附上自己的名字。對待科學,高伯龍甚至是嚴苛的,他培養的研究生,注重質量而不注重數量,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出實用的內容,而不是寫寫空洞的文章。

&34;,高院士不光研發出雷射陀螺為武器指引方向,他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對待科研的態度同樣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為祖國發展而奮進。

&34;,國家的進步不應該只有一個高伯龍院士,而是應該有無數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人,為了國家的富強而奮鬥。

相關焦點

  • 中國院士花了43年,成功破譯錢學森"密碼",一下縮短中美20年差距
    今天要講述的這位院士,他的一生都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專注於自己的研究。他花了43年,終於將困擾學界多年的錢學森&34;成功破解,一下子便帶動了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縮短了中美之間20年的差距,而這便是高伯龍。
  • 耗時43年!中國院士破譯錢學森「密碼」,抹平與美20年差距
    耗時43年!中國院士破譯錢學森「密碼」,抹平與美20年差距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順利進行,科技在國家的發展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時至今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工人的事實,它是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根本因素。
  • 中國院士用43年時間,成功破解錢學森「密碼」,縮短中美20年差距
    在我國就有一個非常厲害的院士,他雖然因為一些原因晚兩年才上的大學,但是他並沒有氣餒,並且在從學校出來以後,用四十三年的時間,帶領團隊成功破解了錢學森所留下來的難題,讓我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縮短了二十年,和他們處在了一個平等的發展線上,這個人是誰呢?他怎麼完成了這麼厲害的一件事呢?
  • 43年後,我國院士解開了錢學森「密碼」,美俄的優勢不復存在
    就在這時多虧了錢學森等一眾留學科學家排除萬險,堅持回到中國,才使得中國的科技道路走的沒有那麼艱難。錢學森院士帶領我國一眾科學家研究出了眾多屬於我國的核心科技,可即便如此我國和美俄兩國的差距依然不是一星半點。
  • 中國院士苦熬43年,解開錢學森「密碼」,美俄優勢不復存在
    正是科技的進步,讓中國一直處於不停的進步和發展中。尤其是,中國院士苦熬43年,解開錢學森「密碼」,使得美俄優勢不復存在。一,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縱觀科技發展的軌跡,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社會的巨大進步。
  • 中國科學院院士,用20年破解錢學森密碼,這技術成為世界一流水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伯龍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帶著團隊,做雷射陀螺的研究,在外人一片不看好的情況下,取得了一個個驚喜的成就,最終研製成功。他的興趣沒有被時間耗盡,用他的話來說:「理論物理知識是在大學形成的,畢業之後,很多人都勸我改一改研究方向,但我沒有改,可以說在痛苦中,堅持了20年」。是的,他堅持了20多年,終於在1974年看到了曙光。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之際,懷念錢學森院士
    1955年8月1日中美在日內瓦再次舉行大使級會談,周總理收到錢學森請求祖國營救回國的親筆信,直接指示王炳南大使以此為據向美國要回錢學森和一批留美學者。1955年7月31日中國釋放了11名韓戰中被俘的美國飛行員,以示善意。1955年8月5日錢學森終於收到美國移民局準予他回國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登船回國,10月8日抵香港,10月28日到北京。
  • 中國航天取得突破,但與美國還有10年差距?老院士說了一句實話
    :中美航天差距比我們想像的要大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一直在進行積極投資建設,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現在終於成立全球數一數二的航天大國。此前有人表示,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差距也就十年時間,但一位航天局的老院士卻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雙方的真實差距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 她是「密碼女王」,破譯美國最安全密碼,獎金711萬卻不出國科研
    在中國歷史中,同樣也不缺乏密碼的身影。不僅如此,最難破解的「密電碼」也是中國人發明的。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倭首領戚繼光更是發明了「反切碼」,還專門編了兩首詩歌,作為「密碼本」。發展到現在這個時代,密碼學界的佼佼者——王小雲院士,為其添上了絢麗的一筆。
  • 中國嫦娥5號成功挖土!美國航天卻停滯51年?中美差距正逐漸縮小
    一喜一悲下,英媒發出了這樣的評論:一國的科學家在歡慶即將到來的重大發現,另一國的科學家卻在為標誌性儀器的坍塌而悲傷,這是否預示著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中美航天差距還有多少年回歸到中美兩國在「探索宇宙」上的差距正逐漸縮小上,此前曾有媒體從四大方面梳理了中美航天的差距,分別為首顆衛星升空的「天眼」能力、載人航天飛行的「飛天」能力、載人登月「星際旅行」能力、軌道空間站
  • 兩度破譯「白宮密碼」,卻稱自己是抱娃敲代碼的普通媽媽
