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科技都是被譽為第一生產力,畢竟科技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說恐怕絕大部分的網友都能都明白。科技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國家的實力水平,沒有核心的技術與實力,始終就是無法成為頂尖存在。那現在國內科技水平和號稱科技實力全球第一的美國,是否處於同一水準?今天就從五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比對。
航天科技一直以來都是科技領域高精尖代表,也是目前全球各國都在研究的重點領域,可以說航天技術水平也就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今天就從航天科技領域來看看國內和美國是否存在差距。
1、大型運載火箭
很多軍事迷應該清楚,運載火箭在航天領域的重要性,其可以說是航天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畢竟只有大型運載火箭才能完成一些探索。國內的最大運載火箭是長徵五號,於2016年正式首飛成功,通過官方的數據中能得知,長徵五號運載能力高達25噸之高,發射成功率為50%。而美國最大的運載火箭是土星五號,正式首飛是在1967年,數據中顯示其運載能力高達140噸,發射成功率高達100%。
2、載人航天技術
一直以來探索外太空都是航天發展的重要項目,而要想探索外太空首先就要把與航天員送上外太空,不過因為這其中的技術難度以及風險程度,導致現在全球航天載人技術一直都沒有質的飛躍。根據數據中顯示,美國一共有536名太空人進入外太空,是目前全球數量最大的存在。而國內是在2003年首次實現載人航天,截止至目前為止,國內一共將11名太空人送入太空。
3、空間站
空間站的存在是探索外天空的重要節點,只有擁有了空間站才能擁有探索外太空的資格,空間站也就意味著太空人能夠在太空中生活觀察,進一步探索宇宙的秘密。雖然說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並不是美國建立的,但是美國在1973年就已經開始建設空間站,就連國際空間站都是由美國主導建設的。而國內是2011年開始籌備建設空間站,截止至目前為止,天宮號空間站基本上可以說是大致完成,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並開始運營,空間站的近期規模為100噸,可載3人。
4、外星球探索
航天領域的意義就是為了探索外太空,目前全球真正登上外星球進行探索勘測的幾乎可以說是少之又少,而且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機器登錄勘測,真人登錄勘測更是少的可憐。就連美國截止至目前為止,也才只月球進行過100多次機器探測,12次載人登月勘測,除此之外對月球以外的太陽、金星、木星等七大行星都進行過探索。而國內是2007年開始月球探測,目前也是使用探測器等於勘測,並未載人登月。
從這些方面都能夠看出,目前國內和號稱科技第一的美國在科技方面確實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不過,雖然說這中間的差距非常大,但是目前國內科技發展也是十分迅速,就拿科技人才來說,已經達到九千萬之多。相信在未來的時間中,國內的科技發展將會越來越快,這中間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小。