    未來科學獎是2016年成立的科學大獎,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取得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袁隆平、施一公等知名科學家獲過此獎。王小雲認為當時的密碼算法已經不安全了,她開始專門研究Hash函數,試圖找到破譯當時主流的MD5和 SHA-1的方法。
  • 高伯龍:穿5元背心搞上億研究,讓中國雷射器領先歐洲20年
    我國科學院的著名院士高伯龍,被稱為"背心院士"——整日穿著五塊錢的背心搞著上億元的研究,抹平了中國尋彈與世界二十年的差距。少年初長成,艱苦求學路18世紀初期,高伯龍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市。可以說,高伯龍完全已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頭不洗,牙不刷,天天穿著一件白背心坐在實驗桌前做實驗,因此也被別人稱為是"背心院士"。"超級巨星"錢學森的點睛之筆日復一日的研究並沒有讓高伯龍有所突破,反而一直在原地打轉。
  • 中美航天技術僅相差了10年?院士回應:真實差距你可能不信
    中國厚積薄發了幾十年,我們也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和美國的差距一直都存在,但總有人在謠傳中美航天技術僅僅相差10年,對於這個問題院士終於表態:真實差距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長徵九號」重型火箭已經開始研發,預計在2030年可以完工,它的載荷量可是達到了140噸,一旦真正投入使用,將是碾壓美國獵鷹的存在,而上述所謂的10年差距就是因為這個。
  • 英國愛好者使用電腦成功破譯德國二戰潛艇密碼
    但時隔64年之後,英國的一群業餘愛好者憑藉先進的計算機,終於將這些沉封多年的密碼全部破譯了出來。,共將2500臺家用計算機全部通過網絡聯接起來,通過極為複雜的數學運算,最終取得了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德國潛艇使用的密碼被英國情報人員破譯,盟軍在海上作戰行動中取得了極大的主動權,德國為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1942年11月,德國海軍為了更安全地與U型潛艇實現通聯,特別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密碼,使用無序排列,德軍當時宣稱該密碼極為安全,「幾乎不可能被破譯」。
  • 二戰時圖靈機破譯的Enigma密碼,現在AI僅需13分鐘便可破譯
    現在即使知曉Enigma密碼知識,破譯仍需要數年的時間,而DigitalOcean及Enigma Pattern公司發明的密碼破譯者的天才工作挽救了許多平民和士兵的生命,據說將戰爭縮短了兩年。 Enigma密碼機非常複雜,它最先進的化身可以配置158,962,555,217,826,360,000種不同的方式,但有一個致命缺陷,沒有一個字母可以取代它本身。 即使有了相關的密碼知識,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破解密碼。
  • 祝賀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懷念我國航天科技奠基人——民族英雄錢學森
    中國工程院宋健院士在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撰文回顧了錢學森院士回國之後三十餘載科研歷程,指出錢學森院士不僅在兩彈一星、載人飛船、探月工程等國防科技事業中作出了卓越貢獻,而且深入研究系統工程、系統科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提出「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對現代農業、林業和沙業等重大問題,提出了很多值得後人參照的科學思想和創議。
  • 中國密碼專家令美蘇恐慌,美方見到密碼專家後,更是謙恭如小學生
    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做學問就要不斷鑽研,琢磨透徹。古往今來,中國學問大家層出不窮,各個領域都有各自頂尖的人才學者。而在中國密碼界,有一位專家曾經令美蘇專家都十分敬佩,甚至像小學生般恭恭敬敬。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在繁雜的數字之中自在暢遊的密碼學專家竟然有先天性的視力問題,也就是一個半盲人。
  • 美國的超難密碼,計算機破譯需100萬年,中國女子只用了2年
    即使利用大型的超級計算機對其進行常規破譯,至少也要花費100萬年的時間才有破解的可能,難度可想而知。出人意料,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天才,一中國女子僅在2004年到2005年的兩年期間就相繼破解了美國的這兩大超難密碼,這是她一個人單獨完成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用手算的,只是偶爾會藉助一些如電腦之類的高科技設備,這可以說是常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美國最安全密碼,聲稱百年內無人能破,結果被一山東寶媽輕鬆破解
    2018年參加電視節目《開講啦》的王小雲就是這樣一個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她連續破譯了美國宣稱毫無漏洞的兩套密碼系統,建立了一套完備的國產密碼算法,極大程度地保護了我們的通信安全。,而且她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事密碼破譯方面的工作。
  • 中國與美俄航天差距只有10年?答案有點失望,專家稱勿盲目自信
    對此有些網友看不下去了,於是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認為中國和美國在航天領域的差距已經縮短到了希望國人不要盲目地被勝利衝昏頭腦,對於該問題,中國專家早已經做出過解答,千萬別盲目自信。中美俄在航天領域的差距遠不止10年,雖然很多國人不願意承認,但這就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